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弄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讀重點段落,通過細節描寫理解作者筆下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點;
2、體會并把握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滲透給學生閱讀文化散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及作者對上海弄堂人性化的細節描寫進行賞析(抓3、5、6、12、13小節的細節描寫),感受上海的弄堂特色,進而把握作者對弄堂生活和弄堂文化感情傾向。
課時:
一課時(即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展示現在的上海城市建筑,提問學生現在的上海城市建筑有什么特點,給你怎樣的感受?
2、總結學生的發言:繁華、熱鬧、高樓林立我們生活在上海,但是我們眼中看到的僅僅是今天的上海,上海的外在形式,我們真正了解上海嗎?對于老上海的生活我們又有多少了解呢?(展示上海弄堂的照片)請同學描述他們眼中的上海的弄堂。
3、總結學生的發言:上海的弄堂破舊、雜亂、狹小你們中大部分人都沒有在弄堂中生活過,甚至沒有見過上海的弄堂,因此,在你們的眼中,上海的弄堂一無是處,那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海派作家陳丹燕筆下的“上海弄堂”,跟著作家一同去感受上海弄堂生活的獨特魅力。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翻到104頁(放映幻燈片2,板書課題及作者)
4、上海的弄堂是一篇文化散文隨筆,要讀懂這類文章,首先就要求我們對文章的作者有一些了解和認識。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我整理的一些作家介紹。(放映幻燈片3)
二、進入文本
既然作家陳丹燕用她的筆和心徹底、地道、優雅地描繪了舊上海,那我們一同來看看她描繪了怎樣的上海弄堂?
1、自由散讀課文,談談你對作家筆下的弄堂的感受(三言兩語談談感受即可)
2、具體體會文章中的上海弄堂生活。(讀讀、劃劃、想想、議議) 默讀文章的3、5、6、12、13小節,圈畫出描寫上海弄堂中的人的生活的字、詞、句,分小組讀一讀你圈畫的字、詞、句,并討論分析它們體現了上海弄堂生活的`什么特點?
3、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上海人這樣的心態? 為什么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有會有這樣的觀念呢?(環境、歷史環境) 預設答案:精明能干、講究實惠、追求精致的生活態度、勤勉、有進取心、中庸世故、中規中矩
4、集體朗讀文章的最后一段,思考問題:為什么作者認為只有走進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是開始看上海的生活,才會看懂許多上海別處的東西? 上海的弄堂是整個上海最真實和開放的空間,人們在這里實實在在地生活著,只有看到最真實的上海生活,才能更清楚明白地體會出上海人的生活觀念,才能看懂上海的許許多多現象。
三、布置作業
思考:《上海的弄堂》和《北京的胡同》在內容和結構上的異同 拓展閱讀,做一份讀書筆記 陳丹燕:《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 陳乃珊:《上海探戈》、《上海lady》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上海人》
【《上海的弄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文章上海弄堂閱讀答案01-10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黎明的通知》教學設計08-07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