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4-04-06 12:30: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畫圖表示、推導、歸納等探索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

  3、體驗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畫圖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直觀性。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長方形彩紙。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折紙

  教師說明折紙要求,讓學生動手操作,折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課件演示折紙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種地問題

  1、課件出示問題,根據題意出示圖示。

  2、提出問題(1),繼續出示圖,使學生明白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出算式,并結合圖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問題(2),方法和過程同問題(1)。

  三、總結計算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出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完成“試一試”的四道題。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2、“練一練”第2題。

  3、“練一練”第3題。

  4、“練一練”第4題。

  5、“練一練”第5題。

  由折紙引入學習活動,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是分數乘法問題的準備。

  結合課件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弄清題意。

  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理解題意,明白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為總結計算方法作鋪墊。

  先讓學生觀察兩個算式,自己總結方法,教師指導歸納,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再交流。

  分數乘分數問題的抽象描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其中的”指誰的?理解這個問題,學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過面積計算,鞏固分數乘法計算方法。

  關注比較方法,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對折一次,再對折,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面積的幾分之幾?

  生: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面積的1/4.

  師: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的一半的幾分之幾?

  生: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的一半的1/2.

  師:也就是說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課件演示說明)

  師邊口述題意邊出示課件。

  師邊口述題目邊演示課件。

  師: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什么?怎樣計算?

  生: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師:觀察兩道題的計算過程,分數乘分數,我們是怎么計算的?

  生概括歸納。

  師:大家用你們自己歸納的方法試著計算“試一試”的題目。

  交流時說說計算方法和過程。

  師:說說怎樣列式?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算法。

  師: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誰的2/5?

  理解后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列式的想法和計算過程。

  理解題意,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注意學生比較的方法。對于好的方法給予表揚。并歸納總結比較方法。

  集體訂正。注意得數后面要有單位名稱。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10頁例3,第11頁例4。

  【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更注重的是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教學中我改變以往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以記憶法則,機械訓練為主的學習方式。為了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以下三個措施:1、實踐操作,《新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數學教學活動將是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為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我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畫、涂,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2、自學探究,《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把算理的分析思路設計成一個個有層次的問題,制作成學習稿,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綱來一步一步思考,給學生提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去領悟算理。3、說算理。通過“小老師”說算理,小組合作人人說算理等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分析思路,完成思維的內化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分數乘分數》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分數乘法》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節課,是學生在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是分數乘整數意義的擴展,且計算算理較難理解,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第10頁例3從實際問題引入,用工作粉刷墻壁的圖創設問題情境,給出條件,提出問題。

  從解決“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相乘”到“兩

  個一般分數相乘”,力圖讓學生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探究過程。為突破重難點,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操作的過程與結果推導出計算方法,經歷算理的推導過程。教材第11頁例4從蜂鳥飛行的實際問題引入。通過計算,使學生明確分數乘分數計算也應該先約分再乘,這樣計算比較簡便,并掌握怎樣先約分。教材接著提出“5分鐘飛行多少千米?”的問題,這是分數乘整數的計算,前面已經學過,這里一方面把分數乘法的兩種形式集中呈現,加強它們之間的`對比與聯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數和整數相乘怎樣約分的問題,使學生知道分數的分母與整數可以直接約分。

  【學生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知識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整數、整數乘分數,理解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要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就比較抽象了。根據教者所任教的本班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習慣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因此能適應本課時的“根據自學稿自學”的教學活動。利用畫圖的直觀性理解和分析問題,也是學生在以前的學習活動已有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的三個地方是:

 。1)學生自學時,教師對學困生的輔導;

 。2)“小老師”歸納算理時,教師的引導作用;

 。3)小組合作,人人說算理時,怎樣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期中,讓活動取得最大的效果。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分數乘分數意義和算理。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3)會用分數乘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基本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畫圖表示、觀察、交流、推導、歸納等探索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發展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2)感受畫圖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直觀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

