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10 20:13: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比的意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數是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三種函數中的一種,是一類比較簡單但很重要的函數,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反比例函數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與意義的教學是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由于之前學習過函數,學生對函數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們學習過分式的知識,因此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的一定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能夠根據已知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解決問題: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并確定其表達式. 情感態度: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數來源于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難點:反比例函數表達式的確立.

  五、教學過程

  (1)京滬線鐵路全程為1463km,某次列車的平均速度v(單位:km/h)隨此次列車的全程運行時間t(單位:h)的變化而變化;

  (2)某住宅小區要種植一個面積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長y(單

  位:m)隨寬x(單位:m)的變化而變化。

  請同學們寫出上述函數的表達式

  14631000(2)y= tx

  k可知:形如y= (k為常數,k≠0)的函數稱為反比例函數,其中xx(1)v=

  是自變量,y是函數。

  此過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模型的過程,體會反比例函數來源于實際. 由于是分式,當x=0時,分式無意義,所以x≠0。

  當y= 中k=0時,y=0,函數y是一個常數,通常我們把這樣的函數稱為常函數。此時y就不是反比例函數了。

  舉例:下列屬于反比例函數的是

  (1)y= (2)xy=10 (3)y=k-1x (4)y= -

  此過程的目的'是通過分析與練習讓學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問已知y與x成反比例,y與x-1成反比例,y+1與x成反比例,y+1與x-1成反比例,將如何設其解析式(函數關系式)

  已知y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

  k x?1

  k已知y+1與x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1= xkxkxkxkx2x已知y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

  已知y+1與x-1成反比例,則可設y與x的函數關系式為y+1= k x?1此過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為以后在求函數解析式做好鋪墊。

  例:已知y與x2反比例,并且當x=3時y=4

  (1)求出y和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

  (2)求當x=1.5時y的值

  解析:因為y與x2反比例,所以設y?k,只要將k求出即可得到yx2

  和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之后引導學生書寫過程。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并確定其表達式最后學生練習并布置作業

  通過此環節,加深對本節課所內容的認識,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六、評價與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現有的認識基礎上進行講解,便于學生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而本節課的重點在于理解反比例函數意義,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應該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多練習鞏固。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在生活中產生的必要性。

  2、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兩三位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探究兩三位數小數意義的過程。

  教學準備:正方形卡紙

  教學過程:

  一、測量物體導入,了解小數的產生。

  1、同學們,老師手中有一張四邊形彩紙,你猜測一下它是什么圖形?

  2、那只是我們的猜測,怎樣才能難我們猜測的結果呢?

  生:用對折的方法(真善于思考)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測量

  師:怎樣測量。

  生:四邊長度是否相等。(用數據說話更有說服力)

  師:同學們手中也有一張四邊形彩紙,那我們就用剛才這名同學所說的測量四邊長度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它到底是什么圖形。拿出尺子開始吧!把測量完的長度分別寫在四邊的括號里。(培養學生猜測、驗證的數學思維)

  師:同學們都量好了,誰來匯報一下你驗證的結果。

  生:是正方形,邊長長度都是厘米。

  師:是正方形嗎?四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厘米?我寫在這好嗎?

  師:有和這名同學數據不同的嗎?

  師:怎么可能,大家都是正方形,你驗證錯了吧?

  師:你真勇敢,在真理面前,不要向任何人低頭。

  師: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整數,也有小數。

  師:同學們為什么會用到小數呢?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圖形邊長的時候因為長度不是整厘米數,所以我們用到了小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也運用到了小數呢?

  師:你們真是留心生活的孩子,老師這也搜集了一些,誰讀給大家聽。

  課件出示很多情況。引出課題。(數學學習來源于生活實際。)

  大家讀得都很準確,在三年級我們對小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在這一節課,我們要研究一下小數的意義。板書。

  師:我今天也帶來了幾個小數,請大家注意看。

  師:你們猜接下來老師要寫哪個小數。

  板書:

  師:你們是怎么猜到的呢?

  二、探究一位小數的意義

  1、讓我們來看這個小和0.1,它表示什么?

  師:剛才我們進行驗證的那張正方形紙,我們把它看作是1,那這樣的2張呢,10張呢?

