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相關畢業論文格式
加工貿易相關畢業論文格式是怎么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工貿易相關畢業論文格式,歡迎參考~
加工貿易相關畢業論文格式
當前,中國政府在堅持穩定外需的基礎上,提出以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重大決策.“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發揮進口對中國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優化貿易收支結構.胡錦濤在2011年4月15日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再次重申擴大進口的政策主張.表明將擴大進口的貿易平衡戰略提上重要的日程,如何評估穩定外需的進口戰略政策成為當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穩定外需、進口戰略與貿易平衡的理論含義:擴大內需的一種表述觀察全球貿易發展歷史,一國貿易收支差額為零的絕對平衡極為鮮見,除非封閉經濟的情況,否則貿易收支差額為零的平衡是理論表達.在現實中,貿易收支差額平衡并沒有絕對的標準,目前G20國際合作組織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構建衡量包括貿易收支失衡在內的宏觀外部失衡指標體系,盡管各國對各種數值指標上限尚存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對于致力于貿易平衡的國家,其目標是促使本國貿易收支差額逐步縮窄,降低外部宏觀經濟波動對本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使之逐步回歸可持續發展的合理水平.
中國近年來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連續多年出現貿易順差,與資本賬戶順差一道并稱為“雙順差”,經濟增長的外部依賴持續增強.但本次金融危機對中國貿易的重大影響表明外需值得重新反思,而外部針對中國貿易失衡調整的匯率施壓、貿易保護等手段,更是說明多年來持續貿易順差格局需要重新審視,中國大國經濟發展需要相對可控的外部影響,“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將宏觀經濟平衡增長列入重要目標.由此可見,對中國而言,貿易平衡直接含義是降低貿易順差.
貿易順差調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訴求,但中國對相關政策選擇極為謹慎,直接原因在于,影響貿易失衡的因素復雜多樣,難以明確分清主因,決定了尋求貿易平衡的治本之策的難處.從中國經濟增長來看,近年來貿易順差快速增長是出口較進口更快增長的結果,出口轉內銷實現出口下降進而降低貿易順差的做法,成為實現貿易平衡爭論的重點.然而,中國在勞動力成本、規模經濟效應及國際分工等方面釋放的比較優勢可能繼續存在,出口增長短期內快速下降不具合理性,而且吸納大量就業的出口部門也承載著穩定就業的重任,降低出口實現貿易平衡的做法短期內不具可行性.
基于上述的討論,貿易平衡的出路寄托于進口的快速增長.貿易順差表現為出口與進口之差,在外需穩定的情況下,如果進口相對于出口更快增長,那么中國進出口貿易順差將呈現下降的態勢,持續下去必然促使貿易順差逐步回歸合理區間,中國當前的進口戰略目標也在于此.然而,擴大進口戰略如何實施,理論上隱含什么條件?
直觀來看,穩定外需、進口戰略與貿易平衡隱含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根據消費C、儲蓄S、進口M及投資I、出口X構成的開放宏觀經濟恒等式C+S+M等于C+I
3;X,可以看出,在經濟保持穩步增長的情況下,進口較出口更快增長同時伴隨以下三種情形,一是投資I的更快增長以充分消化進口的商品增長;二是消費C的更快增長以消費更多的進口商品;三是投資與消費都出現更快增長以消化進口商品的增加.由于消費與投資是內需的兩個方面,因而,不管是哪種情形,進口較出口更快增長必然要求內需的更快提升.
由此可知,進口戰略與擴大內需本質上具有一致性.擴大內需意味著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由此要求增加進口商品以滿足投資消費提升的需要,結果將促使進口商品比出口商品的更快增長,最終將有助于降低貿易順差.但擴大內需還蘊含另一種含義,即投資和消費的增長要求消化更多的國內產品,吸收國內企業的過剩產能,從而降低出口增長,推動貿易平衡目標的實現.可見,擴大內需促平衡比進口戰略促平衡的含義更為廣泛,進口戰略僅是擴大內需的一種表述.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進口M等于m*P,即進口增長可能是進口價格P的快速上升導致的進口額快速增加,并非進口數量m的較快增長,這種條件下盡管也縮小貿易失衡,但卻沒能帶來較高的消費和投資的實際內需增加,因而在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情況下,實施進口戰略不僅降低貿易順差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而且沒能同步實現內需貢獻的同步增加,宏觀經濟總需求可能面臨下滑的局面.
