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的教育》有感15篇【精】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愛的教育》有感1
故事發生在熱那亞,有個名叫瑪爾可的13歲的小孩,他家里很窮苦,母親為了多賺些錢,到一家上流社會的人那里去做了仆人。從此沒了音訊。
有一天,瑪爾可對父親說:“父親,請讓我去尋找母親吧!”父親沉思了一會兒說:“好吧,我相信你,不過要小心。”就這樣,13歲的瑪爾可踏上了尋找母親的路途。他歷盡千辛,在杜克曼市沿河一帶,終于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母親。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想想瑪爾可可是步行了六千英里,路程有多遠,而他也只有13歲。我想,瑪爾可一定有時在想,加油,我就要見到母親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在遇到困難時不要放棄,要總結經驗,再接再厲,才會成功。我想,以后我也要珍惜現在我和爸爸媽媽的美好生活。
讀《愛的教育》有感2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里面的故事一個比一個動人。
我讀的那篇叫"耐尼的愛惜人"。是講一名叫卡隆的`小孩,他看到了那些無恥的人嘲笑、欺負耐尼。他忍無可忍,宣稱若是誰再欺負耐尼,他就給他一拳。卡隆實現了他的諾言:在愛惜耐尼。耐尼的媽媽感激了卡隆。
讀了這篇故事,我知道了要愛惜那些比咱們弱小的同窗。不該該嘲笑、欺負他們。長大以后,你必然能取得他人的稱贊,而那些以大欺小的人呢,只會取得人們的唾罵。
讀《愛的教育》有感3
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好看的書,書的名字叫《愛的教育》,作者是阿米契斯。
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年中的故事。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來說明師生之情、父子之愛、同學朋友之誼。表現了小學生善良的心靈。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人間處處有真情。我想起了剛開學時的一件事,一天,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和他的母親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一位小孩在路上玩耍,一輛失控的大卡車風馳電掣般駛來,快要撞上小孩的時候,那位小學生跑過去把那個小孩推到旁邊,自己的腿卻被大卡車軋斷了。
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不禁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臉紅,安利柯和父母的感情讓我感動,安利柯有一本和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本,而我,買來一本日記本,還要小心翼翼的鎖起來,生怕父母看見我寫的日記。我相信我的父母和安利柯的父母是一樣的.,都是疼愛自己孩子的。我決心以后再也不把自己的日記本鎖起來了,可以讓父母看看我的日記,讓日記和父母的愛伴隨著我成長。
讀《愛的教育》我仿佛化身為安利柯,體會了同學、老師、父母的愛,是它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生活,愛同學,愛老師,愛父母……
讀《愛的教育》有感4
“青春無語,卻煥發出活力,鮮花無語,卻散發出芬芳,愛心無語,卻滋潤人的心靈。”這是《愛的教育》給我的感悟。
《愛的教育》,原名《Cuore》,直譯為《心》,這部小說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嘔心瀝血歷經10年寫出的最著名的小說。他以一位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日記形式生動地描寫了那些平凡卻真實感人的小故事和人物。讀著它,恰如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主人公安利柯身上所具有的淳樸、善良、樂于助人、樂觀豁達的性格特點是千千萬萬青少年美好品質的縮影。
“他對祖國愛得深沉。在意大利的國慶日里,他心潮澎湃的深深的為祖國祝福:意大利,我神圣的國土,我愛你,我的血為你灑,我的生命為你犧牲。”這豪邁的語言中洋溢著的是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愛,因為他血管里流的是祖國的熱血,他的心臟為祖國母親而跳動。
安利柯不僅愛祖國,而且孝敬父母。按他的話說,父母給了他生命,給了他真知,是他永遠需要的人。父母對安利柯要求嚴厲,在道德上要求他做的一絲不茍。安利柯總是誠懇的接受父母的諄諄教導,虛心改正錯誤,努力完善自己,這不正是對父母的理解,對父母的愛嗎?
