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歷6月6日是什么節日(附各族習俗)
節日是不管大人孩子都翹首期盼的日子,愛吃愛玩的孩子們自然喜歡節日,有趣的節日習俗也足夠吸引人,而大人們喜歡節日,更多的是那或喜悅或虔誠的節日氛圍,為忙碌的生活注入活力或帶來平靜。那么就來看農歷節日,農歷6月6日是什么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節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歷6月6日是翻經節。
農歷六月初六,是佛教傳統的“曬經節”,亦稱“翻經節”。據史料記載,農歷六月六日這天,六月六還被稱作“天貺節”(貺,kuàng,賜贈的意思),起源于宋真宗趙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日為天貺節,還在泰祭大禹,祭禹儀式直到宋朝還在舉行,蘇軾《過漆州涂山》一詩自注云:“淮南人傳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數萬人會于山上。”可見盛況不減。
祭觀音或逛廟會,四川部分地區將六月六廟會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其中成都東山一帶(青白江、金堂等)有六月六爬云頂的習俗。六月六日云頂山盛為熱鬧,是日數萬人會于云頂山上,眾人燒香祈福,好不熱鬧。
此外,這一天還有祭祀其他神靈的。如南宋朝廷祭崔真君誕辰,或谷神,或魯班等等。
六月六是漢族和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佳節,由于居住地區不同, 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
六月六即農歷六月初六,舊俗,六月六嗮衣服。謂此日爆嗮衣服、書籍可以不生蛀蟲。農民謂伏日(初伏)忌西北風,西北風主稻谷多批秕殼。
少數民族的六月六
布依族的六月節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 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 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里,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 會來吃莊稼。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 舉行傳統的祭盤古、掃寨趕“鬼”的活動。除參加祭祀的人外, 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為趕六月場)。 祭祀后,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并有各種娛樂活動。 夕陽西斜時。“躲山”的群眾一家一戶席地而坐,揭開飯籮,取出香噴噴美酒和 飯菜,互相邀請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處響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聲,人們才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分成四組,到祭山神 處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攜回到家中,隨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領取祭山神的牛肉。節日娛樂活動,以丟花包最為有趣。花包是用各種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頭,內裝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邊沿綴有花邊和“耍須”。丟花包時,男女青年各站一邊,相距數米,互相投擲。其方法有右側擲、左側擲和過頂擲,但不準橫擲。要求甩得遠,擲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飛來飛去,煞是好 看。如果小伙子將花包向自己心愛的人投擲,沒有過肩,包就 落地,姑娘由向對方送一件禮物,如項圈、戒指、手鐲等物,所送之物,被視為愛情的信物,小伙子將長期保存。 .
