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提清明即事古詩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提清明即事古詩鑒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提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注釋
、偬K堤,元佑間蘇軾官杭州刺束時建于西湖。
、诶婊L,古代認為從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
、荏细,樂聲、歌聲。
、軐、歸于。
、莅,古人極重清明節,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說。該詩意境與周密《曲游春》詞“沸十里、亂弦叢笛?串嫶,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相似。
⑥蘇堤,宋元佑間蘇軾任杭州刺史時所筑,橫亙西湖。
、呒词,歌詠眼前景物
、嗬婊L,梨花為第十七番花信風。
、釁俏┬,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吳興)人。南宋后期詩人。
譯文
春光明媚、和風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織。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春色依舊。
把佳節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賞析
這首詩對大好春光和游春樂境并未作具體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點染,此詩的構思之絕,就體現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縱情、黃鶯的恣意,從側面措意,促人去展開聯想。游子尋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歸”,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見西湖勝景令人目不暇接,節日氣氛使人流連忘返。再看“流鶯”,當人們“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時,它的世界被人類“強占”。現在,“游人去而禽鳥樂也”,被壓抑了一天的黃鶯,又受了游人情緒的感染,當它重成了綠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難想象,黃鶯匿跡,是因人喧場面的熱烈;而它的再現,正說明宜人秀色的魅力。這樣,詩人敘節日情景,狀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繪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無情之鶯的快樂,由側面實現自己的創作目的。
前兩句寫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熱鬧場面。后兩句說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愛趕熱鬧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賞,只好讓給飛回來的黃鶯享受去了。反映了清明時節郊游踏青的樂趣:“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苯先抡恰袄婊ㄈf朵白如雪”的季節,青年人結伴出城,踏青尋春,笙笛嗚咽,歌聲裊裊,微風拂面,楊柳依依,真是“心曠神怡,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情感
西湖美景優美宜人,明麗清新,抒發了詩人對清明時節西湖美景、春景的喜愛與贊美,以及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吳惟信,字仲孚,號菊潭,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宋后期著名詩人。他生于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地方,自幼便對詩詞歌賦有著濃厚的興趣與天賦。吳惟信的一生雖然具體生平事跡在歷史記載中并不詳盡,但從他的詩作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細膩描繪以及那份超脫世俗的隱逸情懷。
吳惟信的作品多以對景物的精致描述著稱,情感真摯而深厚。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將所見所感化為筆下的詩行。他的詩風清新自然,情感真摯,往往能夠觸動人心。在南宋后期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里,吳惟信的詩作如同一股清流,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吳惟信的詩作中,不乏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與描繪。例如他的《蘇堤清明即事》一詩,便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清明時節蘇堤的春色與游人的歡樂場景,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愛。詩中“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等句,更是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被后人廣為傳頌。
除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吳惟信的詩作中還流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隱逸情懷。他的《贈沈復齋》一詩,便表達了自己拋卻世俗紛擾、專心奉道的閑適生活。詩中“拋卻螢囊讀罷書,甘心奉道樂清虛”等句,展現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吳惟信的詩作不僅在當時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而且在后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詩風清新自然,情感真摯,為后世詩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與啟示。雖然他的詩集已佚,但從現存的詩作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對詩歌藝術的精湛掌握。
【蘇提清明即事古詩鑒賞】相關文章:
《清明》古詩詞鑒賞04-08
古詩詞鑒賞01-06
古詩鑒賞范文通用08-26
清明的古詩04-08
古詩詞鑒賞(推薦)05-15
古詩詞鑒賞(推薦)05-15
古詩詞鑒賞[通用]05-16
[必備]古詩詞鑒賞06-13
《池上》古詩詞鑒賞07-31
春寒古詩詞鑒賞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