對自己的家人愛得深沉,對朋友亦是如此。安利柯總是懷著一顆樂于奉獻,寬宏大量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記得一篇文章《病床上的小石匠》寫到他和朋友看望生病的同學小石匠時,默默為小石匠祈禱的情形,看似簡單的舉動,實際上則凝結了對朋友的一片關愛之情。
愛祖國、愛家人、愛同學、愛所有的人,愛就是安利柯的靈魂。
孩子們的純真善良動人心弦,大人們的博愛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讀者。校長先生是安利柯最敬重的人之一。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了自己學生身上,每天迎著第一縷陽光最先到校,又是送走最后一抹晚霞最后離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常人看來是多么枯燥乏味,而校長先生卻是忍受著喪子之痛將愛無私地奉獻給學生。難道他不想兒子嗎?難道他不愛兒子嗎?當然不是,校長先生在喪子之后甚至寫好了辭職書,但是為了這些祖國的花朵,他毅然投身于工作中,這是需要何等的毅力與勇氣。他做到了,他將對兒子的愛升華為對學生的愛,將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這不僅是對職業的'負責,更是將對兒子的愛升華到一種更高的境界。讀到這,這你能不淚水盈眶嗎?
細細品味這本書,一支單純、美好、永恒的愛的舞曲在我耳邊縈繞。里面的每個章節,都把愛傳神化,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對祖國、社會、民族的愛,小至對家人、父母、朋友的愛,這種愛的精神催人淚下,感人肺腑。
愛是一本永遠看不完的書,往往會帶來新鮮感,有學不完的知識。但凡打開了,就使人有讀下去的念頭,因為愛是吸引人的,愛是無法抗拒的,或許愛就像我們需要的水分,無時無刻的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讀《愛的教育》有感5
在讀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有一篇文章讓我刻骨銘心,深有感觸。這篇文章叫做高尚行為,這篇文章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地印在我心里了,抹也抹不去。這篇文章寫了四個人欺負殘疾的克洛西,但他卻一不小心把墨水灑在老師身上。我邊看邊提心吊膽地想象著下面將要發生的事,可結果卻和我想象的大不一樣。誰也沒有想到卡隆勇敢地站起來,為朋友背了黑鍋,我越往下看就越發激動。可是紙是永遠也包不住火的。真相脫穎而出,老師明白了,我明白了,同學們也都明白了,明白了卡隆的勇敢,為朋友挺身而出,兩肋插刀的精神。我深深地被感動了,我曾經經歷過的`一件事足矣證明卡隆的高尚行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在一個市場里,一個殘疾的乞丐在想一家賣肉的人討錢,我好同情他。但我卻愛莫能助,我本以為那個人會給他一點點。可我沒料想到的是那個人居然會把他推倒在地,大罵起來。我想過去拉起他,可我沒有勇氣,這個大動作必然會引來許多人的目光。我只能在一旁呆呆得看著。我看到乞丐可憐巴巴地拄這半根棍兒一瘸一瘸地走了。通過這件事我實在佩服卡隆勇敢的精神,雖然那個乞丐只是個陌生人,但畢竟是老人有了難處。我應當學習卡隆地勇敢,為正義挺身而出。梁倩倩 指導教師:鄭偉
讀《愛的教育》有感6
虛榮心是一件無聊而又騙人的東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過失。
今天我把愛的教育第三章讀完了,里面有一篇小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虛榮心》,下面我就和大家講講里面的內容吧。
這篇文章講述了“我”和華梯尼,還有他的父親在利華利街散步,由于華梯尼的父親年邁,走路比較慢,所以我們走一會兒得等一會兒他。在我和華梯尼坐的'椅子旁邊有個穿著樸素的少年,本來華梯尼想向少年炫耀一番的,誰知華梯尼把自己的穿著全介紹了一遍以后,少年仍然無動于衷,沒有一點羨慕的意思。父親走過來在華梯尼耳邊小聲說:“少年是個瞎子。”這讓華梯尼羞恥難當,再也沒有了笑容。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以前的自己,以前我看見同學買漂亮的文具盒,上面有密碼鎖,只有自己設定的密碼,才能打開文具盒。我也執意讓媽媽給我買,覺得別人擁有什么,我也得有的心理。
還有盲盒筆,每次走到文具店我都要求媽媽給我買,去學校再跟同學們炫耀自己擁有了多少盲盒筆;看到同學們羨慕的眼神兒,我感覺特別地得意洋洋。
媽媽之前跟我說過很多次,讓我別買那些用不著的東西,還說買那么多能當飯吃嗎?買多了不考試就有分數嗎?買了僅僅是用來跟同學顯擺,有什么意思呢!慢慢地我也就明白了媽媽在我買東西時的嘮叨,因為我之前買的那些東西都在那兒靜靜地躺著“睡覺”呢!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自己的虛榮心在別人那里其實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還是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7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小說家撰寫的一本兒童小說。第一次看到書名的時候,我曾皺了眉頭,那時的我單純的以為這會是一本家長讀物,內容大概就是講述家長如何以愛之名來教育孩子之類,然而當我真正翻讀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是有多么的淺顯。
