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會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誰來說說他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同學分別說出對大海的印象:海水藍藍的咸咸的,海風吹在臉上的感覺很涼爽。
2、看來同學們和大海已經是老朋友了,那同學們再來說說大海邊有什么呢?同學:大海邊有沙灘、有貝殼、還有礁石
師:那今天我要給同學們上的音樂課跟什么有關呢?(大海)對了,首先我把這歌曲唱一遍,同學們仔細聽了,等下我要提問的。
二、教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師范唱《趕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學們喜歡聽這歌曲嗎?(喜歡)那好,今天我們就認真的學,你們學會了,會比老師還唱得好呢!
1、分樂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聲伴奏較唱歌曲兩遍。
3、重點講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學和老師一起把《趕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兩遍。結束新課。
教學反思:
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幾個舞蹈動作,并為同學們表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會演唱了《趕海的小姑娘》這支歌曲,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給這歌編舞蹈。
二、舞蹈教學
1、老師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2、教師請個別學生到前面來模仿和創編舞蹈基本動作。
3、教師分樂句教學三、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民樂合奏《豐收歡樂而歸》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達的不同情緒。
2、描述音樂表現的不同情感。
教學過程:
1、第一遍欣賞樂曲《豐收快樂而歸》。感受音樂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情緒?這種情緒是由什么音樂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優美、快速的歡快等)?
2、教師介紹樂曲。這是民樂合奏《東海漁歌》的第四部分《豐收快樂而歸》,表現了漁民們戰勝風浪之后,滿載豐收快樂而歸的情景。樂曲有三部分構成,每一部分的情緒是不同的,引導學生第二遍欣賞,分辨三個不同的'情緒所引發的不同聯想。
3、根據條件,教師可播放電影《海霞》的片段,補充欣賞電影插曲《織魚網》,增加學生對大海邊漁民勞動生活的感性認識。
4、分段欣賞:能分辨三個不同的樂段。
(1)開始是由什么樂器領奏的?
(2)中間樂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擊樂器為旋律伴奏。
5、開一個音樂發布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寫一段短文、畫一幅音樂情景圖、演唱或演奏第三段樂段的主旋律等。
教學反思: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感受樂曲的不同情緒。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大海啊,故鄉》
教學目標:
1、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
2、用圓潤、流暢的歌聲表達熱愛大海、熱愛家鄉的感情。
3、通過系列活動激發學生對自己家鄉“三峽宜昌”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難點是通過活動表達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教學準備:
有關大海、三峽的資料,鋼琴、繪畫用品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一說:形容大海的詞語,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關圖片。
二、學唱歌曲:
1、師介紹創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音樂,作于1983年。
2、初聽歌曲,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3、采用聽唱學唱歌曲:
(1)跟錄音學唱。
(2)生試唱,老師糾正錯誤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學生點評。
4、討論:怎樣演唱才能更好地表達歌曲的內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種形式演唱;齊唱;師評價。
三、引導創作:
1、提問:大家對自己家鄉了解多少?
2、欣賞有關“三峽”系列景色(圖片等)
3、提問:你能用哪些方式表達你對家鄉的愛?(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畫三峽”、“頌三峽”、“唱三峽”的主題)
4、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主題,進行創作,師作適當指點。
5、分別展示作品,學生老師分別作簡單點評。
四、小結,結束新課。
教學反思:
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對祖國的真摯情感。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小螺號》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歡用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學習和正確運用波音、上滑音,充分發揮其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多變的節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教具準備:
鋼琴、網絡資源。海螺、小螺號、瓶罐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復習《趕海的小姑娘》三、引入新課
1、出示海螺,啟發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和生長的環境,介紹海邊的人們就地取材,將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號以及小螺號的用途。(傳遞信息)
2、放映大海、沙灘、螺號等幻燈片。(接下來請同學們來看幻燈片,看了這些美麗的圖畫后,你們知道了這節音樂課和什么有關系了吧?)
3、今天我們將要學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號”。
播放動漫《小螺號》(同學們先欣賞歌曲《小螺號》),感受并說出歌中的“景”是怎樣描繪的?歌中的“情”是怎樣表達的?
(我仿佛見到了寬闊的沙灘,遼闊的大海,海邊還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吹小螺號)
4、跟著錄音學唱歌曲,輕聲地模唱幾遍。好,現在請同學們跟著音樂輕輕地哼唱。
5、講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難點練唱。
(1)大跳音程。325666(2)切分音及長音。161.1美!
7、逐句教唱(側重難點)
8、學生跟琴聲練唱
9、歌曲處理:情感要求:
第一樂段(1~16小節)歡快、跳躍有彈性,表達出螺號聲聲和孩子們期盼的心情。
第二樂段(17~28小節)舒展優美、親切自然。整體情緒:歡快、活潑、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點唱。
11、學生試吹瓶罐,模仿螺號聲,在歌曲合適處加入伴奏(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交換唱奏)
12、分小組唱,奏練習。
13、各組推薦兩名學生作唱,奏表演。
三、課堂小結:
這一課的學習,大家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進步很快,還希望你們多利用課余時間練習,一定要背熟歌詞。
教學反思: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笛子獨奏曲《牧羊姑娘》系根據同名歌曲的曲調改編而成。歌曲敘述了舊時一個窮苦的牧羊女的凄涼生活。樂曲的第一部分,獨奏樂器雙簧管奏出充滿辛酸、哀怨的主題,雙簧管的音色帶有憂郁的色彩,這四句曲調又都是由高向低進行,使音樂更顯得蒼涼而悲傷,令人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淚。第二部分音樂是在主題旋律的基礎上加以變化和發展的,這一部分音樂在旋律上略有上揚,節奏也較活潑,音樂的色彩略顯明亮。也許是牧羊女對往日曾有過的美好時光的回憶?也許是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這都是瞬間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滅,回到了悲慘的現實——荒山枯草,涼風颼颼。在雙簧管獨奏的華彩段之后,悲涼的主題旋律重現,由樂隊和雙簧管分別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將孤獨的牧羊姑娘和饑餓的羊兒留在那暮色降臨的山坡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器樂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悲傷情緒
2、通過對比欣賞使學生感到生活的快樂,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學生了解下行旋律對音樂情緒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傷情緒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種感官(聽、唱、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對比欣賞,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能體會稍慢的速度、疏松的節奏、旋律下行對表現悲傷情緒所起的作用
教、學具準備:自制教學掛圖、曲譜若干、自制教學CD盤、白紙
教學過程:
導入:談話
師:歡迎同學們和康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40分,我們今天的音樂旅程是--欣賞。請大家欣賞六段音樂,你們仔細聽,哪一段音樂表現了悲傷的情緒?把答案序號記在紙上,也可以記在心里。
一、聽六段錄音;
師:放六段音樂錄音生:靜聽
討論:哪段表現了悲傷的情緒?生:可以拿出準備好的白紙記下序號,生:聽辨哪段表現了悲傷的情緒,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復聽:
師:那下面咱們再來聽聽這三段的音樂,你們仔細聽他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區別?
