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如何制定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有三個模塊:對過去進行職業診斷;對現在進行職業定位;對未來進行職業定向。最關鍵是的職業定位,包括工作地點、行業、崗位和公司的選擇。那么畢業前應該如何制定職業規劃呢?一起來看看CN人才網小編的分享吧。
職業發展的目標和計劃的設定,是一個需要通盤考慮的外在大環境與個人發展計劃相配套的產物。不可否認的是,個人的職業發展與整個行業的背景息息相關。行業的背景決定了發展所可以達到的理論范圍,其實也決定了個人的努力所可以達到的發展深度。
所以,對于行業發展方向的定位,是需要有慎重抉擇的態度。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1、行業是否和國家的政策扶持導向高度關聯
確定行業的定位,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該行業是否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引導。(房地產是最好的例子,前幾年去恒大萬科是應屆生最熱門的選擇,現在呢?)
在這方面,需要關注到國家的行業經濟動態,甚至要了解一下世界行業經濟的格局和發展趨勢。這就好比做金融投資一樣,在掌握國內的行業政策因素情況下,還需要結合考慮國外的行業發展趨勢信息,來做出綜合性的判斷。
如果我們在選擇行業定位的時候,能首先考慮到這些外部大環境的因素,那我們在行業中的發展是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大背景作為支撐的,今后的職業發展空間也會是比較開闊的。
2、是否是工作所在地區的政府所倡導的支柱產業
在考慮世界經濟和國家政策導向的大背景因素下,行業定位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工作所在地區的產業配套問題。因為國家的產業政策是跨區域的均衡分布格局,每個區域根據自己本身的特點和優勢,會優先選擇適合本地區的產業發展戰略。
以上海為例,除了貫徹國家的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之外,上海還結合了本地區的特點和發展優勢,優先發展高端的服務業,如文化創新、金融服務、國際航運、多媒體技術、新型旅游業、集成電路研發等產業,如果個人在做行業定位時,可以優先選擇這些行業,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是有保障的。(北京的互聯網行業、上海的金融行業、深圳的IT行業、成都的火鍋...開個玩笑,成都的同學不要打我)
3、了解企業在該行業中所處的地位和產品市場前景
除了上述的行業大背景的考量之后,接下來是比較具體和細節化的考慮過程。
在選擇所在發展行業的企業時,需要重點考慮的是該企業在行業內部所處的地位和產品的定位是否符合行業客觀發展的需要。看一家企業在行業內的地位,除了看該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之外,更多的要看它的經營理念和公司文化。
了解一個企業的產品的市場發展前景,其實就是預測這家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需要考慮的是該企業的產品是否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可預見的市場規模。一個企業的產品在未來所占的市場份額,決定了這家企業在今后行業格局中所占的份額和地位。(做電商去阿里巴巴、做快消去寶潔、做審計去四大、去咨詢去MBB..以此類推)
4、個人能力與企業崗位要求
當我們完成了行業定位和企業選擇之后,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個人能力素養與崗位勝任能力的匹配比較。
崗位能力需求包含硬技能和軟技能,硬技能就是JD描述的,哪方面的專業背景和培訓經歷,需要哪些相關的工作背景,需要掌握哪些專業的工作技能等。
但是某些崗位軟技能是隱形的。這些隱形的部分更多的可能是和心理素質有關,比如心理健康、認知因素、寬容心、抗挫折壓力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軟技能在面試時不一定可以完全看出來,但是在后續工作中影響很大。比如你的情商以及與人相處的能力,這個面試官真不一定看得準(畢竟才接觸30分鐘),但是后續對你的工作影響很大。這點也值得同學們深思。
5、個人價值觀和與企業文化之間的契合程度
企業價值觀是什么?是企業凌駕于個人之上的精神意志,是蘿卜和大棒。個人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之間的匹配度,是職業發展的非常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說,你是否愿意被企業的價值觀洗腦?)
