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兒響叮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學習《鈴兒響叮當》歌曲不同形式的音樂表現,讓學生從中體驗到音樂變化發展帶來的美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
2、 繼續豎笛吹奏的學習,了解樂曲基本的改編方法,以及對歌曲的再創造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歌(樂曲)不同表現形式,并試用豎笛吹奏所改編的'樂曲。
教學難點:
按要求改編樂曲。
教學方法:
聆聽法、示范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電子琴、豎笛、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導入課題
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國家,我們國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師:外國的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狂歡節、圣誕節等等。
二、鞏固歌曲,有表情歌唱
1、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
強調唱出在雪地里滑雪撬,堆雪人愉快的心情。
三、特色表演,豎笛吹奏
1、師生交流,互動學習。
2、教師展示風采。
3、講述吐音、連音技巧。
4、完整吹奏。
四、改編樂曲,拓展延伸
l、出示兩種不同旋律的樂曲進行比較。
2、講述改變基本方法。
(1)、采用改變音符時值的方法進行改變。
(2)、注意所用的節奏前后一致,首尾呼應。
(3)、小組內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注意聆聽。
3、爭當小作曲家(學生創作)。
4、匯報展示(個人、小組、全班)。
五、再次體驗,質的升華
視聽不同《鈴兒響叮當》變奏曲。
六、布置作業, 改編
七、小結,師生再見
【《鈴兒響叮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
春酒教學設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