師生問好,生:完整地聽三段錄音,注:學生聽不出來沒關系,可以再聽導入用學生喜歡的語言,能激起學習欲望
學生自己聽辨,對學生聽音樂的能力是一個鍛煉,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小結:區別就是表現音樂的形式不一樣,前兩首是器樂曲,后一首是女聲獨唱。
相同點就是三段音樂的旋律是一樣的,都表現了悲傷的情緒。
三、演唱主旋律:
師:既然同學們都說這三段音樂是悲傷的,那么咱們就來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樣表現悲傷的情緒的。生:可以討論也可以獨立回答(不要求學生的語言多精確,貼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師出示主旋律)
師: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邊聽邊輕聲唱師:無伴奏和學生一起唱,生:無伴奏和老師一起唱師: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樂表現手法:
師:現在咱們就來分析一下這段音樂怎樣表現悲傷情緒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書演示分析結果:速度:緩慢的節奏:疏松的旋律行進方向:下行
五、擴展:
1、歌曲欣賞: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三首樂曲主旋律是一樣的,其實前兩首器樂曲是根據后面的歌曲改編的,那現在咱們現在完整地聽聽這首歌曲表現了怎樣的音樂形象?生:完整地聽歌曲體會音樂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出示歌詞)
小結——悲傷的牧羊姑娘形象
2、給歌曲取名字:
師:咱們聽了器樂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師:對了咱們今天欣賞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取名字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師:大家看黑板,咱們今天欣賞的樂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關,那么同樣都是牧童,可為什么他們的生活卻完全不同呢?
師:就是因為生活在舊社會,牧羊姑娘挨冷受凍,還受欺負。而咱們同學穿著整齊的校服、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應該怎樣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結束今天的音樂旅程。
七、結束:
師:咱們欣賞了一首動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再來演唱一遍歌曲,結束今天的音樂旅程。
通過欣賞音樂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學習機會,熱愛學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音樂本位出發,深度挖掘教材的潛在文化要素,并通過多種形式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有很多:課件準備不夠充分、教學時間把握不夠充分、豎笛演奏音效不夠理想等,這些不足之處我會及時總結,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盡量避免。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二聲部音準及節奏的學習、強調,初步達到聲部的和諧,音色的統一,音量的均衡,讓學生感受和聲的美,體會聲部間的相互配合。
2、引導學生理解歌曲內容,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并為實現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教學難點:
學好歌曲的合唱部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用柔和、連貫的聲音,悠長、平穩的氣息演唱這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
教學過程:
1、聽歌曲《種太陽》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這首歌曲的`名稱嗎?(《種太陽》)種太陽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愿望啊!
2、聽歌曲《小紙船的夢》
師:有一個小姑娘,她也有自己的愿望,讓我們從歌曲中聽聽她的愿望是什么?注意:仔細的聽,如果你跟著唱可就聽不出來了——(交流)
3、讀第一段歌詞
師:那這首歌曲具體都唱了些什么內容呢?讓我們先來讀一讀第一段歌詞。小姑娘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
4、節奏練習
師:小姑娘的夢想隨著小紙船飄呀飄,“一直到那看不見的遠方”,我們一起來拍一拍這條節奏吧——加歌詞念---跟琴唱
5、跟錄音唱A段主歌部分
師:小姑娘的夢隨著小紙船輕輕的飄呀飄,讓我們也輕輕的跟著音樂來唱一唱這一部分
6、跟琴唱A段主歌部分(2遍)
師:現在讓我們把聲音稍微放大一點,跟著琴來唱一唱(第一遍)
師:小姑娘的夢想隨著小紙船飄呀飄,此時,她多么希望她的夢想能夠實現,所以她的心情是怎樣的?讓我們懷著向往的心情來唱一唱(第二遍)
7、學唱低聲部
(1)唱歌譜
師:唱“遠方、7321”,這個do可厲害了,它又帶出了一條非常優美的旋律來表現小紙船的夢,讓我們用這個do來帶出下面的旋律
A:一起唱B:一組引一組接,師引生接C:完整唱D:觀察歌譜,有沒有相同的樂句?
(2)填歌詞
師唱:遠方,引導學生填歌詞唱
(3)配合音樂唱低聲部(3遍)
8、學唱高聲部
(1)唱歌譜
師:高聲部的第一個音是什么?從7321開始感受音高
(2)加歌詞唱
9、合二聲部
(1)彈雙音,生找高低聲部的第一個音
師:我再來考考大家,你能從我的琴聲中找到高聲部的第一個音嗎?
師:再來找低聲部的第一個音
(2)分聲部練習并跟音樂合唱
師:兩組來找找高聲部第一個音,兩組找低聲部第一個音(再合起來唱第一個音)
師:高聲部從琴聲中找整條旋律,并唱一唱
師:低聲部從琴聲中找整條旋律,并唱一唱
師:跟音樂合唱
10、小結下課
(1)師:學到這里,我想問問我們班的同學,你們有自己的愿望嗎?
(2)師:不管你的愿望大還是小,老師都希望你們能夠用實際行動,通過努力來達成自己心中的夢想。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4
一、教學分析
《大家來唱》是一首威尼斯民歌,3/4拍,大調式,一段體結構;情緒優美、抒情,節奏平穩舒展;曲調流暢、起伏,二、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認知領域有了進一步拓展,思想比較豐富,具有基本的音樂素質和理解能力對音樂情緒的體驗更加準確細膩。
三、教學目標
1.情感:在濃郁的音樂情境中聆聽和演唱歌曲,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增強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良好情感和情趣。
2.過程:充分完整聆聽和學習歌曲,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進行二聲部演唱,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知識:有感情地用圓潤、自然、輕聲高位的聲音演唱《大家來唱》掌握好P、f的力度變化知識,聆聽《陀螺》掌握速度、力度變化與形象結構的關系。
四.重點難點
1.準確演唱好《大家來唱》掌握三拍子音樂特點和韻律聆聽《陀螺》做律動。
2.準確演唱好二聲部合唱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
六.教學過程
一導課同學們,這節課的開始,我們玩個游戲吧?
1.老師做你來模仿:
(1)師拍手做三拍子律動,XXX︳XXX︳
(2)手腳并用XXX︳XXX
(3)拍手變換節奏型XXXX
(4)腳上動作(右左右左)XXXX師:學會了嗎?身體活動開了嗎?我們隨音樂來活動,可別忘了跟老師一起哦!
2.師帶生隨音樂律動。
3.師:好玩嗎?下面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是意大利威尼斯的歌曲,聽一聽,帶給大家怎樣的音樂感受?(意圖:1課前師帶生進行熱身活動2.四分節奏和三拍子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律動,親身體驗,通過這種親力親為、親身實踐,輕松的掌握重點知識)
二新課《大家來唱》
1.初聽歌曲,感受情緒:同學們請大家聽一聽,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節奏有什么特點?(生答,師小結:優美、抒情、歡樂、愉快,富有舞蹈的韻律感,節奏平穩,舒展)
2.復聽歌曲,感受意境:聽一聽,歌曲中這群威尼斯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小朋友在船上高興的彈琴、歌唱。)
3.復聽歌曲,感受節拍:同學們,請大家再來聽一聽,并伸出小手拍一拍,感受歌曲是幾拍子的?
