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讀后感1
讀了《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這本書,我感受頗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只有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才能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稻田一望無垠。幾個小池塘像寶石一樣鑲嵌在金色的稻田中,還有一些小雞跑到田里去覓食,若隱若現……在我的家鄉——洪村,放眼望去,一派美麗的鄉村美景讓人陶醉。
在這里,百花爭艷,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全開放了,香氣撲鼻,連呼吸的空氣都是甜的;在這里,你可以大鬧天宮,無憂無慮;在這里,你會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去……
記得以前,這兒可不是這樣的,一旦漲大水,那情景真是慘不忍睹:你看,洪水進了房子,家具被泡的發霉、腐爛;牲畜們被大水沖得四處逃難、雞犬不寧;一片田地也被洪水淹沒成了海洋。我以前一點也不喜歡家鄉,不僅因為討厭那里發大水,還因為去家鄉的路況不好,坑坑洼洼,車子一路顛簸很不舒服;還有很多的石頭子,也許是路過的大貨車上掉落下來的吧,一不留神就會被這些石頭子絆倒;呼吸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柴火的煙味;到了晚上,也就只有幾盞昏暗的路燈給我們照明。
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美麗鄉村建設后,家鄉的路變得寬闊平坦,兩旁綠樹成蔭、芬芳四溢,整潔美麗的房屋掩映其中,一派生態宜居的景象。
變化最大的還是那個奇大無比的公園。公園的正中央建了一個大花壇,花壇里白色的、粉色的、黃色的花兒爭奇斗艷,鮮花周圍便是一些白色的小小的`鵝卵石簇擁著,一陣大風吹過,花壇中央的兩個風車便在空中轉起圈圈來。以前的泥土路變成了紅、綠、藍三種顏色既平坦又寬闊的跑道,我可以騎上我心愛的自行車自由自在地“飛翔”。夜晚的公園更加迷人,到處燈光閃爍,爺爺奶奶們在這里散步、跳廣場舞,小朋友們在這里追逐打鬧。
“哇,這里的變化真大!” 了解洪村的人,誰都不禁贊嘆,誰都不敢相信,可這就是事實呀,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們享受著小康生活的同時,更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讀后感2
我誕生在安慶市迎江區長風鄉的一個小村子里。從小到大,從農村到城市,茁壯成長的同時也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回憶起來,令人感慨,令人振奮。
爺爺告訴我:以前,我們農民靠種地為生,沒有自來水,也沒有寬敞的馬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耕地,拉犁都是原始人力勞作,農作物產量低,收入少,整日辛勞卻只能勉強糊口。而我現在去農村看到的和以前有著天壤之別。現在講究科學種田,農作物品種多,產量高。耕種,收割,銷售一條龍,全部機械化。現在種田,不僅農業稅全免,而且還有補貼,老百姓的生活在一天天變好啊!
現在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顯著縮小。村子里也建起了農家書屋,農家書屋不僅是小伙伴們的樂園,還是大人們愛去的好處所。每次去農家書屋,我總會看到村子里大人們的身影。有的在查找農業科普知識,有的在找編織毛衣的書,有的在找學習做菜的書……農家書屋成了我們村的知識百寶箱。茶余飯后也能聽到大人們在交流從農家書屋學到的知識。是啊,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村子里的人啊,也都長知識了。
現在,孩子們都會用手機發微信聊天,看電影電視,瀏覽新聞,休閑娛樂……應有盡有。以前,想買個東西,都要跑幾里的路程。現在好了,有了互聯網,不用出家門,買的東西就送到了家。真是既方便又快捷。
現在的老人們都很感慨,甚至會激動地說:“這些年,咱們國家富強了,農村發展好了,人們都富裕了。我們這些農民呀,現在都走上了水泥路,而且還能看上書。這些事啊,那是在一百年前的中國想都不敢想的哦!”
我為自己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而驕傲,我相信祖國未來更加美好。因為,我們擁有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時代,人民向往安寧;全面小康時代,我們更渴望成為小康生活的創造者。讓我們一起去擁抱全面小康社會,踏上新征程去擁抱幸福。
【《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讀后感】相關文章:
2017百年追夢全面小康知識競賽培訓試題05-31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讀本中學生組知識競賽培訓試題「判斷題」06-02
2017年《百年追夢全面小康》讀本中學生組知識競賽培訓題「選擇題06-02
光輝歲月:黃家駒傳11-24
光輝歲月電影推薦09-17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15篇10-26
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11-23
保靖縣機動車駕考科目考場正式建成12-03
出國留學條件全面解析11-02
小巷歷程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