全書以日記的形式,模仿小孩子的語氣,用直白而嚴謹的語言講述了19世紀后期意大利一個外省城鎮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課堂內外生活,記錄了一個少年道德情感的成長過程。日記中穿插了父母如何勸誡、啟發安利柯的故事,教育他成為一個善良,誠實,勤奮,懂得愛與被愛的人。這100多篇日記里也敘述了國家民族之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不僅表現了高尚純真的人性之愛,而且告訴讀者應該如何去愛,告訴父母、教師如何去培養孩子的愛。
作者塑造了一批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有正直的卡隆,聰慧的代洛西,勤奮的斯帶諦,精明的卡洛斐,知錯能改的安利科……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安利科,雖說人無完人,但安利科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問題兒童”,日記中的他犯了很多的錯誤,譬如在生活中會出現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言行舉止,值得慶幸的是,安利科的父母在發現這些問題后都會及時的予以提醒糾正。正直的卡隆是最令我欽佩的小朋友,當駝背的耐力遭到其他孩子的嘲弄,他總是挺身而出,保護弱小,擔當耐力的保護人。有道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通過認識這一群可愛的小朋友著實讓我學到了很多。
“每日例話”中主要講述了一群擁有著高尚情懷的少年英雄在國家、民族和個人命運的危難關頭,帶著驚人的勇氣與決心挺身而出,為國家、父母或朋友無私奉獻的故事。當然,愛不止出現在這些危難關頭和特殊時刻,還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更真實、更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因為生活本身就是由一些小事組成的,學校生活、家庭聚會就好比在戰場上打仗也能表現善良、無私、勇敢這些性格品質。
如今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往往更看重知識和智慧,忽略了道德和與情感,而后者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卻更為重要。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應當兼有智慧與情感,知識與道德。愛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也包含了尊敬,同情,誠實,純潔,無私等高貴的品質,如何去愛,如何培養也是一門大的學問。
雪落無痕,真愛無聲。《愛的教育》告訴了我們什么是愛,更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去培養愛。總而言之,這的的確確是在潛移默化中用“愛”的教育來感化讀者的一本書,少年者閱讀此書可獲得奮斗的動力,為人父母者閱讀此書可獲取教育的知識,年長者閱讀此書會發現其中對“愛”的堅持。
讀《愛的教育》有感8
本書通過一個小學生記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小學生的所見所聞。這本書用樸素的言語,描寫著一個個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會讓人感到得不能自已。
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這則日記里說有一位年僅十三歲的意大利小孩馬可爾去遙遠的地方尋找母親的故事,為了尋找母親,馬可爾不怕路途遙遠,每天睡在草堆上。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馬可爾憑借著頑強的精神,終于與奄奄一息的媽媽重逢了。
想想自己,覺得自己好無知好天真,和馬可爾相比是那樣的渺小。只要發生一點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脾氣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很不應該呀,愛無處不在,但有時我們會忽略周圍的愛。以后我們要細細品味這些愛,感受那種美好的感覺。
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幸福生活,讓我們行動起來讓世界充滿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9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感恩的教育作文。”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愛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愛的教育》這本書一共有100多篇文章。它雖然語句平淡、事例普通,但是每一件事都扣人心弦、激蕩人心,因為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著我,那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其中“意外的事件”最令我感動。勇敢的'羅貝蒂他為了一個陌生的孩子,不被馬車撞倒,他毅然地沖向了馬車,救出了孩子,而他則被馬車撞傷了腿。
他這一出乎人之意料的舉動不僅僅使在場的人驚呆了,也令我震撼,他自己也是個孩子啊!他這勇敢的舉動,不正是愛的體現嗎?
