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工維權,快去找“娘家人”
今日,“12351”全市工會維護保障職工權益行動周啟動。1至6日,可到文昌廣場市職工服務之家咨詢投訴。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市勞動關系發生著重大變化,勞資矛盾也屢有發生。工會,作為維護勞動者權益的代表者,面臨著什么樣的窘境?工會的身份又該在維權中如何定位?工會在維護職工權益中又有著怎樣的困惑?在“12351”全市工會維護保障職工權益行動周前夕,記者對市總工會相關人士進行了采訪。
困惑—— 不懂法的職工非常多
在揚打工者小徐在非工作時間,老是被領導喊回公司加班。他一直想向公司討要加班費,可公司卻一直沒就加班費給個明確說法,一氣之下,他遞交了辭呈。后來他通過維權討要到了加班費,想想自己畢竟在公司干了六七年,想再討要勞動補償金,卻行不通了。
在工會接到的勞資矛盾咨詢中,像小徐這樣的還有很多。
“這種先辭職再討說法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是不懂法的表現。”市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邢宏華部長表示,其實職工在討要加班工資時,完全可通過正常途徑。他稱,像職工小徐這樣的,盡管辭職后還可討得加班費用,但勞動補償金肯定是拿不到了。
邢部長解釋,我國相關法規明確規定,自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不好再領經濟補償金。未提前30天通知公司自行解除勞動合同的,很可能還面臨著被公司追討損失補償的風險。
在接待職工咨詢中,邢部長往往很困惑,一些最基本事關己利的勞動法規,很多職工都不清楚。除了以辭職“要挾”討要加班工資外,還有很多咨詢者詢問:“不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在目前社保區域壁壘和人口流動的背景下,這樣的打工者越來越多。
“簽了勞動合同,社保等從工資中扣不說,離開了,異地能否轉還不一定。”邢部長稱,盡管職工有著這樣的顧慮,但若不簽訂勞動合同,最終給自己帶來的是勞資風險和權益難以保障。
按邢部長的話說,不懂法的職工非常多。這就給職工維權帶來了麻煩。“有的問題可直接去勞動仲裁部門解決的,也跑到工會來討個說法。”邢部長稱,到了工會,工會要給出如何解決的建議,對職工進行一次次普法。他稱,若相關法規能普及宣傳,就會讓職工在維權路上少走些彎路。
定位—— 基層工會維權要加強
還有工資協商一說啊,我們只管埋頭干,公司工會也沒向我們說過。”在市總工會接待的咨詢者中,不少職工一聽說工會還可代表他們爭取這么多權益,都感到很吃驚。甚至有的職工還稱,一年到頭也不知公司工會到底為他們維護了哪些權益。
很多法定權利和政策,都是不少職工在咨詢中才得知的。對于基層工會代表職工維權意識不強的問題,很多職工形象地稱這些基層工會患上了“肌無力”,平時在那擺擺樣子,到了維護權益時,卻不知干嗎去了。這一認識,在不少職工中很普遍。
“在一些咨詢問題中,有些我們確實覺得,他們直接找公司工會就可幫助維權解決。”邢宏華稱,接到職工的投訴維權后,他們會第一
時間聯系職工所在的基層工會,督促基層工會維護職工的正當權益,多數基層工會還是積極的,少數基層工會搪塞了事。
邢部長稱,基層工會比較熟悉職工及其工作環境等,對維護職工的正當權益,要速效得多。可往往一些職工,寧愿跑到市總工會來反映問題,而不愿向所處的基層工會反映。他覺得,這需要基層工會加強維權意識,減除“形式”印象,多給職工增加信任感,代表職工維護正當權益。
他堅稱,基層工會在為職工維權中不能也不該“失語”。
窘境—— 咨詢的多,維權的少
在市總工會接待的投訴咨詢中,一個數字令人聽到后感到尷尬。“85%的人不愿說出姓名,更不愿說單位名稱,這給維權增加了麻煩。”邢部長稱,職工前來投訴咨詢時,作為職工的“娘家”,工會肯定要出面幫助職工維權,可往往因職工不愿說單位或公司名稱,多不了了之。
邢部長稱,工會的核心工作,就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可現在,大多數的咨詢和投訴,接待中工會只能就咨詢的問題,給個尋求解決的合法渠道的建議。想替職工出面維權,職工拒絕透露所在單位,工會都不知該找誰去維權。邢部長稱:“可能更多的,他們是想聽聽工會對這事是個什么態度。”
在用工多樣化的今天,勞資矛盾也日益復雜。匿名的咨詢給工會增加了工作量,但實際能為職工真正維權的卻少了許多。邢部長感言,這說明一點,職工處于弱勢,可能有著怕公司打擊報復想保著工作飯碗等心理,不愿說單位的名字,這一現象,同樣也說明一些公司濫用職權的問題。
“有時我們為前來投訴的職工維權,電話打到相關公司,還未說出職工的名字,公司的人就能說出誰投訴的。”邢部長稱,接到工會的電話,有的公司還很抵觸,這就給職工維權增加了難度。
作為勞動者代表,工會如何為職工切實維權,職工關心,社會關注。工人在權益保護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工會都有責任伸張正義。可現在,這一“咨詢的多,維權的少”的現象,是目前工會代表職工維權中所面臨的窘境。
工人心里話
姓名:徐曼青
年齡:21歲
職業:文員
我現在做信息員,難得加班,但工作蠻輕松的,所以覺得也不用加班費。當然,時間做久點還是需要加工資的。以前在服裝廠做服裝,那時可不輕松,因為我們是多勞多得。有時明明業績不好,但老板看你閑在那,會對你指手畫腳。
姓名:張兆嶺
年齡:26歲
職業:農民工
一天到晚在建筑工地上忙,還不就是為了多掙幾個錢?我們要求其實也不高,苦點累點,反正也習慣了,就希望老板能痛快地把工資結了。城市越發展越好,也希望工資能長點,工頭更人性化一點。
姓名:王文靜
年齡:30歲
職業:銷售員
除了工作壓力大點以外,整體感覺還好。畢竟現在競爭也激烈,大家都是這么忙,自己都不好意思閑下來。再說自己閑下來,工資就少了。就希望單位能給多放幾次假,讓我們出去玩玩,或者就是回去陪一陪家人。
【職工維權,快去找“娘家人”】相關文章:
去找工作的自我介紹11-19
婦女維權知識問答03-06
雇傭雙方維權也要3.1508-08
工資維權需要哪些證據08-06
消費者維權:投訴08-04
消保維權調研報告02-18
表示快的成語辦事快07-17
如何處理淘寶維權糾紛07-29
雙十一購物如何維權取證?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