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內容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內容1
設計理念:
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師在閱讀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這些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以學生說為教學主線,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有話說,樂于說,說出自己,說得深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理,能品析人物形象,能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說故事說人物探主題談看法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人性中虛偽這一弱點,并通過情景體驗,引導學生努力戰勝這一弱點,做一個純潔無邪的人,提升學生的價值觀。
教學過程:
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同學們喜歡童話嗎?(喜歡)為什么喜歡童話呢?(學生會回答有趣、幽默、讓我懂得一個道理)(童話故事是學生較感興趣的文學體裁,學生的發言應該比較踴躍,能夠形成較和諧的課堂氣氛。)
師: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濃厚的興趣一同走進丹麥童話家安徒生的名篇《皇帝的新裝》。
設計意圖:以輕松的心態融入課堂,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對童話初步認識,更有利于課堂的進一步學習。
一、說故事。
師: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的活動圍繞哪個字展開?(課件出示問題)
(讓學生以俯視的姿態來整體把握故事情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可能有學生直接從課文題目找這個字,會說新或是裝,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各個人物主要活動中梳理出這個關鍵字,然后回視課文,圍繞這個字串聯人物活動。)
小結:人物活動圍繞一個騙字,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大臣受騙又助騙,百姓受騙又傳騙,小孩揭穿騙局。
設計意圖:遞給學生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的抓手,使學生對故事有一個整體而又深刻的印象,并學會梳理文章線索。
二、說人物。
師:在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請在這是一個的皇帝句中寫上一個詞,并從文中找出理由說明。(課件出示問題)
(這一環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閱讀思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學生只要能從文中找出語句來說明自己的看法,都應該鼓勵,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學生會按自己的理解填上一個詞并會積極找出理由加以證明,教師在學生回答過程中還應該適時地讓學生朗讀相應的語句,可以采取多樣的朗讀方法,讀出語氣,讀出情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理,充分認識人物形象。
設計意圖:對人物形象,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學過程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思考,讓學生能在一個開放的課堂上大膽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這一環節中使學生掌握精讀、朗讀等閱讀的基本方法,學會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從而形成對人物的獨特理解。
三、探主題。
師:文中還有一些人物,這是些怎樣的人?安徒生想通過這些人物告訴我們什么?讓我們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1、大臣們看到新裝時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你是大臣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
2、二十年后小孩長大成人,你覺得他還會揭穿騙局嗎?
3、兩個騙子又到另一個王國行騙,你覺得他會再次成功嗎?
(三個假設的問題,趣味性較強,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驗人物心理,進行獨立的思考,深入探究故事主題,又能以俯視的姿態對故事有一個整體性的感受和理解。)
學生四人小組選擇一個問題合作探究,并推選發言人全班交流,時間3分鐘。
(此環節會出現豐富多彩的結果,教師應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又能說出自己,探究的結果直指文章的主題:安徒生通過這些人物揭露人性中虛偽這一弱點,警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點,保存一顆純潔的心靈)
對問題1的探究,教師在學生從課文中搜集到的有關大臣的情節基礎上,調動全體學生一起朗讀,體會人物心理,并形成對人物的深刻認識。當學生談到自己堅決不會像大臣那樣阿諛奉承時,教師要贊揚他的這種高貴的人格;同樣,當學生談到自己可能也會像大臣這樣不敢承認自己看不見新衣,教師也應該認同他的心理,并將討論引向騙局的關鍵抓住人性中虛偽這一弱點。
對問題2的探究,有學生會認為二十年后的小孩不會揭穿騙局,因為他內心有所顧忌,也有學生會覺得他不會揭穿騙局,他不受世俗的影響,保留一顆純潔無邪的心靈。無論哪種情況結果都能指向童話的主題,教師要伺機誘導。
對問題3的探究,有學生可能會覺得如果遇到一個不愛打扮的皇帝騙子就不會得逞,可能會偏離這環節課探討的主題,教師可以進一步點撥:故事中的皇帝僅僅因為愛打扮才上當嗎?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問題的主旨,騙子利用了人們虛偽的弱點。
在課堂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努力給學生創造輕松平等的交流空間,讓學生感到沒有任何交流的障礙。
設計意圖:對故事主題的探究是一個難點,通過這三個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體驗人物心理,挖掘故事主題,探究的結果直指文章的主題:安徒生通過這些人物揭露人性中虛偽這一弱點,警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點,保存一顆純潔的心靈。小組合作探究與全班交流相結合給學生搭建平等開放的學習的平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能力。注重探究過程的熏陶和感染,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談看法。
師:從同學們的談論中我們明確應該向小孩學習,學習他的純潔無邪,學習他說真話。可是生活中說真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要付出代價。(課件出示問題: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說真話這一話題的看法。)
(學生在談看法時可能會脫離實際說得比較空乏,教師可設計情景誘發學生的討論。比如可創設這樣的情景:如果你的同桌在單元考試中為了取得一個好成績作了弊,剛好被你看見,你該怎么辦?使學生有一個談論的中心,也有利于學生談出實在的真實的看法。)
學生發表看法是他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教師應真誠地傾聽,多鼓勵,及時引導他們走向說真話、做真人這一高尚人格的道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出,走進自己的生活,直擊學生的心靈,在真實開放平等的環境中實現學生價值觀的提升。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內容2
教學內容:人教版七年級第一冊第六單元第26課《皇帝的新裝》
教材簡析:
一、主題:本文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