4.再聽歌曲,尋找記號:大家再來聽一聽,并認真看譜子,你能找到哪些特殊的音樂記號?PFP(師小結:這樣的力度符號讓歌曲情感更加豐富,讓旋律線條更優美起伏,聽老師唱兩遍,你來聽一聽,哪一邊更有感情?師對比范唱,讓生感受。然后師繼續追問:哪一遍更有感情?第二遍!對,第二遍,更有情感,以后我們就按第二遍的感覺來唱!)(意圖:教師夸張的對比范唱更貼近學生,學生通過多次聆聽親身感受和掌握力度符號在歌曲中表達情感的作用)
5.跟琴唱(師及時糾正音高、音準,提示:歌唱狀態:深吸氣,字咬圓,鼻腔打開,眉毛豎起,眼睛瞪圓,微笑著去唱,師可示范)
6.帶著情感跟琴唱
7.跟音樂唱(及時提示學生用積極的歌唱狀態演唱),然后,師追問:大家剛才有沒有注意到歌曲里面有幾組小朋友在唱?(生答,師小結:對,是兩組)下面我們也來學一學歌曲的二聲部。
8.二聲部學唱
(1)跟琴學曲調
(2)跟琴唱詞
(3)師生分組二聲部
9.小結:咱們配合的還不錯吧?老師覺得還可以讓音樂再豐富一些,我們加入打擊樂器
三創編:加入打擊樂器
1.師范奏;三角鐵X——︱X——︱
鈴鼓XXX︱XXX︱
雙響筒OXXX︱OXXX
2.學生分組練習節奏
3.加入打擊樂器分組表演
4.小結:和老師一起玩的高興嗎?我小的時候啊,我的老師是這樣教我玩的,請看視頻(播放“玩陀螺”的視頻)
師:視頻中玩的什么?(陀螺,對這就是老師小時候玩的陀螺)師:為什么要用小鞭子不停的'抽打呀?(生答,師小結:因為陀螺快要停止了,抽打幾下讓它繼續轉動起來)課間玩轉陀螺很不錯是吧?下面給大家帶來一首好玩的音樂,結合剛才的視頻,想一想: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景?(點擊幻燈片中的音樂)
四拓展《陀螺》
1.初聽:感受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景?
(孩子們在快樂的玩陀螺,陀螺在小鞭子的抽打下飛快旋轉的情景)
2.師帶生,模仿陀螺律動。
3.隨音樂律動
4.小結:這節課大家過得快樂嗎?希望大家天天帶著高興的心情,愉快的學習!
文章來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5
本課題是人音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題的內容。本課題通過對于萊茵河畔的德國這個國家音樂家巴赫的了解,從而感受巴赫的經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這首《小步舞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段旋律以級進與跳進交替、連音與頓音相間,十分生動活潑;第二段與第一段沒有大多的對比,只是音區提高,力度增強,情緒更為明朗。巴赫的這首《小步舞曲》雖然簡單,但由于曲調動聽,不少樂隊把它編成管弦樂或輕音樂曲演奏,還被填上歌詞演唱,成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德國音樂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關知識,擴寬音樂視野,為學習歌曲服務。 2.能夠初步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體驗歌曲豐富的情感內涵。
3.通過欣賞和親身體驗感受相同樂曲不同樂器帶來的不同演繹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巴
赫及其作品的體驗和感受,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教學策略】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是新課標強調的教學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學設計中,以“主體、創新”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將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識,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發現、創造、表現等多種方式來學習音樂,理解音樂,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開闊了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今天讓我們跟著音樂,踩著優雅的舞步走進音樂教室。(播放《小步舞曲》音樂)唱《師生
問好歌》,提醒坐姿,進行發聲練習。
二、導入新課
從小到大,童話故事伴隨我們成長,它使我們的童年更加美好,這就是德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圖片,大家齊聲回答:格林兄弟)。
提問:你看過他們的哪些主要作品?
(學生回答:丑小鴨、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國還有許多著名的音樂家,今天就讓我們認識格林童話故鄉的音樂家們吧!
三、走進巴赫
1.說起德國的音樂家,我們在上學期已經了解了誰?(學生回答:德國的音樂家,樂圣——貝多芬。)
【設計意圖:學生聯系上學期所學的知識,說出樂圣——貝多芬就是德國音樂家,學生立刻對格林童話的音樂家產生了探究心理,對德國音樂家產生了無限遐想,這樣自然地將學生帶入藝術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德國有位偉大的作曲家——巴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巴赫的介紹資料,請你簡要介紹一下。(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巴赫的資料。)
【設計意圖: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聯系新知識的學習,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巴赫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3.同學們收集的資料很全面,陸老師也收集一段巴赫的視頻介紹,大家想看看嗎?(學生觀看視頻介紹。)
4.偉大的巴赫離我們現在已經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但他的樂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小步舞曲》。
5.指導學生談談欣賞后的感受。(學生談欣賞后的感受,如優美、輕快、三拍子等。)
【設計意圖:音樂是聽覺藝術,感受與鑒賞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知識面及綜合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欣賞巴赫的經典作品小步舞曲,讓學生感受德國古典音樂的旋律,學生自主說出欣賞后的感受,覺得樂曲很優雅、輕快,三拍子的。】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嗎?小步舞是一種古老的舞蹈,最初產生于民間,后傳入宮廷,很快在歐洲貴族社會中流行。這種舞蹈速度平緩,動作典雅,因為其步伐小且歡快而得名。節拍都是三拍子的。當時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寫過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這首小步舞曲和貝多芬寫的一首小步舞曲最為有名。
四、學唱歌曲
1.這首經典的舞曲有人給他填了詞,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你聽!
2.演唱歌譜。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那么你能跟著琴聲親自唱一唱嗎?先請同學們看歌譜,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音樂符號。歌曲分為幾段呢?第一段中哪兩句是相似的樂句,那兩句是相同的樂句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難點,說出歌曲中一些音樂符號及意義,分析歌曲的結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課堂更形象更生動。】
第二段第一樂句的高音要有氣息控制,還要注意變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譜。
3.唱詞,指導學生用圓潤的'聲音唱,高音有氣息的支持,唱得輕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組、個別演唱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姿勢、發聲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樂句,聽準變化音的音高提示力度的變化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練習,力求通過巧妙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時檢測和反饋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教學重、難點。】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音樂總是用時間流逝的方式告訴我們什么是美,今天的課,我們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靈活精巧的節奏,惟妙惟肖的視聽效果,我們充分享受了音樂帶給大家的快樂。同學們,讓我們記住巴赫,記住他的小步舞曲。(點擊歌曲范唱)下課!
教學反思:
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常常把識譜教學有機地滲透到音樂實踐中。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采用整體聽賞法、逐句模唱法和對比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德國有名的藝術家和他的作品,也學會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了雙語教學法、整體聽賞法、逐句模唱法、創設情景法和循序漸進的豎笛教學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進行音樂教學,教學效果佳。學生在輕松的音樂學習活動中,不僅學會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了解了一部分音樂基礎樂理知識。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我注意滲透音樂樂理知識教學和器樂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音樂活動中把演奏豎笛、學唱歌譜歌曲相結合,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學習演奏樂器的興趣。在豎笛教學中,我讓學生明白學習演奏豎笛的好處和如何堅持演奏一種樂器,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學生的音樂才能,提高音樂感,最終使學生的音樂素質達到一種境界。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以聲傳情,展現快樂和煩惱增加的小少年。技能目標:指導用歡快的音色,無憂無慮地演唱齊唱部分(稍弱);用和諧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強)。知識目標:理解節奏(弱起,附點節奏)對表現音樂作用。
教學重點:
1.感受無憂無慮到煩惱增加的不同情緒。
2.用和諧統一的音色演唱合唱部分,并培養學生在合唱中相互聆聽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合”成優美的音色,并激情歌唱。
2.歌曲中的長音,附點節奏、弱起等要素。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律動,感受歌曲情緒
師:讓我們合著音樂的節拍,走進今天的音樂課。
(課件:點擊頁面右邊的大音響藍色部分,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音樂可隨時點擊頁面停止。)
備注:隨著愉快、輕松、快樂音樂師生共同律動,前部分拍手節奏,后部分擺動身體。
二、簡介歌曲《英俊少年》主題曲
師:這段活潑的音樂旋律,你熟悉嗎?它是德國著名電影《英俊少年》的主題曲,歌名叫《小小少年》
(課件:點擊頁面,進入《海因切生活》的短片。)
備注:全體學生邊觀看片段邊聽老師介紹海印切的少年生活。
三、解決歌曲第一部分節奏難點
師:現在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海因切快樂又有意義的.少年生活吧。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點擊頁面,出示歌詞,頁面淡然無色。)
師:你覺得此時的海因切快樂嗎?怎么讀讓他變得快樂呢?