的確,社會上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愛,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等,感恩作文《感恩的教育作文》。想想往事,我們習慣了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自己帶的學習用品是給自己用的,即使別人開口向自己借了有時還編一個不借的充分理由;爸爸媽媽應該為我們準備好一切,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老師對我們應該是循循善誘,嘔心瀝血,因為這是老師的工作……
但是在我們煩惱時、開心時、難過時、生病時,陪在我們身邊的,不是別人,是父母,這就是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愛。在學習上發生困難時,在前進路上碰到挫折時,陪伴在我們身邊又是誰,是老師,這就是老師為我們付出的愛。是什么使得他們能夠如此地奉獻自己?是“愛”,是這個如空氣般不可缺少的東西。
讀了《愛的教育》,我走進了恩里科的生活,與他們一起學習、生活,讓我學會了如何去愛。當同學有困難時,會伸出友誼之手;當父母生病時,會遞茶端飯盡孝心;當老師煩惱時,會更加認真學習,讓老師露出滿意地笑臉……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一些事,哪怕是幫他們盛一碗飯,洗一次腳,他們都會感到非常欣慰的,因為他們的心血沒有白費,自己的孩子終于長大了。我們應該學會對愛的思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茁壯成長,世界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今天,我一口氣看完了《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編著的,它是一本世界公認的最富有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是青少年必讀書目。
書中以四年級的安利柯和父親、同學在意大利的一所小學中發生的事。書中有勤奮學習的安利柯、充滿愛心和耐心的安利柯父親、品學兼優的戴洛西、學習刻苦的潘克希、正值勇敢的甘倫、用心專注的施泰基、膽子小的葛祿西、幫爸爸干活的柯禮智、扮鬼臉的安東尼,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正直勇敢的甘倫,因為他總是保護那格和葛祿西,替弱小群體和殘疾人打抱不平。潘克希他是個很孝順父母的'人,父親打傷他到學校他總是辯護爸爸不是爸爸打上的,
也有我不喜歡的人:班級有名的淘氣鬼弗蘭奇,因為他一直拉幾個同學捉弄葛祿西。每深深閱讀一篇都有一種隱藏的愛,父母的愛、偉大的愛、兒女的愛,同學的愛,如《萬里尋母》中的馬珥珂為了尋找到母親并把她帶回祖國。主動提議去尋找母親,為了尋找到母親他不怕艱苦,鞋子破了,衣服爛了,正當他絕望的時候,一位路人向他指明了方向,只用五六個小時就到了,他想到馬上就能見到母親了,就有了動力,到了母親做女仆的家,他的出現使媽媽的病情好轉了起來。醫生說:“馬珥珂就是救他媽媽的勇士。”
這篇小故事對我的啟發:你在一處濕潤的土地上鏟水,一萬鏟過后,還沒有鏟到水,你就放棄了,有可能一鏟過后就有水,做了一半的事情不要半途而廢。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愛的教育》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描寫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也讓我感受到了書中每一個故事道理。也讓我學會了要回報別人對你的愛。更讓我感受到了愛非常偉大,愛能創造奇跡,愛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這本書也讓我想到了一些好心人,他們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比如資助希望工程,幫助一些得了疾病沒錢治病的人付醫藥費。
讓我影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作文老師!他愛游走四方,更愛幫助人。就比如說上次的四川大地震吧!震后,他不顧一切趕到四川,在那里的小學里教書。后來,他又出版了一本叫做《大地震后孩子的一百篇作文》的.書。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愛去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在這紛亂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問題,我隨著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一起探究一起體驗國家之愛,社會之愛,父母,師長,朋友之間的小我之愛。《愛的教育》描寫的是平凡而善良的小人物以及他們的生活。