首先大家要梳理自己的價值觀、理念和內心需求到底是什么,哪些是自己最看重的,哪些是自己無法接受的。
舉幾個例子:
周六義務加班你可以接受嗎?不接受就是價值觀不正確,這樣的企業你接受嗎?
公司所有宣傳必須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不轉發就是價值觀不正確,這樣的企業你接受嗎?
工作生活不分開,同事上班下班都在一起,不合群就是價值觀不正確,這樣的企業你接受嗎?
大家明白了吧,這就是價值觀。去一家企業之前先了解自己,再了解這家公司的價值觀如何,問問自己是不是可以接受,再決定去不去吧!
6、結語
在選擇企業和崗位前,我們需要做一個自我評估,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和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和崗位勝任力之間的契合點,也就是要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一個和自己內心需求比較吻合的工作環境和人際氛圍。只有這樣,個人的發展才能跟隨企業的發展步伐,獲得同步的發展。
以上所提到的個人發展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行業選擇與地區產業配套、國家政策導向之間的關系,其實是一個高度匹配,也是互相影響制約的關系。
如果個人的職業定位能把外在的環境因素做一個整體性的考慮,那可以說我們已經為個人的職業發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外部環境,這是一個大方向上的選擇,加上個人的持續努力,今后的職業發展是有充分的外部環境支持來保證的。
相關閱讀:
為什么要做職業規劃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何種職業,都需要完整的知識架構體系作支撐,而知識架構體系的構建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理論上,現階段的高校教育雖然在培養完全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但其課程體系可以使學生具備企業需求的基本能力素質。而現實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顯然沒有具備這一能力。
之所以這樣,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大學生缺乏準確的自我定位。在高校中,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學生自身愛好與所學專業存在嚴重錯位。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抱著“六十分萬歲”的心態,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同時由于缺乏自我規劃,這類學生也很難系統掌握自身愛好所屬的知識架構體系,因此在畢業時就容易遭遇本專業能力缺失、業余愛好能力不強的窘境。自身素質能力與企業需求不匹配也就不難理解。
何時做職業規劃
正如上面所講,知識架構體系的構建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因此對大學生而言,大一期間就需要進行職業規劃并不斷完善。筆者了解到,雖然像中軟卓越這樣的培訓機構會對每一位參加培訓的學員進行人才測評,根據其特點進行就業指導,但這樣的就業指導應該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可喜的是,現在很多高校都在開設就業指導的選修課,也會邀請一些知名公司或機構的管理人員給學生做職業規劃的講座,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舉措。
怎樣做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學生、學校、企業等多個方面。當難以有效改變外界因素時,大學生需要更多發揮主觀能動性。筆者建議大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樹立正確的職業規劃認知。很多學生認為做職業規劃就是要確立未來工作的職位,其實則不然?傮w而言,職業規劃是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規劃,大學生在此過程中需要確立自身的職業方向、系統掌握職業發展所需的基礎能力架構。以中軟卓越所在的IT培訓行業為例,無論是培訓開發還是測試,都需要掌握軟件工程、開發語言、數據庫、數據結構等基礎知識。
其次,從興趣出發。如果對未來發展有明確的方向,學生就可以根據規劃原則構建自身的知識架構體系;而對于對未來發展缺乏明確認知的學生而言,則可從自身興趣出發,設定一到兩個發展領域并以此規劃所應掌握的知識架構體系。除此之外,大學生應盡可能多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再次,積極與在職人員溝通。與在職人員進行溝通一方面有利于準確把握真正的企業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對自己形成職業指導,因此中軟卓越特別建議大學生把握每一次與在職人員溝通的機會,聆聽更多來自外部的“聲音”。
【畢業前如何制定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中考如何制定策略11-24
如何制定高效工作計劃01-16
如何制定家庭投資理財方案03-29
如何正確制定個人理財方案10-26
中考生如何制定寒假計劃11-23
上班族如何制定英語學習計劃03-02
HR如何制定人才發展戰略10-25
如何制定公司規章制度5篇04-16
畢業前同學感言范文12-11
醫療保險改革方案如何制定呢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