  (1)體驗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探索性,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1張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條。

  【教學過程】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46頁的例4、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九第1-5題。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再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把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推及分數與整數相乘,幫助學生形成對分數乘法相對完整的認識。

  例4先讓學生借助直觀圖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義;再讓學生聯系示意圖所顯示的結果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算出兩個分數相乘的積,建立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讓學生驗證猜想,在操作探究中進一步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啟發學生以直觀的方式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結果。然后組織學生觀察例4、例5中幾道題目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比較分析,歸納出分數和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其后,通過填空形式啟發學生用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計算整數與分數相乘,把計算方法推及分數與整數相乘,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最后,教材舉例介紹了計算分數乘法時更為簡單的一種約分方法,簡化計算過程。

  [教學目標]

  1、通過例題的直觀操作,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口算,說說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方法。

 。ㄔO計意圖: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作好鋪墊。)

  二、教學新知

 。ㄒ唬、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長方形紙,學生觀察。

  2、依次呈現長方形圖,逐步提問。

 。1)出示長方形紙的涂色部分。問:涂色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出示斜線。問:畫斜線的部分各占的幾分之幾?

  追問:的、的又各是這個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明確:的是, 的是。(板書)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樣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結:求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這兩個算式與以前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分數乘分數。

  7、猜想:觀察這2個式子,猜猜分數與分數相乘是怎么計算的?

  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初步說出自己的猜想。

 。ㄔO計意圖: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直觀圖,逐步的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在不斷的追問、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數乘法的意義,獲得獨特體驗,同時建立了初步的計算方法的猜想。)

 。ǘ炞C猜想。

  談話:這個猜想很有價值,對不對呢?我們還要舉一些例子來驗證。

  1、出示例5的填空題和長方形圖。

  2、結合題意提問。

 。1)說一說和分別表示的幾分之幾?

 。2)你能根據剛才的猜想寫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 學生完成填空。

  3、操作驗證:

 。1)提出要求:請大家先在兩個長方形圖中分別畫斜線表示的和的,然后觀察一下結果和你猜想的得數一樣嗎?

 。2)學生操作活動,一生板演,師巡視

  (3)組織交流,證實猜想是正確的。

  (三)比較歸納。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問:在這些算式中,你發現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關系?

  2、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再在小組里交流。

  3、在交流中歸納總結方法;分數和分數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的分母。

 。ㄔO計意圖:計算方法的得出是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觀察比較、概括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后得出的,教師在活動中適時引導,學生則主動建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展,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ㄋ模┰囈辉

  1、學生嘗試解答,指名板演,核對時說一說怎樣想的?

  2、明確: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算出結果。

  三、方法推廣。

  1、出示:請用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 提示:整數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

  3、 學生嘗試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問: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于分數與整數相乘嗎?為什么?

  5、說明:分數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這樣計算,教師示范:

  6、小結:今后計算分數乘法時,照上面的樣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ㄔO計意圖:在前面探究的基礎上,提供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再加以介紹點撥,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四名學生板演。

  交流時選擇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注意書寫格式。

  2、完成練習九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組織交流。使學生明白,要求小時耕地公頃,就是求 公頃的是多少。

  3、完成練習九第3題

  學生獨立判斷,分析錯誤原因,并進行訂正。

  4、完成練習九第4題

  學生先直接在書上寫出得數,再引導學生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計算的過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識,最希望得到應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練一練、改錯比一比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新知,并學會反思,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五、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分數乘分數,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ㄔO計意圖:必要的學習小結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他們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習方法。)

  六、課堂作業

  練習九第2題、第5題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4

  教學基本

  內容第45-46頁的例4、5相應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九第1-5題。

  教學目的和要求

  1、通過例題的直觀操作,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及難點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

  及手段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

  學法指導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預習例4、5

  一、探究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長方形紙。

  2、依次呈現長方形圖,逐步提問。

 。1)出示長方形紙的涂色部分。問:涂色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出示斜線。問:畫斜線的部分各占12的幾分之幾?