布依族節日傳說:
從前有個叫抵師的布依族后生,聰明能干,開朗樂觀,而且有動人的歌喉。他常在農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聲和人品感動了玉帝的一個女兒,她下到人間與抵師結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愛。誰知好景不長。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讓玉帝知道,他不允許自己的女兒與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這一對恩愛夫妻。離別時,仙女含淚送給抵師一只寶葫蘆,告訴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將在南天門與他遙見一面。抵師遵囑不再續娶,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邊與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盡天年為止。后來,布依族人民為歌頌他們堅貞的愛情和表達對仙女贈送寶葫蘆的謝意,每年六月初六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節日里,家家戶戶采購節日用品,包煮各式各色粽子。男女青年談情說愛,選擇意中人。據說這天選中對象的人將會很幸福,因為他(她)將得到抵師和仙女的保佑。
在安龍一帶,這一節日則是有紀念人民反抗斗爭勝利的意義。相傳,清同治九年六月初,興義縣大土豪劉三,勾結龍廣大地主劉四,屠殺安龍布依族群眾。人民不畏強暴,當即起來反抗,于六月六日這天擊敗敵人。于是人們在這一節日中加進了紀念人民起義勝利的內容。
苗族"六月六"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節日。泛臘耳山苗區(銅仁、松桃、鳳凰、花垣、秀山等地)有苗族青年天靈射殺皇帝的傳說,這個傳說與《苗族文學史》中的《田螺相公》內容完全相符。
傳說苗族英雄天靈,經三年苦練,一箭可射到京城,功夫到家那天,為養精蓄銳,天靈早早就睡了,囑咐母親雞叫頭遍時叫醒他。誰知老母半夜后簸米,不經意拍響簸箕,“拍拍”之聲引起雞叫,天靈聽見雞叫后急忙爬上將軍山(山在貴州松桃、銅仁、湖南鳳凰的交界處大興尖坡),他兩腳各踏一座山峰(至今該地有兩座高度一致的平頂山),彎弓對準北斗星連射三箭射。三箭射中了皇帝的龍椅靠背,皇帝此時登殿正準備就坐,但見龍椅上三根剛插入靠背箭矢尚微微彈動,嚇出一身冷汗。皇帝查知刺客是苗疆的天靈,天靈因此被害,據說被害這天是六月六日。于是,每逢此日,苗胞便云集將軍山下,吹哨吶、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禱吉祥,祈禱幸福,祈禱未來和希望。
哈尼族的六月節
六月節,哈尼語叫"苦渣渣"節,一般于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舉行,為期三至六天。節日里殺牛祭神,青年們聚集一起蕩秋千、摔跤,唱歌跳舞,盡情歡樂。有些地方在這天夜里還要在家里點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每逢節日到來,哈尼族少不了備有三樣萊:溝邊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魚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還有涼拌生魚和苔要拌蚯蚓兩樣名菜。過節期間、家家都割來芭蕉葉鋪在桌子上,堆滿各種菜肴。除婦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圍坐在一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內容的哈巴:過年,就唱過年的來歷;蓋房子、就唱房子怎么蓋,最先在這里蓋房子的老袒公是誰;結婚,哈巴歌手就告誡新郎和新娘應當如何相愛,如何生兒育女。還要教人們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劃分以及農活如何安排等等。
每當節日到來,又是青年人選擇對象和充滿浪漫色彩的、歡樂而甜蜜的定情日子,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把牢山和蒙樂山裝扮得花團錦簇。成千上萬的姑娘打著白傘、穿著白褲衩,象潔白嬌艷的白杜鵑,飄落在樹蔭下,忽閃在綠茵里。小伙子們也成群結隊,吹著把烏,彈著琴弦,目光在姑娘們的臉上留連著,中意后即離開自己的伙伴跟蹤而去。片刻,綠茵中,巖壁下,低沉而委婉的“阿茨”歌聲飄起來了,雙方開始詢問姓名、年齡、家庭、或有關天上地下百科知識的考試,如果合格就在一起,否則就分道揚鑣。