綜合來看,穩定外需、進口戰略與貿易平衡的政策實現預期效果具有一定的條件,即在進口價格穩定的情況下,進口較出口更快增長對應內需的同步擴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同步提升,由此抵消貿易平衡導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的下降,最終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目標.但在進口價格飆升或者高企情況下,進口增長并非伴隨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增強,進口戰略盡管縮小貿易失衡,但同時可能加大輸入型通脹壓力,結果可能導致宏觀經濟波動.
二、中國進口戰略的實施重點:高新技術及消費品的一般貿易上面從理論角度分析進口戰略的含義,進口戰略促平衡本質上是擴大內需的一種表述.然而,在現實中如何實施中國的進口戰略,進口結構應如何調整?這就需要進一步結合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判斷,即通過中國的經驗數據進行實證分析.上述理論分析表明進口戰略促平衡暗含兩方面的條件,一是進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以此縮小貿易順差;二是內需的擴大,即投資消費的更快提升拉動進口的較快增長.以下的經驗分析也將從這兩方面展開.
(一)進口戰略著力點:一般貿易圖1報告1981-2010年中國進口與出口名義增速.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出口都經歷高速增長的階段,1981至2010年出口名義平均增速達到16.7%,而同期進口名義平均增速也達到16.3%,相似的增速隱含出口與進口存在內在聯系,而且數據顯示出口與進口的相關性在近年來更為密切,出口與進口的相關系數由總樣本期的0.45上升到2000-2010之間的0.92.進出口總量的緊密聯系表明,單純實施進口總量擴張的進口戰略可能同步擴大出口的增長,無助于貿易順差的縮小.因而需要從結構上進一步分析中國進出口相關性較強的深層次原因.
從進出口結構看,建立在行業內分工基礎上的一般貿易和建立在產品內分工基礎上的加工貿易,具有不同的平衡屬性.簡單地說,加工貿易進口增長會同步推動加工貿易出口上升,一定階段內會定義性創造順差,而一般貿易則不然.因而進出口結構最基本的需要從貿易方式進行考察.以1996年1月至2011年2月的月度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一般貿易進出口相關性僅為0.26,而加工貿易的進出口相關系數達到0.89.另一方面,從1996年1月至2011年2月共182個月中,加工貿易的出口增速超過進口增速的月份達到126個,占總月份的69.2%,而一般貿易的出口增速超過進口增速的月份占總月份僅為49.5%.上述兩方面的經驗證據表明圖1反映的進出口總量相關性較強可能根源在于加工貿易,但結論的確立還需要分析加工貿易所占份額.
從加工貿易所占份額來看,加工貿易在貿易總額中的比重較高.圖2報告加工貿易與一般貿易結構數據,可以看出1994至2007年中國加工貿易一直處于主導地位,盡管2008年以來一般貿易總額超過加工貿易,但加工貿易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也一直在40%以上①.事實上,自上世紀末以來,海外跨國公司開始走上跨國外包、制造業產業轉移之路,在中國投資建廠,開展來料加工業務并將制成品出口到國外.從趨勢來看,中國貿易長時間由加工貿易主導,這種由外資經濟結構決定的貿易結構短期內并不會得到根本改變.由此可見,圖1顯示的進出口總量相關性較強的根源在于加工貿易,因而,進口戰略如果著力點放在加工貿易上,那么將促使加工貿易出口更快增長,無助于貿易平衡目標的實現,進口戰略必須著力于一般貿易.
