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縣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旬陽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以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活動為載體,扎實開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城鎮、生態文化、生態旅游建設,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呈現出經濟較快增長、污染逐年下降、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掀起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高潮,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推進、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同步提升的目標。先后獲得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陜西省園林城市等多項國省級榮譽稱號。

  一、旬陽縣生態建設的主要做法

  1、加強組織領導,為生態建設提供強力保障。

  精心安排部署。為使創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2006年組織開展了生態建設年活動,與西北大學城市建設與區規劃研究中心合作編制了《旬陽縣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明確了創建目標、任務和措施。為保證創建任務落到實處,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創建活動的決定》等多項文件,把創建任務和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各責任部門,做到創建目標具體化、明晰化,創建指標工程化、項目化。

  健全落實機制。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創建活動的組織實施。推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和"一把手"責任制,建立了獎懲分明的考核機制。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部門鄉鎮嚴管轄、社會各界齊關注"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進了創建任務的全面落實。

  造濃創建氛圍。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創建工作的重要基礎來抓,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傳環保法律法規以及創建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任務。2006年,旬陽縣聯合人民日報社,成功舉辦了"漢江(旬陽)生態論壇",人民日報、省市多位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同商保護漢江生態環境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計,為旬陽乃至漢江流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多次邀請國內知名教授、專家對干部進行環保知識培訓,不斷深化環保法規宣傳。

  保證財力投入。在創建過程中,努力克服財政困難,千方百計,積極籌措創建資金,在逐年增加本級環保經費預算的同時,組織農業、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集中新型能源建設、流治理、漢江綠化等方面的項目、資金,捆綁支持創建工作,確保創建需求。2006年以來,縣本級財政直接撥付、各部門配套用于生態建設的資金累計達到13.1億元。同時,積極開展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從2008年開始被列為國家生態補償試點縣,并獲得補償資金。

  2、保護與發展并重,確立符合生態建設要求的發展路子。

  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一是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大力發展清潔型工業,促進資源和廢棄物循環利用,低品位礦石選用技術、尾礦渣生產頁巖磚、水泥填充料技術,姜加工廢渣、廢水提取淀粉生產黃姜粉絲、黃姜酒,廢渣生產食用菌等項目的實施,切實解決了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水電能源、生物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不斷壯大。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幫促企業入園規范發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扎實推進。二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著力推進烤煙、蠶桑、牧、黃姜主導產業標準化、園區化、生態化、經營一體化。大力推廣"圈、廁、沼、灶"一體化循環農業模式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農業廢棄物利用技術,引導農民實施土地改良、平衡施肥、秸稈還田、地膜集中回收措施,嚴格控制高毒高殘留農藥,有效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啟動生態農業、山地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和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項目建設,努力探索旬陽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新路子。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以中國優秀旅游景區創建活動為契機,突出"生態游、鄉村游、親水游"三大特色,提出了"提升太極城、開發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鎮、唱響紅軍品牌"的建設思路,聚合各方力量,不斷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能力,傾力打造"生態太極城"旅游品牌。

  注重實效改善生態環境。一是深入開展生態林業建設。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深入開展珍稀樹種、古樹普查以及掛牌保護活動,搶抓國家實施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機遇,大力實施生態林業工程。"十一五"以來,全縣共實施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建設57.98萬畝,完成天保工程封山管護200萬畝,總投資達4.6億元。同時,積極發展以獅頭柑、油桐、核桃為重點的山林經濟,實現了經濟、生態效益兼顧。全面推進林權體制改革,增強了群眾興林、護林的積極性。二是積極實施水土資源保護。積極實施基本農田保護、流治理等項目建設,水土保持取得顯著成效。"十一五"以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59Km2,新修農田5.9萬余畝、堤防護岸72余公里、飲水工程288處、水窖2.9萬余口,發展節灌面積1.92萬畝,總投資5億元。扎實開展水源地保護,水源保護區均設置了標示牌、界柱及警示標識,定期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檢查,對飲用水源進行日常監測,及時掌握水源水質變化情況。三是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秸稈氣化系統,大力推廣節柴灶、沼氣灶,全縣累計投資3200萬元,建成沼氣池2.23萬口,農村"老虎灶"得到全面改造;廣泛普及頁巖磚、尾礦磚等新型墻體材料。集中淘汰了一批落后產能,關閉了10條黃姜加工生產線、2條水泥生產線、1條硫酸生產線。加強了對改造項目的管理,嚴格落實減排措施,做到"增產不增污"。四是高度重視礦區環保治理。不斷加大環保監管和生態修復力度,徹底取締了土法煉汞、煉金行為,督促企業及時恢復礦山植被,填充廢棄礦井,對礦區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礦山土地復墾率達到60.38%。加強汞礦區綜合治理,編制了《汞銻礦區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工程治理和軟件監管雙管齊下,礦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不斷強化基礎設施支撐。一是精心實施生態城鎮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縣城、新村規劃,城鄉建設規劃覆蓋率達98%。著力推進中心城區提等升級,"三鎮一體化"步伐加快,城市骨架不斷拉大,街、路、橋、場、堤及綠化、美化、亮化設施逐步配套。整合移民安置、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項目,加快推進農村集鎮建設,雙河、小河、趙灣等一批產業支撐強的集鎮快速發展,甘溪、蜀河兩個"陜南萬人重點鎮"示范鎮建設順利推進。二是大力推進公共設施建設。襄渝鐵路復線、西康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配合工作卓有成效,縣鄉道路提等改造、通村水泥路建設扎實推進,交通環境大為改善,全縣公路總里程達3947公里,道路綠化、美化率達到40.5%。廣播電視以及通訊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基本實現村村通。電力網改全面推進,城鄉用電質量顯著提高。環衛設施逐步配套,縣城區新建垃圾臺垃圾箱多處,購置了垃圾清運車、收集車等,部分農村集鎮均配套建設了垃圾集中回收處理和污水沉淀設施;城區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項目已通過省發改委組織的評審,正在建設之中。三是全面開展城鄉環境整治。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雙創工作,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快農村人口轉移,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了保障民生與保護生態的雙贏。全縣已建成新農村示范村98個,扶貧開發重點村159個。以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為載體,著力解決"臟、亂、差"問題,城鄉環境衛生面貌大為改觀。廣泛開展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范村創建活動,一部分鄉鎮、農村得到中省市縣相關部門的命名。

  

本文已影響6827
上一篇: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下一篇:關于城鄉一體化的調研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休宁县| 包头市| 工布江达县| 藁城市| 建瓯市| 玉溪市| 务川| 勃利县| 庄浪县| 景谷| 许昌市| 兴义市| 咸丰县| 庆云县| 盐源县| 蕉岭县| 远安县| 汝阳县| 肥城市| 封丘县| 广宗县| 江阴市| 宁武县| 大新县| 商城县| 平陆县| 吉木萨尔县| 保亭| 丽江市| 广宁县| 万载县| 辽阳市| 甘德县| 金川县| 沂水县| 托里县| 蒲城县| 台前县| 类乌齐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