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精選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把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計算法則、規律性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代數思想、空間觀念、統計觀念得以進一步發展,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
1、小數乘、除法的計算及應用,簡易方程的意義、解法及應用,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及應用。
2、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彌補知識缺漏,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指導】
1、復習“小數的乘、除法”時,可先讓學生完成總復習第1題,讓學生根據具體的題目說一說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再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也可以順帶復習一下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對小數四則運算的法則進行全面的整理。要著重復習計算中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如小數乘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補0,小數除以小數移動小數點被除數需要補0,商中間有0,等等。然后復習用小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理解數量關系、運用運算定律、求結果的近似數等知識,要引導學生靈活選擇解題策略,根據實際需要處理運算結果。
2、復習“簡易方程”時,要注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代數的思想,鞏固一些特殊的寫法,例如,數字與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一個數的平方的意義和寫法等等。
在此基礎上完成總復習:
第3題第(1)小題。對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過具體的題目。
第3題第(2)小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使學生借助等式的性質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復習列方程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題中數量間最基本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并鼓勵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解題策略。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可以再補充一些習題,只讓學生寫出文字性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以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
3、復習“多邊形的面積”時,除了要求學生正確應用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回憶這些公式的推導過程,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要使學生認識到,掌握數學方法和記憶數學結論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學生忘記某個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導。完成總復習第2題,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鞏固各種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在計算混合圖形的面積時,可以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4、復習“位置”時,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利用數對來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可以讓學生通過總復習第4題說出棋子的位置,引導學生利用數對來確定物體的準確位置。然后,通過“五子棋”活動來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5、復習“可能性”時,要結合具體實際綜合復習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如總復習第5題,判斷可能性。
6、復習“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結合生活實際中植樹、鋸木頭、插旗子、圍棋數等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培養學生將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理解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小數乘、除法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自己理清這部分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加深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2、對教學中易混題、易錯題加以區分練習,對難點題進行重點復習,使所學知識更加鞏固,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3、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4、體驗在線段和封閉圖形上植樹問題的數學方法和思想,能利用所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運算定律,會運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掌握解決方程的方法,并會正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3、利用植樹問題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復習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簡易方程、數學廣角的相關知識。
【知識梳理】
組間交流,匯報互評。
教師補充并板書:
【指導復習】
1、復習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先讓學生完成總復習第1題的第(1)小題。學生做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核對并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全班交流時,教師先讓學生根據具體的題目說一說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除法的異同點,再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師:你認為計算小數乘、除法應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以下兩點計算中比較容易錯的地方:小數乘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補0的(如2、7×0、03);小數除以小數移動小數點被除數需要補0的,商中間有0的(如2、4÷0、06,6、03÷3)。
2、復習用小數乘、除法解決問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總復習中的第1題的第2小題,接著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后,教師強調:在利用小數乘法知識解決問題時要做到正確理解數量關系,選擇恰當的運算方法,靈活應用運算定律計算,靈活選擇解題策略,根據實際需要處理運算結果。
3、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師: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表示數要注意些什么?我們一塊兒來復習。
出示總復習第3題的第(1)小題。想一想:書寫含有字母的式子該注意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嗎?
指名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復習解簡易方程。
師:簡易方程包括哪些內容?在你們的記憶中,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概念來解決幾個問題。
(1)判斷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學生用定義判斷。為什么第2個和第4個式子不是方程?
(2)完成總復習第3題第2小題。想一想:解方程的依據是什么?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展示學生的解答過程。解方程的依據是什么?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師:可見我們在列方程時不僅要考慮每步的依據,而且要注意書寫的格式,還要養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5、復習列方程解決問題。
師:回顧一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整理如下:
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①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并用x表示。
②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寫出答案。
接著,讓學生完成總復習中的第3題第3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6、學習植樹問題。
(1)出示例題: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你能想出幾種植樹方案?