  追問:12的14、12的34又各是這個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3、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列怎樣的算式?求12的34呢?

  4、小結:求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5、完成填空:

  ()()○()()=()()○()()=

  6、比一比:

  這兩個算式與以前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分數乘分數。

  7、猜想:觀察這2個式子,猜猜分數與分數相乘是怎么計算的?

 。ǘ炞C猜想

  1、出示例5的填空題和長方形圖。

  23×15=()()

  23×45=()()

  2、結合題意提問。

 。1)說一說23×15和23×45分別表示23的.幾分之幾?

 。2)你能根據剛才的猜想寫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

  3、操作驗證:

  (1)提出要求:請大家先在兩個長方形圖中分別畫斜線表示23的15和23的45,然后觀察一下結果和你猜想的得數一樣嗎?

  教師巡視。

  教學環節設計

 。ㄈ┍容^歸納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問:在這些算式中,你發現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關系?

  2、在交流中歸納總結方法;分數和分數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的分母。

 。ㄋ模┰囈辉

  出示試一試

  明確: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算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識?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34~35頁例4~5、試一試和練一練,第37頁練習六第1~5題。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知道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于整數和分數相乘,把分數乘法統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整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

  教具:

  長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以前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下面請同學們看黑板上貼的長方形紙,涂色部分分別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對它們進行操作,并引出新課

  二、組織探究

  1、教學例4出現教材中的圖形

  然后問:畫斜線部分是的幾分之幾?又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由此明確:的是,的是。

  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樣列式?

  求的呢?

  師問:你能列算式并看圖填寫出書中的結果嗎?

  打開書P34完成

  提示:根據填的結果各自想想怎樣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

  學生進行討論得出: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學例5

 。1)讓學生說說×和×分別表示的'幾分之幾?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結論計算這兩道題嗎?

  學生試做

  訂正完后問:你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呢?

  (2)驗證比較

  讓學生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紙上先涂色表示。

  再畫斜線表示的和的。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學困生進行指導。

  看看操作的結果與你計算的結果是否一致?

  學生觀察比較

  3、歸納總結

  比較剛才計算的每個積的分子、分母與它的因數的分子分母,討論有什么發現?

  得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三、練習

  1、完成的試一試

  提醒學生注意: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在計算

  通過交流進一步明確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四、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推廣

  同學們,下面著幾道題你回計算嗎?

  出示:

  請同學們先完成P35的填空,提醒學生把整數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來計算

  討論: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嗎?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1)整數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

  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也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

 。2)實際計算時可以直接按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分數和整數相乘,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3)也可以整數與分數直接進行約分后再計算。這樣更簡便

  教師進行示范如P35

  2、練習

  完成P35的練一練

  引導學生用直接約分的方法進行計算

  五、綜合練習

  1、做練習六的第1題

  先在圖中畫一畫再列式計算

  2、做練習六的第3題

  說出錯的原因

  3、做練習六的第4題

  看誰算的最快

  六、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七、作業

  練習六的第2、5題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下,第四單元第三節。(48、4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景,,通過動手操作,借助直觀圖探索、總結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借助圖形分析問題,探究計算方法的直觀性,獲得探索數學問題的活動經驗。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彩筆。(學生)。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教師出示口算題

  學生活動:口算接力。

  設計意圖:每節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二、復習回憶、導入新課

  1、你還記得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嗎?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

  3、列式解答。

  (1)、張叔叔每分鐘打字60個,1/2分鐘打字多少個?

 。2)、一臺收割機每小時收割小麥1/2公頃,3小時收割小麥多少公頃?6小時呢?

  三、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教師活動:板書課題

  學生活動:自主學習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對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點有明確的'目標。

  四、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小活動:

  拿出一張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按老師的要求折一折。邊折邊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

  要求:(1)把長方形的紙對折,得到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2)再次對折,得到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例題

  一臺播種機每小時播種小麥1/2公頃。(1)這臺播種機1/4小時播種小麥多少公頃?