  師:如果想用這張紙表示出0.1這么大的一塊,你估計一下能有多大呢?用手指給大家看。

  師:這個0.1到底有多大呢,就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紙畫一畫涂一涂表示出0.1那么大小的一塊。

  生:匯報。

  師:現在誰能說說0.1所表示的意義?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十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就是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師:只能是正方形平均分嗎?

  師:所以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師:仔細觀察這個正方形,除了0.1你還看到了哪個小數。0.9也就是十分之九。

  師:怎么得到的呢?

  師:那么0.1和0.9合起來就是多少?

  師:看這些小數,你發現了什么呢?

  這些一位小數就是表示十分之幾。

  三、認識兩位小數的意義。

  1、如果要表示0.01那么大小的`一塊,你會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生: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師:你們認為是這樣嗎,誰再來說一說。

  師:(教師演示這樣的過程)

  師:誰來說說0.01所表示的意義呢?表示百分之一。

  師:你還看到了哪個小數呢?百分之九十九。

  3、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在有一百個格子的正方形上涂一涂,自己創造出一個小數來。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涂了幾格,陰影部分用小數表示是多少?

  師:你創造的小數是多少,猜猜他涂了多少個格子。那空白部分應該是多少呢?

  4、用這一環節引出0.4和0.40。區分意義的不同。

  這樣的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在分法上不同,所表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四、認識三、四位小數的意義。

  1、我們認識了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那三位小數呢?四位小數呢?

  師:0.001表示千分之一0.234表示千分之二百三十四

  師:那千分之31寫成小數是多少?

  2、我想表示出一個很大的三位小數,你認為應該是多少?

  4、它和誰合在一起才會是1呢?

  五、鞏固應用。

  1、把一米長繩子分成10份,分別用小數分數表示其中的4份。

  2、解釋下面題中小數的意義。

  周末天天去一個距家有0.3千米的超市買了一支鉛筆用了0.3元,來回路程共用去了0.3小時。

  0.3千米=()米0.3元=()角0.3小時=()分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整理和復習,幫助學生鞏固對分數的意義、基本性質以及分數加減法的認識理解,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水平,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整理和復習,回顧學習過程和方法,體會將知識條理化的作用,逐步養成整理和反思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加減法運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知識整理,整體回顧

  1、知識梳理。

  教師:關于分數,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寫一寫嗎?

  (1)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一寫,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老師補充并同時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圖。

  【設計意圖】總復習是對一個學期所學知識的全面整理和鞏固,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完整、系統的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學的知識內容,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復習整理習慣。

  2、概念回顧。

  (1)復習分數的意義。

  教師:分數的意義是什么?

  學生: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教師:單位“1”與分數單位有什么不同?請舉例說明。

  學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位同學分到這塊月餅的。這塊月餅就是單位“1”,就是分數單位。

  教師: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

  (2)復習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師:什么是真分數和假分數?

  學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學生2: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學生3:假分數可以轉化為整數或帶分數。

  (3)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師: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它與什么相似?

  學生: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它與商不變性質相似。

  教師: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怎么辦?為什么?

  學生:分母應該加16,因為分子加6之后擴大到原來的3倍,分母也要相應地擴大到原來的3倍,所以應該加16。

  (4)復習約分和通分。

  教師:什么叫約分?什么叫通分?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學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約分可以把一個分數化成最簡分數。

  學生2: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也便于異分母分數相加減。

  教師:什么是最簡分數?

  學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這樣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5)復習分數和小數的相互轉化。

  教師:分數如何化成小數?小數如何化成分數?

  學生:分數化小數,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按要求取近似數;小數化分數,一位小數就是十分之幾,二位小數就是百分之幾……

  教師:怎樣的最簡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為什么?

  學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因為分母只含有質因數2和5,可以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分子、分母同時乘若干個2或5,使分母變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數。

  (6)復習分數的加減法。

  教師:分數的加減法運算要注意什么?

