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8 09:35: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設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范文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病W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场⒗斫庾髡咦プ∈挛锾攸c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病⒃诶斫庹n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薄⑼瑢W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游覽一番。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病⒂靡痪湓捳f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

  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么內容?(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聽錄音。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里?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討論:

  (1)桂林水的特點:

  靜、清、綠。

  (2)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里?“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

 。ü烙嫞┛此七@句與文章聯系不很密切,為什么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3)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讀,自由說:

  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陳淼先生寫的。這篇課文描繪了桂林水和山的特點,贊美了桂林的山水,表達了作者對這桂林山水的熱愛,當然也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課文按照整、分、整的順序來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并累積這些詞語。

  2、通過看圖和學習這篇課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點,并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3自然段,并背誦課文。

  教育目標:

  懂得自然界的偉大,培養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操。

  發展目標:

  1、掌握具體敘述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識地加以運用。

  2、培養自己提出問題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會作者觀察和表達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把握桂林山水的特點,理解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

  教學方法:

  問答式、多媒體課件、欣賞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通過我們之前的學習,我們已經對課文的生字和生詞都已經認識了,復習上節課的字和詞(“水平如靜”、危峰兀立”、“形態萬千”、“波瀾壯闊”、“連綿不斷”、“峰巒雄偉”)

  二、學習第二段

 。1)觀賞漓江水的圖片,認真閱讀這一段文章,畫出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并用三個字概括其特點。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

 。ㄌ攸c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

  (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

  (2)再次認真閱讀這段,說說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描寫漓江水的特點?有什么效果?

 。ㄟ\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點。)

 。3)分析這段的句式特點

 。ㄟ@段由三句構成,第一句以別處的秀水作比較來顯出桂林水,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漓江的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分句組成,每個分句以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半句寫出水的特點,后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三、學習第三段

 。1)觀賞桂林山的圖片,請同學們根據學習第二段的方法來學習第三段,畫出描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并也用三個字進行描述。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

 。ㄌ攸c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2)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四、體會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第二段的結構與第三段的.結構差不多,同學們要能夠在學習完第二段后對第三段結構進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點具體描述出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五、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在流動

  漓江水清: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無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桂林山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怪石嶙峋

  六、課后活動

  1、寫一篇有關自己旅游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將舉行新世紀的第一個“山水旅游節”,老師要請大家一起來當小小設計師。同學們可以個人設計,也可以合作設計。把好的設計寄給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選中,你設計的標志和宣傳語說不定就會傳遍大江南北,傳到世界各地,這也是對桂林旅游業的一個貢獻,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提倡感悟的研讀方式,讓學生領會到內容中隱性存在的情感、思維和精神,這樣才是全面、完整的語文教學。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塊去游覽一座具有兩千年的歷史名城──桂林,去欣賞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úシ耪n件)

  2、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ㄉ杂砂l言3—4個)

  柔美的音樂,迷人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了風景如畫的桂林。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課文的內容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學生的心田。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確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文字向我們介紹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2、師:讀了課文后,誰能概括到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靜、清、綠、奇、秀、險)

  自主讀書,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過渡語:

  同學們概括得很準確,漓江之水靜、清、綠,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描述他的呢?請聽老師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語句的品讀

  1、師配樂范讀第二段。

  2、師:同學們聽得真認真,你們想讀這段嗎?(生想)好的,不過讀的時候有個要求,什么要求呢?聽好啦,就是在讀的時候,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讀幾遍,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記。合茸x、劃,再交流,開始吧!

  3、生學習第二自然段。

  4、師:現在我們把剛才的學習作一個匯報,當你們站起來發言,作匯報的時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

  5、生匯報: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為什么喜歡?根據生說的句子師出示課件。你從哪兒體會到靜?你能讀出靜嗎?再請讀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為什么喜歡?出示課件,要是我見到這么清的水,會情不自禁地捧些潑灑在臉上,一定很涼爽舒服,如果是你,還有哪些想法?誰能讀出這種清?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為什么喜歡,出示課件,怎么通過讀表現出來?請競爭對手讀。

  6、師:接下來請女同學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讀一遍,男同學要認真仔細地聽女同學朗讀,邊聽邊看課件。老師看是女同學讀得好,還是男同學聽得好。

  過渡語:聽得真認真,讀得真好!讓老師陶醉在你們朗朗讀書聲中。剛才我們用讀、劃、議的方法,學習了第二段,下面請你們用這種學習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第三段。

  四、“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生自學第三段。

  2、師:現在我們把剛才的學習做一個匯報,當你們站起來發言,作匯報的時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

  3、交流匯報: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為什么喜歡?指導朗讀: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讀的時候應一個比一個比一個讀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生每說一句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山的秀、險?梢渣c名讀,也可兩人競賽朗讀。

  4、師:這些句子確實寫得好,那你覺得這段中哪些詞用得很好!為什么?生回答。

  5、師:小結:同學們,由此可見,作者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們把這些詞語能在今后的寫作中活學活用,同樣的,就能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看課件,欣賞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險。

  師引說:桂林的山真奇。∵@座山像什么?這頭大象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山?