 。2)、讀題,獲取數學信息。

 。3)、借助長方形,理解題意并列出算式。(讓學生理解:公頃怎樣表示;小時播種小麥多少公頃實際是求誰的)

  板書:1/2×1/4=

 。4)操作探究計算算理

  活動要求:每個小組提供了一張長方形的紙,咱們就把它看作一公頃,看你們能不能借助這張紙來合作研究一下,怎樣計算?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筆涂一涂,畫一畫,分一分。

 。5)匯報展示、分享成果。

  學生匯報展示。

  教師多媒體演示。

  3、遷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問題(2):這臺播種機3/5小時播種小麥多少公頃?

  (2)另取一張長方形紙,用上面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解決問題。

 。3)匯報展示交流成果。

  學生匯報展示。

  教師多媒體演示。

  4、嘗試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總結、歸納法則。

  要求:觀察上面的算式,結合剛才的操作體驗。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小結: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計算結果要是最簡分數,能約分的最好先約分。)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升。

 。ㄒ唬╈柟虘眉由罾斫

  1、我來填一填

  (1)、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母相乘的積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數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近視,近視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計算,積是()。

 。ǘ╈柟烫嵘纬杉寄

  2、解決問題

 。1)一種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這樣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繩子長5米,對折2次后,每段的長度是多少米

  六、積累經驗、總結得失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收獲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樣解決?和你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ㄐ〗M長記錄本組學生存在的問題,課后解決。)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冊六年級數學第二單元的例3與例4的內容。該單元是在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同時又是學習分數除法和百分數的重要基礎。而本課承分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

  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理念,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題,并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以豐富練習形式,加強計算與實際的應用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所以說學好本課的內容是對分數的簡算、混合運算、解決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并能運用算理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在具體情境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3、發展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培養數形結合意識。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明白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1、1/3×9= 5×11/15= 2、33個1/13是多少?

  3、判斷

  4/5m的5倍與5個4/5m一樣長。

  4、抽生說說并說明理由。

  二、情景激趣引入

  1、師:小明想去旅游,而他的爸爸故意要考考他。要求他提出三個問題并回答正確才允許去。爸爸說:王師傅每小時粉刷一面墻的1/5。

  2、出示小明提出的問題。

 、、2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⑵、4/5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⑶、1/4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3、自由提問題。

  4、抽生幫小明解決問題。師:如何列式?為什么?

  生:第一個列式是2×1/5,因為一小時是1/5,而2小時是2個1/5。

  生:可以根據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來列式。兩小題列式是4/5×1/5和1/4×。

  5、師:4/5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的`()是多少?而1/4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求()是()的多少?(生填空后觀察)

  師: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是()的幾分之幾?

  6、師:4/5×1/5和1/4×1/5如何計算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7、引出課題。(板示)

  三、操作探究計算算理

  1、(各拿出自已備好的白紙。)學生猜測,如何通過操作得出1/4×1/5的結果。

  2、抽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3、教師引導,小組合作完成。

  4、匯報學習成果。

  生:可以把這張紙看成一面墻。先平均分成5等份,再用淺色涂其中的一份。(如圖板示)然后,再把1/5平均分成4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圖板示)

  5、師:觀察這個圖,從涂色的結果年看,1/4×1/5的結果是多少?生:是1/20

  6、交流涂色的過程,分享成果。

  7、抽5個小組的代表來粘貼討論1/4×1/5的結果,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想法。

  8、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1/4×1/5 =1/20 4/5×1/5=4/25

  9、師:從這兩道題中你發現了什么?