  學生:要先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計算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能簡算的要簡算。

  【設計意圖】通過對概念的回顧與復習,可以加強知識間的聯系。通過問答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相關內容。例如,約分與通分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都是依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保持分數的大小不變;它們的區別在于,約分只對一個分數進行,而通分至少要對兩個分數進行。再比如,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既可以將假分數化成帶分數,也可以解決分數化小數的問題(分數化小數既可以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也可以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應用拓展,發展技能

  1、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練習。

  (1)分數單位是的最簡真分數有();分子是3的假分數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條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長()米,每段是全長的()。

  (3)()÷()=0.6=()÷35。

  (4)用直線上的點表示下面各數,估計一下哪個更接近2。

  (5)先填空,再把各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數是最簡分數,哪些數不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化成最簡分數。

  【設計意圖】第(1)小題至第(6)小題是關于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綜合練習,其中第(4)小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并通過估計培養學生的數感;第(5)小題既能幫助學生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還涉及分數的大小比較,其中與的大小比較需要學生選擇合適的策略,是對學生思維靈活性的考查。

  2、分數的加減法練習。

  【設計意圖】同時出現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加減混合運算,旨在幫助學生切實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聯系和區別。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適當增加簡便運算的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和技巧。

  3、拓展練習。

  (1)為幫助四川地震災區的小朋友,小紅捐獻了自己壓歲錢的,小剛捐獻了自己壓歲錢的,小剛捐的錢一定比小紅多嗎?請說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號里填入適當的數,使等式成立。

  【設計意圖】第(1)小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單位“1”的掌握情況,為六年級學習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做鋪墊。第(2)小題重在考查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情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果括號里填相同的數,那么=+;如果括號里填不同的數,則有多種選擇,=+=+=+=+。對五年級的學生而言,不需寫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識地先將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數,再分成兩部分,最后化簡為最簡分數即可。

  (三)課堂小結,回顧反思

  1、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出現什么錯誤?

  2、回憶今天復習的方法,對今后的復習有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對于復習課,教師要關注兩點:一是查漏補缺,發現問題是改進教學的起點,也是幫助學生進步的方向;二是關注反思,培養學生整理與復習的方法。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4

  教學設想:

  本文位于蘇教版說明文第一板塊“科學之光·探索與發現”的第二篇,屬于自學選教課文。文本側重于人類在科學領域的探究,對客觀世界內在規律的把握,同時對科學的價值進行認識與思考,享受發現與探索的無窮樂趣。編者的意圖是,借該篇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科學說明文的能力。本文的閱讀也沒有什么難度,教學時以自讀把握信息為主。

  目標要求:

  1、能夠篩選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脈絡。

  2、繼續了解說明文的特點,理解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色。

  3、了解科學探索應該具備的品格,并培養自己良好的素養。

  課時設置:

  1教時。

  過程:

  一、導入(本文的屬性與教學要求)

  本文的屬性——學術報告,演講稿,所以語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結構上,也為了適應學術演講的需要而安排得條理清楚,綱目分明。學習中,要善于篩選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脈絡;理解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色。

  二、解題

  20世紀初期,人類發現了生命的基本規律之一--遺傳規律。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提出遺傳物質DNA的雙螺旋模型,打開了人類認識生命奧秘的大門。70年代開始的DNA克隆技術和后來蓬勃發展的轉基因技術、動物植物克隆技術、讓人類對生命奧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此同時,人們還發現,幾乎人類所有的'疾病都與基因有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類基因組計劃誕生了。目的是為了解決人類健康問題,并以此帶動生物信息產業的發展。

  人類基因組計劃最早在1985年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杜爾貝克提出。1990年10月,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中國于1999年9月獲準加人人類基因組計劃并承擔了l%的測序任務。本文作者楊煥明教授為爭取和主持完成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1%序列的測定立下汗馬功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對這一計劃尤其是實施這一計劃的意義作了詳細的說明。

  三、指導閱讀理解

  1、先自讀課文,再和同學合作,試制作出作者演講時放映的提綱幻燈片,再看看文章呈現怎樣的邏輯結構。

  2、學生上講臺投影展示提綱幻燈片

  一、(1-2)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動及其宗旨與目標。

  二、(3-10)計劃的意義。

  (一)規模化

  (二)序列化

  (三)信息化

  (四)醫學化

  (五)產業化

  (六)人文化

  三、(11-18)這一計劃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一)基因平等,需善待他人

  (二)遺傳平等,需善待自己

  (三)基因屬于隱私,需要尊重

  (四)促進人性文明、社會和諧

  1、知情權

  2、基因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總分結構。條理清楚,一目了然,歸納總結,綱目清楚。)

  3、瀏覽課文,看看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

  (下定義:“人類基因組計劃……重大工程。”

  列數字:“人類基因組計劃……技術人員參加。”

  舉例子:“這些細微差異……極為少見。”

  這些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說明更清楚、通俗。)

  4、體會本文語言通俗的特點。本文語言通俗性表現在哪里?

