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布局謀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布局謀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文章的布局謀篇;
2、明確布局謀篇的要求,學習如何布局謀篇;
3、學習運用布局謀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謀劃文章的結構;
4、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幾種寫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寫作思路。
二、導入新課
要建一座高樓,第一步應該做什么?工人們按照什么來建?圖紙,也就是設計圖。作文也一樣,需要講究謀篇布局。
三、布局謀篇及其作用
謀篇布局就是思考文章的整體架構,是指文章的結構布局。進行謀篇布局的好處就是使所寫的文章結構言之有序,脈絡清晰,有章可循。
四、布局謀篇的一般方法
(一)串點
所謂“串點”,就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點”,然后在那個“點”上加以發揮,通過幾個“點”所連成的片,就構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采用“串點”法,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最常見的“日記體”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劇本”形式構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在采取這一方法時,要注意兩個問題:
1.選點的數量。一般以三個為宜,少則單調,多則會繁瑣。三個“點”既符合人們的閱讀、欣賞、審美習慣,也比較容易把所要表達的內容表達清楚。
2.點與點之間的聯系及代表性。雖然說通過選“點”來寫,比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點和點之間,并不是毫無關聯的,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所選“點”應能代表一個“面”。
示例
1、都德的《最后一課》主要采用了三個點:課前 、課中、課后,展現了小弗郎士由無知到強烈愛國思想的產生。這些點的事例都是為展現他們的愛國思想這一主題。
2、鄒韜奮的《我的母親)選了四個點:元宵夜巡閱、講故事、背書、做鞋,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作者母親的性格特征。
(二)起興
所謂“起興”,就是借鑒古典詩歌中“興”的表現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體來講,就是在闡述事理前,先說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礎上引發開去,從而把相關道理闡述透徹。
展示例文《由“縱身入水的三種方法”想到的》
評: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種方法”作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礎上,聯系到社會現實生活,最后導出規勸。整篇文章,條理清晰,環環相扣。這樣的結構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說的道理,也便于人們接受。
需要強調的是,在前面所說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興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內容跟前面的內容要有內在的聯系,不能油水分離,互不沾邊。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為重點來寫。
(三)追問
所謂追問,就是多問幾個為什么。這在說理文中特別有作用。任何現象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開分析;有因必然導致果,會出現什么結果呢?可以展開分析;呈現出的現象是什么樣子呢?可以展開分析;怎樣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開分析。即圍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去設置問題,展開議論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設問,反面也可以設問,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路便會開闊起來。比如“說‘機遇’”這個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來
“設問”展開:
1.機遇是什么?
2.古今中外有抓住機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嗎?
3.機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嗎?
4.為什么要抓住機遇?
5.抓不住機遇會怎樣?
6.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即自身要具備什么素質?)
這樣層層設問,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較容易把問題講透。我們可以看出,通過設置問題來展開分析,不僅思路清晰,而且文章結構也不覺單薄。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不宜明顯以“設問”修辭格的形式出現,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設一問題,然后作答。像上文,“問”在暗處,“答”在明處,行文自然流暢
(四)材料排列
次要的放在前面,主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寫,筆墨少些,主要材料詳寫細描,多下筆墨。
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情感變化來進行材料先后的安排。情節波瀾起伏,柳暗花明。
(五)過渡和照應
段和段之間,特別是材料內容轉換時應該要有過渡詞、過渡句或過渡段,以保持文章語言的連貫性。首尾之間要注意相互照應,以彰顯文章結構的完整性。
五、布局謀篇的原則
(一)一篇好文章,既要結構勻稱穩當,又要文氣貫通。這就需要注意過渡、呼應。“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場景轉換時的過渡。
(二)謀篇布局要緊扣主題,將文章的各個部分連成一體,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契訶夫的《變色龍》以“狗是誰的→錯是誰的”這一荒誕的“責任推定”為軸心對稱展開,結構緊湊,對比鮮明,將主人公“善變”的丑惡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
(三)開頭和結尾也是布局謀篇時需要重視的。文章開頭可以開門見山,直入正題;也可以曲徑通幽,引人入勝。結尾的寫法也很多,共通之處在于“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個完了”(葉圣陶語),要盡量做到有余韻、有回味。
六、布局謀篇的技法
(一)開門見山法:如:朱自清的《春》,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二)欲揚先抑法: 如:魯迅《阿長與山海經》等。
(三) 銜接過渡法:
1、用設問的形式過渡:如《荒島余生》、《敬業與樂業》等;
2、用詞語銜接過渡:如《月亮上的足跡》、《大自然的語言》等;
3、用句子銜接過渡:如《濟南的冬天》、《孔乙已》等;
4、 用段落銜接過渡: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等。
(四)曲終奏雅法:
1、總結全文,揭示中心。如:《偉大的悲劇》、《大道之行也》等;
2、飽含哲理,發人深思。如:《珍珠鳥》等;
3、委婉含蓄,耐人尋味。如:《社戲》等;
4、拓展意境,豐富內容。如:《斑羚飛渡》、《孤獨之旅》等。
七、中考真題鏈接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長是奇妙的旅程。軟弱的可以變得堅強,自大的能夠學會謙虛,自私的也會學得感恩……就這樣,一切都在不經意間發生變化。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也發生過一些事情,讓你認識到另一個自己吧。
請以《原來,我也很 》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與要求
1、請自主選擇詞語,把題目補充完整;
2、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進行寫作;
3、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搬別人的文章。
思路要點
1、寫幸福類
可以寫“我”以前不理解父母對自己的嘮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逐漸懂事了,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原來,享受嘮叨也是一種幸福。可以將題目擬為“原來,我也很幸福”。
2、寫親情類
通過回想“我”照顧父母、其他長輩的事,揭示親情無價、親情永恒的道理。比如有位同學的構思就很好: 通過自己對殘疾母親的照顧,進而揭示母女深情。可以將題目擬為“原來,我也很注重親情”。
3、寫友情類
回想和朋友、同學之間的故事,發現許多自己以前沒有發現的美或令人感到之處,表現友誼的溫馨、溫暖。可以將題目擬為“原來,我也很寬容”。
4、寫社會類
通過對社會的觀察以及親身實踐,增長了許多見識,認識到自己原來是那么孤陋寡聞。可以將題目擬為“原來,我也很孤陋寡聞”。
5、寫自我類
可以寫自己通過成功完成一件事,發現以前自卑的自己原來也是很棒的,也能成功。可以將題目擬為“原來,我也很棒”。
八、課堂小結
布局謀篇就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布局謀篇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文章結構言之有序。安排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四個字:不板不亂。具體要求有四:一是綱目清楚,思路貫通;二是層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銜接緊密,符合邏輯;四是開頭明快,結尾有力。
九、課后作文
題目:我的爸爸(媽媽)
要求:
1、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幾種謀篇布局方法來安排好文章結構。
2、材料(情節)不少于三個。
3、列提綱,提綱寫在作文題目的上面。
4、記敘文,字數不少于600字。
【《布局謀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跳槽謀高薪的五大隱患02-18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教學設計的設計15篇[薦]07-17
教學設計04-19
《》教學設計09-27
教學設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