(課件:點擊頁面,出現附點節奏。)
師:你注意到老師剛才那個字讀得最長?
(課件:點擊頁面,出現“四”字的畫拍譜。)
師:你們看,字體的顏色發生了變化,請你給紅色的字稍稍加強力度。
(課件:點擊頁面,字體顏色發生熱情鮮亮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頁面顏色的變化,附點節奏、畫拍圖譜的出現和老師的正面引導,讓學生深刻感受、體會海因切的前后心情變化。
師:你讀得真有動感!同樣的感覺來讀讀這句。
(課件:點擊頁面,出現又一鮮亮字體的樂句。)
師:我們隨著音樂把兩句連起來讀一讀。
(課件:點擊右下的小蘋果圖案,播放伴奏音樂。)
四、合唱練習
1、音程訓練
師:快樂的少年生活陽光燦爛,快樂的少年生活歌聲不斷。我們也來唱唱吧。
(課件:逐步點擊頁面,出現4組音程。)
備注:老師逐一進行有效性的和聲音程訓練,先隨琴練習,再離琴看指揮練習。
要求:
1.提示每個音必須輕聲高位置歌唱。
2.提示兩個聲部同時歌唱時,聲音要集中,和諧,統一。
3.提示時刻注意聆聽另一個聲部。
2、完整樂句練習
師:將這4組連成一條旋律,你還會唱嗎?
(課間:點擊頁面,在句首出現不完全小節11)
備注:學生分別練習高、低聲部完整樂句,再進行合唱。
要求:
1.提示每個音必須輕聲高位置歌唱,整條旋律唱得輕柔,連貫。
2.合唱時,聲音集中,和諧,統一,并學會聆聽另一個聲部。做到“沒有我,只有我們;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和聲效果。
設計意圖:和聲、視唱是合唱教學的基礎,本環節通過和聲訓練、視唱教學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和諧統一的歌聲,也給后面歌曲的合唱教學做鋪墊;同時這一環節樂句是通過和聲音程組合而來的,樂句間的變化也是循序漸進,這大大降低了難度,給予孩子們充足的自信心。
五、歌曲教學
1、聽歌曲范唱
師:隨著時間一年年飛跑,小小少年轉眼高;隨著年齡由小變大,煩惱也增加了。讓我們走進小少年海因切的內心世界,聽聽他的心聲。
(課間:出示歌譜,點擊歌譜下方第1顆星星,播放全曲范唱。)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情緒,給歌曲分段
小結:歌曲的前后不同的演唱形式:齊唱和合唱。
師:像這樣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各自按照自己聲部曲調,同時演唱一首歌曲,我們稱為合唱。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的第一段。
(課件:點擊頁面,出現第一段歌譜)
師:我們一起來聽歌曲的第一段。
(課件:點擊歌譜下方第2顆星星,播放歌曲第一段范唱。)
2、聽合唱部分范唱,并進行練習鞏固。
師:當歌曲唱到合唱部分時,請1、2組同學聽老師唱低聲部,3、4組聽錄音高聲部。
(課件:點擊歌曲下方第3顆星星,播放第二部分的范唱。)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細心引導,學生再一次練習鞏固難點,為下一步的學習解決了燃眉之急。
3、學唱全曲
師:你們都有一雙會聽音樂的耳朵!現在老師來唱歌曲第一部分,請大家用LU模唱第二部分的低聲部旋律。
(課件:點擊頁面,出現低聲部旋律和紅顏色LU音。)
師:加大難度,帶入歌詞試試。老師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全體學生演唱第二部分的低聲部歌詞。
(課件:點擊頁面,歌譜出現第二部分的歌詞。)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歌曲的高聲部。老師請一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其余學生演唱第二部分的高聲部歌詞。
(課件:點擊頁面,歌譜出現第二部分的高聲部旋律。)
師:其實,合唱的聲音是非常飽滿,非常統一的,現在老師同時彈奏兩個聲部,請大家輕聲歌唱自己的聲部。
六、課堂延伸
師:最后,老師祝愿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快樂多多,煩惱少少……(課件:點擊右下角進入下一頁。)
備注:全體學生隨《夢之旅》音樂,邊唱邊律動,走出教室。
教學意圖:快樂激揚的歌聲,孩子們充滿活力;激情飛躍的歌聲,原少年們夢想成真……
教學反思:本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學唱歌曲《小小少年》,體會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但“隨著年歲由小變大,他的煩惱也增加了”,這種少年時期的復雜心情。在這堂課,我主要目的是扎實的抓基礎,鞏固基礎。從音樂的三要素(節奏、旋律、和聲)出發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與同學協調配合,學會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歌曲《西風的話》,并感受音樂的和聲美。
2、在聽賞樂曲《步步高》后,能哼唱出音樂主題,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奮發向上進的積極情緒。
3、能學會演唱《快快活活過春節》,并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4、在聽賞《春節序曲》后,能哼唱出音樂主題,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并通過豎笛吹奏的形式參與音樂的表現活動。
教學準備:
鋼琴、CAI課件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西風的話》。
2、能與同學配合進行合奏、合唱,體驗合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
合唱二聲部歌曲《西風的話》。
教學難點:
二聲部的合唱
教學準備:
豎笛、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1、播放《春節序曲》,讓學生隨音樂律動
2、導入
師:我們知道春節代表著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回顧過去的一年,你覺得自己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生:……
師:其實不僅你們發生了變化,連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和你們一樣發生了變化。你們聽,西風唱起來了,請同學們聽完以后說一說西風吹過的地方有些什么變化。
二、聽賞《西風的.話》
1、聽高聲部
2、讀歌詞
(1)導語:
當西風撫過湖面,當池塘里的荷花長出一個又一個蓮蓬,當梧桐樹變成了紅色,我們就能感受到秋天的氣息。讓我們伴著西風的歌來將《西風的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吧。
(2)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中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3、聽低聲部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是西風在獨自歌曲,下面我們來聽聽,除了西風在唱,好像還有誰的聲音輕輕地跟著西風合唱著?
(1)學生聆聽歌曲低聲部
三、合唱教學
(將全班兩組分為兩個聲部)
1、唱曲譜
(1)視唱低聲部曲譜
(2)視唱高聲療的曲譜
(3)合唱兩聲部曲譜
2、唱歌詞
(1)唱低聲部的歌詞
(CAI播放高聲部音樂,高聲部仔細聆聽,心里跟音樂唱)
(2)唱高聲部的歌曲
(CAI播放低聲部的音樂,低聲部在心里跟音樂唱)
3、兩個聲部合唱
(1)全曲合唱
注意:找出自己演唱中和諧與不和諧的地方,并解決這些問題。
師:為什么不好?哪里不好?怎么解決?
