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樹王光興:一個椰子的40億元夢想
一提到海南島,眼前總會浮現椰林樹影、藍天白云、水清沙幼的美景,還有那甘甜潔白的椰汁,讓人念念不忘。
提到椰汁,也會讓人想起椰樹集團。近日,椰樹集團2016年開門紅會議上傳出消息:盡管2015年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大,眾多飲料企業出現10%—30%的大幅下滑,但椰樹集團仍實現稅金6.27億元、產值42.91億元,連續9年兌現了改制時對政府作出的不減產、不減員、不減稅金、不減員工收入的“四不減”承諾。
從計劃經濟時代的海口罐頭廠到如今中國最大天然果汁飲料企業;從連續5年虧損、瀕臨破產到如今每年上繳稅金6億元,椰樹集團靠著“椰汁”與“礦泉水”這兩種“民族飲料品牌”創造了經營奇跡。這背后,不得不提一個人:椰樹集團創始人王光興。
一個勤快的臨時工
王光興是典型的第一代企業家,飽嘗生活艱辛,深知一切來之不易。
生于1940年的他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母親靠賣舊衣服養活我們姐弟三人,經常晚上八九點鐘還回不了家。”
初中畢業后,為了不給家里增添負擔,他先是在海口市工人文化宮任業務美工,1958年報名到海口罐頭廠當臨時工。
海口罐頭廠由廣東省投資30萬元在原日本商人創辦的食品加工廠舊址上興建,規模為500噸,1956年建成投產。“剛開始,我在廠里搞宣傳,辦板報、印報紙,干完這些,我也閑不住,總是跑到車間幫著工友刨菠蘿、運材料、做雜工。”不到半年,廠長、書記都知道廠里來了一個勤快的小伙子,直夸“這個年輕仔不錯”。
很快,王光興被廠領導調到辦公室當文書,負責機要文件的發放、整理。科室的同事都習慣安坐辦公室,王光興卻還是閑不住,主動到一線幫忙。天氣熱了,他會挑來開水,送給車間的工人喝;臺風掀開了茅房頂,他會找來工具修好;廠里清淤,他也會第一個跳進去排水清淤……
除了在五七干校當過一年資料員,王光興20年的'青春時光都在海口罐頭廠度過,歷任團委書記、車間主任、政工主任等職位。
1982年,王光興被從海口市輕工業局調至海口飲料廠任廠長和支部書記。由于體制老化,產品單一,飲料廠的倉庫積壓了800多噸酒,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那時候剛改革開放,王光興帶著調研組跑遍海南島,又到外地調研,回來后,他更換設計包裝,推出了“恭喜紅棗酒”。“馬配金鞍,酒上紅裝,我就用大紅燈籠的喜氣洋洋,打開老百姓的心理需求。”才一年,飲料廠就扭虧為盈,盈利100多萬元。
這時,一紙任命將他派到嚴重虧損的海口電子工業總公司。
有人認為,王光興不懂電子,怎么能領導一個擁有眾多高級工程師的電子公司呢?王光興不同意:“在某些特定時候,領導的職能,首先是調動人,而不是技術。只有調動了人,才能調動技術。”他在燈下苦熬無數夜晚,制定改革方案,使絕望的電子公司出現生機。
“救火隊長”的三把火
連續救活兩家企業的王光興,從此有了“救火隊長”的名號。
然而,他工作過20年、擁有3000名員工的海口罐頭廠,卻不適應市場的變化,從1981年開始連年虧損,連換了4任廠長,還是無法扭轉局面,720萬元的家產僅差2萬元就要破產,占當時海口市工業企業虧損額的82%。
1986年1月,“救火隊長”王光興出任海口罐頭廠廠長。
新官上任,王光興的“第一把火”是在第一次職工大會上請干部們提名,以廠長名義開除幾個最難管理的工人。“別人怕,我卻不怕!”王光興說。8天后,廠里公布開除了3人,其中一個是他老同學的孩子。
第二次開職工大會,他宣布工廠要大解體,由一個廠分成9個分廠,各自適應市場,找活路。
他的“第三把火”更厲害:菠蘿罐頭加工每年只有4個月的生產期,其他月份閑著,停產停工期間只發50%工資。
這三把火,分別燒向鐵工資養活懶漢、鐵飯碗坐吃山空、鐵交椅埋沒人才的國企沉疴,又稱破“三鐵”。
當時群情沸騰,謾罵聲不斷:“罐頭廠的改革是五馬分尸,不會有結果。”“一下扣工人這么多工資,他這個廠長還讓不讓人活啊?”“破罐破摔,能摔出個新罐頭廠嗎?”
王光興也把話挑明了:“要讓工人活,首先要讓工廠活,我跟大家一樣,也不領全額工資,直到脫困!要么,我們就跟沈陽防爆器械廠一樣破產,大家各走各的路!”
隔了30年,老技術員曾禮德仍感慨萬千:“改革說起來容易,真實施起來,可以說是困難重重,非要有一股豪氣與霸氣不行。”曾禮德說,那時每周都有三四封告狀信寄給上級,王光興下班甚至會被人堵著謾罵,只得繞道回家。
實踐證明,王光興到任的1986年,罐頭廠減少虧損300萬元,到1988年,企業實現贏利240萬元。
“水牛上樹摘椰子”
僅僅從人力資源上優化遠遠不夠,必須產品創新。然而,如今已成共識的重獎人才在當時卻引發風波陣陣。
王光興說:“當時老百姓生活改善了,有新鮮豬肉,誰還愛吃豬肉罐頭?不利用好本地資源開發新產品,罐頭廠的前方還是死胡同。當時,廠里科技人員30多人走得只剩兩三個,我公開承諾,誰拿下天然椰子汁的研制,我重獎誰!”
椰子是大宗特色熱帶作物,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椰子產量即達到每年0.9億個。當時這些椰子除部分鮮食外,主要用來加工椰子糖、椰角、椰片等耐放的傳統食品,至于保存鮮榨椰子汁,則是世界性難題。
王光興成立了4個攻堅小組,技術員最高學歷只有中專。有人嘲笑他:“你這是水牛上樹摘椰子嗎?”
對這些風言風語,他們不加理會。
8個月、383次試驗后,他們成功攻克油水分離和蛋白質酪化等技術難題,開發出椰汁高壓均質乳化技術,不加香精、不加糖精、沒有防腐劑的甘甜椰汁就此誕生。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當年,經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檢索,椰樹牌椰汁被證實屬“世界首創,中國一絕”。
王光興兌現承諾,拿出30萬元重獎研發人員。要知道,國家當時重獎給重大發明人的獎金才1萬元。
甘甜的椰汁迅速征服了消費者,年產量從幾千噸發展到逾60萬噸,不僅成為國宴飲料,還幫助海南50萬椰農脫貧致富,并拉動制罐、印刷、糖廠等配套企業增長。
如今,王光興說:“我這老水牛就是上樹了,就是摘果子了,而且摘了一輩子!”
現任椰樹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趙波則介紹,民族飲料工業多年來能夠對抗外資巨頭的品牌和企業在全國已寥寥可數,椰樹集團定下的目標是到“十三五”末產值超過100億元。
【椰樹王光興:一個椰子的40億元夢想】相關文章:
改革家王光興閱讀答案01-13
一個被嘲笑的夢想07-19
椰子肉怎么吃09-05
奧運:一個人的夢想和一個國家的夢想06-03
海底椰響螺肉湯的做法介紹01-17
椰絲牛奶小方糕的美食做法12-04
夢想演講稿:我有一個夢想03-03
新鮮椰子肉怎么吃06-03
一個時時懷抱夢想的人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