  四、歸納法則

  1、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2、填空:

  分數乘分數等于()乘()的積作(),()乘()的積作()。

  3、練習:3/10×2/9=(要求在紙上操作得出結果)

  4、生匯報。抽一名學生結合圖用語言敘述。

  5、師評價并引生概括。

  師:3/10×2/9=6/90=1/15能把這句話補充嗎?分數乘分數等于()乘()的積作(),()乘()的積作()。能()要()。

  五、解決問題,加深認識。

  1、(小黑板出示)例4的內容。蜂鳥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鳥,也是唯一能倒飛的鳥。蜂鳥每分鐘可飛行3/10千米,2/3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2、師:從這道題中你發現了什么信息?又根據什么列式?

  3、結合學生回答,要求生獨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說說計算過程)

  六、鞏固新知,反饋提高

  1、計算。(抽生板示,說明計算過程)

  1/3×2/5= 8/9×3/10= 6/7×14=

  2、看式子用圖表示。

  3/4×5/6=()

  3、判斷,說明理由。⑴、a×2/a=2。()⑵、a≠0,b≠o,那么3/a×4/b=12/ab。()

  4、解決問題。

  一個長方形,長為8/9米,寬是長的3/10,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七、總結

  這節課我們是怎樣求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1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從而掌握計算方法。

  2。 發展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1。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 每個學生準備一張長15 cm、寬10 cm的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以學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裝修新房等學生身邊的實例引入。

  出示粉刷墻壁的畫面,給出條件:每小時粉刷這面墻的1/5。

  師: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

  以分數乘整數的問題作研究內容,如“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師:怎樣列式?(板書1/5×4)

  師:列式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讓學生計算,并說說怎樣計算。

  師:我們解決了4小時粉刷多少的問題,那么1/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出示問題)怎樣列式?依據是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根據“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的列式類推出,或根據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可以列出1/5×1/4)。板書算式。

  師:(結合板書講解)我們已經知道求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4個1/5是多少。求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乘分數

  二、操作探究計算算理

  1?師:下面我們來探討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紙,把它看作這面墻,先在紙上涂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應該涂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操作。

  學生交流是怎樣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紙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圖)

  師:我們已經知道,求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組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涂?

  小組匯報(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學生自己涂色。

  師:從涂色的結果看,1/5的1/4占這張紙的幾分之幾?1/20

  師:我們可以得到1/5×1/4=1/20。根據涂色的過程,你能說說是怎樣得到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歸納(用多媒體或投影片演示涂色過程):我們先把這張紙平均分成5份,1份是這張紙的1/5,又把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這張紙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書)。

  三、遷移延伸,歸納法則

  提出問題:3/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師:“3/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組討論并操作:怎樣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樣計算?

  交流計算方法和思路:與前面一樣,也是把這張紙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書)

  根據板書的兩個計算算式討論歸納計算方法。

  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得到: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饋提高,鞏固計算

  出示例4,讀題。

  師:怎樣列式?依據什么列式?

  由學生討論得到:根據“速度×時間=路程”,列出3/10×2/3。

  讓學生獨立計算。通過請學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學生的演算過程及結果交流計算情況,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乘,這樣可以使計算簡便。并結合學生的演算情況說明約分的書寫格式。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9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兩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溝通知識。

  師:老師這有一組題,你能解決嗎?出示:

  列算式,解答。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這幾道題都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

  師:同學們,老師這還有幾道口算題,相信你們能口算正確。出示口算題:

  3/52 101/2 2/36 117/12 3/49

  1/3 1/2

  師:最后一道題,與前面幾道題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數與分數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數乘分數,不會算。

  師:那分數與整數相乘,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分數與整數相乘,用分子乘整數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師: 那分數乘分數該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分數乘分數。(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動一: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長方形紙,現在,拿出其中的一張,我們一起玩一個折紙游戲。請大家按老師的要求折一折。

 。1)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這時你得到這張紙的幾分之幾?能列算式嗎?

  學生邊操作,邊回答問題,教師相機板書:11/2=1/2

 。2)在此基礎上再對折,這時你得到這張紙的幾分之幾?能列一個算式嗎?