“阿茨”有別于“哈巴”情歌,是只適合在山上在這種場合唱的歌。如果是一般詢問和“考試”可大聲地唱,如是情話,就只湊著對方的耳朵慢慢地說,不能讓別人聽去了。關于六月節的來歷、哈尼族民間傳說,在遠古時代,哈尼族崇拜一個“神爺”名叫威咀,每年五、六月間,他都要到各山寨巡視,看看人、牲畜和莊稼,給人們帶來幸福,為了表示對威咀的虔誠,哈尼人扛夾秋千,給他做騎的“白馬”。采回松枝、青草、皮菜、籌辦豐盛的飯菜和馬料,迎接他進寨,并架起飛轉的“磨秋”,以驅害除邪,保護山寨的安寧。從此世代相傳,逐步演變成為哈尼族的民族節日。
節慶日期每年舊歷六月的屬虎或屬牛日,節慶特色舊歷6月,稻谷剛栽下不久,正在發青,人們稍有空閑,一般選擇屬虎或屬牛日開始過節,時間2至3天。
慶祝方式:第一天由龍頭指派年青力壯的小伙子上山砍兩棵質地堅硬的樹和一些藤條,準備修復磨秋,每家每戶還要湊上一些舊谷草翻蓋秋房(一種供娛樂用的簡易房子)。
第二天再派兩人到其他寨子買一只大水牛,小伙子們在龍頭帶領下在磨秋志殺水牛,牛肉和牛血每家都平均分一份,殺完牛后,龍頭帶領小伙子們修復磨秋,換上新磨秋,龍頭拴好藤條,在沒舉行祭祀儀式之前,任何人不得隨意蕩磨秋。婦女們則在家中舂粑粑,準備過節的物品。
第三天一大早,不管天晴還是下雨,龍頭首先在家中祭祖,祝全村平安無事,無災無害,并和其他的小龍頭把各自做好的酒菜端到磨秋場上祭祖先,祝全村人幸福吉祥,快樂安康。再到田里祭田,祝糧食豐收、家畜興旺。祭祀儀式結束后,龍頭解開拴在磨秋上的藤條,人們開始蕩磨秋,盡情唱歌,跳羅昨舞,直到太陽落山。
壯族六月節
農歷六月初一是壯族一年一度的六月節(因地域不同,有的地方是過農歷七月初一)又叫過小年,亦有“六郎節”、“七郎節”的不同稱謂。相傳,壯族首領農智高從敵人重圍突破出來后,六月里經過的地方在六月過節,七月里經過的地方在七月過節。宋朝皇帝十分忌恨農智高,嚴禁人們紀念他。壯族人民于是把六月節稱為六郎節。
文山州境內壯族儂支系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節日--六月節是在農歷六月初一舉行。節日期間,三天不做任何農活(和春節一樣),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宰牛殺雞、做五色糯米飯,進行祭祀活動,極為熱鬧、歡快。屆時,一般按族規規定,酒肉飯菜備辦就緒之后,先由寨主在村頭祭獻壯族首領儂智高,爾后各家各戶可在門前擺上竹榻祭獻、祈祝禱。這天晚上,還要舉行掃除“楊鬼”的活動。以村為單位,殺雞、豬、鴨、狗和用谷草捆成形形色色的魔鬼,敲鑼打鼓,由“仆摩”念咒語進行驅趕。在某些壯族村寨還舉行隆重的體育運動,如:搶花炮、打籃球、賽馬等等。在這一天,壯族婦女染五色糯米飯,互相比較所染的顏色,看誰的顏色最鮮艷。第二天以后還要將自己所染的五色飯背到娘家拜年,其表達的意思和春節差不多。
土家族六月六
絕大部分土家族都將六月六稱之為“曬龍袍”,與漢族稱謂基本相同。土家族六月六具有十分豐富的節日習俗,有的與天有關,有的與地有關,有的與神有關,有的與祖先有關,有的與年有關。與天有關的習俗主要有“敬太陽神”。湘西部分土家人認為六月六是太陽的生日,要敬祭太陽神,祈求太陽神賜給陽光,溫暖萬物,確保豐收。與地有關的習俗是“嘗新谷”。六月六這天若逢卯日,又稱嘗新節,部分土家人家家打新谷,做新米飯,佐以鱔魚為菜,以示有余,有的地方人們煮酒殺牲敬神,感謝、祈禱神靈賜與豐收。與神有關的習俗是“燒黑神”。利川、龍山等地的土家人相信黑神能驅邪除穢,每年六月六這天燃燒香燭,抬著披紅掛彩的黑神游行,名曰“燒黑神”。與祖先有關的習俗是“曬龍袍”、“祭祀土王”,“祭祀向王”。絕大部分土家人每年六月六日這天,家家戶戶曬衣服,曬棉被,曬鞋子,稱為“六月六,曬龍袍”。湘西酉水流域的土家人在每年六月六要殺豬、打糍粑、做豆腐,把親戚朋友請來歡度節日,舉行以祭祀土王為主的擺手祭祖活動。鄂西清江流域土家人稱每年六月六為向王節,焚香燭、放鞭炮、祭祀向王廩君,祈求他保佑人們在水面上航行平安。與年有關的習俗是過小年。湘西嚴姓的土家族人在每年六月六過小年。盡管該節日習俗紛繁復雜,但仍以紀念土王覃垕的曬龍袍,以及由此延伸的各種祭祀習俗為主導。
