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成本費用的審核分析
(一)成本費用審核的基本方法
1.評價有關成本費用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貫遵守。
2.獲取相關成本費用明細表,復核計算是否正確,并與有關的總賬、明細賬、會計報表及有關的申報表等核對。
3.審核成本費用各明細子目內容的記錄、歸集是否正確。
4.對大額業務抽查其收支的配比性,審核有無少計或多計業務支出。
5.審核會計處理的正確性,注意會計制度與稅收規定間在成本費用確認上的差異。
(二)主營業務成本的審核(以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為例)
1.審核明細賬與總賬、報表(在產品項目)是否相符;審核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等賬戶及其有關原始憑證,確認企業的經營收入與經營成本口徑是否一致。
2.獲取生產成本分析表,分別列示各項主要費用及各產品的單位成本,采用分析性復核方法,將其與預算數、上期數或上年同期數、同行業平均數比較,分析增減變動情況,對有異常變動的情形,查明原因,作出正確處理。
3.采購成本的審核。
(1)審核由購貨價格、購貨費用和稅金構成的外購存貨的實際成本。
(2)審核購買、委托加工存貨發生的各項應繳稅款是否完稅并計入存貨成本。
(3)審核直接歸于存貨實際成本的運輸費、保險費、裝卸費等采購費用是否符合稅法的有關規定。
4.材料費用的審核。
(1)審核直接材料耗用數量是否真實。
——審核“生產成本”賬戶借方的有關內容、數據,與對應的“材料”類賬戶貸方內容、數據核對,并追查至領料單、退料單和材料費用分配表等憑證資料。
——實施截止性測試。抽查決算日前后若干天的領料單、生產記錄、成本計算單,結合材料單耗和投入產出比率等資料,審核領用的材料品名、規格、型號、數量是否與耗用的相一致,是否將不屬于本期負擔的材料費用計入本期生產成本,特別應注意期末大宗領用材料。
(2)確認材料計價是否正確。
——實際成本計價條件下:了解計價方法,抽查材料費用分配表、領料單等憑證驗算發出成本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貫性原則。
——計劃成本計價條件下:抽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表及有關的領料單等憑證,驗證材料成本差異率及差異額的計算是否正確。
(3)確認材料費用分配是否合理。核實材料費用的分配對象是否真實,分配方法是否恰當。
5.輔助生產費用的審核。
(1)抽查有關憑證,審核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是否正確。
(2)審核輔助生產費用是否在各部門之間正確分配,是否按稅法的有關規定準確計算該費用的列支金額。
6.制造費用的審核。
(1)審核制造費用中的重大數額項目、例外項目是否合理。
(2)審核當年度部分月份的制造費用明細賬,是否存在異常會計事項。
(3)必要時,應對制造費用實施截止性測試。
(4)審核制造費用的'分配標準是否合理。必要時,應重新測算制造費用分配率,并調整年末在產品與產成品成本。
(5)獲取制造費用匯總表,并與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對,確認全年制造費用總額。
7.審核“生產成本”、“制造費用”明細賬借方發生額并與領料單相核對,以確認外購和委托加工收回的應稅消費品是否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當期用于連續生產的外購消費品的價款數及委托加工收回材料的相應稅款數是否正確。
8.審核“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的借方紅字或非轉入產成品的支出項目,并追查至有關的憑證,確認是否將加工修理修配收入、銷售殘次品、副產品、邊角料等的其他收入直接沖減成本費用而未計收入。
9.在產品成本的審核。
(1)采用存貨步驟,審核在產品數量是否真實正確。
(2)審核在產品計價方法是否適應生產工藝特點,是否堅持一貫性原則。
——約當產量法下,審核完工率和投料率及約當產量的計量是否正確;
——定額法下,審核在產品負擔的料工費定額成本計算是否正確,并將定額成本與實際相比較,差異較大時應予調整;
——材料成本法下,審核原材料費用是否在成本中占較大比重;
——固定成本法下,審核各月在產品數量是否均衡,年終是否對產品實地盤點并重新計算調整;
——定額比例法下,審核各項定額是否合理,定額管理基礎工作是否健全。
10.完工產品成本的審核。
(1)審核成本計算對象的選擇和成本計算方法是否恰當,且體現一貫性原則。
(2)審核成本項目的設置是否合理,各項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是否體現受益性原則。
(3)確認完工產品數量是否真實正確。
(4)分析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及構成項目有無異常變動,結合在產品的計價方法,確認完工產品計價是否正確。
11.審核工業企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主營業務成本,應參照相關會計制度,按稅法的有關規定進行。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成本費用的審核分析】相關文章:
會計從業資格基礎題庫12-12
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基礎精選題目11-17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章節復習筆記08-19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章節的復習筆記08-19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章節復習筆記分享08-20
會計從業資格證基礎章節復習筆記11-15
會計從業資格學習計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