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州市創業帶動就業補貼政策
導語:“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在總結我國近年來就業工作的實踐,深入認識擴大就業的規律,科學分析我國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以下是由CN人才網帶來的廣州市創業帶動就業補貼辦法,歡迎閱讀。
廣州市創業帶動就業補貼辦法
一、創業培訓補貼
(一)補貼對象:在廣州市內具有創業要求和培訓意愿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含港澳臺學生。非畢業學年內的在穗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在校生除外)。
(二)補貼標準:到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定的創業培訓定點機構參加SIYB創業培訓和創業模擬實訓,并取得合格證書的,給予SIYB創業培訓補貼1000元和創業模擬實訓補貼800元。
二、一次性創業資助
(一)補貼對象:
1.在穗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5年內);
2.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領取畢業證5年內);
3.復員轉業退役軍人;
4.登記失業人員;
5.就業困難人員。
(二)補貼標準:
以上人員成功創業(在本市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法定注冊登記手續,本人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每戶給予一次性創業資助5000元。
三、租金補貼
(一)補貼對象:
1.在穗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5年內);
2.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領取畢業證5年內);
3.復員轉業退役軍人;
4.登記失業人員;
5.就業困難人員。
(二)補貼標準:
在本市租用經營場地創辦初創企業并擔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可申請租金補貼。租金補貼直接補助到所創辦企業,每戶每年4000元,累計不超過3年。
四、創業帶動就業補貼
(一)補貼對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初創企業:
1.為招用人員連續繳納3個月以上社會保險;
2.與招用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
(二)補貼標準:
按初創企業招用人數給予創業帶動就業補貼,招用3人(含3人)以下的按每人2000元給予補貼;招用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給予3000元補貼,每戶企業補貼總額最高不超過3萬元。
五、創業企業社會保險補貼
(一)補貼對象:
1.本市戶籍登記失業人員;
2.本市戶籍農村勞動力;
3.本市城鎮復員轉業軍人。
(二)補貼標準:上述人員創辦初創企業領取營業執照正常開展經營,并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依照“先繳后補”原則,按照養老、失業、工傷、醫療和生育保險繳費基數下限和繳費比例,給予累計不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個人繳費部分由個人承擔)。
六、創業孵化補貼
(一)補貼對象:為創業者提供1年以上期限創業孵化服務(不含場租減免),并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定的創業孵化基地。
(二)補貼標準:按實際孵化成功(在本市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法定注冊登記手續)戶數,按每戶3000元標準給予創業孵化補貼。
七、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補貼
(一)補貼對象:
1.新認定達到市級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標準的創業孵化基地;
2.已認定經評估達標的市級創業孵化基地。
(二)補貼標準:
對新認定的`市級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認定后給予10萬元補貼。認定后按規定參加評估并達標的,一次性給予20萬元補貼。
八、優秀創業項目資助
(一)補貼對象:獲得“贏在廣州”創業大賽三等獎以上獎次或優勝獎,并于獲獎之日起兩年內在本市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法定注冊登記手續的優秀創業項目。
(二)補貼標準:創業項目按以下標準給予一次性資助:
1.一等獎:20萬元;
2.二等獎:15萬元;
3.三等獎:10萬元;
4.優勝獎:5萬元。
九、創業項目征集補貼
(一)補貼對象:完成創業項目征集的單位及個人。
(二)補貼標準:面向全社會征集,經專家評審團評估認定后,納入創業項目資源庫的創業項目(連鎖加盟類除外),按每個項目2000元標準給予申報者創業項目征集補貼。
十、創業項目對接及跟蹤服務補貼
(一)補貼對象:各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
(二)補貼標準:各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向創業者推介“廣州市創業項目資源庫”項目,并提供包括創業培訓、創業補貼申領、營業執照辦理等“一站式”創業指導服務,直至開業成功,給予對接及跟蹤服務補貼1000元/個。
十一、其他
(一)本《通知》所指初創企業是指自本通知發布實施日期之前在我市登記注冊3年內或公布實施日期之后注冊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
(二)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相關法律政策依據變化或有效期屆滿,依據實施情況依法評估修訂。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廣州市財政局
2015年11月5日
延伸閱讀
對創業帶動就業的理解
第一,這是針對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呈下降趨勢的特點提出來的。近年來,由于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我國經濟增長吸納勞動力的作用有所減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九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帶動90多萬人就業,到“十五”時期,下降到僅能帶動80多萬人就業。因此,在當前的經濟結構下,即使保持同樣的發展速度,經濟對就業的吸納能力越來越有限,僅僅依靠經濟增長來擴大就業,顯然是不夠的。尤其是在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情況下,更要強調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形成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第二,這是依據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提出來的。勞動者在創業的時候,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可以通過合伙創業、組建公司等方式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創業主體。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分流時,許多下崗職工不是等著國家或企業給自己重新分配崗位,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艱苦創業,不但自己當上了創業者,還帶動或幫助同自己一起下崗的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勞動保障部門近年來組織創業培訓的實踐證明,在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下,一個職工創業一般可以帶動五個職工實現就業。
第三,這是著眼鼓勵勞動者積極創業提出來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普查,我國每千人擁有的企業數量只有2.5個,比一般發展中國家還少22~27個左右。企業數量少,就業的容量當然也就小。目前,不論是學有所長的大學畢業生,還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年輕打工者,就業時多數都是托親靠友,希望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動地去創業、去辦企業。教育部統計表明,2005年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只占畢業生總數的0.4%。北京作為全國的“人才大本營”,在2006年17.5萬名高校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也僅有146人,不到畢業生總數的0.1%。這表明我國新成長勞動力的創業精神還很不適應擴大就業的要求,必須鼓勵全社會勞動者,特別是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膽創業。
為了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黨的十七大報告從兩個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政府要從鼓勵勞動者創業出發,在稅費征收、小額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經營場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給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創業門檻,減少創業成本和風險,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要加快制定面向全體城鄉創業者的優惠政策,擴大扶持創業的范圍。另一方面,要加強就業觀念教育。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靈活就業越來越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勞動者要主動適應就業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通過勞務派遣、家政服務、承攬大公司的外包業務等多種形式,或實現就業,或組建公司去創業。除了這兩個方面之外,黨的十七大報告還強調要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創業培訓是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勞動者的創業能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加強創業培訓,創新培訓方式,努力提高創業培訓的成功率。
我國人口多,就業任務重,解決好就業是我們必須長期面對的重大民生問題。擴大就業,不僅要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勞動者盡可能多地提供就業崗位,更要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形成濃厚的創業氛圍,鼓勵開展各種類型的創業活動,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只有這樣,我國的就業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廣州市創業帶動就業補貼政策】相關文章:
廣東省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政策解讀201709-25
2016就業創業政策指南解讀09-26
2017年深圳創業優惠政策補貼09-25
深圳市創業創新補貼政策201709-25
2016河南洛陽扶持創業就業政策09-25
2017就業創業最新政策09-26
2017年促進就業、扶持創業政策09-26
蓬萊市就業創業政策解讀11-09
廣東省創業類補貼政策解讀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