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構成論文
摘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過程。還總結了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具備的能力和構成,其內容分別為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包括設計技能,課后調整和發現教學問題的技能等。希望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分析,為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的設計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設計技能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屬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要參加相應的技能培訓,接受一些系統性設計知識。學習的內容有一般為教學設計、教學學科和教學方面的內容。此外,教師要不斷付出努力,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并且不斷的學習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得到提升。對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和構成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意義深遠。
1.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過程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過程中,設計活動和行為對教學設計能力具有決定性作用。數學的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結構性和層次性。小學數學知識可以螺旋上升,從而逐漸向著“數學化”方向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前期、對每個單元教學之前等對教學進行科學設計,主要是從整體到局部的教學設計過程。站在教學過程上分析,可以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分成課程教學設計能力、單元教學設計能力以及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等等。站在階段性的角度對課程教學過程的設計進行分析,可以順著分析——設計——評價——調整這一順序進行[1]。對于每個階段而言,教學設計的'能力上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但是在設計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側重點。
2.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要素
2.1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
小學數學這一學了并不是十分復雜,其內容是介紹數學這種工具性學科的,也就是說小學數學內容十分簡單,但教學上比較單一。因此,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并不是讓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知識,而是通過趣味性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式,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打下基礎,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首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通過以上內容的闡述,充分的了解到了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但站在更深層次的角度進行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心底的熱愛。因此,開設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方面是對教學進行設計,需要圍繞“趣味性”這一因素;第二方面是教學的設計具備相應的“多元性”,通過“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有效提升,再利用多元性提升學生對學生的喜[2]。其次是對教學的進度進行分析,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一般在7-12歲之間,這一時期的孩子對于較為新鮮的事物具有較大的興趣,可以說新鮮事物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學習過程中,也很容易喪失對事物的持久喜愛和追求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可以持久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認為,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設計,需要圍繞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和生活經驗開展。
設計時,將小學數學教材中過于抽象的內容,通過相對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夠更加容易,避免學生陷入復雜的數學知識當中。此外,進行教學設計,需要注重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和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思維邏輯相符合。另外,提出的問題需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考慮,可以使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形象化,并且培養的孩子的思維能力。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又涉及了具象性和差異性,教師要分析如何讓組織的差異性得到擴展,使孩子學習能力被提升,這一問題是進行教學設計的關鍵性問題。例如,教師實施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具體提出的教學設計進行對照并分組實驗,按照實驗結果進行正確的選擇,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而掌握學生的需求。最后,分析教學問題和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和認識數學,這一內容和教學目標還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對可以提升孩子快樂程度的任何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并對這些因素進行提煉,應用在課堂教學當中。
2.2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包括設計技能
設計技能主要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整體設計,也就是具備設計方案的前瞻性。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因素有學生對課堂作業的不知、遇到問題之后的反應、對課后作業的審批等。這些環節均包含著整個過程當中[3]。此外,還要對教學策略進行設計,怎樣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并且使課堂具備較強的趣味性,如何將相應的情境帶入課堂當中等。最后是對教學的媒介進行選擇和設計,現有的媒介中有教師、書本和黑板等。教師應當明確如何對這些媒介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如何對這些媒介進行正確理解。此外,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認識到這些媒介的重要性。這些內容也是教學設計過程中的重點內容。
2.3課后調整和發現教學問題的技能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現教學問題,并進行課后調整的技能主要有對課后進行科學總結并進行客觀性評價。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屬于一個動態過程,在課堂教學之前,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進行科學重組和調整,進而實現對整體的優化。在課后,教師需要對整堂課進行客觀性總結和評價,找出這一設計中缺失的部分,并對這些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小學生以及教師得到全面性的發展。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進行預設,在此基礎上結合課堂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課后的調整。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教師沒有預料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課后補救,進而結合課堂學習情況進行接下來課程的設計。與此同時,針對教學過程中新出現的問題或者經常出現的問題作出較為深入的分析,最終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結束語:
以上能力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可以被概括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性條件,也就是數學學科知識和小學數學教學教育知識;第二類是支撐性條件,也就是教學設計知識和技能。第三類是發展性條件,也就是教師的意識和態度。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科學理論和方法對教學進行設計,并且不斷實踐,才能最終擺脫隨意化以及經驗化,使教學實踐得到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梅贊.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存在問題的調查及其對策研究——以參加廣東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賽的中小學數學教師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13:25-26.
[2]李孝誠,綦春霞,史曉鋒.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發展的實證研究——基于網絡研修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03:56-61+67.
[3]唐燁偉,樊雅琴,龐敬文,鐘紹春,王偉.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7:49-54+65.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構成論文】相關文章:
mba論文開題報告構成09-03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總結11-13
淺談醫學論文的格式構成論文09-04
畢業論文提綱構成的內容12-27
英語文本寫作技術構成探析論文05-02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論文10-11
論文答辯問題及其答案09-10
小學數學教師總結09-26
小學數學教師期末教學工作總結12-22
小學教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