(2)分樂句進行合唱
(3)交換聲部練習。
(4)完整地合唱幾遍。
四、小結
師: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等到明年秋天,西風再來看你們的時候,希望你們的手中捧滿了你們的收獲。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表演歌曲《中國功夫》;欣賞樂曲《武術》。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國功夫》。
2.能隨歌曲《中國功夫》的音樂即興表演幾個武術的動作。
3.在欣賞樂曲《武術》時,能分辯出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的不同情緒以及樂曲的.結構。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唱了歌曲《中國功夫》,但還不太熟練,尤其是第三段念白還不夠整齊。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復習演唱歌詞,要求唱得更加整齊,更加生氣勃勃、英姿颯爽。
2.表演歌曲《中國功夫》
3.欣賞民樂合奏《武術》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就拍攝了一部科教片《武術》,專門介紹中國的武術,其片頭音樂就是由老一輩作曲家何彬創作的民樂合奏《武術》,教科書中已經將樂曲中兩個主要的主題列出來了,請隨老師學唱并熟悉它。
學生學唱,教師用二胡伴奏。
欣賞樂器《武術》(初聽)。
現在我要請同學們注意課本中列出的ab主題在樂曲中各出現了幾次,順序是怎樣的(復聽)?
學生回答:a出現了8次(先出現4次,在b段又出現了4次),b段只出現了2次。
對!這種先出現a段,再出現b段后又重復出現a段的樂曲結構就稱為aba的結構。現在,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樂曲的結構就更清楚了。
這首樂曲充滿著動感,a段猶如重拳出擊,b段猶如太極八卦,柔中有剛,因此也很適合隨音樂表演動作,我們再來請幾位同學做表演(幾位學生隨音樂做即興表演)。
4.小結
小結本節課學習的收獲,要求學生準備好樂器,下節課進行合奏《中國功夫》。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聽:“彼得與狼”“森林水車”“卡農歌”“第一交響曲”
唱:“綠色的祖國”“銀色的樺樹林”
動:采集與分享
第一課時欣賞《彼得與狼》
教學目標
1、聽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的片段,初步辨別出主人公彼得和動物朋友的有趣的音樂形象和不同的樂器的音色。
2、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游戲、創編、表演。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師生共同學習,生生合作學習。以多種方式來辨別各種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了解各種樂器的名稱。
教學難點:能夠初步辨別管弦樂的不同音色
教學過程
一、唱游課導入:
今天老師要帶領你們去進行一次快樂的音樂之旅。
1、好,讓我們走進音樂《快樂擊掌》,全體學生隨音樂邊跳邊進場。音樂中同伴間互相交流。
2、《鏡子中的我》會讓女孩子更加美麗、挺拔。在音樂中來做芭蕾手位。(主要是女孩子形體訓練。男孩子允許不跳)
3、我們來乘上小火車。(練聲)5---6---7---1---。嗚-----
美麗的牧場到了,你們聽:好可愛的小動物。(練聲)
小黃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聲。1=D上升到1=F
《小奶牛》要來表演節目了,我們可以為它(唱歌)(打節奏)
小奶牛說:謝謝大家。我們是好朋友。
二、欣賞:
牧場好大啊。牧場邊的大森林里住著少先隊員彼得和他的動物朋友,當然還有狼吶。現在讓我們去聽一聽、看一看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的片段。
在美妙的音樂旋律中來認識童話里的人物和動物以及觀賞大自然的美景。老師演示課件中音樂童話故事。學生欣賞一遍。
2、好看嗎?這個交響童話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彼得是怎樣的形象?請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要表現出勇敢、機智的少先隊員的形象。
3、在音樂里分別出示小動物的片段。學生創編動作。
4、作曲家在交響童話中,將不同的樂器表現不同的人物、動物。
5、老師提問:你們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6、老師出示音樂游戲。介紹并講解:上面有哪些樂器?下面是誰?誰能玩這個游戲。請兩個小朋友上臺來做游戲“點擊”樂器,然后說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隊員彼得。長笛代表小鳥。從音色中辨別人物和動物。
三、說一說:分辨每種樂器演奏所代表的人物形象
1、讓我們通過音樂游戲來了解。
音樂游戲:聽音樂,猜猜我是誰?學生分組做游戲。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索學習。
2、這首交響童話好聽嗎?叫什么名字?
3、你最喜歡什么樂器模仿哪個角色的音樂?
四、編一編:你能聽音樂,根據不同的角色編創人物、動物動作?
除了聽音樂創編動作,你還想用什么方式創編?
1、分配角色表演
2、誰今天還能想出新的表現方法?(編寫童話故事)
鼓勵學生組成小組大膽創作。(師生共同表現)表演:每人選擇不同的角色;寫童話故事。
五、想一想:
這個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只要團結起來,勇敢而機智的進行斗爭,任何貌視強大的敵人都是可以戰勝的。(每個學生寫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在全班面前,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六、小結:愉快的音樂之旅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坐上雪橇車,踏上回家的路程吧。
(集體舞:鈴兒響叮當,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邊唱邊跳離開唱游室)。
第二課時《綠色的祖國》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柔美、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綠色的祖國》,了解演唱形式。
2、欣賞《森林水車》,讓學生感受水車輪子轉動的聲音。
教學重難點
初步表現歌曲的意境,演唱時應注意氣息平穩,并隨旋律線的起伏自如地演唱。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發音練習
二、導入:
1、你們有沒有見過小樹林?還記得它的特點嗎?
2、小樹林中,最搶眼的是什么顏色?為什么是綠色?
3、你們能描繪一下不同季節的小樹林嗎?
4、展示不同季節小樹林的圖片,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加深他們的印象,并對此展開討論,再把討論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三、學唱新歌:
1、聽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2、跟琴輕聲演唱歌曲旋律;視唱歌譜。
3、輕聲跟著鋼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學生能唱準歌曲的節奏,對一些歌詞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個字,不能含糊地帶過。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喲應注意音準,速度和節奏。
四、欣賞《森林水車》
1、我們用歌聲表達了《綠色的祖國》,現在我們體驗一下綠色森林中,水車輪子轉動的美妙的聲音。
2、聽賞《森林水車》
3、跟著音樂感受水車輪子轉動的聲音。
五、音樂游戲
1、教師宣布游戲規則:
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不好?這個游戲的題目叫做《找一找》。老師這兒有只可愛的流氓兔,過會兒我會把它悄悄地藏在一個小朋友身邊。老師還要請一個小朋友來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誰身邊。在他找的過程中,其他同學邊拍手邊唱歌,可以給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著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訴他,而是用你們的歌聲和掌聲的變化來進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學離玩具越遠,歌聲、拍手聲越響;離玩具越近,歌聲、拍手聲越輕。明白了嗎?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戲規則。
2、教師總結:離玩具越遠,我們的歌聲就變強,而且是變強,還可以用哪個詞。對了,是漸漸變強,所以我們就把這個變化叫做漸強,它是這樣表示的,你還能想出用怎樣的圖形來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組圖形來表示。
反過來,誰來說說看?(聲音越來越弱)。也來畫畫,好嗎?