土家族六月六的節日習俗如此豐富多彩,一方面反映它因地而異,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反映了它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晶,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土家族六月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儲存著土家族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信息。土家族六月六曬龍袍,與漢族曬龍袍一脈相承,盡管節日傳說不同,但節日習俗基本相同。事實上,六月六曬龍袍是漢族的一個比較悠久的傳統節日,至今在很多地區仍然流行。揚州有一個關于“曬龍袍”的民間傳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濕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濕衣曬干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曬龍袍”之說。當然,曬龍袍之俗絕非清代才形成,而是在很早之間即已形成。農歷六月初六,漢族民間稱為“洗曬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濕,萬物極易霉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曬物的習俗。可見,六月六曬龍袍之俗是土家族受漢族習俗影響,結合本民族傳說而形成的,并非土家族特有的習俗。嘗新谷之俗亦非土家族固有的習俗,而是湘鄂西苗族的傳統習俗。至于祭祀向王和土王為主的祭祖習俗、以燒黑神為代表的祭神習俗及以祭祀太陽神為代表的祭日習俗,只不過是土家族祭祀習俗在這個特定節日的集中體現,從而增強了這一節日和祭祀性。因此,六月六既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又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
漢族的六月六
龍舟節
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湖陽鎮每年都會在農歷的六月初六舉行龍舟節,與其他地方的劃龍舟不同,湖陽的龍舟節是為了紀念治水英雄大禹的誕辰和對龍王的祭祀,比紀念屈原還要早的多。
在湖陽有“六月六水頭伏”的說法,在農歷五月份時是洪水季節,經常下雨,遇到上游放水時漲的非常快,而進了六月就會水位會下降,也就是所謂的“水頭伏”。這意味一年最危險的洪水時期已經過去了。又恰逢六月六這一天是治水英雄大禹的生日,所以在這一天為了感謝龍王和大禹兩位大神的護佑,祈禱接下來一年五谷豐登,無災無難便有了六月六劃龍舟的節日。
湖陽共有24個村莊,根據村莊大小各村少則一條多則五條,在龍舟節的前一個月各村就開始為劃龍舟做準備了進行訓練、龍舟的維護、龍頭的編制等等。以大邢村為例手工編織的龍頭要在村中祠堂供奉一年在來年六月初六時敲鑼打鼓、焚香放炮將龍頭請出,龍舟隊伍穿過大街小巷繞村一圈,在將龍頭安裝到龍舟上。龍舟船頭的兩位揚苗(槳)手,龍舟兩邊的劃手,中間的號子手和鼓手以及船尾的舵手組成(龍尾)
在六月六當天各村派出的龍舟會拖著本村的鑼鼓隊沿著村莊圩埂劃動,沿岸的村民會沿著岸口設供桌,焚香放炮。將方片糕等糕點用主干挑到龍舟中間的梢桿上意味著著步步高升,并將掛紅所用的紅綠布系在梢桿上掛的越多說明越興旺討個好彩頭。
在不比賽的時候,龍舟的隊員們會根據鼓點,一鼓一劃平穩前行。當龍舟離岸之前,鼓手會緩慢的敲幾聲鑼以示劃手們做好準備,鼓手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節奏,伴著號子手的號子非常有節奏感的劃動。號子手喊號子沒有固定的詞,而是臨場發揮看到喊什么,大意都是祝福語或者一些能逗人發笑的段子。并且號子手喊完一段后龍舟的劃手們還要接上,一段固定的號子因為是吳語方言所以沒辦法翻譯出來但是大致意思是為自己加油鼓勁。
各村的龍舟會沿圩埂向湖陽的塘溝河集合,舉行完祭祀掛紅儀式后,各村的龍舟會接二連三的進行比賽,湖陽的劃龍舟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每個村都會根據派出的龍船數量,進行一個顏色的區分。所以每個龍船的龍頭顏色和梢桿顏色以及劃龍舟的服裝顏色都盡不相同。龍舟以鑼為令以鼓為點,在河面上一字排開,一聲令下所有龍船開始劃行,鼓手把控鼓點節奏:咚咚咚~,龍頭的揚苗手面對著劃手揮揚著船槳為他們加油鼓勁增加士氣,必要時他們也會劃船。整條龍舟的隊員們統一的喊;劃賽,劃賽~,船尾的舵手,平穩的壓著舵,掌控著船的方向和平衡。
