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勞模故事 點化出彩人生征文「精選」
勞模,意味著一“取向”,那是一個時代的追尋腳步,人生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以下是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征文,歡迎前來閱讀。
篇一: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
轉眼我已在友誼商店工作20多個春秋。20多年來與企業朝夕相處,與企業共同成長,見證了友誼的發展與輝煌,也與企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說起與友誼的感情,可以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是人生的一段美好“戀情”。
記得那是1987年的夏天,我由于高考落榜,心灰意冷。父親看到我整天悶悶不樂,打趣地對我說:“我帶你去一個你從未去過的商店,里面全都是在一般商店沒有的商品,你想要什么,咱們就買什么。”于是我就和父親來到了友誼商店。商店里商品豐富精美,身穿整齊服裝、微笑待客的營業員,正在與不同膚色的外國人愉快交流,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心里忽然蹦出一個念頭:“要是能來這里工作有多好啊。”這個心愿儼然成了我的夢想。
同年11月,友誼商店招工。面試那天天氣很冷,但還是來了上千人,排成了一條百米“長龍”。這種架勢不亞于現今的“國考”。面試、筆試很快通過了,可是錄用通知書卻遲遲沒有收到,我的心里直“打鼓”。在家等待的這段日子倍受煎熬,就像盼望遠方的“情書”一樣,白發都快長出來了。在88年春節過后,我終于收到了期待已久的錄用通知書。
到友誼后,我被分配到了交電紡織部呢布組。呢布組被稱作友誼商店的“兩多組”。即所要學習的技能多,包括丈量、裁剪、捆包、卷布料、珠算、面料鑒定與識別、計算面料等;消耗體能多,包括每天都要上幾十匹面料,一邊量米數,一邊卷成匹,最少需要三個人合作完成。我想,只要靠年輕人的滿腔熱情就一定能把工作干好。可我剛剛上崗沒幾天,就發生了一件讓我終身難忘的事。有一天晚班,收款員反復核對幾遍票款都沒對,最后發現是我開出的一張小票有誤,把應收金額多算了2元4角。我一看是多算了,就滿不在乎地對組長說:“是算多了,沒事。”組長卻一臉嚴肅,嚴厲地批評我說:“算多了也是差錯,一定要填差錯單。”這就意味著要被扣獎金,我當時是實習期,還沒有獎金。組長認真地說:“獎金就先從我身上扣。”果真,組長當月的獎金被扣了20元。這20元在20年前可算是不小的數了,這讓我很是內疚。當我領到了工作的第一份獎金還錢給組長的時候,他堅決不收,拍拍我的肩,中肯地說:“我們友誼人做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就是要讓這種工作作風代代傳承下去。”這時我才真正領悟到組長的用心良苦。從此后的20多年工作中,我再也沒有出現類似的工作失誤。我深深地體會到:做好工作光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做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責任感。
20年前的友誼職工中學習氛圍很濃,用現在的詞就叫“學習型企業”,“知識型員工”。當時早晚班交接后,有3個小時工間時間,每位職工都利用這段時間“充電”。有的人到圖書室借來喜歡看的書刊;有的人抱著英語、日語書輕聲朗讀,練習口語,那情景儼然像一座校園。我也不例外的每天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充電”。為此,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編印出學習、培訓教材,實用性極強;建立了721學校,很多畢業的學員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學習型的員工才有成長的后勁,學習型的企業才有發展的源泉,讓愛學習,勤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已經成為友誼領導和員工的共識。我也先后參加了北京市總工會組織的第一批首都職工素質教育課程的學習、培訓;取得了商業經濟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成為在一線員工中首位有經濟師職稱的員工。
記得一位領導對我說過:“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這句話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在商店領導和部門領導的推薦下,2001年我參加了由北京市總工會主辦的北京市服務行業“窗口俏 我申奧”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活動中,我把企業多年來對我培養的本領、經驗進行了交流,得到了認可,獲得了一等獎。此后,每年幾乎都要參加企業內部、企業間、行業間的交流活動,得到了許多榮譽。2002年獲得“首都勞動獎章”,2005年獲得“北京市勞動模范”,2006年獲得北京市國資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和北京市商業服務業“十佳服務品牌”,2007年獲得“首都文明服務明星”。
