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我國假日經濟的效應及其可持續發展
假日經濟(Holiday Economy)是指人們利用節假日集中購物、集中消費的行為,帶動供給、帶動市場、帶動經濟發展的一種系統經濟模式。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因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獲得工作的機會。假日經濟屬于消費經濟范疇。
摘要:本文從假日經濟的現狀入手,分析出我國假日經濟存在著主導產業單一、區域發展不均衡,同時公眾缺乏了解、商家反映不成熟而政府又欠缺引導的問題,基于假日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提出要從增強公眾了解、加強宏觀調控、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和創新假日經濟發展方式幾個方面克服消極影響,將假日經濟的經濟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中國假日經濟;消費;可持續發展
一、假日經濟對我國的效應分析
假日經濟伴隨“黃金周”的產生而出現,已成為現階段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它幾乎涉及第三產業的全部行業,其最大的特點是集中性,人們在節假日期間集中購物和消費,給市場注入活力、帶動市場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多方面貢獻。
1、假日經濟推動國民經濟增長
從國家宏觀角度來看,假日經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模型Y=C+I+G,假日經濟從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三個方面都增加了國民經濟收入。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當前在國家假期期間所實現的商品零售總額已占全年商品零售總額的2/3。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和預測(2013)》指出,2012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7%,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首次降至40%以下。表明人們擁有更多的財力去滿足享受和發展的需求,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發生改變。當今我國的外貿發展受到世界貿易摩擦的制約,投資過快又面臨資源不均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啟動國內消費、擴大國內市場的總需求對保持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就具有重要作用,而假日經濟發展是刺激國內消費、擴大消費內需的必要途徑。假期中的閑暇時間推動了消費需求的增加,巨大的需求使商家瞄準了市場,它成為強有力的磁鐵,引致了各個行業商家的投資,而旅游業等服務行業的乘數效應同時推進了整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
2、假日經濟的發展有效緩解就業壓力
假日經濟刺激國民的消費需求轉變,從以前的傳統需求到現在的精神需求,促進了消費結構的轉變升級。中國人口眾多造成了我國的就業難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難題,需要改變中國勞動力的格局,而假日經濟所帶動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無疑為解決就業難問題開啟一道新的大門。節假日期間激增的居民消費需要大量的旅游、餐飲服務等產業的工作人員,這能夠快速吸引大量的勞動力,拉動就業率迅速增長。另外,假日經濟主要推動的第三產業對人才的準入門檻較低,為中下層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就業是居民取得收入的前提,所以緩解就業問題,就等于增加了居民收入,從而實現假日消費的良性循環。
3、假日經濟拉動一系列相關產業齊頭并進
居民消費是企業生產和盈利的前提,離開社會消費,企業就失去了獲得利益的基礎,也失去了再生產的意義。假日經濟對于企業來說,實質為開拓市場,所以假日經濟為企業提供了巨大商機,也為企業擴大生產提供了機會。每個行業的生產和發展都離不開與之相關的其他行業,因此假日經濟是具有以“旅游經濟為中心”、以相關產業發散為特點的發散經濟,在假日期間旅游人數激增的同時,商場、賓館、餐飲、娛樂場所等非出游項目也比平時更為火爆。
4、發展假期經濟能夠完善市場體系和調整產業結構
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健全成熟的假日經濟市場體系將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優化升級而產生。加快假日市場產業鏈建設,完善市場產業鏈,以旅游業為突破點,將各文化產業平民化,將從宏觀上推進假日經濟深層化內涵,豐富居民生活的同時,推動整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除此之外,我國正不斷進行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由第二產業拉動經濟發展向第一、第三產業拉動經濟發展轉變。假期經濟的發展是旅游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發展,因此其發展有利于推動第三產業,從而改善我國經濟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促使了我國經濟產業從單一化、物質化逐步向多元化和精神化發展,利于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由第一、第二產業主導向第三產業及其相關的一系列產業主導的轉變。
二、假日經濟在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假日經濟在我國大熱,但未必說明其勢頭大好,這火爆的背后也存在著諸多負面影響。例如扭曲正常的市場運行機制;其滯需效應、紊亂效應、腐敗效應及懶惰效應等會直接影響到經濟系統的穩定、有序運行;部分服務行業目光短淺、竭澤而漁,不合理分配資源等。假日經濟在我國無法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主要有以下四點。
1、主導產業單一,區域發展不均衡
旅游業作為我國的假日經濟的主導產業,對我國的商業、餐飲娛樂業等行業經濟效益的增加有明顯的拉動作用。但是旅游業僅可作為主導和牽引,僅僅依靠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假日經濟增長明顯是不夠的,需要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大力推進與之相關的行業的進步。有些地區難以突破產業單一化的瓶頸,僅以旅游業作為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卻忽視商業與餐飲娛樂業等相關行業帶來的經濟規模,導致主導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另外,居民的消費地域存在一定的差異,農村市場與大城市、旅游城市脫節,農村消費市場的滯后會抑制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拉大城鄉差距。
