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的“雨雪冰凍”
2013年春節回家,在汽車行駛到宣蕪高速的中間時發生了大堵車,當時猜測可能是因下雪、道路上凍而導致車輛無法通行。就這樣從凌晨的一點多持續到早晨的八點多,整整七個小時,又餓有冷,期間無人通過任何通訊工具進行解釋。從上述的親身經歷中,可以聯想到企業管理中以下三點誤區:
信息聯系不暢通
堵車問題是道路交通管理者忽視了信息共享而導致的后果,假如重視氣象部門的預報而早做準備,就不會出現長達七個小時的堵車、挨凍。
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不注意彼此之間信息的共享,或是對已經共享的信息根本不放在心上,也會造成嚴重后果。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當事者或管理者存在思想認識的局限性,缺乏集體觀念或大局意識;二是現代社會有些企業人員流動量偏大,人員流動過于頻繁,使得本來十分容易共享的`信息,變得難以順暢流動或是被人為中斷掉。
鑒于上述問題出現的根源,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符合本企業需要的規章,并將其常態化、制度化,不因時間、地點、人員的變動或流動而中止,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制度執行不到位
出現“冰凍雨雪”天氣的情況不是第一回,肯定是早有“預案”,但有關部門對“預案”執行力度不夠,或是根本未執行,導致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等候一夜。
同樣,一個企業在經歷了多年的運作后,依據各種問題而制定的預防措施,可以說已經相當周全,但同樣問題仍會反復發生。這一方面是因為對于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制度的運作有困難。比如有些企業盡管日常的規章制度較為完善,但真正要落到實處卻困難重重,或者因為現實的客觀條件并不具備,或者因為管理人員手中的權利有限等,進而出現“有制度可依,但有制度卻難依”的矛盾狀況。
當事者“危機意識”不強
實際上,當事者之所以有“受凍挨餓”的等待下場,與自己的“危機意識”不強也有很大關系。比如,乘車者、客運車主若是能遵照天氣預報中的提示,采取提前開車等措施,也就能從時間上避開“堵車”時間。另外,要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早做準備將積雪隨時鏟除,同時采取融凍措施,也就不需要封道而導致堵車的后果。
由此聯系到企業管理方面,企業的管理者、普通員工,在對公司已有規章制度的執行上,意識不夠強,有時甚至報著一種“無所謂”的消極態度,特別是對企業制定的工藝規程、質量控制等關鍵點意識淡漠,這些都是“致命”的問題。另外,企業的老總缺乏長遠規劃,或是對將來的規劃不夠科學,從而導致企業缺少發展動力;或者是缺乏“危機意識”,不及時跟隨市場的變化而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這都會導致企業停滯不前,甚至是被市場大潮淘汰出局。
正確的做法和思維方法應該是:企業的最高管理者要具備“居安思危”的危機感,緊隨市場的變化而實時改變經營策略和經營方式;員工同樣要從整個企業的大局出發,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更要關注企業的整體利益,只有企業的整體利潤上升后,員工才能獲取更多的收入。
【企業管理中的“雨雪冰凍”】相關文章:
企業管理中的頓悟01-30
企業管理中的經典勵志故事07-16
居安思危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01-30
冰凍海蝦的做法介紹01-17
企業管理中的適度和溫度01-19
居安思危在企業管理中的深遠意義07-03
企業管理中如何激勵員工01-12
激勵策略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