  (月亮山)

  桂林的山真秀。∠瘢ǎ┫瘢ǎ┕鹆值纳秸嫫姘。。ǎ

  7、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匯報,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第一,能運用學過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舉一反三的能力強。第二,發言積極,朗讀有感情。老師為你們的進步由衷感到高興!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教者沒有繁瑣多余的內容分析和串講串問,著力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課件出示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美讀課文,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讀中進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師:桂林是一座歷史悠久,山水風光迷人的風景名城。課前同學們通過看圖書、上網等多種途徑收集了許多有關桂林方面的資料,對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沒有同學收集的內容是課文沒有寫到的,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桂林。請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小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4、桂林的風光真是太美啦!難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師板書。

  5、學法指導:

  師:你們介紹得真全面。但是我這里又有一個問題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這么多美景,那作者為什么不都一一介紹出來呢?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寫作目的,圍繞中心來選擇材料,要做到詳略得當,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本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展示課外收集的有關材料,既拓寬了視野,又加深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提高言語表達的能力。

  六、感悟山水組合美

  1、師:漓江的水美不勝收,桂林的山獨具魅力。我決定帶一臺攝象機去把這美景錄下來,到底是拍攝山呢?還是拍攝水呢?誰幫我出個主意。

  2、師: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會失去一半的美。其實課文最后一段告訴了我們答案。

  3、點名讀最后一段,生評議。重點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播放課件)

  4、全班齊讀最后一段:

  在“拍山還是拍水”的爭論中,學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領會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內涵。

  七、宣傳策劃,創意展示

  1、師: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這樣一篇文字優美的文章來贊美了桂林,你們想贊美桂林嗎?那請大家開動腦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廣告語、對聯、詩、歌曲等等,來贊一贊這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匯報。

  【課后反思】

  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的傳授,而是一種能力建構。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方式,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讀中有教,寓教于讀的語文教學思路。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內與課外、語文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橋梁,在不斷擴大的言語空間中自由馳騁。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滲透導游式教學,讓學生體驗當一回小導游。

  【教學設想】

  全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組織安排材料的。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語,作為全文的總起句,既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說明了我們來觀賞的原因。

  接著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運用了總──分的寫法。寫水,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對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襯托出漓江的獨特與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寫山,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與桂林的山對比;風景名勝泰山、香山的襯托突出桂林群山的與眾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險的三個特點。

  最后,總起來描寫桂林山水:

  山繞水,水映山,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卷看不完的畫卷。篇末的兩句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句?偨Y句與總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即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中心思想,又照應了前文我們乘著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考慮到桂林山和水這兩個自然段的結構相同,所以在教學完漓江水的特點時,讓學生自己學會學桂林山的內容。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今天,老師先帶領大家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出示圖片。感受祖國山水美。接下來,咱們要去的就是被譽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聽錄音范讀。

  2、自由讀文,要求讀通課文。

  3、指名讀文,從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寫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寫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讀課文,學習水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漓江水的特點,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點的詞。(靜、清、綠)

  2、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漓江水靜、清、綠的?找出有關句子。

  3、指導朗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齊讀。

  4、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排比。使文章結構非常嚴謹。

  5、練習:

  校園的花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___。

  6、再讀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話寫了什么?對于漓江的水來說有什么用?

  7、小結學法:

  在這一個自然段里,我們學習了漓江水,接下來,讓你們自己動手動腦來學習桂林山的美。不過在學習之前,我們要先明確一下學習方法及步驟:

 。1)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

 。2)想想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桂林山美的。找出有關句子,并試著有感情朗讀。

 。3)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上的方法?

 。4)寫大海與西湖,對漓江水來說有什么作用?

  四、遷移運用,自學新知

  1、出示: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圈出概括特點的詞。

  (2)找出句子,說明桂林山的特點。

  (3)想想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寫泰山與香山,又是為了什么?

  2、檢查學習結果。

  五、整合山水,學習背誦

  1、你認為漓江的水美,還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讀這段話,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樣的語句構成了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在這里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有順序,空中──山間──江上。句子對稱。)

  6、試背誦課文。

  六、拓展知識,學習導游

  1、今天,我們已經游覽了桂林山水,現在有一批老師要去桂林,你可是現成的導游啊。

  說一說作為一名導游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2、出示資料:

  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桂林地區屬巖溶地貌。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發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猶如一幅百里畫卷。

  這一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斗雞山、凈瓶臥江、奇峰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磨盤山等。

  3、想一想該怎么樣來導游桂林山水?自由試說。

  4、指名導游。

  七、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漓江水:靜、清、綠

  山繞水,水映山。

  桂林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5篇10-28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慈母情深教學設計范文04-11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猜字謎》教學設計范文04-09

《青蛙寫詩》教學設計范文04-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特克斯县| 宝山区| 建宁县| 济南市| 濮阳县| 洛川县| 哈巴河县| 河源市| 富锦市| 青龙| 宜宾县| 大安市| 普兰县| 修水县| 内丘县| 南澳县| 乌兰察布市| 和平县| 亳州市| 囊谦县| 龙南县| 资中县| 黄浦区| 芦溪县| 诸城市| 金阳县| 平谷区| 松滋市| 延安市| 靖边县| 手游| 仙游县| 祁门县| 丰顺县| 合江县| 称多县| 伽师县| 澎湖县| 涿州市|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