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餐飲小店的創業故事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餐飲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餐飲小店的創業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餐飲小店的創業故事篇1:
80后開農耕文化主題餐廳
青磚灰瓦墻,石磨石碾子,玉米吊燈,二十四節氣木板墻……位于河北省會石家莊方興路的一家正在裝修中的餐廳,一股質樸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這里原來是棉紡廠生產車間,我們將其改造成了農耕文化主題餐廳‘驚蟄’,預計月底就能試營業。”正指揮工人干活的六車間餐飲公司總經理李旭東說。李旭東是元氏縣音體美中學1998屆畢業生。兩年前,他和5位初中同學尹紫峰、李寧、路亞恩、張艷招、溫譜,成立了六車間餐飲公司,目前已經在省會開辦了工業文化、鐵藝術兩家文化主題餐廳。他們自稱“6兄弟創業團隊”。
農耕文化主題餐廳“驚蟄”的外墻非常古樸,餐廳內還擺放著農具,透著一種歷史厚重感。“盡管這面墻僅有7米高、20米長,但造價卻在十萬元以上,所用的6萬多塊磚和2萬多塊瓦都是從古村落淘回來的,最‘年輕’的磚也比我的歲數大。另外,餐廳內的'農具也都是我們費力淘回來的。”聊起為期兩個月的“淘金”之旅,李旭東很有成就感。
為讓餐廳更有農耕的味道,李旭東的合伙人、酷愛木雕的李寧,將從古村落淘來的舊門板,切割成木板然后進行雕刻,用作餐廳包間的門匾。他還手把手教員工雕刻餐廳包間門匾、制作木桌椅和裝飾墻等。為讓餐廳的飯菜更有農家味兒,他們還在元氏縣趙同鄉建了2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專門種植有機蔬菜供應餐廳,而且餐廳做菜不使用味精等添加劑。
此前,“6兄弟創業團隊”已經成功開辦了“六車間”工業文化主題餐廳和“秀鐵”鐵藝術主題餐廳。這兩家餐廳都是由原石家莊市鋼板彈簧廠舊址改造而成,前者主要經營火鍋和燒烤,后者主要經營湘菜。把廢舊零件焊接成夢騎士鐵藝,老鍋爐改裝成水景,螺母組成維納斯像……他們將“廢物”改造成一件件極具創意的作品,擺放在餐廳內,為顧客用餐增加了懷舊情懷。據介紹,目前這兩家餐廳每天的上座率都在80%以上,年營業額超千萬元,年收入數百萬元。
“創辦這兩家文化主題餐廳,我們都是先行者。我們走的就是一條不斷創新之路,通過細分市場,開辟出更多的藍海,目前正在做的農耕文化主題餐廳就是證明。”李旭東說。
創意+韌勁兒,是創業成功“秘笈”
“我們6兄弟都是80后,中學時期有著共同的創業夢,多年來一直尋找創業項目和創業時機,但卻遲遲沒能邁出第一步。”李寧說,礙于資金和經驗等方面的限制,他們在而立之年才走上創業之路。“眼下正是草根創業的大好時機,趁年輕一定得去搏一把。”李寧說。
2013年,確定了文化主題餐廳這一創業方向后,他們毅然辭去各自高收入或穩定的工作,張艷招更是放棄已工作10年之久的公職。他們聚集到石家莊,拿出家中積蓄,湊齊200萬元的資本,作為合伙人共同創業。他們認為,石家莊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城市,工業就是根脈。隨著城市發展,新建筑拔地而起,棉紡廠、焦化廠、鋼廠等承載時代記憶的老工廠陸續消失、搬遷。工業文化主題餐廳能為石家莊的工業留下一份記憶,肯定能火。
創意雖好,但創業之路卻并不平坦。經過一番周折和大改造后,舊廠房生產車間改造的“六車間”工業文化主題餐廳取得了衛生經營許可、消防許可等合格證。然而,聘請不到優秀廚師,沒有獨特的火鍋配方,“六車間”也不會生意紅火。多方打聽后,李寧和張艷招連夜乘車趕到重慶,拜當地一位火鍋大師為師,最終學到了火鍋配方“秘笈”。
“餐飲經營看似簡單,里面卻有大學問。”張艷招頗有感慨地說,“六車間”剛試營業3天,就因上菜不及時、服務不到位等原因關門整頓。重新開業后,無論多晚,他們都堅持每天晚上開碰頭會,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完善細節。不到4個月,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較為完善的經營制度。
張艷透露,“秀鐵”創辦前后的那段時間最為艱難。“‘六車間’營業半年時,有人計劃在鋼板彈簧廠內的另一生產車間,開辦工業文化主題餐廳,我們馬上嗅到了危機。”張艷招說,為此他們咬牙高價先租下這個生產車間,創辦“秀鐵”。盡管“六車間”經營形勢良好,但僅憑自己力量,他們仍無法在短期內再次籌資200萬元。他們又是連著幾天幾夜沒合眼,想法解決這一資金難題,最后找出解決之道——找朋友和顧客入股,既解決了錢的問題,客觀上又增加了客源。
“創意加韌勁兒是創業成功的保證,那些憑著一股韌勁兒,能不斷解決創業路上難題和矛盾的追夢者才更有可能成功。”張艷招說。
餐飲小店的創業故事篇2:
80后創業女生:開主題餐廳專做異地美食
錢靜,今年27歲,是意想空間主題餐廳的負責人。同樣是主題餐廳,這位80后女生的構思明顯比盲目的餐飲業創業者老成了許多。錢靜分享創業感悟:“雖然比上班做會計的壓力大,但既然走上這條路,就要從創新中獲勝。”一起來看看這則80后創業故事!