  學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學生不出現第二種情

  況,教師可出示教材示意圖,提問,你發現1/2和1/4有關系嗎?引導

  學生發現1/4就是1/2的1/2。教師板書:1/21/2=1/4

  活動二:

  師: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另一張紙,我們把它當作張大爺家的地。(師口述教材活動的內容)你能在這張長方形紙上折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嗎?

  生動手折紙,并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

  師:蔬菜地的1/2種西紅柿,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師:怎樣列式?

  生:1/31/2=

  師:1/31/2得多少,我們先動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動手折紙,涂色,發現1/31/2=1/6。

  師:你能說說1/31/2為什么等于1/6嗎?

  學生可能這樣回答:

  生1:(結合折紙和涂色)因為求西紅柿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當于把整塊地平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生2:(結合折紙和涂色)西紅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塊地的1/3,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當于把整塊地平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師隨學生的發言板書:1/31/2= 1/2*3=1/6

  師:那問題(2)該怎樣解答呢?同學們結合折紙圖獨立列式計算,然后和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誰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說說?

  生:(結合折紙和涂色)糧食作物占整塊地的2/3,糧食作物的1/3種黃豆,求黃豆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當于把整塊地平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熾S學生發言板書:2/31/3 = 2*1/3*3 = 2/9 )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可以站起來說一說。

  學生可以繼續進行補充發言。

  師:題目中只說糧食作物的1/3種黃豆,也沒說是2份呀?這里的2是怎么回事?

 。ㄒ源艘饘W生的爭論,使學生明白,糧食作物占整塊地的2/3,糧食作物的1/3種黃豆,黃豆的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師:有點明白了,那老師再補充一個問題,你幫著解答解答。如果糧食作物地剩下的這2/3(指圖),種玉米,玉米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

  生:2/32/3 = 2*2/3*3 = 4/9

  師:給大家講講吧。ㄒ龑w學生結合圖理解其中的算理)

  師:經過剛才的學習,你能總結一下,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嗎?

  (引導學生總結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三、及時拓展,鞏固新知。

  1、完成試一試。師:通過剛才我們共同的努力,已經探究出了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相信下面幾道題一定難不住你。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要求學生說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2、完成練一練第1、2、3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訂正時要求學生說名列式的想法及計算過程。

  3、完成練一練第4題。學生獨立做,訂正時,請學生說明比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題學生用乘法交換率進行比較,教師要給予表揚。

  4、作業:練一練第5題。

  教學后記:

  在教學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學生對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時還不夠課透,以后繼續加強這方面。對于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但是有個別學生會把整數跟分子約分,有個別學生沒有約到最簡分數,以后不斷加強學生的訓練。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使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和區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反站數感。

  3、使學生在用百分數描述和解釋生活現象的過程中,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與區別。

  教具準備:課件;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談話:同學們喜歡看籃球賽嗎?最近我們教育系統正在組織全區中小學教師開展3人籃球賽的活動,瞧,我們學校的藍球運動愛好者正在積極訓練(出示課件),最終要選拔3人代表我們學校去比賽。想知道最終我們學校選派哪3人嗎?(出示課件)。

  那你們猜猜看,這三位老師誰投籃的技術好一些?

  學生猜。

  二、例題教學,引出概念。

  1、出示例題,引發探究。

  教師:我們來看看比賽的數據顯示。

  (出示表格)。

  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中交流想法。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討論,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比較方法,如:誰投中的次數多,誰的成績就好一些;誰失球的次數最少,誰的成績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投中的比率),再比較這幾個分數,誰大就表示誰的成績好一些。

  引導學生比較這些方法,并明確最后一種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邊增加“投籃的比率”一欄。