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但我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我的進步離不開企業多年來的培養,榮譽更屬于大家。現在,社會人才流動頻繁,我也不例外的被同事、朋友、親人問同樣一個問題;“你不考慮換個環境?”我都找一些不關痛癢的原因回答。其實在我心中早就下定決心,還要再與企業共成長20年,繼續我與企業的“戀情”。
篇二: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
彭仲革,一張國字型臉,待人處事親和,謙遜,熟悉他的人都管他叫“大彭”。
從1979年入廠,彭仲革在鵬程食品分公司工作已經有三十年了,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經濟技術創新標兵,2003年獲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幾年來,他堅持現代化車間管理,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使車間各項工作居公司前列。在彭仲革的帶領下,全車間280名職工,2000年至2004年共開發新產品13個,創新工藝20項,技術革新32項,實現雙增雙節25項。新產品的開發為企業直接創效1907.4萬元,技措技改、雙增雙節為企業增效848萬元。
見到彭仲革的時候,他正在辦公室里整理工作表格,身上穿著工作服,隨時準備下車間干活兒。在鵬程三十年的鍛煉,無論是在檢疫科、小店豬場還是食品站,彭仲革對每道工序都了如指掌。產品出現問題,彭仲革一看就能知道是哪出了毛病,立馬就能提出解決方案。
“小”崗位 “大”榜樣
在管理上,彭仲革獎罰分明,嚴格照規章制度辦事。嚴格管理的結果,換來了職工的工作熱情,換來了屠宰車間零生產安全事故。
彭仲革經常說:“做人要心細,心細就能發現問題;生活要節儉,勤儉節約是美德。”
在工作上,彭仲革總愛探究,也總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一個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半成品轉化為成品的周期長,不利于產品的內在質量要求。彭仲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親自帶領三名員工外出參觀學習,回來后親自下車間傳授技術。為節約開支,彭仲革經主管領導同意,將兩間閑置房屋改建為單獨加工車間,并同職工一起設計了雙層加熱鍋三個,提高了加熱效果和安全性,改善了職工工作環境,節約設計改造費6.6萬元,節約輔料費6.4萬元。
在鵬程分公司,曾經有這樣一句口號——“公司號召學屠宰,管理干部怎么辦?就學屠宰車間主任彭仲革!”
說起當主任,彭仲革笑著談到了自己的體會:“其實,領導就是面鏡子,你就得清楚、真實、正直。員工們時時刻刻都看著你這面鏡子,如果你這面鏡子不正直,怎么讓員工有組織有紀律?我這個當主任的,就得做好這面鏡子,做個好榜樣。”
先“大”家 后“小”家
當提到家庭的時候,彭主任帶著幸福的微笑,而后又有點歉意和愧疚。
這還得從九年前八月份的一件事說起,當時,彭仲革為了公司的肉食品安全問題,吃住都在公司,天天在車間跟生產一線的同事們監督產品的質量關卡,一連好幾個月都沒回家。這年也正趕上女兒參加高考,因一直沒等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來報名參軍走了。然而當彭仲革解決了產品安全問題后回家時,才發現大學錄取通知書就鎖在他的信箱里,可一直忙于工作的他,卻沒時間回家看過自己的信箱,以致耽誤了女兒的大學夢。甚至在女兒參軍走的時候,他也沒有來得及去送行。
彭主任回憶起女兒這件事,至今仍十分愧疚,但還是帶著慈愛的神情笑了笑:“作為父親,我覺得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我愧對女兒。但公司是我的‘大家’,家庭是我的‘小家’,當我不能顧全的時候,只能顧著‘大家’了。”不過,令他欣慰的是,愛人和女兒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她們也把他的“大家”當成自己的家。
篇三: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
有這樣一群普通的共產黨員,勤勤懇懇,愛崗敬業,牢記黨的宗旨,胸懷滿腔熱情,憑著忠誠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和一副矯健有力的腳板,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感動平谷60人”背后那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讓我熱血沸騰。這60位先進人物就真實、生動、鮮活生活在我的身邊,他們來自全區的'各行各業,有農民,有教師,有警察、有法官,有藝術家,有民營企業家,有科技人員,有醫生……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和樂觀向上。他們的生活軌跡都與時代的發展脈搏交織,他們都在用勤勞、智慧與汗水演繹精彩的人生。他們用熱血真情感動著平谷,感動著人民。
“與其說我感動了平谷,不如說平谷感動了我,我僅用光和影的語言記錄下平谷的時代風貌,為我愛的家鄉盡上一分‘孝心’。”全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北京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耿大鵬充滿深情的話語多么讓人感動。近40年來,他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將辛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到的幾萬幅照片無償提供使用,為我區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并始終堅信自己的藝術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回報家鄉,回饋平谷人民……
