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0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0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0的兩種含義:沒有的含義和起點的含義,會讀、寫0。
2、培養學生認真寫數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0的兩種含義。
教學難點:
0的第二種含義:起點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1個小鐵盒子、2個硬幣、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師拿出一個裝有2個硬幣的盒子,給學生看。)
1、師:看,老師帶來了一個盒子,盒子里裝有硬幣,讓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聽一聽,猜一猜,老師的盒子里有幾個硬幣呢?誰猜對了,老師獎勵他一朵幸運星。(搖一搖盒子,發出聲音。)
2、生1:有1個硬幣。
3、師:他猜得對嗎?誰還想猜一猜?
4、生2:我猜盒子里有2個硬幣。
5、師:那么到底誰猜對了呢?(倒出硬幣,和同學們一起數一數,有2個硬幣。)
哦,原來有2個硬幣。
(老師裝出神秘的樣子,把盒子放到背后,將盒子中的`硬幣全取出,把空盒子舉高。)
6、師:同學們再猜一猜,這次老師在盒子里放了幾個硬幣呢?(再搖一搖盒子。)
7、生:沒有硬幣了。
8、師:那沒有了可以用數字來表示嗎?(可能有同學說出用0表示,對此要進行肯定和表揚)這就是我們今天新學的知識,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0的認識吧!(出示課題)
9、出示學習目標:
(一)自主學習,同桌互相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的內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發沖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識
師:看到同學們學得怎么開心,那你們想不想把你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1:一個物體也沒有,我們可以用0來表示。(板書:0)
生2:0和1、2、3、4、5一樣,也是一個數字。
生3:0的書寫是從右上角起筆,先向左,再向下,最后收筆和起筆相連。同學們拿起手來一起寫一寫。(師生一起對空寫)
師提示:寫0的時候要注意,起筆和收筆一定要相連,不能分開,而且不能有角。
生4:我覺得"0"像雞蛋、皮球。
生5:我能編首兒歌來記住0呢?數字0,圓圓的,沒有角。
生6:(生拿出直尺)發現了0、1、2、3……0在1的前面。
生7:這些數字,是按順序排的,從0開始越往后數字越大,反過來,數越大,離0也就越遠。
生8:"0"表示起點,要用"0"對齊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個數字,這個數字越大,表示這個東西的長度也就越大。(邊說邊有動作演示)
2、小結:一個小小的0就可以讓我們知道這么多的知識,可見知識是多奧妙無窮的。今天我們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吧!
三、檢測成效,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數學
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0這個數字,那什么時候可以用到呢?大家暢首一言吧!
生1:媽媽買了5個蘋果,你吃了5個,還剩0個。
生2:小明有3支鉛筆,用了3支,還剩0支。
生3:跑道的起點也可以用0表示。 ……
四、總結反思,激發求知欲
同學們今天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學習目標,老師是打心里高興著。大家就帶著所學的知識去找一找0吧,好嗎?
《0的認識》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②、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好嗎?
動手實踐一:
(1)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2)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學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新的)
(4)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現了沒有?
(5)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6)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字卡片數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2、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設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
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①、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②、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0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通過教學,學生初步認識0的意義。
(二)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三)學會0的寫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0的意義及有關0的加、減法。
難點:0的寫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3個放大的茶碗、茶盤圖、氣球圖、蠟筆盒圖、放大直尺。
(二)學具: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0~5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看圖寫數: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盤子里有兩個杯子,用數字2來表示,盤子里有一個杯子,用數字1來表示。如果盤子里一個杯子也沒有(出示)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時肯定會有同學說出用零來表示)對!用零來表示,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貼出課題)
1、認識0。
師說:盤子里一個杯子也沒有,我們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板書:0。
師說:這個數字讀作“零”,“0”表示沒有。“0”和1,2,3,4,5一樣,也是一個數。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沒有)
(1)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0”的用法和意義。
師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0這個數字,比如;
媽媽買回5個蘋果,吃了5個,還剩0個。小華有3支鉛筆,用了3支,還剩0支。你們一定還會說出許多這樣的例子。現在我們分小組議論,看誰說得最好。
議論后,指名4~5人說。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師說: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對0有了初步的認識。0可以表示沒有。0還可以表示什么呢?請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這里它還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圖。
師說:請大家看放大直尺圖,0在這里表示一段也沒有。它還可以表示起點。表示量東西從這里開始。
師問:這個0應排在誰的前面?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為0是起點)
指名數直尺上的數:從0~5。
齊讀:0~5,5~0。
(4)指導0的書寫。
老師邊范寫邊說:寫0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收筆都要相連,寫成橢圓形。
自己在課桌上練習寫0,注意筆順。
在書上練習格描寫0。
2、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
(1)學習同數相減等于0的減法。
出示小朋友拿氣球圖:
師問:
①第一幅圖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幾個氣球?
②第二幅圖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幾個氣球?
③把這兩幅圖連起來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來有2個氣球,飛起2個)
④原來有2個氣球,飛起2個,可以提出什么問題?(還剩幾個?)
⑤求還剩幾個?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板書:2-2=0。
指名說: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為什么用0表示?
師說:2去掉2就沒有了,所以用0表示。
擺一擺:
同學們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3根小棒,再拿走3根,還剩幾根?
算式怎么列?板書:3-3=0。
齊讀:2-2=0,3-3=0。
師說:你們還能想出幾減幾等于0的題嗎?
學生說,老師板書:
1-1=0 5-5=0
4-4=0 0-0=0
師說:這些都是同數相減得數是0的題。
(2)學習一個數加0或減0。
出示蠟筆盒圖:
師問:
①左邊盒里有幾支蠟筆?右邊盒里有幾支蠟筆?一共有幾支蠟筆?
②求一共有幾支蠟筆,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板書:4+0=4、
指名說:算式中各數表示什么?
老師把兩個盒子調換位置:
師問:
①誰能看圖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說,板書:0+4=4、
②4加0為什么還等于4?(因為4加0就是4加沒有,還應該是原來的數。)
③那2+0,5+0,0+3呢?
師說:這幾道題都是一個數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個數減零應怎么算呢?
板書:5-0=□。
指名說:5-0=5。
師問:為什么5減0還得5?(因為從5里去掉0個,就是一個也沒去掉,所以還是5。)
師問:4-0呢?6-0,7-0呢?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知道了同數相減(指板書)等于0,一個數加0還得這個數;一個數減0還得這個數。下面比一比看誰學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拿出0~5的`數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2、看圖列式計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練習五第1,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學習0的認識及有關0的加、減法。課堂設計是這樣安排的:
一、分三個層次進行新課。
第一層,認識0;
第二層,教學相同數相減等于0;
第三層,教學一個數加0或減0。
0的認識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所以要通過直觀演示、觀察實物圖、動手操作等方法使學生從感性上對0有初步認識。
二、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講完例題后啟發學生動腦筋自己編題,自己計算。
三、在講完4+0=4這道題后,設計了把兩個蠟筆盒調換位置,讓學生列出0+4=4進一步加深理解對“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理解。
四、在鞏固練習環節,除完成練習五第1,4題的作業,還增加了看圖列式計算和口算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0的加減含義。
【《0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0認識教學設計11-29
0的認識教學設計03-20
《認識0》的教學設計03-23
0的認識教學設計03-21
《0的認識》教學設計參考03-19
0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5-06
0認識教學設計15篇11-30
0的認識教學設計3篇02-18
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