學生自主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2)總結學習方法:植樹問題有高招,做題之前先分類。
兩端都栽,棵數=間隔數+1。
兩端都不栽,棵數=間隔數-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數=間隔數。
封閉圖形,棵數=間隔數。
【指導練習】
1、練習二十五中第2題
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學生算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核對,根據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針對性地指導。
2、練習二十五中第5題
先指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明確題中隱含著一個條件:一年有12個月。
接著,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練習二十五中第17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核對。
全班核對時,教師強調解方程的書寫格式。
4、練習二十五中第18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時,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供不同的解題策略,只要學生能提供合理的算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5、兩座樓房之間相距56米,每隔4米栽雪松一棵,一行能栽多少棵?
6、在一次歌唱比賽中,6位評委給⑤號選手的打分如下:
現在作為記分員的你,給出⑤號選手的最終得分是?。
7、某市出租車的收費標準是:3km以內收費8元,3km以外每千米收費1、8元。楊紅從家打車去該市書城共付了10、7元,她家到該市書城大約多少千米?
答案:1、130、068156355
2、2033、9÷12≈169、49mm
3、x=0、576x=1、5x=0、9
4、解:設現在可以做x個
3、6x=3、8×180
x=190
答:現在可以做190個。
5、56÷4-1=14-1=13(棵)
答:一行能栽13棵。
6、9
7、(10、7-8)÷1、8=1、5(km)1、5+3=4、5(km)楊紅家到該市書城大約4、5km。
【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3、4、6、13、14、15、16、18
答案:第3題1、231、8、42、54+3、5、61、5
第4題3、153、242、86
第6題13盒
第13題4、534、0951321、95、6714、39
第14題32、993、0916、53
第15題
第16題30×2、56÷2=38、4(萬千米)
第18題180×3、8÷3、6=190(個)
【課堂小結】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小結:通過對小數乘、除法、簡單方程以及植樹問題的整理和學習,我理清了這部分的知識體系,形成了知識網絡,加深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了解。
【課后作業】
第1課時總復習(1)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1、“兩端都要栽”的植樹問題: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棵數-1
總長=(棵數-1)×間距
間距=總長÷(棵數-1)
2、“兩端都不栽”的規律:棵數=間隔數-1。
3、“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數=間隔數。
4、在封閉曲線中的植樹,相當于在一條線段上的一端植樹,一端不植,栽樹棵數等于間隔數。
最外層總數=(每邊的棵數-1)×4
本課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討論與交流,對知識進行歸納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感覺復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養成自覺復習的良好習慣。在復習活動中,體驗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體驗學習成就的快樂,培養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39頁復習6~10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直接報得數.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來上一節復習課.(復習2)
二.綜合練習。
1.復習題6。
1)出示第6題表格,仔細觀察表格說說括號里的數應該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2)學生填表,集體交流。
2.復習題7.
1)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不計算來比較兩個算式的大小.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的`?
3.復習題8。
1)出示第8題圖,老師說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題目的問題,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褲子32條”的對話.
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褲子32條,求還要做幾件上衣才能和褲子配套.)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時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口答。
4.復習題9。
1)出示第9題,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桌子40張,椅子4把,有48人來開會。)
求什么?是幾個問題?哪幾個問題?(再搬幾張桌子?再搬幾把椅子?)
2)學生列式計算后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的?
3)學生集體回答.
5.復習題10.
1)出示第10題,圖中告訴我們什么問題?
2)根據這三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老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集體算出結果,口答.
三.作業布置.
《練習與測驗》復習(2)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了解統計的意義。
2、鞏固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認知,明確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復習中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2、能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統計
1、觀察討論
(1)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這張圖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細觀察統計圖你有哪些發現?
(2)學生觀察討論,思考,依據自己的體驗回答。
仔細觀察統計圖,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3)組織全班匯報交流,梳理統計圖信息。
2、回答問題
根據條形統計圖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問題嗎?
1)最受二年級同學歡迎的飲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喜歡哪兩種飲料的人數同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3、提問與解答
(1)根據統計圖上提供的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提問與解答。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板書。
(3)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全班解答,訂正。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討論,在互動中分享、互補。
二、拓展練習
1、完成108頁第14、15、16題。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統計。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進行。
2、隨堂練習。
3、補充練習。
三、課堂總結。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并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
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復習
1、長度單位復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厘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復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么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么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復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并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復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并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復習第11題。
4、復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并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復習第12題。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中第78-7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90°。
過程與方法:
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平移、旋轉與對稱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周末咱們班的李坤和王明隨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師: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學生說分類方法)
生1: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旋轉。
師:平移和旋轉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運動方式,數學上我們稱為變換方式,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哪種方式可以稱為變換呢?
