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2015年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建設幕阜山區經濟強縣,打造美麗富饒新天城”市級崇陽戰略,在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的基礎上,大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立足良好的生態優勢,逐步在全縣開展“富裕美麗鄉村”建設,以“村村優美、家家創業、戶戶和諧、人人幸福”為總體目標,以“改造新村莊、發展新產業、塑造新風貌、培育新農民”為主要內容,建設村在園中、房在畫中、人在景中的秀美農村畫卷,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近年來建設美麗鄉村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是著力科學規劃,描繪美麗鄉村建設藍圖。堅持以規劃為引領,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制定“一灣一景、一村一畫、一村一品”規劃,打造“山青、水綠、路暢、景靚、民富”的特色新農村。為高標準編制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邀請上海城市規劃設計院、武漢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進行規劃指導,全縣一次性招聘專業技術人員12人,縣財政撥入專款150萬元專門用于新農村規劃工作,以兩年時間全面完成全縣8鎮4鄉、186個行政村規劃工作,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把新農村建設規劃納入全縣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之中,圍繞大天城建設,以主要交通大動脈為構架,布局建設集鎮群,以城帶鄉推動全縣鄉村整體發展。

  二是著力加大投入,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第一,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以大天城為中心,加快農村公路網絡建設,建設崇陽至溫泉旅游公路、天城至路口、天城至銅鐘、天城至高莊、天城至神口等市縣級公路,構建縣城——集鎮——村組的便捷交通網絡。全縣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達100%,村組交通道路硬化率 98%。電力線網遍布城鄉每一個角落,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數字電視家家有、移動通信全覆蓋的目標。第二,大力夯實生產生活條件。逐年加大對農田水利項目的投入,僅2012年共完成建設項目16個,完成投資6981萬元;開工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1.7億余元。新建蓄水池共11座,投入100多萬元修復雋水河畔8座提水泵站,投資維修香山東西干渠,大力實施河道疏浚、渠道修復、土地整理等系列工程。全縣新建沼氣池2000口,改廚、改廁、改圈2000 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4280臺,年戶增收節支1000元以上,受益人口0.7萬余人。第三,大力優化公共服務。實施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學校環境大為優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發展衛生事業,建立健全農村合作醫療網絡體系,農村醫療保險全面覆蓋。加強農村福利院建設,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普遍。第四,大力整治農村環境。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潔萬家”活動,全縣落實村莊環境整治資金6200萬元,大力開展以“兩清、兩建、兩化、兩創”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整治,在每一個自然村灣內按戶數配置垃圾桶、垃圾池(房),共配置2萬個垃圾桶,新建垃圾池(房)3156個,垃圾填埋場 90個,實行垃圾集中清理,變“隨意傾倒”為“集中歸池”;在村民集中活動的場所及進村道路旁安裝路燈,共安裝路燈2100盞;在農戶房前屋后、村莊道路、溝渠兩旁及村莊周邊空地栽種綠化樹苗,共栽種129萬棵,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著力發展產業,強化美麗鄉村建設支撐。全面推進“五個農業大縣”建設,即湖北畜禽大縣、湖北產糧大縣、湖北水果大縣、華中筍竹大縣、湖北森林經營試點縣。搞活農村土地流轉,先后引進了山東晨鳴集團、香港南華集團、武漢凱迪集團、臺灣統一集團武漢公司、正大集團武漢公司、武漢精武鴨業、福建坤旺公司、湖北森旺公司、湖北鵬程公司、江蘇成祥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到崇陽承包土地,從事現代農業開發建設,建設種養基地60個,面積達20多萬畝,雷竹、泡桐、水果、肉鴨、牲豬、馬鈴薯逐漸成為全縣農業開發的主導產業。把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現代農業開發相結合,通過搶抓各種政策機遇,整合項目資金,把荒山變成基地,把基地變成莊園,把莊園變成景區,從而帶動鄉村旅游休閑經濟的快速發展。福建坤旺農業科技觀光園、湖北森旺現代農業科技園、博景園等已成景觀農業的典范。連續舉辦了三屆“崇陽水果采摘旅游節”。白霓古堰灣、青山三文魚、肖嶺金色生態農莊、十里畫廊洪下眾多農家魚莊等鄉村休閑農莊已成氣候,新增兩家三星級農莊(白霓銅鼓山莊、案山鳳凰生態農莊)和一家五星級農莊(大泉農莊)。借鑒成都“五朵金花”模式,打造“五條金帶”,分別是洪下景觀帶、城西精品水果帶、雋水影視觀光帶、科技種植觀光帶、濱河景觀帶。引進武漢三特公司開發浪口溫泉項目,總投資15億元,規劃控制面積8800畝,三特溫泉會所已正式開業迎賓。

