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刺閱讀答案
一出嘉峪關,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沒有河流湖泊,沒有綠洲村鎮,只有酷熱的白晝和陰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礫和深藍色的天空,占據了全部的視野。一望無際的荒原,一覽無遺的蒼穹,沒有一棵樹,也沒有一片云,干燥強勁的狂風,時常會卷地而來,把整個宇宙,變成黑暗的風沙的戰場。
風沙過后,戈壁被鏟掉了一層,然而卻有一種例外。那就是駱駝刺生長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墳場”。提到墳場,有人會覺得驚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種景象,你心中感受到就只有震撼。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墳丘一樣的沙石堆,緊密卻又均勻地散布開來,往往能占據幾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這種地形足以讓所有帶輪子的東西卻步,但就在那墳丘的頂上,一叢叢緊扎扎亂蓬蓬的刺,堅硬的銳利的刺,正在保護著那比黃豆大不了多少的葉片。任風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們就重新煥發出生命的光彩,頑強地、執著地占據著一片又一片領地,這就是駱駝刺。
如果說沙棗樹是戈壁灘的美女,駱駝刺則當仁不讓地成為戈壁上的士兵。不論腳下的大地多么貧瘠,也不論天空上太陽多么酷熱,只要被駱駝刺占領,就再也休想讓它們起身。正因為駱駝刺的抗爭,狂風可以帶走草根旁邊的沙石,卻無法奪去駱駝刺腳下的沙土,它們用那特別強勁的根系,緊抓住腳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斗爭后,沙漠沒能入侵,卻形成了戈壁灘特有的墳場一樣的地形。但是這墳場的出現不是因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這戈壁灘的墳場,這自然的奇觀。
駱駝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與生活在這里是劃了等號的。也許對于人來說,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這死亡的禁地,卻是一種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嚴。無論如何,我活著,生存著,生活著并且快樂著,狂風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駱駝啃去了枝葉,來年照樣東山再起;即使被風沙擄掠了領土,但是更強勁的根系,更堅韌的毅力,仍能與風沙拼個高下,直到狂風再也帶不走一粒塵沙。那便是駱駝刺的勝利,生命的勝利。
戈壁的荒涼與城市的繁華,恰是這世界的兩個極端。但是比起駱駝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離,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間這一點,城市的冷漠和戒備,心靈的空寂與荒蕪,更像是另一種戈壁灘。
在這個心靈的戈壁中,也生存著無數的駱駝刺。他們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們貧寒而且無助,他們像駱駝刺一樣在城市中生活著、生存著、掙扎著。忍受著周圍惡劣的環境,忍受著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這樣的人卻無處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燒餅的,天橋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這城市的美麗花園中雜草一樣的人嗎?他們就是城市中的駱駝刺,被人遺忘,遭人詬病,但卻頑強地存在著,用傷痕累累的雙手,握著自己自由的靈魂而快樂生活,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多少夸張,但是堅忍不拔的生命樂章卻如此華麗。他們每天起早貪黑,數著那不多的幾張零票,滿足地回到蝸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學費。為自己的生存,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著,抗爭著,活得辛苦,活得快樂,不是嗎?
愿天下所有像駱駝刺一樣活著的人,幸福安康!
(選自2006年《且聽風吟》,有刪改)
1.第一段所描寫的自然環境有何特征?這段描寫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分析作者稱駱駝刺生長所形成的沙石堆為“墳場”“墳丘”的原因。(3分)
答:
3.結合文章內容,概括“駝駱刺”與“像駱駝刺一樣活著的人”的相似點。(4分)
答:
4.概括這篇文章的主旨。(5分)
答:
參考答案
1.特征:荒蕪、遼闊,作用:突出戈壁灘生存環境的嚴酷與險惡,為寫駝駱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鋪墊。
2.沙石堆的形狀與墳場的土堆外形相近,“墳場”意味著死亡,這樣同戈壁灘殘酷的生存環境相吻合。作者以此襯托歌頌駝駱刺堅貞不屈的生存意志。
3.①外在形態相似:寒酸、丑陋。②生存環境相似:惡劣、艱辛、荒涼、貧瘠、被遺忘。③分布范圍相似:廣泛、數量多。④生活態度相似:頑強堅忍、抗爭努力、快樂滿足。
4.作者通過對戈壁上駱駝刺旺盛生命力的描寫,贊頌了像駱駝刺一樣活著的生活在城市底層,貧寒無助卻堅忍不拔努力抗爭從中盡享歡樂的弱者,也批評了當今社會遺棄和鄙視弱勢群體的現象,呼喚人文關懷和社會和諧。
【駱駝刺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藏戲閱讀答案02-16
《小池》閱讀答案04-30
小滿閱讀答案04-26
《荷葉》閱讀答案04-11
《雅量》閱讀答案04-06
《面包》閱讀答案04-06
塞下曲閱讀答案04-05
香蕉閱讀答案04-05
《鳥巢》閱讀答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