2016年端午節,央視四套“傳奇中國節·端午”欄目組來到當涂直播當涂龍舟賽的現場,并以短片的形式介紹了湖陽鎮“六月六”的劃龍船節,并播放了村里保留的傳統技藝制作的龍頭龍舟 以及特別的劃龍船習俗。
洗曬節
熱在三伏。夏至節后,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進入數伏,以農歷六月初六為中心,湖南資興有一句老話叫"六月六 打個泡子 長塊肉"意思就是這一天洗曬,讓人好處多多,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曬物、洗象、曬經、賞荷、看谷秀等。農歷六月初六,民間稱為“洗曬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濕,萬物極易霉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曬物的習俗。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設備,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凈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
曬秋節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發展至今,全國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后,其更演變成鄉村旅游提升的“圖騰”和名片。
篁嶺曬秋,掛在山崖上的篁嶺古村,地無三尺平,數百年來,村民早已習慣用平和的心態與崎嶇的地形“交流”。自然條件的局限卻激發了先民的想象和創造力,從而在無意間造就了一處中國絕無僅有的“曬秋人家”風情畫。篁嶺古村數百棟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錯落有序,每當日出山頭,晨曦映照,整個山間村落飽經滄桑的徽式民居土磚外墻與曬架上、圓圓曬匾里五彩繽紛豐收果實組合,繪就出世界獨一無二的“曬秋”壯觀農俗景象、最美的鄉村符號。
可以說,篁嶺既是自然的寵兒,也是人文的杰作,更是造物主遺落在人間的一塊美玉。這里一年四季都是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樂園。
洗象日
明清時期,農歷六月六還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時皇帝在朝會、祭祀或出巡時,為顯示威嚴,要擺出一支由車馬象、鼓樂幡傘組成的龐大儀仗隊,每有盛大慶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員。暑熱天時,大象就在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嬉戲,引來百姓爭看圍觀。皇上為了大象的馴養與管理,還專門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馴象所,并從緬甸招來象奴和馴象師。平時由象奴飼養并由馴象師指導訓練。乾隆時期大象最多達三十多頭,象奴馴象師多達百人。象房當時就設在宣武門內西側城墻根一帶,舊址即現今的宣武門的新華社大院處,至今留有”象來街”、”象房胡同”的美名。明清時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時,都要舉行洗象儀式。清楊靜亭《都門雜詠》中記載:”六街車響似雷奔,日午齊來宣武門。鉦鼓一聲催洗象,玉河橋下水初渾。”在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馴象師打著旗敲著鼓,引著大象出宣武門,到城南墻根的護城河中讓象洗澡。這天在洗象處附近還要搭棚張彩,有監官負責監洗。當天也會臨時設有很多茶棚、小吃攤,如同趕廟會一般,車轎人馬如潮,觀者如蟻。為了觀看洗象活動,有錢的人家會提早占據附近酒肆茶樓的好位置,以一飽眼福。大象對那時的百姓來講,終究是稀罕之物。觀象時,大象戲水之聲,觀者的驚訝贊嘆之聲以及小商小販的吆喝聲,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伏羊節
伏羊節,是于每年傳統農歷初伏之日開始,至末伏結束,持續一個月。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美食節日之一。