2、公眾消費觀念保守
由于經濟發展迅速,基本政策變化快,我國公眾未來預期存在擔憂,認為未來收入水平存在不確定性。基于傳統的保守觀念,雖然收入有所增加,但相比較于消費和投資,人們更愿意選擇儲蓄,將收入放進銀行等儲蓄機構,作為未來子女教育和自己養老的保險金。在國家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第三產業逐漸占據主推動力的今天,激發消費市場推動力是至關重要的,而激活市場的根本出發點,正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居民消費觀念,引導消費持續、穩定增長。
3、商家對假日經濟的反映不成熟
從消費市場來看,假日期間,許多商家都采用大幅度的折扣來吸引消費者,從而使得公眾在短期內集中消費。但事實上,消費者也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并沒有因為折扣而激發出新的消費需求,只是將消費行為做了時間和區域上的調整。這樣一來,雖然在假日期間,銷售額大幅增加,但從長期來看,利潤卻有減少趨勢。商家除了采用降價這種有副作用的促銷方式外,并沒有尋求到更好的引導消費的新式項目,缺乏創新機制。商家對假日經濟反映的不成熟還表現在通過坑蒙拐騙等手段企圖在假日期間謀取暴利、不考慮環境因素而盲目擴大規模等。
4、政府缺乏對節日消費的引導和管理
通常在假日前夕,政府有關部門都會發布一份“假日旅游預報”,但預報的內容對消費者的假日消費引導性并不強,只起到“出行建議”的作用,沒有真正激發出消費者的假日消費需求。同時,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備的不完善使得假日經濟的發展受限,假日期間商家違法經營行為尤為惡劣,但政府相關部門對有關問題的解決往往存在滯后性,許多都會積壓到節日后才能妥善處理。此外,假日經濟使得交通運輸壓力突然加大,超負荷接待造成景區破壞、文物和環境保護受損,政府和企業無法快速適應假日消費給社會帶來的變化,諸多因素相互作用,限制了假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促進我國假日經濟持續發展的對策
基于假日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和貢獻,需要引導其持續健康發展,進而繼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假日經濟的良性發展離不開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堅實的發展基礎,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增強公眾對假日經濟的了解
假日經濟發展得當,則能刺激宏觀經濟回升,從而帶動國民經濟水平整體增長。節中各旅游圣地、消費場所人滿為患,然而節后冷清、無人問津,究其原因在于我國民眾對假日經濟缺乏了解,現階段假日經濟的火爆主要表現在旅游和購物行業,但事實上這不是居民可以選擇消費的全部,過分的集中會導致資源的短缺和不合理使用。公眾在節假日也可選擇走進圖書館提升自身修養,踏進體育館鍛煉體魄,多樣化的休閑方式更是對假日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支持。
2、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鼓勵消費
假日經濟的發展需要購買力的支撐,故促進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是假日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我國消費者消費心理偏保守,應通過消費鼓勵政策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同時增加居民收入和深入改革社會保障體系,改變居民消費預期,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在此政策中,需要對金字塔底層群眾,即低收入群里施以特別關注,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從而擴大假日經濟的覆蓋面和參與面。
3、加強對假日經濟的宏觀調控
假日經濟綜合性強、涉及行業領域廣闊,其發展需要政府的宏觀引導和管理。首先,政府應設立專門部門對假日經濟進行科學規劃,在“黃金周”前夕向公眾提交有價值的報告以引導假日消費。其次,制定扶持假日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完善旅游、交通、餐飲、文化等假日消費涉及領域的基礎設施,提高假日消費服務水平。再次,運用政府力量不斷改善假日消費環境,構筑良好的經濟運行微觀基礎,引導各行各業誠信經營,形成良好的假日消費氛圍,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舒適的消費環境。
4、創新假日經濟發展方式
消費者普遍是理性的,且對休假的內容和質量有自己的要求。人們不會滿足于“到此一游”的表面消費,而是要求高質量的休閑消費。相關產業要創新營銷觀念和手段,抓住假日經濟的商機,學會“以節造市”,從消費者角度思考消費者的需求。商家要通過市場調查,找準切入點和目標群體,把握節假日營銷技巧,推出符合消費者需要的新產品和新項目,從而在提高整體消費需求的同時,增加實際利潤收入。
注釋:
周維娜:假日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存在的問題研究[J].長治學院時報,2009(12).
參考文獻:
[1] 高慧林:中國假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探討[J].企業家天地,2007(1).
[2] 孫緣:休閑時代下假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市場論壇,2015(1).
[3] 王璐、王睿博:假日經濟的分析研究[J].企業導報,2015(5).
[4] 姚蘅倩:論中國假日經濟的發展與前景[J].商情,2013(42).
[5] 袁率夫:假日經濟對GDP的貢獻研究[J].企業研究,2013(9).
[6] 楊莉莉:淺談如何看待中國式的假日經濟[J].現代經濟,2008(3).
[7] 趙素潔:淺談假日經濟對中國經濟的長期拉動效應[J].特區經濟,2008(5).
【淺析我國假日經濟的效應及其可持續發展】相關文章:
淺析教育倫理價值及其依據論文09-09
淺析我國企業營銷管理的關鍵問題11-07
淺析高校會計舞弊成因及其對策08-01
面試的“親和效應”08-06
演講氣勢效應的方法02-11
熱戀中的“期待效應”09-25
面試技巧之“親和”效應08-02
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口號12-14
我國冬至習俗12-23
淺析外企面試技巧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