誰來用你的`手勢來表示漸強漸弱。
3、結合游戲來演唱歌曲《綠色的祖國》
六、課堂小結:(略)
第三課時《銀色的樺樹林》
教學目標
一、認識切分節奏×××,并運用在歌唱中表達奔放、歡暢的感情。
二、學習歌曲《銀色的樺樹林》,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運用歌聲,體態律動表達無限深情的心情。
四、欣賞《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歌曲,運用聲勢、體態律動為歌曲伴奏。
教學難點:切分節奏×××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孩子們讓我們隨著歡快的音樂進入教室。
二、節奏游戲:
放課件:哎呀孩子們真高興,你們看誰在看著我們呢?看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出示課件)
1、課件中出現叫賣的聲音“約豆腐”這是什么聲音。誰能模仿一下,這三個字中誰的音又長又重?
2、師:在生活中也有這種節奏的語言,你來想一想,如果想出來告訴老師。
3、師:這種節奏在音樂中是這樣表示:×××(出示課件)
三、學習歌曲:
1、學生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學們的表現真出色,現在你們放松一下,我帶你們到“加拿大”去旅游,你們聽他們用音樂歡迎我們呢。(學生聽音樂)
2、聽到音樂感受到了什么?你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出來嗎?
3、用柯爾文手勢感受歌曲音高的位子。
4、隨琴輕聲唱歌詞,學生邊唱歌詞邊加入拍手。
5、學生隨著琴完整的唱歌詞。
四、表現歌曲:
你們想為歌曲加入什么?(學生加入打擊樂、舞蹈律動來表現音樂)
1、全班展示,孩子們讓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吧。
2、老師示范動作。
3、師生展示。(你喜歡哪一種動作把它加入到你創編的動作中去)
五、、欣賞《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
1、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現在請大家休息一下,聽賞一首樂曲《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說一說樂曲表現了什么情緒?
2、熟悉一段書上的旋律,并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你覺得音樂情緒上有什么樣的變化?
3、跟老師用三部輪唱的方法唱一唱。
六、小結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0
【課型】
欣賞活動課
【教學內容】
1、欣賞英國畫家康斯泰勃爾的油畫《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2、欣賞法國作曲家比才的音樂《小步舞曲》、《間奏曲》。
3、朗誦中國詩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搭建一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平臺,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鑒別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2、技能目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去鑒別、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田園小景。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表現田野的藝術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去鑒別、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田園小景。
【學情分析】
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田野》這個主題中,《田園隨想》是一個創造性的音樂活動,通過讓學生通過賞名畫、聽音樂、品美文,感受田園的優美意境,了解表現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田園的情景。因此,教師要以教材提供的內容為基本素材,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去表現音樂。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本單元有很大的外延性,教師應啟發學生廣泛地收集有關田園的藝術作品,增加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課下準備,用自己的藝術形式表現田園小景。盡量使每個學生有機會展示。也許在一個課時中不能完成,可能會用更多的`時間,不要以完成教材內容為唯一標準。我們應該轉變一堂課一首歌的傳統觀念,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個整體趨考慮,這樣可以獲得較大的提高。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鋼琴、表現田園景色的音樂、繪畫、散文、樂器圖片等。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請閉上眼睛,在老師的描述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朦朧的遠山、翠綠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小鳥在樹林中穿梭鳴叫,遠處傳來悠揚的牧歌聲……)
音樂與繪畫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可以表現同一種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種是用聲音,一種是用色彩。所以人們常說,繪畫是靜止的音符,音樂是流動的畫面。
2、欣賞英國畫家康斯泰勃爾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1)你看到畫面上表現了什么?
(2)和同桌一起交流這幅畫的內容、色彩、意境等哪些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3)你有其他表現田園景色的美術作品推薦給大家嗎?
3、聽辨音樂片段:討論什么樣的音樂旋律與這些畫的意境相配?
(1)教師彈奏《小步舞曲》、《間奏曲》音樂片段,全體學生用手勢表示選擇。
(2)教師簡介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間奏曲》。
(3)討論小結:《小步舞曲》、《間奏曲》旋律優美,節奏舒緩、力度稍弱、速度稍慢,與繪畫的意境是相似的。《剪羊毛》是節奏明快、旋律活潑跳躍,不適合表現幽靜的田園小景。
4、討論:可以選用什么樂器作為主奏樂器?
指名上臺選擇樂器圖片并說出理由。
討論小結:長笛清脆、柔美的音色,經常被用來表現田園的景色。小提琴、豎琴、雙簧管、圓號等樂器的音色相對柔和,也經常交替出現。
5、完整聆聽音樂:聽辨有哪些樂器出現,感受優美的音樂旋律和意境。同時展示幾幅其他表現田園景色的美術作品,在音樂中共同欣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內容、色彩、意境等方面欣賞油畫,用豐富的語言形容并交流所看所想,欣賞其他表現田園景色的美術作品,進一步領略大自然的美。結合的學生認知能力水平,引導學生根據相關的音樂要素如:旋律、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進行分析綜合,為情境選擇合適的音樂,在聽辨和討論中將繪畫與音樂的關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6、賞析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段:除了繪畫、音樂,還可以用語言來表現田園小景。教師出示散文片段:
(1)學生默讀,了解散文內容;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體會意境。
7、試一試,在《間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誦。感受、對比有音樂伴奏和沒有音樂的朗誦有什么不同?
8、聆聽范讀:怎樣與音樂配合,學習配樂朗讀的技巧:節奏、氣息、音調的控制運用。
【設計意圖:通過默讀感受、齊讀感悟,和學生共同品讀這篇徐志摩最著名的散文,體會文字所描繪的美麗風景和幽美意境,讓學生在同樣優美的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誦,進一步得到情感的升華,掌握朗誦和唱歌一樣,需要掌握氣息、音調和節奏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
9、拓展啟發: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的藝術形式來表現田園風光嗎?(如唱歌、影視等)?
小組討論準備。
【設計意圖:本課的創造空間很大,這一個課時中,我們以教材提供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音樂、繪畫、散文等藝術形式在表現田園景色中的特點,為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田園小景奠定基礎,給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提倡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展示,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教學反思:
我在本課中根據教學主題及教學目標,嘗試和使用了創設情景、分析對比、學生搜集資料合作、小組匯報、師生合作等教學方法。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大容量、全兼容和交互性強等特點,將各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展示給學生實現視聽結合,激發其認知興趣,調動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增強教學的密度提高教學效果。給學生提供一個性化全方位的音樂環境,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轉化為知識和素養的積累,同時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我結合音樂課程現代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依據《音樂》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我設計了想、感、賞、做四個環節,也就是回憶美、領悟美、欣賞美、創造美一系列生活化情境,讓學生“乘著信息技術的翅膀”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
音樂教學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則為現代課堂教學引入了新的元素與生機。本節課我借助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輕松攻克了教學難點,使音樂教學如虎添翼,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優化了課堂結構。為理解音樂作品的主題思想與情感體驗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
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獲得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教學本節課,使我更加堅定了信息技術與音樂課整合優化的信心,讓我們乘著信息技術的翅膀在音樂無極限的空間里自由翱翔吧。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與他人合作用深情、和諧地聲音演唱歌曲《可愛的家》,能用富有力度變化的聲音來表現歌曲溫馨、甜蜜、祥和的氣氛。
2、認識和掌握四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并在歌曲演唱中體驗弱起小節,并感受歌曲弱起的手法帶來的富有推動的、深情地作用。
教學重點:能用深情而優美地聲音表達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難點:二聲部合唱部分的和諧、均衡。
教學過程:
一、情感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首樂曲,聽聽這首樂曲會給你帶來什么感受?(播放《回家》)
師:誰知道這首樂曲叫什么?由什么樂器來演奏的?(生回答,并談感受)
師:我們每個人每天不管多忙、多晚都得回家,因為家里有愛我們的爸爸和媽媽,他們無私的`關懷著、照顧著我們,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這節課,我們要認識一個可愛的家,它清潔、安詳,家里有父親、母親,還有兄弟姐妹,好,讓我們在一首好聽的歌曲中感受家的溫暖吧/!