伏羊節大約始于堯舜時代,距今已有四千四百年多年的歷史。2000年夏季,古徐州轄縣蕭縣第一次打出“伏羊文化節”的招牌,得到了徐淮地區羊肉餐館的積極響應,進一步證實了伏羊文化在徐淮地區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伏天食用羊肉,暗合“天人合一”的質樸養生理念,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吃伏羊享健康”之說,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是以食為療的大創舉。
受伏羊文化的影響,中國的上海、江蘇、山東、安徽、寧夏、湖北、浙江等地也都有過伏羊節的習俗。品味兩漢文化、堯舜文化,紀念彭祖、狐偃,踏青郊游是伏羊節的基本主題。
晾經節
每當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宮內的全部鑾駕都要陳列出來暴曬,皇史、宮內的檔案、實錄、御制文集等,也要擺在庭院中通風晾曬。當年這一天也有“晾經節”之稱,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的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曬,以防經書潮濕、蟲蛀鼠咬。如舊京的白云觀藏經樓里,藏有道教經書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觀要舉行晾經會,屆時道士們衣冠整潔、焚香秉燭,把藏經樓里的“道藏”統統拿出來通風翻曬。廣安門內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齋,舉辦“晾經法會”,僧侶們要禮佛、誦經,屆時開廟一天。那時看完洗象的百姓,都會涌到善果寺中觀看晾經,所以寺前也形成臨時集市,非常熱鬧。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曬。因此,有的地叫“曬衣節”或“曬伏”。
蟲王節
同其他節氣一樣,六月六這天還有許多專門的食俗。從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藥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舍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藥制作成的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制大醬。每到六月六,當天的飯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餅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還有深意,不得而知。“六月六,看谷秀”。農歷六月已異常炎熱,莊稼長勢正旺,已是吐須秀麥穗之時,農家要觀察長勢,以卜豐欠。六月六農民還稱為“蟲王節”,要在農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護,五谷豐登。
六月六,北京還有郊游和賞荷的民俗。為了防熱消暑,文人墨客常到有廟宇有樹蔭之名勝地及長河、御河兩岸、東便門外二閘等地野游。舊時的二閘是通惠河上第二道閘所在地,是北京春夏之時百姓觀景旅游的勝地。當時通惠河兩側垂柳成行、水波蕩漾,運糧船和各種游船穿梭往來。在二閘的閘口處,還有一個飛濺的瀑布,岸邊還有樓臺亭閣、私人花園和一些茶棚酒肆,恰似江南美景。清代《北京竹枝詞》這樣描繪:“乘舟二閘欲幽探,食小魚湯味亦甘,最是往東樓上好,桅檣煙雨似江南。”六月正值荷花盛開,人們也常到什剎海邊嘗蓮品藕。兩岸柳垂成蔭,水中荷花爭艷,在此乘涼消閑吃冰食,別有韻味。
回娘家節
六月六,晉南地區稱為“回娘家節”。傳說春秋戰國時,晉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一年晉國遭災,狐偃外出放糧,說好六月初六日回家過壽。女婿決定乘狐偃祝壽之機,刺殺丈人,以報父仇。女兒探知此事,趕回娘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歸來,看到了民間疾苦,后悔未聽親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錯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還當眾承認了自己以前的錯誤。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將女兒、女婿接回家中團聚。傳到民間百姓效仿、相沿成俗。一些地方,六月六,出嫁的老少姑娘也要回娘家歇夏。“六月六,請姑姑”,人稱“姑姑節”,看來與這個傳說也有一定的聯系。