  四是著力摸索經驗,創新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在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創新建設模式。①“扶貧搬遷”模式。對我縣高枧、大源、金沙、雨山等地理偏僻、條件惡劣、經濟落后的山區和浪口、洪下、青山等庫區,充分利用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資金進行新農村建設。2011年度生態移民搬遷的97戶253人,縣財政局一次性撥付76萬的國家生態移民建房補貼資金。在白霓集鎮的“雨山一條街”已基本形成。港口鄉從深山整體搬遷42戶入住集鎮,新修了一條街道,既實現了山里人的新居美夢,又擴大了集鎮塊頭。②“項目拆遷”模式。利用杭瑞高速、浪口溫泉等重大項目建設機遇,對拆遷農戶進行重新安置,有規劃、高標準建設了一批農村新區,如浪口旅游景區集中安置區、杭瑞高速建設而形成路口呂家灣農村新區等。今后利用一些重大項目建設安置機會,建設一批新農村。③“村企共建”模式。利用一些有實力的經濟實體與所在村緊密的關系,幫助建設新農村。我縣后溪村因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今年將為本村農民建設50套高水準的農家庭院。青山鎮南林村立足村級集體經濟,已建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農村樣板。④“遷村騰地”模式。對一些沒有扶貧項目、重大建設項目和外來支援的村,我縣結合各地實際,在用活國土整治、耕地占補平衡、低丘岡地改造等政策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用地規劃,嚴格將建設用地、產業用地區分開來,將需要建房的農民引入到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建房;將非建設用地范圍內居民按統一住房模式,分批在建設用地范圍內進行集中安置,杜絕一切亂搭亂建現象發生。沙坪鎮村沖村利用原蔡墩鄉部門空閑宅基地建設新農村,已有近20戶入住,并配套建設一停車場、菜市場等服務設施。還有白霓鎮的油市村、譚家村農村新社區也是這種模式。⑤“城郊伴生”模式。借城市和集鎮的擴大開發,對城郊村進行統一規劃建設,以征地和拆遷資金完成村莊建設。香山庫區大集地段以前是一片不毛之地,開發后新建教育城,征地5000多畝,拆遷130多戶,很多貧困戶變成了小康戶,其中兩個組63戶建了整齊劃一的小樓房,建成了農村新社區。僅 2012年全鎮就征地10091畝,拆遷212戶,城郊13個村3000多戶因城市開發改變了面貌。

  二、當前建設美麗鄉村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村莊建設無序。我縣加大新農村規劃、引導和建設力度,初步建起了一批新農村樣板村。但由于多年來建房管理較亂,大多數村莊如有人諷喻的“羊拉屎” 一樣,東一幢、西一幢,一家一向山,一戶一庭院,雜亂無章。另外隨著各地交通格局的改變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沿路建起了很多“馬路村”,“村內空,村外撐”現象較為普遍,毫無整體規劃布局。這種“有新房,無新村”的發展狀況,浪費了國家大量土地,抬高了公共設施投入,加大了社會管理成本,降低了村民生活質量,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差很遠。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有專家估計,要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扣除已建成的投資項目,平均每個農民需要投資約為1700元—4900元。我縣是農業大縣、財政窮縣,農民人均收入偏低,建設資金十分短缺。雖然每年整合交通、發改、財政、城鄉建設、農林水、電力等多個部門的項目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但因農村點多面廣,這點錢也是杯水車薪。財政引導、金融支持、群眾參與的多元化的投入體系還有待形成。

  三是設施建設欠缺。多年來,雖然水、路、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的完善,極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但除少數村具備農民書屋、休閑廣場、健身娛樂等精神層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外,其它普遍為零,村民文化生活單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產生。

  四是農業產業乏力。近年來分散的小農經濟的模式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并未完全改變農業經濟落后的現狀,農業生產還并未完全擺脫傳統的分散經營的模式。一些地方雖然建起了特色產業,但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不能實現“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目標,很多人只有外出打工或向外搬遷,“人走房空”的現象比較普遍。

  五是農村環境堪憂。在去年“三萬”活動中,雖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農村環境設施不全、管理機制滯后、村民習慣不良,農村臟、亂、差等現象很不盡如人意。垃圾亂倒,臟水橫流,亂搭亂建,小溪小河往往成為垃圾處理場,村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三、 下步的思路和舉措

本文已影響6827
上一篇:關于小微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下一篇:

相關文章推薦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武功县| 萍乡市| 集贤县| 云浮市| 吉安市| 通河县| 乌海市| 确山县| 陵川县| 绥芬河市| 永修县| 阿克苏市| 黎川县| 中山市| 宣汉县| 灵台县| 肇东市| 富阳市| 罗甸县| 临颍县| 丰镇市| 武强县| 枞阳县| 镇沅| 田林县| 常州市| 镇沅| 麻城市| 博爱县| 县级市| 永吉县| 凤翔县| 星子县| 白山市| 阿图什市| 清苑县| 牟定县| 马尔康县| 和龙市|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