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差》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數據波動范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2、難點:本節課內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教材P137引例的意圖
(1)主要目的是用來引入極差概念的
(2)可以說明極差在統計學家族的角色——反映數據波動范圍的量
(3)交待了求一組數據極差的方法。
四、課堂引入:
引入問題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烏魯木齊和廣州的氣溫情”為了更加形象直觀一些的'反映極差的意義,可以畫出溫度折線圖,這樣極差之所以用來反映數據波動范圍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習題分析
本節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 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 涉及前一個學期統計知識首先應回憶復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六、隨堂練習:P138
補充1、一組數據:473、865、368、774、539、474的極差是 ,一組數據1736、1350、-2114、-1736的極差是 .
2、一組數據3、-1、0、2、X的極差是5,且X為自然數,則X= .
3、下列幾個常見統計量中能夠反映一組數據波動范圍的是( )
A.平均數 B.中位數 C.眾數 D.極差
4、一組數據X、X…X的極差是8,則另一組數據2X +1、2X +1…,2X +1的極差是( )
A. 8 B.16 C.9 D.17
答案:1. 497、3850 2. 4 3. D 4.B
七、課堂小結
八、課后作業:
1、已知樣本9.9、10.3、10.3、9.9、10.1,則樣本極差是( )
A. 0.4 B.16 C.0.2 D.無法確定
在一次數學考試中,第一小組14名學生的成績與全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這個小組的平均成績是( )
A. 87 B. 83 C. 85 D無法確定
3、已知一組數據2.1、1.9、1.8、X、2.2的平均數為2,則極差是 。
【《極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
春酒教學設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