泰戈爾說過:“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然不動;愛是充實的生命,如盛滿酒的酒杯。”
《愛的教育》記述的都是些平凡的小人物: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猴子、殘廢的學童、小抄寫員、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他們以情感的力量、道義的力量、善的力量、美的力量打動了我們,感染了我們,震撼了我們。
也許我們并不懂該如何去愛,什么是愛,但是愛一直在我們身邊存在。它充斥在我們呼吸的每一寸空氣。也正是因為它的`普通,所以它常常被我們忽視。可是在我們的生命里卻少不了它,這些愛都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比如父母對我們的愛。安利柯的父親總是在安利柯做錯一些事后,在安利柯的日記本上留下自己的想法。他們擁有一本共享的日記。可惜現在我們的日記本上都掛著小鎖或是密碼本。愛不僅僅是父母,朋友,師長之間的小我之愛,更多地還是國家、社會、民族的愛。比如每月例話中的《少年愛國者》中的意大利男孩保護自己國家的尊嚴,決不接受辱罵自己祖國的人的施舍。
愛應該是所有教育的源泉,只有在愛上所建立的教育才可以被稱為成功的教育。雖然我們嘴上總是掛著“愛”這個字,可有誰能夠真正將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呢?若愛,請深愛。愛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應該去愛別人,我們不能自私自利到只愛自己。別人給了我們這么多,我們怎能不感謝呢?只有愛,能夠洗滌我們復雜的心,只要有了愛,我們就會發現天那么藍,陽光那么暖,身邊擁有那么多值得我們去愛的事物。
其實,對于愛,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愛是沒有限制的,它可以小到朋友、老師、家人之間的愛,卻也可以大到為國家做貢獻,為生病的人捐骨髓……愛是什么?它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但是我們知道,愛很偉大,它能創造奇跡。
愛就像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沿途風景很美很美……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兒童小說,講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學生學習經歷以及生活故事。那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同學、朋友之誼,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純潔。
書中,描繪了許許多多個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其中安利柯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因為我覺得很多地方我們都有相似之處,他善良、可愛、懂事,懂得感恩,有愛心,做錯事情能夠反思,重友情。但是又愛面子,性格有些怯弱。說到他,我的腦海里不由浮現出他和克洛帝爭吵的事情來,這件事因為克洛帝的寬容讓步,最終得到了和解。從這件事里,我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懂得相互寬容,團結友愛,做錯了事情,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主動和好。這樣的事,我們身邊也有好多,把同學的鉛筆折斷了,不小心碰傷了同學,東西丟了……如果不懂得寬容,那么會有更多的爭吵,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愛的教育》中的一個個故事,教會了我們很多生活的道理。我應該富有愛心,懂得感恩,在學校,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做個愛學習的好學生;在家里,積極幫父母分憂解勞,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這學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讀了一本新書《愛的教育》,書中的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美好情操。里面一個個樸實而生動的故事打動著我們,我們的心為之激蕩著,一種愛的熱潮將我們緊緊包圍著,忘不了懂事的敘利亞為了減輕父親的重擔,在半夜悄悄地模仿父親的筆跡幫父親抄寫封條,因為這樣,他的功課有所下降,復習時總是打瞌睡,父親開始責罵,冷落他,小小的敘利亞忍受著父親的誤解,還是一如既往地幫父親抄寫,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在支撐著敘利亞的呢?