二、學習歌曲
1、初聽歌曲
1)學生閉眼靜聽,初步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
2)生談感受,師出示課題。
2、認識并掌握四拍強弱規律
強弱次強弱
1)師:我們再聽一次這首歌曲,仔細看看老師做的動作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四四拍子和弱起小節)
2)跟隨老師邊聽歌曲邊打拍子,鞏固四四拍和體驗弱起小節推動、深情的作用。
3)師范唱生打拍子(要求學生認真看歌譜)
3、學習旋律
1)隨琴默唱全曲,感受歌曲旋律特點。
2)師生接龍演唱歌譜,(生默唱)
3)填詞演唱全曲。
4、學習二聲部
1)師生合作演唱,生唱一聲部歌詞,師唱二聲部旋律。
2)師:老師一個人的力量不夠,誰愿意和我合作演唱二聲部?(部分學生演唱二聲部旋律)
3)全體合作演唱,體驗二聲部的和諧。
5、情感處理,表現歌曲
1)小組合作討論歌曲的力度、情感處理。
2)展示交流。
3)全體邊打拍子邊有感情地演唱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演唱這首歌曲,來共同感受這美好而溫馨的家吧!
三、情感升華
欣賞《我愛我的家》
師小結:家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溫暖的港灣,讓我們一起大聲的喊出來“我愛我的家”,讓所有的人聽到,好嗎?(放歌曲結束本課)
《可愛的家》教學反思:
《可愛的家》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歌曲描繪了一個溫馨而可愛的家庭,旋律抒情,柔美,音域不寬,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演唱。歌曲教學的重點是用優美,安詳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是用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演歌曲。
合唱要:在“合”的基礎上表達音樂形象,而學生往望對低聲部的音準把握不好,影響合唱效果。所以在合唱教學前,讓學生看低聲部旋律,整體聆聽合唱部分的旋律,讓學生在聆聽中“找出”低聲部的旋律,并跟唱。在唱的過程當中,將高,低聲部的旋律設計為家庭中某個角色的歌聲,用旋律模唱的方法學唱兩個聲部,或分組自主練唱相應角色的旋律,并互換旋律進行演唱。引導學生像和家人相處一樣進行演唱,做到“和睦相處”,“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聲音的統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在對中高年級學生的教學中,應該平時對他們進行歌唱習慣的常規培養。有好的音色,合唱的歌曲才能夠產生和諧,更美的效果。在這節課中,就應該要求學生歌聲要協調統一,才能讓學舌功能在聽覺上得到更好的審美體驗,從而達到合唱教學的目的。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2
第一課金色的`秋天
教學目標:
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鈴鐺》;
2、能大膽地上臺表演律動《摘果子》;
3、欣賞丹麥民歌《豐收之歌》,并能用輕快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鈴鐺》;
2、欣賞丹麥民歌《豐收之歌》
教學難點:
1、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律動《摘果子》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1=C—1=F3/4
1 3 56 | 5— — |1 66 6 6 | 1 5 5 5 5 | 6 4 3 21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黃鸝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鳥的美好感情。
2、通過合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培養學習興趣,用正確的方法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難點:正確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做律動
同學們走進快樂的音樂課堂你們高興嗎?(高興)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音樂動起來吧。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做律動。
二、學習歌曲
(一)師生談話,了解蒙古族。
師: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生:苗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藏族
師:唱《愛我中華》前幾句,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句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我們五十六個民族互相團結。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蒙古大草原。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的感受:一片大草原,牛羊成群,駿馬奔騰
師:我們走進蒙古包,聽,師深情的演唱《銀杯》讓學生感受并說出蒙古人民的熱情、豪爽。
師介紹蒙古族的服飾:長袍、扎腰帶,擅長騎馬,常用樂器:馬頭琴。
(二)引出課題《小黃鸝鳥》
1、初聽音樂。
師:聽完歌曲,告訴老師,歌曲中,是小朋友對誰唱歌?
生:小黃鸝鳥
2、復聽音樂。
師:蒙古小牧民用什么聲音演唱的?
3、師生談話對學生進行愛小鳥、愛大自然的教育。
師:歌曲中,小牧民很喜歡小黃鸝鳥,和小黃鸝鳥親切地說話,我們應該怎樣做?
生:愛護小鳥,和小鳥成為好朋友,熱愛大自然
4、有節奏讀歌詞。
(1)分角色讀,加語氣詞,師做小朋友,生做小黃鸝鳥。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小黃鸝鳥兒呀(哎)你可知道嗎?(奧)馬靴上繡著龍頭鳳尾花,(奧)兩朵兒花呀繡一只靴呀,只有四朵花,(啊)我和你(哎)兩個四朵湊成八朵啦(哈)
5、難句處理。
師:你感覺哪句節奏最快?
生:兩朵兒花呀繡一只靴呀
師:哪句最慢?
生:我和你兩個四朵湊成八朵啦
以上兩句,師教讀。
6、師范唱,引起學生興趣。
7、放音樂,學生哼唱。
8、難句處理。
師:哪句音最高?
生:馬靴上繡著龍頭風尾花。
教師教唱
9、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回指導。
10、各小組展示學習情況,及時給予鼓勵。
11、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齊唱歌曲。
12、放音樂,提問:是一組小朋友還是兩組小朋友
13、指導學生合唱歌曲。
分兩組,分別唱第一聲部、第二聲部
14、小組合作學習,分聲部練習。
15、小組交流展示合唱情況。
16、學生分兩聲部合唱歌曲,注意節奏、速度、聲音的和諧。
三、小結。
同學們,快樂的40分鐘結束了,讓我們說再見吧。
(在音樂聲中師生再見,唱著歌曲走出教室。)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4
第三單元民族的節日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會演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
教學目標: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樂的潑水節》。
2、初步了解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并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對音樂的親近感。
3、學會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相關文化的滲透以及情感的啟發,讓學生了解潑水節、象腳鼓。
教材分析:
《快樂的潑水節》
本歌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調編寫,傣族民歌常用“1、3 、5 ”和弦的分解進行,但這種進行又與大調歌曲有所不同。
歌曲為單樂段結構,每樂句四小節,呈方整結構。第一、二樂句節奏完全相同,第四樂句的節奏與第一樂句相似,第三樂句的節奏顯然與第一樂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節不同,因此,在節奏上形成了起承轉合的關系。
這首歌曲的速度標記為中速歡快的,因此不可處理太快,大約為每分鐘72-78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有趣的是他們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次盛大的民族聚會,在這盛大的聚會里歌舞表演和民間傳動體育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課本山已向同學們介紹了傣族的潑水節和蒙族的那達慕,同學們還知道別的民族的節日嗎?
生:蘆笙節......