有關論文范文主題研究: | 關于加工貿易的論文范文 | 大學生適用: | 專升本論文、高校大學論文 |
---|---|---|---|
相關參考文獻下載數量: | 60 | 寫作解決問題: | 寫作參考 |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 論文任務書、論文小結 | 職稱論文適用: | 職稱評定、職稱評副高 |
所屬大學生專業類別: | 寫作參考 | 論文題目推薦度: | 經典題目 |
(二)進口戰略著眼點:一般貿易的高新技術與消費品
將進口戰略的著力點放在一般貿易,弱化進口與出口的聯系,從而通過擴大進口逐步實現縮窄貿易順差的目標.但在此情況下進口的擴大內生要求內需的同步增長,以此消化進口商品的增加,問題就歸結為進口戰略的重心應放在投資還是放在消費上,這需要結合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進行經驗分析,接下來將探討構成內需的投資與消費空間,并分析與之相匹配的進口戰略.
觀察中國宏觀經濟總需求走勢,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投資依賴特征.統計數據顯示,投資對近年來中國經濟拉動起著關鍵的作用,2001-2010年投資對GDP增長貢獻平均達到53.9%,平均每年拉動經濟增長5.5個百分點,特別是危機期間的2009年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超過九成.投資的地位無可辯駁,對推動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經濟迅速走出低谷功不可沒,但如果因為投資的積極貢獻而將進口戰略的重點放在投資,那么未來投資將面臨更加快速的增長,這對宏觀經濟穩定可能構成壓力.特別是在當前通貨膨脹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更應客觀審視投資的空間.
關于當前中國投資空間的探討,理論上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投資對經濟增長是否存在上限尚缺乏明確的標準,盲目斷定當前中國投資過高并不合適.當然就短期來看,投資的空間顯然受到自然資源、生產資料的限制,如果投資對應的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升,宏觀經濟通貨膨脹壓力持續升溫,那么投資適當放緩將對宏觀經濟穩定形成正面的促進作用.標識生產資料價格的重要指數是工業企業原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及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圖3報告這兩類指數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當前這兩類指數在危機以來均出現明顯的上升態勢,并且超過2007年中國通貨膨脹時期的價格增速,表明當前生產資料價格已達高位對通貨膨脹形成潛在壓力.另外從圖4報告的季度發電量及同比增速來看,近來發電量已經創出歷史新高,增長速度也處于高位運行,某些地區還出現了限電、電荒等現象.這些現象表明當前投資環境已經出現較大的壓力,短期內持續投資擴張的基礎并不穩健,因而,將進口戰略放在投資上面顯然不是最優策略.
投資增長空間的縮窄促使進口戰略轉向消費,但消費能否承載這一任務,同樣需要討論消費增長空間的問題.表1報告中國消費率與G20國家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投資顯著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水平,這也支持投資空間縮小的結論,而消費率在2008年為36.1%,不僅低于G20國家平均水平,而且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2010年盡管中國消費率有所上升,但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表明中國消費增長仍然具有較大的空間.當前中國正處于通貨膨脹調控的關鍵時期,如果通過降低進口關稅等手段進口消費品,不僅能有效拉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有助于平抑目前國內CPI上升的趨勢,表明將進口戰略著眼點立足于擴大消費的做法,不僅短期可行而且有助于改善中國的長期經濟結構.