潛心鉆研,退休后仍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果農們稱其為“蟲王”的區果辦高級農技師梁泊。在崗時兢兢業業的工作,退休后也沒有回家安享晚年,還是常年堅持在生產第一線為果農服務。他心里裝的全是果農,擔心哪怕他一丁點的疏忽都會給果農帶來不必要的損失,為了試驗藥劑的效果,他將自家的果園作為試驗園,有一次他在自己家的蘋果樹上打了殺菌劑,結果爛掉了1000多公斤的蘋果,損失4000多元,他對此毫無怨言,還很慶幸爛掉的是自家的果子,而不是果農的果子。
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刑偵一線的女法醫王北榆。人們在聽王北榆講案子時,會有種聽說書的感覺,日期,人名,細節,無一遺忘,口氣抑揚頓挫,但說起家庭來,神采飛揚的神情就從她的臉上消失了,一句“當閨女不合格,當媳婦不合格,更別說當媽媽了”道出了王北榆內心酸甜苦辣。
有勇挑重任,任勞任怨的農村科技戰線上的科技之星,有著玉米地里的“袁隆平”之稱的蔡淑伶。改革開放初期,初中畢業的蔡淑玲因為踏實肯干,善于鉆研被選拔到村制種站工作。在制種過程中,她邊學邊干,經歷了多次失敗的打擊,給生產隊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這讓她傷心難過,但更讓她難受的是一些村民的風涼話。在困難面前她頂住了壓力,將委屈、傷心咽到肚子里,重新開始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玉米種的產量達到了300斤。她帶領的科研小組培育出的種子在滿足本地區使用外,還提供給縣種子公司及外銷,為提高糧食產量作出了突出貢獻。
60位光榮模范,60個先進典型人物的精神和風采讓我感動、讓我為之而振奮。他們銳意進取、忘我工作的事跡深深打動了我,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心系百姓,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在事業上不懈進取,敢于挑戰自我,追求卓越,把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與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高度統一起來,這也正是我們每位平谷人應該學習的精神。雖然他們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都是那么平凡,毫不起眼,但是恰恰是這些平凡的小事,日積月累,積沙成塔,鑄就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使平谷6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跡,我深深地感受到,無論從事什么職業,無論堅守什么崗位,只有愛崗,才會敬業、樂業和興業。只要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在任何平凡的崗位上都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60位先進人物是我工作中的標桿,是我學習的榜樣。作為文化戰線上的普通一員,圖書館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我要以學習先進模范、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跡為動力,認真查找思想上的差距,加強自我教育,以積極的姿態面對工作和人生,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工作責任心,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從具體的工作做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挑戰,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我區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品讀勞模故事 點化出彩人生征文「」】相關文章:
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201610-13
品讀勞模故事 點化出彩人生主題征文范文10-13
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3篇「優秀」10-13
2016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經典征文10-13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1-24
沈陽勞模征文05-08
勞模榜樣征文02-19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精彩」01-24
關于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