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經典征文
勞模精神,實際它折射出一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時代的人生價值和思維道德取向。它簡潔而深刻地展示著一個時代的人之精神的演進與發展;它凝重而浪漫地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時代的思想與情愫。
例文一: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
說到“勞模”,很多人往往會想到李素麗、袁隆平、時傳祥這些響徹神州大地,耳熟能詳的名字,但我們是否會想到那些平凡地生活、工作在我們身邊的勞模呢!他們的勞模精神更加生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位我身邊的勞模,他叫王金路,是金海湖工商所的所長、黨支部書記。
王金路2007年1月始任金海湖工商所所長。該所位于平谷的東部山區,所內11人,平均年齡47歲,由于干部長期工作在偏遠的山區工商所,個別人沒有上進心,工作動力不強,消級思想嚴重;干部年齡大,計算機和現代化監管技術的應用水平接近零點。對此,上任伊始,王金路就面臨著如何培養干部的上進心,提高工作能力的難題。經過認真的調查了解,他認識到:“打鐵先要自身硬”,首先從抓班子建設入手。要求班子成員下一線,解實情、鼓實勁、辦實事,要求干部做到的,班子成員率先做到。在他的辦公桌上,相關工商法規的書,已翻看的起了毛邊。他在帶頭學習的同時,注重培養所內的業務骨干,互幫互學,自己也時常親自指導,養成了大家不等不靠,想學、愿意學、一定學會的習慣,經過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年齡大的干部也跟上了工商管理形勢的發展,基本掌握了計算機的應用,學會了191系統、案件系統、登記系統、電子監管系統,食品快檢、商品掃描等一系列應用系統和現代化應用工具。今年,所內有3名同志被選拔參加市局的業務大比武。
王金路所長上任后,和同志們相處,處處滲透著情和理,他約定凡有生病住院的同志,所班子要去看望,每到干部生日時,送上一份全所的祝福。派專人負責管理所內伙食,院內種上瓜果蔬菜,提高了伙食水平,也讓干部在休閑之余享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在隊伍的管理上,干部們時常會得到他恰當的表揚、感激的語言,在他的心中,干部們各有所長,鼓勵先進,也決不讓任何一個人落隊。在人員的使用上,他合理搭配。根據干部的性格、能力、特長、文化素質、年齡等特點進行互補互助式的安排。由此,干部們工作得心應手,心情舒暢,工作熱情高漲,呈現出積極向上,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
工商所長雖然職務不高,但也有一定的權力,諸如在一些違法違章案件的查處中,一些重要的決策事情中,都要所長親自或者參與拍板。時刻面臨“人情關”、“關系網”的考驗。2009年一月,在查處一起擅遷住所的案件過程中,當事人多次托人找他,要求從寬處理,免其罰款。面對說情風他未被吹倒,反復的向他們講解工商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擅遷住所的隱患,以此爭得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當事人見說情不成,再次來到王所長的辦公室,見只有他一人,忙遞上5000元現金,非要他收下,說過年了,這是一點心意。“不義之財我不要,請你收回”。嚴詞拒絕后,當事人看到實在沒有辦法,在佩服之余,繳納了罰款。
作為一名基層所長,面對各種誘惑,他始終堅持:“原則是不能用金錢做交換的,我們不能因為一份禮、一次宴請就以權謀私,我們沒有這個權力。”在他的帶動下,金海湖工商所查處的案件實現了多次零的突破、年年刷新記錄。2007年,首次辦理靠山集市場的“10秒鐘不完蛋,賠你200萬” 滅蠅藥的虛假宣傳案; 2008年首次辦理銷售假冒“牛欄山”二鍋頭和 “北京宴”白酒的注冊商標侵權案件;同時,涉網案件實現零的突破; 2009年在我分局率先成功辦理煙花爆竹案件;在60年大慶之即,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共查處35起案件,實現了金海湖工商所一個個飛躍性的`轉變。
根據金海湖轄區主要以種養植和民俗旅游為主的特點,王金路所長在富農興農方面有著他的新思路。
在轄區民俗旅游戶不斷增長的狀況下,他帶領全所干部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宣傳商標的意義和作用,并建議注冊轄區民俗旅游的服務品牌,增強集體的市場競爭力,并多次聯系商標注冊的主管部門為注冊商標的辦理提供服務,經過多方努力,2007年10月,金海湖地區注冊了北京市第一個用于民俗旅游的集體商標,同時,有75戶模范民俗旅游戶開始使用這一品牌。
農民合作社能夠把農村分散的資金、技術、勞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優化整合,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提高了農民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和增收致富能力。金海湖鎮黃草洼村的村民從來也沒有想到,不起眼的風箏也可以成為致富行當,走上規模經營之路。為了引導農民組建專業合作社,王金路所長親自上陣,通過走訪、調研,邀請一些專業部門進行咨詢服務,使得黃草洼村成立了風箏農民專業合作社。水峪大棗專業合作社果農盛產的大棗,通過王金路所長與分局合同科等多方聯系現已銷往北京京客隆各大超市,解決了金海湖地區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目前轄區農民合作組織49家。已基本涵蓋了轄區種、養殖業的各個支柱產業。
在他的精神影響下,全所同志風雨共濟,喜人的變化接連不斷,2007年被分局授予創新單位;2008年授予調研先進集體;2009年被分局評為先進黨支部。當有人嘲諷,操那份閑心,何苦!每有此言他總是淡淡說“總得做幾件有意義的事”,而在同志們的眼中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要干就要干好”的人。在贊嘆之余,他的這種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我,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
例文二: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
每個平凡的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故事,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他平凡與不平凡的一面。也許,在許多人看來,優秀的人如天上的星星,高不可攀,其實,優秀的人就在我們身邊,他就像早晨起床后看到的第一縷陽光,普通卻讓人感到溫暖。