帝上當受騙,當眾出丑的故事,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愚蠢虛偽、自欺欺人的丑行。
二、情節:開篇即夸張地述寫了皇帝喜歡穿新裝的癖好,接著講述了兩個騙子投其所好,輕而易舉地騙過了皇帝,而后為皇帝“做”新裝,是故事的開端。后來皇帝兩次派大臣與官員查看新裝,他們什么也沒看見,可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稱職,都一味兒地夸贊布料華麗漂亮,這是故事的發展。最后寫皇帝穿上“新裝”上街游行,當眾出丑,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三、特點:采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地夸張是本文的顯著特點,特別是用夸張手法塑造皇帝與大臣們的形象,從而更突出了他們虛偽、自欺欺的丑行。
四、這種情節曲折的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但對童話的意義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師要適當點拔,使之對主題的`理解水到渠成。
五、學生對文中問題的理解分析極易人云亦云,且理解膚淺,務必引導學生要獨立深思,各抒已見,對問題的認識一定要言之有據。
教學目的:
1、感知課文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
3、領會童話深刻內涵,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品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
2、出示學習目標。
3、作者、體裁簡介。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標上段序、聽準字音并思考:
⑴皇帝有什么愛好?他的新裝“新”在什么地方?
⑵根據“愛新裝”、“做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情節把課文劃分為四個部分。
明確:⑴愛新衣;新在“布:人間最美”,“特性奇怪:不稱職、愚蠢者看不見”;
三、、分析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
⑴總括起來,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字,文章所寫的人物與這個字分別有什么關系?
⑵仔細閱讀課文對幾個主要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的描寫,然后說說他們的性格特點。
明確:受揭
騙
皇帝孩子
騙子大臣
行助
皇帝:愚蠢、虛偽、奢侈、昏庸;
騙子:狡詐、善騙;
大臣:虛偽、自私;
孩子:天真純潔、無私無畏。
四、探討主題
1、皇帝甘于受騙,大臣樂于助騙,甚至百姓紛紛傳騙,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2、故事中由一個小孩揭穿騙局,有什么用意?
明確:1、上層人物愚蠢、虛偽、自私、腐朽,整個社會假話成風。(揭露前者,批判后者,這就是這篇童話的主題)
2、教育我們要保持純真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五、質疑問難
六、小結:
一場鬧劇,圍繞“新裝”,刻畫出了封建統治階級上層人物的荒誕、可笑,揭露他們的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笑聲過后,留給我們的卻是嚴肅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保持純真的童心,不虛偽,不說假話,敢說真話,讓我們的社會充滿真誠,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反思的。
七、作業:續寫課文結尾(寫在練筆本上)
要求:情節合理,文意相關;200-300字。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內容3
大家好!今天我組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語言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皇帝的新裝》一課。以下從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教材目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設計進行說明
一、學生情況及教材內容、地位、作用分析
1、學生剛剛涉及“童話”要精要地向同學介紹這種文學體裁知識,要求學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這一領域的成就。
這種情節曲折的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但對童話的諷刺意義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師應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要獨立深思,各抒己見,對問題的認識一定要言之有據。
2、本課體裁為童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體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記敘文的基礎上采用擬人的方法、將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教育。所以這一課既是對記敘文鞏固,又進一步學習擬人、夸張等修辭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實際運用,對培養學生今后閱讀童話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及本冊教材知識體系中處于重要位置。
二、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領會童話的諷刺意義。
2、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復述、讓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在思維訓練中,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表達力。
3、了解童話想象夸張是特點,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4、在“師生合作下,生生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領會主旨的深刻內涵,復述課文
難點:想象與夸張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四、教學計劃及方法
本課計劃二課時。
我們圍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貫穿教學過程,第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
1、討論法:課文中的某些問題我給大家設置了討論的機會,讓同學們合作體會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的快樂,也能活躍了課堂氛圍。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新課標理念
2、演示法:這節課我還準備了一些圖片和電影動畫片段,以使大家復述課文時既能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又是很好的復述材料,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使大家感受到童話的魅力。
討論法和演示法將在第一課時實行。
3、講故事法:在復述課文時其它已經貫穿了老師的講和大家的講,使大家能在故事中學習知識。
4、模仿體驗法:課上我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一是讓大家感受課文情節以及人物的說話語氣,備表演之需,二是邊聽邊想問題,一舉兩得。
講故事法和模仿體驗法將在第二課時實行。
五、說教學過程
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貫穿全過程,安排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出課題
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來,以問題的形式這樣來導入的:
