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借助注釋等理解古詩的意思。
2、揣摩關鍵詞句,在反復誦讀、想象中完形詩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蘊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秋思情懷。
3、能誦讀詩歌,自主積累描寫秋的詩句。
設計理念:
本詩詩句淺顯但詩境悠遠,詩蘊深刻。本課教學設計著力體現“兩重”:重誦讀品悟,重內化積淀。即通過反復吟誦、想象補白、情景描述、對比閱讀等策略豐盈詩歌意象,立足“詩言”,理解詩意,體悟詩境,從而觸摸詩句背后的內蘊。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演講:展示搜集到的描寫秋天的詩詞。
[教學意圖]:不僅調動學生已有的語言積累和已有的知識,更引出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
一、導入新課。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詩人張籍眼里,秋天卻是樹葉飄零、殘荷片片、蕭條凄涼的季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一首古詩《秋思》(板書課題)。
[教學意圖]: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圍。
2、張籍,唐代詩人。他出身貧苦,常年過著四處奔波、漂泊異鄉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離家十年的詩人身陷洛陽城,卻不知戰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時他在洛陽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給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寫下了這首詩。齊讀課題。
[教學意圖]: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長的,把思讀得長一些。再讀課題。
二.初讀知意。
1.請同學們反復讀古詩,要做到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從中能感悟到什么。(學生反復練讀)
[教學意圖]:明確讀詩要求,引出本堂課的中心問題。
2、(投影出示古詩)誰能把這首詩正確地讀給大家?(指名朗讀)
3、(彈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這些多音字的讀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會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生自由回答)
5、這個字寫時要注意什么呢?(生觀察后回答,師指導書寫)
[教學意圖]:掃清讀詩障礙,識記生字。
6、讀詩不同于讀課文,不僅要讀通順還要讀出他的韻味。請同學們再讀古詩,注意停頓,要讀出這首詩的韻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從中能感悟到什么。
7、誰來展示你的朗讀?(指名朗讀)
[教學意圖]:結合本堂課的中心問題,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練習讀出詩的韻味。
三.入境悟情。
1、請同學們結合注釋再讀古詩,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書上寫一寫,組織好語言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生自讀自悟再交流)
[教學意圖]: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詩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感悟到了什么?現在就將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生自由匯報)
3、(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隨機指導以下內容)
Δ見:
·古人說“秋風惹愁思,落葉斷人腸”。離家十年的詩人站在瑟瑟的秋風里,他看見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詩人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是他“見不著”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這洛陽城里,詩人見不到親人的歡聲笑語、見不到鄉親的把酒言歡,他看到只有那飄零的落葉,枯黃的小草,凋謝的百花
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張籍,面對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會怎樣?
Δ意萬重:
·孤單、寂寞、悲傷、無奈的張籍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寫一封家書捎回家,這是怎樣的一份家書呀!落筆之前,張籍會想到什么?他想表達哪些意思?
【《秋思》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思的教學設計02-05
秋思教學設計06-14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04-30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15篇05-01
《天凈沙秋思》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10-19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