吃貨從美食中發現商機
“我自己就是個正宗的吃貨。”外表恬靜的錢靜笑著說,在沒開店之前,她也只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她最大的愛好就是享受美食。假期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外出旅游,到全國各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很多都是鹽城本地沒有的.美食。
回到鹽城后,她對異地美食念念不忘,“朋友們就讓我動手做給她們吃,我就從書本上、網絡上嘗試著做,沒想到反響還不錯。”錢靜說,她大學學的是環境藝術類專業,和美食八竿子打不著邊,但可能由于她吃過的美食比較多,在口味調配方面占盡優勢。比如盆栽蛋糕,她也是自學后,從超市購買新鮮食材,再從網上購買一套餐具,最終的成品還像模像樣。
一來二去,幾個朋友都覺得她在制作美食上小有天賦,就建議她開個美食店。在年初錢靜辭去會計工作后,匆忙中開了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好了,不僅講究吃飽,更講究吃什么、怎么吃,這里面有很大的商機。”錢靜說。
根據客人需要改變經營策略
“與眾不同,就是我要的風格,也是很多年輕人追求的。”外表看似平靜的錢靜,內心卻充滿激情。目前,她的主題餐廳對外營業已經3個多月了,每日都有慕名而來的食客。
走進“意想空間”主題餐廳,發現兩層樓的餐廳,樓上的每一個包間都是一個單獨的“牢房”,用鐵籠制成,室內設計完全參照監獄模式,可容納不同數量的客人。而樓下則是地中海風格。錢靜說,設計寓意一半天堂,一半地獄,本意是希望人們珍愛自由,遠離犯罪,遠離監獄。
錢靜原本就是個淘寶達人,為了節約成本,在裝修店鋪中,她將這一“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桌上精致的龍貓盆栽都是購于網絡,包括裝潢材料。”錢靜說,這可節約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但由于自己創業沒有經驗,在細節方面沒有考慮周全,比如廚房預留的空間太小,建好后又拆掉后重新布局,才得以擴大了廚房的空間。
“由于一開始定位僅在西餐,但營業之后,附近小區的居民經常上門詢問有無中餐,上門都是客,如果你總是回絕別人,人家自然不會再來。”錢靜在經營中摸索,決定將范圍拓展成中西餐都有。現在,她的主題餐廳生意很好,一個人忙不過來,她就聘請了一位廚師,媽媽還經常會來打下手。
頻推新菜品專做本地沒有的美食
店里的新菜品,如盆栽蛋糕、水果泥、榴芒飯、小熊曲奇、港式奶茶等等,都是錢靜親手制作的,每周都會推出一個市民并不熟知的美食。“不好意思,今天盆栽蛋糕不夠賣。”一位食客欲購買一個盆栽蛋糕,錢靜一個勁兒打招呼,原來,她的盆栽蛋糕早在微博、微信上被人預定,一搶而空。
“每天店內除了來吃飯的食客,就是來店取貨的。”錢靜的媽媽說,看到閨女天天忙得不亦樂乎,不光店內招呼客人,還要照顧網上的一群客人,最近又新推出了榴芒飯,女兒經常忙得中午都沒空吃飯。錢靜說,不少榴蓮控都要提前好幾天預訂才能吃到,因為她也都是經過好幾家挑選,最終選擇外地一家泰國廚師專門做出來的。
雖然創業很辛苦,但80后的她創業夢才剛剛起步,錢靜還打算繼續拓展自己的事業。她透露,等這個主題餐廳穩定下來后,喜歡甜品的她,還準備在南金鷹開一家專做甜品的新店。讓鹽城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嘗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特色美食。
【餐飲小店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小店創業的指南08-11
餐飲大亨新加坡創業故事08-31
李嘉欣娛樂圈富姐開服裝小店的創業故事08-25
零食小店創業計劃書12-12
從4份盒飯起步做大餐飲的成功創業故事09-25
創業的故事11-03
IT創業故事09-12
經典的創業故事08-07
創業的故事08-23
創業的故事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