生:軸對稱。
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板書課題)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課本第158頁總復習(五)第25~31題;《作業本》p82.
教學目標:
牢固掌握圓的特征,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面積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說出有關計算公式。
(1)學生討論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圓周率?
2、填表計算:(單位:厘米)
(1)學生全體練習。(2)投影反饋。
3、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5題。
二、基本練習
1、按要求計算(求面積):
(1)d=12厘米
C=?
S=?
(2)r=4.5分米
C=?
S=?
(3)C=50.24米
S=?
學生練習后反饋計算方法和結果。
2、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6~29題。(重點指導第26、27題。)
三、復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1、求下列各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單位:厘米)
(1)學生練習。
(2)反饋討論每個圖形的解題思路,數量關系。
(3)小結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
a、分析數量關系b、確定公式、處理數據c、列式計算
2、學生練習:第159頁第30題。(學生反饋)
問:陰影部分的面積怎么求?隱蔽(缺少)條件怎么求?為什么?
四、深化練習
1、求周長和面積。第3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2、求下列圖形(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面積。
(1)說出每個圖的周長、面積各指哪部分?
(2)說計算方法和結果。
五、教學小結與《作業本》p82.
六、討論思考題。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復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復習要求:
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練解答百分數三種應用題。
復習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百分數應用題。
三、復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1、根據條件與問題的關系,選擇正確的算式。
學校九月份辦公費開支是1200元。
(1)十月份辦工費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2)是十月份辦公費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開支80%,十月份多少元?
(4)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開支80%元?
(5)九月份比十月份節約開支,十月份多少元?
(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開支80%,十月份多少元?
(要求學生選擇算式后說明選擇的理由。)
2、提問:
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一樣嗎?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3、小結:
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一樣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是一樣的,都要用乘法計算。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一個數,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時要先判斷誰是單位“1”是量,單位“1”的量是已知數,還是未知數,再確定解題方法。
4、練習。
一本書,第一天看了全書了,第二天看了全書的25%。
(1)兩天共看了如指掌50頁,全書共有多少?
(2)還剩下140頁未看,全書共有多少?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頁,全書共多少?
(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頁,全書共多少頁?
(6)第二天看了90頁,第一天看了多少頁?
練習后比較這5道題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為什么列式又不同?
四、作業
1、119頁6、7題。
2、124頁13---15題。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整理與疏通運算定律、性質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弄清簡便計算的來龍去脈,體悟到湊整思想。
2.通過錯例診斷、跟進練習,在真實場景中查漏補缺、自我反省,提高簡便計算能力。
3.通過另眼鑒賞,從另一個視野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教學流程:
一、激活知識、整理疏通
1.收集課前學生出的可以簡便計算的試題。并校對反饋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對試題按一定標準分類。(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分類。)
3.全班反饋。
預計學生會出現如下幾種請款
(1)按照各種運算定律各一類。(五類,在黑板上貼出來)
(2)按照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分成三類。
二、查漏補缺、跟進練習
1.猜測前測題中哪些題錯誤的人數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題出錯的統計數據,說一說感受。
3.錯例診斷:通過讓學生圈一圈、想一想、評一評等診斷與反思手段,達到對知識的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運算定律與性質。
4.滲透簡便計算的策略多樣化與優化。
5.跟進練習
(1)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選一選
1/381/38的正確答案選()
(3/7+7/11)711的簡便計算方法是()
三、回顧整理,提煉思想。
對復習方法以及簡便計算的思想作梳理與提煉
四、另眼鑒賞,拓展提升
【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總復習的教學設計05-01
《總復習》的教學設計03-26
數學二《過年總復習》教學設計04-24
數學《兒童樂圓總復習》的教學設計范文04-27
小學數學復習教學設計05-01
《總復習》教學設計課后反思02-27
《漢語拼音總復習》教學設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