  (除了繞不過去的專業術語外,盡量用大眾化、通俗形象的語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四、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

  第三是信息化。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功,是借助了生物信息學,也借助于把地球變小的網絡。沒有它們,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協調與全世界的及時公布是不可能的。沒有全部的軟件與硬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切都不可能。序列一經讀出,它的質控、組裝,以至于遞交、分析都有賴于生物信息學,而從現在開始,序列的意義完全決定于生物信息學。沒有電子計算機的分析與正在爆炸的信息的比較,序列又有何用?而且信息化又改變了整個生命科學,改變了實驗對象存在的方式。今天的生物學實驗可能大部分工作是分析序列信息。

  1、文中加點的“它們”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生物信息學和“把地球變小的網絡”)

  2、文中加點的詞語“質控”“組裝”“遞交”“分析”能否調換順序?為什么?

  (不能。“以至于”表示遞進關系。)

  3、文中加點的“可能大部分”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科學性。)

  4、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的含義是什么?

  (序列需要借助了生物信息學。)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借助熟悉的十進制關系現實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數和分數的聯系,知道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2、通過小數和分數的聯系,培養學生系統歸納知識的能力。

  3、通過對測量、觀察、思考、操作等活動,以及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小數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滲透遷移、類推思想。

  4、通過自學、交流等活動,積累思考的經驗和探究的經驗。

  5、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培養數感和觀察、比較、抽象的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6、引導學生在測量、操作過程中經歷“不夠1米怎么表示”,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并嘗試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分層練習,讓學生牢固掌握并重點練習小數和分數的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系統歸納知識的能力,也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培養遷移和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

  2、知道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教學難點:

  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初步認識了小數,了解到小數在生活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小數,小數也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的測量和計算中。你會用米尺測量嗎?請兩位同學合作到前面測量黑板的長度。引出在測量過程中,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結果,不夠1m怎么辦?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小數的意義(板書:小數的意義)

  二、新授

  (一)1、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

  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米尺圖)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幾分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

  師:誰來說一說?3分米呢?7分米呢?

  通過探究,發現: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

  師:0.3m里面有幾個0.1m?

  0.7m里面有幾個0.1m?1m呢?

  小結:分母是10的分數,它的分子是幾,里面就有幾個0.1。

  2、鞏固練習(出示課件)

  師:請你再思考一下:1里面有幾個0.1?為什么?

  (二)1、理解兩位小數的意義

  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米尺圖)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幾厘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誰來說一說?4厘米呢?8厘米呢?

  通過探究,發現: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0.04m里面有幾個0.01m?

  0.08m里面有幾個0.01m?1m呢?

  小結:分母是100的分數,它的`分子是幾,里面就有幾個0.01。

  2、鞏固練習(出示課件)

  (三)1、理解三位小數的意義

  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米尺圖)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幾毫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

  誰來說一說?6毫米呢?13毫米呢?你能獨立探究嗎?

  學生看課本33頁,獨立探究。(課件出示問題引導)

  通過探究,發現: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0.006m里面有幾個0.001m?

  0.013m里面有幾個0.001m?1m呢?

  小結:分母是1000的分數,它的分子是幾,里面就有幾個0.001。

  (四)遷移推理

  同學們看課本33頁,在米尺圖的下面,小精靈說了一句話,咱們齊讀一下。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省略號的含義。

  鞏固練習:

  1、教材36頁1、2兩題

  2、課件出示鞏固練習

  (五)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

  回憶整數的計數單位,引出小數的計數單位,理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介紹小數的歷史,拓展視野

  五、布置作業:教材37頁7、8兩題。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01-19

教學設計的意義03-01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01-29

人字的意義教學設計04-07

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02-09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設計03-07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3-07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3-06

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03-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探索| 清远市| 南投市| 边坝县| 桃江县| 永定县| 读书| 巫溪县| 浦北县| 永年县| 江北区| 法库县| 钟祥市| 遵义市| 丰都县| 灵山县| 盱眙县| 阿拉善左旗| 彩票| 靖江市| 朝阳市| 中超| 仁寿县| 资源县| 十堰市| 北票市| 紫阳县| 怀化市| 郎溪县| 河间市| 临夏市| 县级市| 新巴尔虎右旗| 奉化市| 顺平县| 浪卡子县| 北流市| 武邑县| 吉首市| 贵南县|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