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草船借箭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勝憑智,大勝憑德。近日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深受啟發,這其中感受比較深的是《草船借箭》,諸葛亮,大智慧者也,可圖天下。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這樣的:周瑜故意為難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將計就計,淡定表示三天足矣。諸葛亮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借助東風與大霧,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足足借箭十萬余只,立下奇功。
臥龍諸葛亮,有大智,有大德。智者,有淵博的知識運用。他知天文,算到三天后有大霧,期間有時候起東南風。他懂地理,起初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正好順流而下,借完箭后“船輕水急,已駛出二十里遠,要追也來不及了。”智者,有火眼金睛,識人心。他仔細研究了曹操的性格,知己知彼,知曉曹操多疑、定不會輕易出兵,只會放箭。魯肅忠厚老實,不會將他的計劃告訴周瑜,只因周瑜心胸狹窄,若是知曉了他的計劃,定會想方設法阻礙自己,才拜托了忠厚的魯肅。周瑜妒忌心強,設計三天造十萬支箭陷阱,他不露聲色將計就計。智者,有計算機的周密演算,一環扣一環。他在趕赴東吳前,已經仔細思考,胸有成竹,在周瑜處立下軍立狀,表示三天能造出十萬支箭。他命令將士們一邊靠近曹軍水寨,一邊擂鼓吶喊,讓曹軍明確了射箭方向,好讓箭都射到草把子上,又調轉船頭,使草把子兩面受箭,豈不是神機妙算?智者,棋高一籌。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不僅能給軍中增加箭,還能削弱曹軍的戰斗力使曹軍缺箭,一箭雙雕。
智,小勝;大勝,須德——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諸葛亮自然明白周瑜用意,為聯吳抗曹立下軍令狀。去受箭時帶上魯肅,好讓魯肅回去后向周瑜報告整個借箭過程,讓周瑜心悅誠服,以兩國利益為先。再看周瑜,可不像諸葛亮心胸寬闊顧全大局,妒忌,想方設法要除掉眼中釘肉中刺,使自己在軍中地位更高,這是個人私利,豈不破壞吳蜀聯合抗曹大計?
我國史上像諸葛亮這般顧全大局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藺相如何嘗不是?藺相如為了不和廉頗鷸蚌相爭,使秦王漁翁得利,見了廉頗都是繞著道走;廉頗得知此事后深深感動,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相與將重歸于好,一起保衛趙國,致使秦國不敢來犯。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有大智慧,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要虛心,心胸寬闊,顧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
【草船借箭讀后感】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心得07-15
《草船借箭 》讀后感11-28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11-12
《草船借箭》讀后感08-31
《草船借箭 》讀后感12-22
草船借箭讀后感05-26
《草船借箭》讀后感07-14
草船借箭讀后感06-13
《草船借箭》經典讀后感03-28
《草船借箭》讀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