說起童話,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了,你們喜歡嗎?(喜歡)在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好,我們今天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我想大家也喜歡。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先讓大家把收集到的安徒生的資料進行交流;讓同學們對作者有一定了解后,接著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邊讀邊想,為這篇童話加一個副標題——一個怎樣的皇帝。
接著讓同學們討論發言,說出原因,讓大家在聽中,討論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皇帝有一定的認識。
(三)觀看視頻模仿表演。
為了讓大家能再次理解課文,感受童話的大膽想象和夸張,我們將播放了最后一部分展新裝的視頻。這樣的視頻放映是很好地利用了多媒體的條件,給學生創設了感性認識的豐富空間,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也豐富本節課的內容,更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模仿空間。
視頻的人物栩栩如生,假惡丑,真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更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貫穿于此過程,使學生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體會到童話作品的生命力
第一課時結束時
作業:1、不改變本文原意,發揮大膽的想象,給原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2、在第一課時結束時,布置學生結合課文在第二課時進行情景表演。
角色:皇帝、小孩、爸爸、百姓
要求:抓住人物性格、神態、語言、表情自然
(四)自行復述,加深理解
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在第二課時開始時進行故事復述,使大家能在故事中復習上節所學知識。并在聽取他人對故事的復述中對課文有更多方面的理解
(五)情景表演
學生通過課后的表演排練,能主動積極的對課文內涵進行想象和理解;并通過表演進一步體會到童話作品的生命力。
表演之后進行學生點評和教師點評。
第二課時結束
六、效果分析
施教之功在于點撥、引導、啟發、這節課我們將盡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尊重他們,鼓勵他們,完成教學任務的“文”與“道”,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更得到能力訓練,陶冶心靈。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內容4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性格。
2、理解童話深刻的內涵。
3、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表演進一步理解人物性格。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把握人物性格進行表演。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舞臺劇,分析人物性格,展開想象。
一、導入:
《皇帝的新裝》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篇童話,他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代表作。作者通過天才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極力刻畫了統治階層的種種荒誕可笑的行經,揭露了封建統治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今天,我們班天才的演員將在這里給大家上演這個天才的喜劇,請欣賞由115班各大天王聯袂主演的舞臺劇《皇帝的新裝》。
二、整體感知:
1、在橫線上填上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
一個的皇帝
一群的大臣童話主要刻畫了哪些人物?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些人物關系的話,你覺得是哪一個字最合適?
“騙”字。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3、在騙與被騙的故事情節中,簡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騙子:狡猾、貪婪
皇帝:愚蠢、奢侈、虛偽、昏庸
大臣:自私、阿諛奉承
百姓:怕被殺頭、怕被嘲笑
孩子:純潔天真、無私無畏
三、拓展延伸:根據人物性格展開聯想的翅膀: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個大臣來報告重要軍情,皇帝會作何反應?
2、老大臣走后,兩個騙子會說些什么?
3、游行大典結束后,皇帝回到宮中會做什么?
4、假如沒有人把真相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呢?國家、皇帝、大臣、騙子會有怎樣的命運?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續寫課文結尾(寫在練筆本上)
要求:
1、大膽想象,富于創新;
2、情節合理,文意相關;
3.300—500字。
板書設計:(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童話內容,賞析文章語言,理解童話想內涵。
一、快速回顧課文內容,思考:
1、這篇童話圍繞什么來展開的?即童話的線索的什么?
明確:新裝
2、圍繞新裝發生了哪些事?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展新裝、揭新裝
3、騙子為什么會得逞?
4、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皇帝對新裝的喜愛?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和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寫大臣、官員和皇帝三次查看騙子織布的情景,寫法有何不同?
2、閱讀7—13自然段,思考:
A、這段文字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老大臣"看布"的經過,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個怎樣的人?
B、這段文字中有三處寫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別表現出他不同的內心活動,請結合課文,做簡要分析。
明確言:A、動作,心理活動。虛偽愚蠢(見風使舵、老謀深算)
B、第一次寫老大臣“眼睛睜得特別大”,是說他吃驚的樣子;第二次“眼睛越睜越大”,是說他在竭力想看見布料;第三次寫“從他的眼鏡里仔細地看”,是說他裝著真看見的樣子。
3、作者為什么要安排有一個小孩來揭開這場騙局?
明確:自私自利是罪惡之源,只有無私才能無畏。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四、討論:
1、你對騙子騙取皇帝的錢財并愚弄皇帝這一行為如何評價?
2、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身處當時的情景,你會講真話嗎?
板書設計:
皇帝:愛新裝(愚蠢、奢侈、虛偽、昏庸)
騙子:做新裝(狡猾、貪婪)
大臣:看新裝(自私、阿諛奉承)
皇帝:展新裝(荒誕可笑)
百姓:贊新裝(怕被殺頭、怕被嘲笑)
孩子:揭新裝(純潔天真、無私無畏)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內容】相關文章: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11-29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04-29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精選7篇)08-24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15篇11-29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通用20篇)09-08
皇帝的新裝心得12-30
《皇帝的新裝》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5-26
《皇帝的新裝》讀書筆記11-15
皇帝的新裝讀書筆記03-04
皇帝新裝讀書筆記15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