天貺節
六月六還被稱作“天貺節”(貺,kuàng,賜贈的意思),起源于宋真宗趙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日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余。江蘇的不少地方,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種用面粉攙和糖油制成的炒面,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看來,這炒面與這“糕屑”應該是一個意思。
禾苗節
“禾苗節”,這天正好是在農歷的六月初六,湖南桂東人亦叫“六月六”。
“六月六日曬衣物,不怕蟲咬不怕蛀”,“六月六,吃鴨子”,“六月初六,吃雞吃肉”,“六月六,狗洗浴”……各地過“六月六”節的民諺很多,慶祝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桂東把六月六作為 “禾苗節”這種別有特色的民俗卻鮮為人知。
《中華長江文化大系》中有記載,“世界上的每個民族都存在植物崇拜,漢族歷史悠久,當然更不會例外。作為一個農業國的農業民族,長江流域的人民都對稻谷十分崇拜,形成了與稻谷相關的節日,如禾苗節……”
筆者來到號稱十萬畝林區的桂東東洛采風。偶然了解到這里完整地傳承了這個古老的“禾苗節”。
每年六月初六那天,東洛鄉就會有人自發組成一支“禾苗節”民俗隊伍,當天這小村子里一個大操坪里鑼鼓喧天,嗩吶嘹亮,十幾人舞起稻草龍,上下翻騰,或回首擺尾,或左旋右轉,……稻草龍后面跟著一條長長的隊伍,六人左手提一小袋豐熟(收)米,右手提著一艘一尺大小的游船仔(稻草船),六人左手提著一只仔鴨,右手提著一些祭祀品。朝著農家走去。
“禾苗節”民俗隊中的稻草龍每到一戶農家,這家就會放鞭炮迎接,稻草龍進屋去向神龕點三下頭,六只仔鴨也要向神龕點幾下頭。隊伍里有人給屋主送上一包豐熟米,預祝這戶人家好收成。屋主用碗接住放妥后,從大門后拿出一包害蟲來,如青蟲、白葉蟲、打屁蟲等,(事先捉到的害蟲用紅紙或南瓜葉包好),放在游船仔。意即包里的害蟲是蟲王,把蟲王捉到了,田土中所有的害蟲隨著全消失了。然后,稻草龍在悠揚的嗩吶聲和節奏明朗的鑼鼓聲歡快起舞。不論鄉鄰們住山側還是住山腰,“禾苗節”民俗隊都得全部走齊村子里所有的人家。
稻草龍離開農家。農家會在山炕垅段,田間地頭,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五谷豐登。有的也會殺一只鴨子取血噴于方幅草紙上,制成小旗插在田頭地角,備酒燭香等祭品,祈求田神確保豐收,俗稱“祭田神”。《桂東縣志》中有記載。
“禾苗節”民俗隊伍一行,在每家每戶走遍之后,大家登上離村子不遠的佛道并存的寺院道觀——回龍仙。在那里向菩薩和太上老君畫像虔誠焚香燃燭,呈祭果、殺仔鴨……大禮祭祀。畢后,把游船仔里的害蟲集中起來在一塊平地上火焚掉。愿青苗茁壯并獲得豐年。
《宋史》有記載。“帝以蝗災,令刺舉監司不才者,疇若同臺監考察上之。”又言:“湖、廣盜賊,固迫于饑寒,然亦有激而成之者。黑風峒寇……”南宋史上,湘南一帶曾鬧過多次大蝗災。那時桂東(黑風峒在桂東境內)還沒建縣(1211年建縣),根本沒有各種農藥來滅治害蟲。莊稼被蟲災害得顆粒不收,農民被逼得背井離鄉。《南龍志·地理志》記載:“……漢語曰過六月六也。其用意無非禳災祈禱,預祝五谷豐盈……”。后來,人們為使農田得以豐收,避免蟲害,只有祈求神靈庇護。這是古人通常的祈福心理。六加六亦為“六六大順”之意,是個最吉利的日子。從那時候起,桂東東洛民間中一直完整地繼承著這饒有風趣的“禾苗節”。
祭神節
祭大禹,祭禹儀式直到宋朝還在舉行,蘇軾《過漆州涂山》一詩自注云:“淮南人傳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數萬人會于山上。”可見盛況不減。
祭觀音或逛廟會,四川部分地區將六月六廟會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其中成都東山一帶(青白江、金堂等)有六月六爬云頂的習俗。六月六日云頂山盛為熱鬧,是日數萬人會于云頂山上,眾人燒香祈福,好不熱鬧。
此外,這一天還有祭祀其他神靈的。如南宋朝廷祭崔真君誕辰,或谷神,或魯班等等。
半年節
鄂東黃岡地區部分縣市的一個傳統節日,當地稱為“半年”,與小年差不多的一個節日。
鬼挑瓜節