當然,進口戰略向消費傾斜并不意味著其與投資沒有關系,相反的,投資空間縮窄恰恰反映簡單數量增長的粗放投資增長模式需要改變,歸根到底在于投資效率的提升.而投資效率的改善有賴于技術進步,因而,通過進口高新技術促進投資升級成為進口戰略的又一重要內容.中國政府盡管多次強調增加高新技術進口,但相關政策并沒有取得重要成效,高新技術進口占進出口比重保持在1.5%以下,從2005年至今中國高新技術出口大于進口的狀況進入常態化,高新技術持續出現順差,這與中國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極不相稱.因而,未來進口戰略的實施有必要也有空間在高新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三、 中國進口戰略應防范福利陷阱:優化貿易條件進口戰略不管如何實施,結果都表現為進口的較快增長,但進口增加可能對進口商品價格產生上漲壓力,傳統經濟學往往假定進口國是小國,其進口貿易只能接受而不會影響進口價格.然而,中國是擁有13.4億人口的大國經濟體,GDP已經升為世界第二,傳統經濟模型的價格接受假說顯然不再適用于中國,其進出口貿易波動不僅對相關價格產生影響,而且對世界貿易也會產生影響,近年來鐵礦石進口價格波動就是典型的案例.進口戰略如果伴隨進口價格上漲,那么可能導致中國的貿易條件②惡化,由此可能對社會福利造成影響.
貿易條件與社會福利的關系可以通過圖5來解讀.如圖所示,Q1Q2曲線為一國生產可能性曲線,K1、K2分別為等價值曲線,其斜率的.負數對應不同的貿易條件(即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K1對應的貿易條件高于K2對應的貿易條件,U1、U2為無差異曲線.可以看出,如果進口價格較快上升導致貿易條件下降,等價值曲線由K1下降為K2,那么消費者最終的消費均衡點將出現在U2與K2的切點B,其對應的產品消費數量均比貿易條件下降前的A點少.貿易條件的惡化使消費降到了一條比原來更低的無差異曲線上,即消費者效用降低,社會福利惡化,對一個國家來說,貿易條件改善就是有利的,而貿易條件惡化就是不利的,因為前者意味著社會福利的增加,而后者意味著社會福利的損失.因此,進口戰略的實施應考慮其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從經驗數據來看,中國進口變化與貿易條件具有緊密的聯系,進口對貿易條件影響顯著.事實表明,中國貿易條件與進口具有顯著的反向關系,從1999年至今中國進口保持較快增長,但貿易條件卻是不斷惡化.在1999年1月至2011年2月共146個月中,貿易條件下降的月份有112個,占總數的76.7%,表明中國進口快速增長伴隨貿易條件的持續惡化.當然貿易條件的下降還有其他影響因素,純粹將進口上升歸咎于貿易條件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失嚴謹,因而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金融危機盡管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但它同時也構成經濟增長的外生沖擊,由此為評估中國進口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驗.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進口大幅下滑,貿易條件出現大幅改善的現象;而進口轉為正增長后,貿易條件又迅速下降,表明中國進口增長確實對貿易條件構成負面的影響.因此,當前中國進口戰略的實施,尤其需要關注其對貿易條件的影響,切實避免由此帶來福利損失.
四、政策建議穩定外需、進口戰略與貿易平衡關系著中國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能否有效實施不僅取決于外部環境,還與中國國情息息相關,必須結合中國開放宏觀環境制定恰當的政策.結合本文的研究結論,進口戰略促平衡的政策可以歸結為“一個中心、兩個重點、一個防范”,即緊緊圍繞擴大內需拉動進口的中心,重點增加高新技術及消費品兩方面的進口,防范進口增長落入低福利的陷阱.具體的政策建議如下:
一是加大力度擴大內需增長.穩定外需、進口戰略與貿易平衡是擴大內需的一種表述,內需持續擴大才能拉動進口商品的快速增長,進口戰略的落實最終得靠內需的持續增長.針對目前投資處于較高水平的事實,擴大內需的主要突破口在于促進消費增長,而消費的增長歸根到底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而,政府應繼續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加大國民收入中勞動報酬的初次分配比重
【加工貿易相關畢業論文格式】相關文章:
加工貿易審批的相關知識01-13
貿易經濟畢業論文格式01-30
國際貿易論文格式02-03
加工貿易的辦理程序01-13
什么是出料加工貿易和協作貿易?01-13
外貿加工與裝配貿易口語對話01-31
外貿加工貿易情景對話01-12
外貿加工貿易英語對話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