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視角下的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現狀分析教育學論文
摘要: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事業的不斷進步, 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已經不僅局限在課文的知識掌握了, 還需要對學生灌輸語文思維能力, 激發學生自身的活躍思維和多元化思維, 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 為將來的學生生活奠定牢固的基礎。在過去的教育中, 老師只會看重學生的成績, 一味的追求高分, 忽略了學生的成長和發育, 導致出現一部分“高分低能”的人群。所以, 目前要進行針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做出培養策劃的工作。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做出分析探討, 也希望能為今后的教育事業提供一份參考記錄。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語文思維; 研究探討;
隨著社會的進步, 對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漸在增加, 這促進著教育行業的發展, 也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如何改善教學體系, 才能滿足對社會人才的供給。現階段, 高中語文教育階段, 通過教學的手段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文思維習慣, 既不影響學生的學習考試, 還能改變學生的思維觀念, 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會給學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一種方式。那么,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自然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引導, 高中語文老師應秉承教育的觀念, 以人為本, 因材施教, 認真貫徹教育部門的積極方針, 促使學生激發主動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 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提升, 促進學生的自信心成長, 這也是教育者的教學目標。
一語文思維能力特點
(一) 具有廣泛性。
宇宙很大, 但是思維的空間更大, 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再者, 因為語文這門學科富含了大多數學科的知識體系, 所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闊, 教育者應當利用這門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 擴大學生的視野, 一旦思維的視野開闊, 就能帶動學生靈活的思維在寬闊的思維空間里翱翔。這樣的思維培養教育有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新的認識, 不僅能夠認識所生活的世界, 還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價值以及今后的學習能力。
(二) 具有滲透性。
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將知識滲透入大腦, 在大腦中形象地描述出事件的變化, 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對知識的掌握。高中語文一般是通過國內外的文章來進行教學, 這些古今中外優秀的文章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 教育者應當根據思維方式的特點對學生加以引導培養,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放飛思維, 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知識的美, 為學生今后的創作和學習打下基礎。
(三) 具有交流性。
思維的碰撞促進新觀念的產生, 可見思維是具有可交流性的。交流的方式有多種多樣, 科學有效地交流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維發育, 通過語文課堂的交流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 并在思維的碰撞中探索到新的知識。同時通過思維的`交流, 帶領學生開闊更寬廣的思維空間, 促使教學知識更深層次的植入學生的腦海里,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
二語文思維能力的現狀
隨著教學領域的提升, 新課標改革的實行, 教育者的教學目的, 不單局限在課文知識的學習掌握, 還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疏忽。教育者應根據教育部門頒布的法令進行實施, 改革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 引入新的教學理念, 針對學生知識和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但是, 事與愿違, 在目前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有部分老教師因為常年使用傳統方式教學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 無法適應新興教學方式, 導致新的教學方式沒能發揮到位, 從而影響到實際的課堂教學質量, 自然難以培養語文思維。經過調查研究發現, 在高中課堂中存在影響語文思維發展的因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 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不一致。
我國教育行業水平的提高, 促進了教學理念的改進。經過多年的的發展, 教育者對新課標教育理念的了解已漸漸成熟, 但是為何在實際的課堂中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 產生這樣結果的原因需要深入調查, 這不單單是表面操作層的影響, 要做到預想中的程度在目前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
(二) 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改的帶動下, 有部分教育者采取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去激發學生的思維發散, 在開始的時候的確得到學生的積極呼應, 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發展到后面學生都利用這個討論的機會與其他的同學聊一些無關課堂內容, 甚至與問題毫無關聯的內容。隨時間的發展,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無法教育學生學習知識, 還可能將學生的求知欲給扼殺, 更不要說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了。
(三) 注重形式, 不注重效果。
不管教學中課堂的形式如何, 其最終的結果都是希望學生能有所收獲。在現實的教學中, 有部分教師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教育的方式也較為新穎, 但是在最終表現的結果上卻不如人意。為何如此活躍的課堂卻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呢?原來是教育者脫離教學目的, 所傳授的知識與教學的目的毫無關系, 導致了實際的學習效果令人不滿意。教師通過這些新穎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初衷是正確的, 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的形式, 無論以任何的方式去培養學生, 其目的一定要明確。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培養策略
(一) 教師應積極主動去教學和探索。
經歷高中的學習應該都知道高中的課業負擔很大, 加上面臨升學的壓力, 這些壓力無形中壓迫著學生, 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不活躍, 影響了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 同時也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這時候需要語文教師發起引導性的教學活動, 不僅要不能脫離課堂教學目標, 還要注重學生在攝取知識的同時對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能勝任這些任務的語文教師必須有扎實的語文思維能力, 課堂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快速的做出正確的決策,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 準確的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教學中有很多是古文的教學, 因為古文的文化底蘊較深, 并且每一篇流傳至今的古文都有著豐富的背景故事, 在學生初步接觸時肯定無法深刻的了解古文表達的主題感情, 教師就應該對整篇課文加以描述鋪墊, 將自身所掌握的語文思維融入到教學中, 帶動學生的進一步理解和教育, 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二) 改善教學內容和方式。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主, 教學的方式就是教師通過講述課文形式或者是板書的形式傳遞教學, 學生們在下面聽講, 然后將重點知識記錄下來, 這樣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相反會造成學生厭學的思想, 怎么能改變得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呢。此時, 就需要新的教學方式來取締傳統的教育方式, 并非完全推翻傳統的模式, 而是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將教育方式改變一番, 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提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問題, 讓學生們積極回答, 暢所欲言, 問題的答案是開放性的, 沒有對錯之分, 教師也不要一味的否定學生的想法, 因為語文思維的空間的廣闊的, 不應該有什么界限, 只要學生們積極參加并融入其中, 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 這就是教學所追求的目的。比如, 課文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出現, 教師應該隨著主人公的重要發展歷程通過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們講述, 通過帶有故事色彩的人物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旦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 就會逐漸對課文感興趣, 自然而然就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此時只要教師稍微地引導, 就能帶動學生的思維跳動。
(三) 擴展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對事物的理解有深度和廣度的概念, 自然思維也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當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延伸擴展, 進一步的發展事物的本質, 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語文思維的培養。而在廣度的培養中, 教師需要做到抓住課文中心主旨將思維引向課外, 促進學生對新事物的了解, 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從而帶動學生充分的探索課外知識, 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比如可以通過了解課文中所涉及到作者的背景和內心情感世界, 引導學生對整個事件或者人物全面性的了解并分析, 通過自身的知識形象生動的描述講解, 在講述中描繪出作者內心世界的變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廣度。教學中若將思維深度和思維廣度滲入到課堂教學中, 一定能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更好。
四結語
這門學科的主觀性很強, 不同人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都不同。學生要在高中階段培養自身的語文思維, 在對事物評價的時候能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 不人云亦云。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 教師應當慷慨的將自身掌握的知識用來引導學生的思維發散, 促使學生自我發掘潛力, 并加以鞏固學習習慣, 逐漸促進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陳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2016, 11:86.
[2]楊麗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 2016, 21:240.
[3]姜旭日.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策略[J].才智, 2015, 28:192.
[4]王海峽.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教育現代化, 2017, (27) :266-267.
【高中語文教學視角下的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現狀分析教育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分析論文03-30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03-31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自主學習論文07-27
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論文01-11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論文07-26
健康經濟學視角下醫療保險論文07-20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應用論文07-28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