師:對!蘆笙節是苗族的,還有壯族的歌圩,瑤族的達努節等,請同學們回去收集有關資料與同學們交流。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就是“民族的節日”,第一首歌曲是《快樂的潑水節》。
二、學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
1.老師介紹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節和歌舞節日,每年清明后十天左后舉行,周恩來總理也曾經參加過潑水節,與傣族人民共同潑水祝福。在潑水節里人們在鑼和象腳鼓聲中相互追逐潑水,以示祝福,民間舞蹈家扮成孔雀的樣子,翩翩起舞,小伙子們在江河中進行龍舟比賽,岸邊的人們唱著歌端著米酒,準備敬獻給獲勝者。歌手們邊唱邊爬上竹梯點燃鉆天煙火,氣氛十分熱烈,活動從黎明直至深夜。
在歡樂的潑水節里,少年兒童也加入了潑水的行列,我們今天將學唱的歌曲就是表現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情景的。
2.教師范唱或播放磁帶,使學生對歌曲的內容、情緒、音調、節奏、速度又一個大致的了解。
3.隨范唱的錄音學唱歌詞。難點要解決結束句中“哎”兩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指揮手勢予以提示。
4.引導學生分析樂譜
5.介紹傣族樂器鑼與象腳鼓
6.學習幾個傣族舞蹈動作,隨音樂自由表演
三、小結
在邊唱邊舞中結束全課。
四、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日》和中阮獨奏《火把節之夜》
教學目標: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樂的潑水節》。
2、初步了解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并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對音樂的親近感。
3、學會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相關文化的.滲透以及情感的啟發,讓學生了解潑水節、象腳鼓。
教材分析:
1.《塔吉克的節日》
《塔吉克的節日》是一首彈撥樂合奏曲,樂曲充分發揮了彈撥樂器的性能特點,形象地描繪了塔吉克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和節日里歡快、熱烈的場面。
塔吉克族居住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塔什庫爾甘地區。每逢節假日或喜慶時,塔吉克人常在鷹笛和手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并舉行賽馬和叼羊等活動。
手鼓是新疆各少數民族常用的樂器。
2.《火把節之夜》
這是一首中阮獨奏曲,阮是我國民族彈撥樂器中很有特點的樂器之一,是東漢時期藝術工匠們參照琴、箏、筑、箜篌等樂器創制而成,阮為圓形音箱,直炳,有十二個品,四根弦,到了唐代,發展為十三個品,稱為“阮咸”。阮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大阮和小阮。
《火把節之夜》原為琵琶獨奏曲,樂曲共分為三段,在一個簡短的引子后,具有濃郁彝族風味的慢板主題(a段)輕柔的奏出,及富歌唱性,猶如巴烏的吹奏聲,舒展而柔美。b段熱烈奔放,展示了人們手擎火把載歌載舞的情景。最后再現a段,更加優美寧靜,富有韻味。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表現傣族潑水節歡樂情景的歌曲《歡樂的潑水節》,今天我們要道彝族的山鄉去“旅游”,參加他們的火把節。
彝族的火把節盛名天下,每年農歷6月24日起,連續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寬廣的草地上縱情歌舞、賽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們點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間,以驅除妖魔,保佑平安。
2.欣賞中阮獨奏《火把節之夜》
提出要求:同學們已經到了四年級了,今后欣賞的器樂曲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聽,器樂曲沒有歌詞,該怎樣欣賞呢,首先,我們要集中注意力,否則就聽不出其中的妙處了。其次,要能記住樂曲的主題,最好能跟著哼幾遍,以后一聽到這個主題就能說出這首樂曲的曲名和作者,這也是我們欣賞音樂的重要目標之一。再者,聽音樂時要根據樂曲的標題展開。
3.初聽樂曲
隨教師學唱主題,要求能初步記住。
復聽主題。
復聽全曲,要求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
4.欣賞彈撥樂合奏《火把節之夜》
介紹塔吉克族及鷹笛、手鼓。
初聽樂曲。
隨教師學唱主題。
學習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學生模仿擊手鼓的動作。
教師演奏主體音樂,學生用手鼓伴奏。
復聽樂曲。
5.課后反思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15
課程名稱:《久不唱歌忘記歌》
使用年級:四年級
使用教材:人教版小學音樂課本第八冊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創編歌詞
教學目的:
1、能夠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歌詞的創編,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合作能力。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表演,從中體驗音樂的樂趣。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從情緒表達和風格把握的角度加以引導演唱襯詞。
教學準備:鋼琴、大歌片、錄音機、磁帶、多媒體、自制打擊樂器、筆以及寫好部分歌詞的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音階律動(《doremi》),同學們隨教師邊唱邊做音階手勢。
設計意圖:調動、感染學生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二、導入:
1、師:老師給大家看幾幅圖片,看看同學們能不能看出他們是哪個民族的?(教師放課件)
生:布依族。
2、師: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通過識別并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由于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那么,布依族就是其中的一個民族。
3、布依族簡介(課件)
三、新授歌曲
1、師:你們聽過或者唱過布依族的歌曲嗎?
生:沒有。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布依族的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先讓我們來聽一遍。(教師放錄音)
生:聆聽。
3、師:同學們聽到歌詞中說到了什么嗎?
生:聽不清,太快了,好像不是漢語。
4、師:沒關系,這一次我們看著歌詞再聽一邊。(放課件)
生:再一次聆聽。
5、師:你們誰能找出三段歌詞中相同的地方?
生:學生舉手回答。
6、師:(教師放課件)誰能說說這些相同的歌詞在民歌中叫什么呢?生:襯詞。
7、如果我們把這些襯詞去掉,看一看歌中到底唱到了什么?讓我們一起來念好嗎?(請同學念去掉襯詞的歌詞。)
8、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歌詞的內容,那么,就讓我們一起打打這首歌曲的節奏吧。(課件出示節奏譜)
生:單獨打,一起打。
9、師:節奏打得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唱唱這首歌的歌譜與第一段歌詞。首先讓我們來唱一下歌譜。
生:唱歌譜。
師:試著將歌詞填入演唱。速度稍慢點。
生:加上歌詞唱歌曲。
速度一遍比一遍快,而且吐字要清楚,節奏要準確。
設計意圖:通過讀詞、唱詞以及節奏的練習,幫助學生體會歌曲感情,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歌詞的記憶與理解。
7、加入打擊樂器演唱歌曲
師:歌曲同學們演唱的很好,現在老師請同學們加入打擊樂器伴奏來演唱歌曲。
生:練習用打擊樂器伴奏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創編歌詞
師:歌曲中演唱的都是布依族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意思。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肯定也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你們能不能也用這種方式唱給大家聽呢?下面我們就分組進行創編,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創編的歌詞最動聽。
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歌詞。(將創編好的歌詞寫在已準備好的紙上)
師:巡回指導。
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你們的成果吧。
生:分組表演,展示成果。
師:讓學生討論,選出三組比較好的歌詞,用他們創編的歌詞替換下原來的三段歌詞。全班同學演唱歌曲。
生:表演歌曲(加入打擊樂器伴奏)。
師:老師也創編了三段歌詞,你們想聽嗎?
生:想。
師:表演展示。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創設創造表現的空間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表現音樂的自信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四、課堂延伸:
師:同學們創造出這么多有趣生動的歌詞,而且演唱得也非常棒。你們真是太聰明了,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其實民歌當中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就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勞動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來,讓我們再聽聽歌星演唱的少數民族歌曲。(放課件)
五、教師小結
師: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民歌很多。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民歌海洋中的幾滴水,希望同學們今后要更多地了解我們的民歌,學唱我們的民歌,讓它代代相傳下去!好下課。
【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設計07-25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1-29
熱音樂教學設計06-06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5-16
音樂上冊教學設計10-17
中班音樂教學設計03-03
中學音樂教學設計05-15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小學音樂教案設計03-07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