是愛,是愛的`力量,對父親的愛,對整個家庭的家,這種愛讓人辛酸,又讓人感動!隆巴爾,為了給意軍偵探情報,他勇敢地爬上了高高的大樹;為了獲得更準確、更全面的信息,他冒著生命危險,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觀測。最終,他為國犧牲了。他的葬禮被以軍人的禮儀來執行。他對祖國、鄉土的深沉的愛,對祖國的熾熱情感打動了每一位人。這種愛是崇高的、偉大的,讓人肅然起敬!還有配巴尼先生,克洛奧諦先生(父親的先生),代爾卡諦老師……
他們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培育下一代的意大利小學老師啊!他們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滿腔熱情都傾灑給了學校,把自己的全部愛心都播撒給了孩子。這種愛是深沉的,如旭日般充滿希望;這種愛是無私的,如蠟燭般照亮孩子的心田!一個個平凡的人,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是他們告訴了我們什么是愛,怎樣去愛。讀著一則則小故事,一顆顆愛的種子就在我們的心中萌發。書中的人物在鞭策著我們,在引領著我們,一種愛的暖流在激蕩著我們的心。一則則故事的背后,又往往折射出一個個自私、懦弱、冷漠的我們。在學校、在家里,我們都以自我為中心,處處需要別人的照顧,對別人的事情我們往往漠不關心。
是《愛的教育》教育了我們,還可以這樣的生活,是應該這樣的生活,假如人人都能擁有一顆愛心,假如人人都愛著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祖國,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溫暖!
讀《愛的教育》有感15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講述的一個個小故事中,處處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朋友間的愛,師生間的愛,還有親人間的愛……
在這本書里,所有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小抄寫員》。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男孩朱利奧,因為家境不富裕,他的父親每天夜里還要幫雜志社寫封條來增加收入。朱利奧看這父親這么辛苦,就每天等父親睡下后,悄悄起來幫父親抄寫封條。可就因為這樣,朱利奧白天上課打瞌睡,他的父親對他越來越失望。直到有一天,朱利奧抄寫時,本子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吵醒了父親,父親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朱利奧和父親之間最真摯的愛。12歲的朱利奧能夠懂得去關心爸爸,幫助爸爸。而我已經11歲了,可卻還總是惹媽媽生氣。
前幾天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我想:下雨天真討厭,到處都是雨水,到處都是水坑,可別把我的新皮鞋弄臟了!于是我大聲說:“媽媽,我要你送我去學校!”過了好一會兒,媽媽才從房間里慢吞吞地走了出來。
我用責備的語氣說:“媽媽,你怎么才出來呀?”“我……不舒服,你……還是自己去學校吧!”媽媽有氣無力地說。
我這才發現媽媽臉色蒼白,用手緊緊捂住肚子。難道媽媽生病了?要不我還是自己去學校吧。可是轉念一想到我的新皮鞋,我又開始施展我的“撒潑功”,又是哭又是鬧的。媽媽被我折騰得沒辦法,只好忍著痛苦,冒雨騎車送我去學校。我坐在媽媽的.后車座上,感覺她的身體好像微微地顫抖。傍晚,我回到家看到媽媽無力地躺在床上,才知道原來早上媽媽的胃病犯了,后來送我去學校又淋了雨,結果病得更嚴重了。
讀了《小抄寫員》這篇文章,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于給予,而不是索取。和朱利奧相比,我真是太不懂事,太慚愧了!雖然我也愛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可是我卻只希望從他們那里得到更多的愛,而不是回報他們,這種愛太自私了!我決心:從今以后,要向朱利奧一樣,學會關心他人,關愛父母,做一個真正會愛的、懂愛的孩子。
【讀《愛的教育》有感】相關文章:
讀愛的教育有感05-18
讀《愛的教育》有感09-29
讀《愛的教育》有感05-14
讀《愛的教育》有感07-28
讀愛的教育有感07-19
【經典】讀《愛的教育》有感09-20
[經典]讀《愛的教育》有感09-09
讀《愛的教育》有感(精選)11-19
讀 《愛的教育》有感04-04
讀愛的教育有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