深入開展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四群”教育,實行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是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根據盤教黨〔2011〕33號《盤龍區教育局深入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實施方案》精神,我校結合學校實際,認真開展工作,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和省教育系統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相關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強化領導、教師廉潔自律意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創建“群眾滿意學校”,為促進我?茖W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二、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四群”教育,樹立辦學為民、育人為本的理念,增強服務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能力,提高教育改革發展的活力,提高三十四中整體辦學水平。
三、主要內容
緊緊圍繞“訪民情、抓落實、辦實事、強組織、謀發展、促和諧”六項任務組織開展好“四群”教育,組織學校各級干部、教師深入實際、深入學生,加強調查研究,創新教育載體,全面實行教師直接聯系學生制度。通過開展“四群”教育,密切師生的聯系,增進師生的感情,提高服務師生的能力和水平,實現好、發展好、保護好師生的利益,調動好、發展好、保護好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一)深入開展“四群”教育
深入開展“四群”教育,加強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教育,結合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實際,以集中輔導、專題學習等形式,在全校教師、干部中深入實施推進、深入開展“四群”教育,增強“四群”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1. 加強群眾觀點教育,切實解決好認識問題。在推動學?茖W發展中做好學校群眾工作。教職員工要自覺擺正與學生的位置,密切與學生的聯系,增進與師生間的感情。干部進一步做好學校的群眾工作,在不斷解決群眾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過程中推動學?茖W發展,實現學校辦學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術科研實力增強、辦學條件改善、學校優良風尚傳承創新。
2. 加強群眾路線教育,切實解決好實踐問題。在推進和諧校園建設中做好學校群眾工作。深入學習黨的群眾路線,通過教師直接聯系學生,開展生情調研,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學生、感情上貼近學生、工作上依靠學生,使學校各項決策及其實施更加符合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領導干部要深入教室、辦公室等工作第一線,開展結對子工作,統籌考慮和合理解決好各種群體間的利益關系,強化正面宣傳和輿論引領,推進優化校園內外環境建設。
3. 加強群眾利益教育,切實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在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中做好學校群眾工作。學校領導干部要著眼學校發展大局,在全力推進學?缭桨l展的同時,解決好教職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多渠道解決師生困難,充分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4. 加強群眾工作教育,切實解決好方式方法問題。工作重點要放在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進一步掌握師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狀況及其變化,認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健全群眾工作機制,增強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建立和推行教師直接聯系學生制度
開展“四群”教育,關鍵在領導,重點在實踐。學校各級干部和教職員工要身體力行,自覺擺正與學生的位置,密切與學生的聯系,增進與師生間的感情。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學生、感情上貼近學生、工作上依靠學生,使學校各項決策及其實施更加符合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工作措施
1.成立學校領導小組
組長:尹亞賢(書記) 李青(校長) 譚平(工會主席)
組員:李學林(副校長) 馬懷能(副校長)
詹蓮芬(辦公室主任)羅斌(教務主任)魏有云(教科室主任)
范杰(總務主任)錢倫健(學生處主任)許川位(德育主任)
2.抓好學習教育培訓
采取個人自學、集中輔導、學習交流和上黨課等多種形式,組織干部認真學習《云南省“四群”教育學習讀本》,深入學習秦光榮、張田欣等領導同志相關講話精神。開展好“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四個專題培訓。認真總結本單位近年來在“四群”工作方面的經驗教訓,從工作作風,從如何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等方面進行深刻反思。
2012年8月15日我校以“四群教育”活動為契機進行師德師風的專題學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學習中觀看案例《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案例《從教48年仍不舍三尺講臺的人民教師俞泰紅》。特別介紹人民教師俞泰紅:1944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2000年退休,2003年返聘回昆十中繼續執教至今。短短的一句話,看似可以概括俞泰紅的一生,但這一生的分量卻比許多人都要重:昆明市特等勞模,“杰出園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特級教師……她囊括了所有這些讓人欽佩的榮譽,但她卻看得如過眼云煙:“榮譽只是對工作的肯定,我更看重的,是讓每一個孩子成長為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