王會如,北京市豐臺區藥品檢驗所所長,我的領導,在她身上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鮮花簇擁的燦爛,有的只是一位藥檢人的樸實、踏實的品質,盡職盡責的工作作風。也許,她算不上一個稱職的女兒,在父親病重住院期間,為了工作,她沒能陪父親最后一程;也許,她算不上一個稱職的母親,為了工作,她常常扔下高燒輸液的女兒,獨自在單位加班加點。但她絕對是一個好所長!正是她,帶領我們11名同志,不斷開拓創新,使豐臺藥檢所發展成為北京市第一批取得國家合格評定委員會頒布的實驗室認可證書的區縣藥檢所,成為北京市第一個開展無菌檢測、抗生素微生物檢測、氣相色譜檢測的區縣藥檢所,成為“欣佛”事件中唯一能夠承擔市所無菌檢驗分包任務的區縣藥檢所。
在王所長從事藥檢事業的十幾年里,一切以事業、工作為重,多年來她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奉獻,已經連續五年沒有休過工齡假,就連在職研究生學習也全部選擇了雙休日的時間,從沒因自己的私事耽誤工作。在她眼中,似乎沒有什么困難能夠影響到她的藥品檢驗工作。她曾因勞累過度而暈倒,被急救車送往醫院,但為了按時完成任務,在病情尚未痊愈的情況下,她很快又回到了工作崗位。只要工作需要,身為所長的她可以出現在任何位置上,當檢驗員、當勤雜工。在我們眼里,她是一個任勞任怨、沒有架子、開明大度的領導。“質量第一、科學認真、公正嚴謹”是她在工作中一直堅守的準則。她以果斷、干練和強烈的責任感,領導我們將檢驗參數從最初的20幾個,擴大到現在的107個;將全檢率從最初的0,提高到現在的70%;將儀器設備從最初的20幾套,發展到現在的100多套。“非典”肆虐期間,她帶領同事不斷深入基層進行中藥飲片質量的檢查;奧運、國慶期間,她帶領我們加班加點,確保各國運動員和首都人民用藥安全;“甲流”蔓延時期,她協調各方面工作,保證對預防流感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安全性的監測,為藥監事業實實在在的做出了一份貢獻。
在王所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們在工作中也很少講困難,從不講條件。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豐臺藥檢所因此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被豐臺區評為“巾幗文明崗”,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被北京市總工會評為“首都女職工創新集體”和“北京市模范職工之家”。王所長個人也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2003年獲北京市藥監局及藥監豐臺分局抗擊非典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豐臺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藥監之星”。
“路人口似碑,人心是桿秤”。王所長以她嚴謹的作風、扎實的工作、出色的成績,贏得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同事們的高度稱贊。在藥監豐臺分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藥監局和區里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她將帶領年輕的豐臺藥檢所不斷銳意進取,建新功,創新業,確保百姓用藥安全,凈化首都醫藥市場。我為自己可以進入這樣一個優秀的團隊而自豪,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勞模領導而驕傲。
例文三: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
陳寶華是房山區良鄉北京一機床良工機床零件制造有限公司一名數控車工,工作近30年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由于平時對業務就善于鉆研,所以,工作中的技術小改、小革也較多。
2008年年初,軸套事業部購進數控深孔鉆床,使用中發現噴吸鉆內孔鉆桿極易損壞,噪音及振動很大,鉆頭極易扎刀,造成生產效率低,對方廠專家及技術人員多次來我廠,問題一直沒有解決,10個月時間損壞了8根鉆桿(3000元/根),鉆頭4支(3000/支),損失3萬多元。2008年7月,陳寶華把這難題解決了。在這之前的幾個月時間里,他一頭扎進了對內鉆桿端頭改造的研究,最終通過增加強力支撐套及配重塊,使問題得到了解決,從而節省了資金近20萬元。
在業余時間,同事們總是能夠看到陳寶華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在搖曳的燈光下,他一直還在鉆研著數控機床的使用與維護,不斷的為自己充電,不斷的為自己吸取著養分。
2008年8月,公司軸套事業部從原一機床帶過來的一批數控機床專用刀具,因刀片緊固不住,設計不合理,不能使用,長期堆放一邊,造成很大浪費。一天,突降暴雨,眼看扔在墻角邊的刀具就要生銹,最終成為真正一文不值的廢品,陳寶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冒雨跑到墻邊,把每一件刀具放到箱子里,像抱著嬰兒一樣抱回了車間,大家驚呆了。他顧不上臉上、手上、身上的黑泥,一邊用手擦著臉,一邊小心的將刀具放好,開心的笑著對大家說:“沒淋濕,都安全的搶回來了”。陳寶華下定決心改造這些已經報廢的刀具。從此,多少個夜晚他堅守在生產現場,多少個休息日他依然在反復鉆研、反復揣摩。每當所有員工都已下班與家人團聚的時候,總能在車間內見到他蹲守在機床設備旁邊反復進行著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寶華經過認真反復研究,對刀體的角度進行了從新設計和改造,最終變廢為寶,使被遺棄的刀具獲得了新生,為企業節約近10萬元。
陳寶華在今年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議共30多條,已經實施的有10幾條,技改技革3項,為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經典征文】相關文章:
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201610-13
品讀勞模故事 點化出彩人生征文「精選」10-13
品讀勞模故事 點化出彩人生主題征文范文10-13
品讀勞模故事點化出彩人生征文3篇「優秀」10-13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1-24
沈陽勞模征文05-08
勞模榜樣征文02-19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精彩」01-24
關于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