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比一比教學設計反思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輕重的含義。
1.學生容易掌握大小的比較,因為直觀性很強,但是對于輕重的比較則比較難,因為有些東西大的不一定就重,最好是用實物進行教學。
2.多個事物進行比較時,最大和最小的定義也比較難區(qū)分,可以引導學生先兩兩比較。
3.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辨別能力,這一點應該適當給予表揚。
比較是重要的思維活動,也是常用的學習方法。人們在認識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時候,經常把這一事物或現(xiàn)象和其他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對照,尋找異同,從而認識事物或現(xiàn)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本單元讓學生開展簡單的比較活動,經歷并體驗比較的過程,學習比較的方法,為以后的數(shù)學教學做思想方法上的準備。
教材把學生帶進熟悉的活動場景,里面有許多可以比較的內容,主要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1.突出比較的.方法。
學生在幼兒期間的生活中,經常遇到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輕重等實際問題。那時,他們只注意問題的結果,比較的過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單元教學的比一比,突出比較的過程,讓學生理解并學習比較的方法。如,比較兩根跳繩哪根長,要把這兩根跳繩拉直,一端對齊著平放;比較兩個小朋友誰長得高,兩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著背。又如,比較柿子和石榴哪個重,可以把它們分別放在支架的兩端,根據(jù)支架的傾斜情況作出判斷。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這些方法,并體會方法的合理性。在比較兩根繩的長短時,可以先說說自己打算怎樣比,再看看教材圖中是怎樣比出哪根跳繩長的,還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繩的時候能比出哪根長嗎;在比較兩人身高的時候,要觀察研究圖中是怎樣比出哪個小朋友長得高的,體會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誰高。要看懂圖中是怎樣比出柿子和石榴哪個重的,思考如果沒有支架只憑觀察行嗎。“想想做做”的第1題,要讓學生思考比較兩支、三支鉛筆長短的方法,在操作中應用并掌握比較的方法。
2.鼓勵學生尋找比較的對象。
例題在比較跳繩的長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輕重之后,提出問題:“你還能在圖中找一找、比一比嗎?”鼓勵學生尋找對象進行比較。如:石榴樹和柿子樹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兩條石子路的長短……兩根跳繩除了比長短,還能比輕重;兩個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輕重。通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多次經歷比較的過程,應用比較的方法,感受這些數(shù)學問題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應用意識。
3.適當提升思維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變式或稍復雜的比較問題,既要應用例題里教學的方法,還要通過推理作出判斷。學生從中既能獲得更多的體驗,還能受到其他內容的教育。第2題比路的遠近是比長短的變式,通過直路近、彎路遠,滲透兩點間的連線中線段最短的思想。第4題左邊一題,僅看圖中兩人的頭和腳,身高似乎一樣。如果傷員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兒高,這就是簡單的推理。另外,學生還能受到愛心教育。右邊一題,小熊比長頸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畫“”,也不能畫“○”。學生可以體會高與矮是相對的。第6題右邊一題中,天平平衡表示1個紅蘿卜和3根胡蘿卜同樣重,得出1個紅蘿卜比1根胡蘿卜重的結論,也進行了簡單的推理。應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判斷與推理,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別人無法替代。教學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主動思考;組織交流,體會思考過程,幫助學生逐漸學會用數(shù)學思考問題。
4.選擇適宜學生的表達方式。
比較物體的長短、輕重,讓學生在方框里畫“”或“○”,這是用符號表示比較的結果。這種方式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是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比較是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物體之間進行的,結論是相對的。如果在教學中適當出現(xiàn)一些“誰比誰長”“誰比誰重”這些完整的語言,有利于學生體會比較的思想,理解比較的方法。不過,要在學生用符號表示結果后,教師有意識地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并且只要求學生聽懂。也允許部分有能力的學生這樣表達,而不作為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另外,“甲比乙長”還可以說成“乙比甲短”,這是一個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從前者能得出后者,又是一次推理。教學時適當進行這樣的思維活動是有好處的,也是學生能夠實現(xiàn)的。
【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比一比教學設計反思】相關文章:
英語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試題04-05
《比一比》教學設計集錦15篇03-05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數(shù)學教學設計12-27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12-30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1-03
初中數(shù)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04-21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一年級上冊對韻歌教學設計(精選5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