在潮汕地區,相傳涇河龍王因名相士袁守誠指點漁民選地下網,每網皆盡,一怒之下前往長安與之賭賽。為了賭賽取勝,龍王不惜改變降雨時量,終因違犯天條,遭人曹官魏征于夢中綁赴斬首。又因唐皇李世民曾答應龍王拖住魏征不讓其赴斬龍臺,不料魏征能夢游出行,罪龍終難免一死。只是涇河龍王死不服罪,一口怨氣難以下咽,夜夜于唐皇寢宮外呼號喊冤。龍王向玉皇大帝告狀:唐王原答應救他,言而無信。玉皇大帝令將李世民拘入地府,他陽壽已終,求地府閻王給添壽,閻王不許。地府中管“魂簿”的判官崔旭(他是魏征的表兄)見皇上遇難,用“掉包計”頂替同姓名的人,為李世民添了十年陽壽。李世民為報此恩,許下愿:“進瓜入幽冥”。
在潮汕,傳說六月初六這一天,地府的鬼魂會跑到陽間挑西瓜回去消暑。但小鬼懶惰,往往抓人代挑。因此,潮汕人在這一天有諸多禁忌:不到親朋家串門,否則將會給親朋帶來不祥;晚上不能出門,更不能在野外露宿。
這一天,潮汕人還有個習俗:如果恰逢親人死去的第二年頭,家屬就應該在這一天為死者作法事,超度死者靈魂。這稱為“過橋”。舉行儀式時,必須備辦西瓜、三牲等,然后用米粉蒸制七塊兩三寸寬、七八寸長的“橋板”和幾個“橋墩”,以及一端寬一端窄的“狗舌”,將這些東西在逝者靈前搭起一座橋,這就是傳說中的生死橋━━奈何橋了。橋頭置放“狗舌”、瓜果、三牲,然后才焚香點燭誦經。
如果為老人準備壽衣,也要在這一天將衣物拿出來曬。
巴西的六月節
六月節早期起源于歐洲天主教國家,因三名天主教圣人圣約翰、圣佩德羅和圣安東尼奧均在六月份誕生,因此這些國家的民眾習慣在每年的六月為他們舉行慶祝活動,后來漸漸的演變為六月節。慶祝六月節的習俗后來隨葡萄牙殖民者傳到了巴西,使這個節日又融入了當地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的文化特色,最終演變為富有巴西特色的六月節。
在巴西東北部地區,當地民眾視六月節為一重要的節日,因該地區常長達半年干旱,于是農民們就在每年的六月份為圣約翰和圣佩得羅舉辦慶祝活動,祈求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東北部地區貝南布寇州卡露阿露市(Caruaru)和帕拉伊巴州坎皮納·格蘭德市的六月節慶祝活動最具規模。六月節除了能給當地民眾帶來無限歡樂外,還能帶動當地的旅游業。每年的六月節期間往往是東北部的旅游旺季,許多外地和外國游客慕名而來,到東北部城市親眼目睹一下富有盛名的六月節慶祝活動,這個時候該地區的旅館往往是爆滿。在巴西東北部地區,慶祝六月節的慶祝人群會沿著大街小巷跳著唱著經過每家每戶。
對于天主教徒來說,篝火是六月節慶典活動中最重要的象征,在六月節中,人們手拉手圍著篝火又唱又跳,據說圣母瑪利亞的表姐伊莎貝爾在產下圣約翰后在山丘上生起了篝火,她用這種方法來向瑪利亞通知圣約翰的誕生。
葡萄牙殖民統治巴西時期,巴西受到了葡萄牙、法國、西班牙和中國等國的文化影響。巴西民眾在六月節慶祝活動中跳的典型舞蹈四對舞來源于法國貴族的一種舞蹈,(四對方舞,也叫四對舞,是一種古雅的歐洲宮廷舞。這種舞蹈源于英國,19世紀時在法國盛行,通常由8人一起跳,音樂節奏明快。)而六月節中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則來自最先發明火藥的中國。
除了在篝火旁邊跳四對舞和放鞭炮外,人們還會釋放熱氣球,但因為熱氣球經常會降落在屋頂上而帶來火災隱患,所以已被巴西政府明令禁止。在巴西的一些大城市中,教會、學校、工會和企業也會組織六月節慶祝活動,參加者戴著破草帽、穿著打有補丁的衣服打扮成一幅鄉下人的樣子,又唱又跳的慶祝六月節。
六月是巴西玉米豐收的季節,因此六月節中供人們享用的食品中也自然缺不了用玉米制成的各種甜點和蛋糕。參加慶祝活動的人們可以盡情的品嘗Pamonha(用包著皮的嫩玉米煮熟做成的玉米餅)、爆玉米花、煮玉米和玉米蛋糕,地瓜、熱葡萄酒和花生蛋糕及花生酥糖、牛奶甜米粥等美食。
圣安東尼奧被公認為愛情圣人,天主教徒往往在六月十三日為圣安東尼奧舉行慶祝活動,這天,許多天主教會都會向信徒分發象征圣安東尼奧的小面包,這塊面包應被放在家中保存,這樣可以保證衣食無憂,那些急求伴侶的女性則應該將這塊面包吃下,傳說這樣會有助她早日找到意中人。
【農歷6月6日是什么節日】相關文章:
農歷正月十五是什么節日01-06
農歷正月初五是什么節日02-24
農歷7月7日是什么節日03-04
農歷四月十五是什么節日05-29
關于農歷七月十四是什么節日07-01
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是什么節日06-30
農歷三月三是什么節日01-29
廣西農歷三月三是什么節日04-18
農歷三月初三日是什么節日?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