  2、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學生獨立計算三名隊員投中的比率。

  指名報計算結果,教師完成統計表。(出示書上完整的表格)。

  讓學生說一說19/。

  25、16/20、28/40分別表示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幾分之幾。

  提問:根據上面的計算結果,你能比較出誰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學生自主探索比較的方法。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學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個分數,先兩個兩個比較,再確定哪個分數最大,或者先把三個分數一次性通分,再比較大小,也可以把它們都改寫成小數再比較大小。

  談話:為了便于統計和比較,通常把這些分數用分母是100的分數來表示。

  學生按要求獨立進行改寫。

  指名口答改寫的結果,教師板演。

  提問:76/100表示哪兩個數量比較?表示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

  再讓學生說一說80/100、70/100的實際含義。

  提問:現在能很快看出誰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學生:王老師投中的比率高一些。說明:像上面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揭示課題。

  2.提問:認識了百分數,百分數怎樣寫,怎樣讀呢?

  學生自學課本99頁“試一試”上面的內容。

  組織學生說一說讀法和寫法,教師進一步示范76%的讀、寫法。

  提問:百分號相當于分數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號形式寫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學生模仿讀一讀,寫一寫。

  學生照樣子表示出80/100、70/100,先寫出來,再讀一讀。

  提問:讀百分數時要注意什么?

  說明:百分數不讀作“一百分之幾”,而要讀作“百分之幾!

  提問:你能說說黑板上百分數是什么意思?(盡量引出投籃命中率為后面的'“百分率”作鋪墊)。

  3.教師:請大家在規定的時間里寫些自己喜歡的百分數,要求一個比一個寫得好。記時開始。(停,時間不是很長)。

  師:如果老師要求寫十個,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描述一下你寫了幾個。

  學生1:我寫了5個,我完成了50%。

  學生2:我寫了7個,我完成了70%。

  教師:如果不直接告訴別人,讓別人猜猜你寫了幾個?

  學生1:我還有70%沒有完成;。

  學生2:我寫好的接近50%;。

  學生3:……。

  三、分層練習,加深理解。

  1.“試一試”

  指導學生做一做。

  第(1)題。

  指名回答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分之幾,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幾比幾?

  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近視率的含義是什么,再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通過解答這兩題,誰能說一說對“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的理解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后,在班級里說一說。

  明確:百分數的本質是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系,因此把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適的。

  2.“練一練”第1題。

  學生看題,理解題意,獨立做一做。

  做好,交流填寫結果。并具體說一說某個百分數表示的實際含義。

  說明:百分數可以表示一個整體中的部分與這個整體的關系。

  第2題。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百分數?生舉例,是課件出示。

  在小組里說一說,并說出這些百分數的含義,再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題。

  同座同學互相讀一讀,并說出每個百分數的含義。

  指名分別說一說每個百分數的含義。

  4.練習十四第2題。

  學生獨立寫一寫,寫好在小組中交流。

  組織學生交流寫法,并說一說百分數表示的含義。

  教師:分母是一百的分數都可以用百分數表示嗎?

  5.比較分數與百分數的異同點(課件)。

  6.練習十四第3題(哪些分數可以用百分數表示)。

  出示題,讓學生試著判斷,并說明理由。

  明確: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系,不用來表示某個具體數量。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后面不帶單位名稱,而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比,在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時,分數后面可以帶單位名稱。

  四、全課總結。

  教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一個人的收獲不僅來自于1%的靈感,更重要的來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節課同學們都能有一點收獲,日積月累你們100%會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靈感)。

  教師:你能用百分數來描述你這節課的感受嗎?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11

  第三課時運算定律的應用

  教學內容: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教材第14頁例5、例6,練習三的1、2、4、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乘法,并使一些計算簡便。

  2、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重難點、關鍵: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5

  1.觀察每組的兩個算式,看看它們有什么關系。

  (1)1/2×1/3○1/3×1/2

 、賹W生計算,發現乘積一樣,兩個算式相等。

  ②說一說存在的規律。

 、塾米帜副硎。

  板書:乘法交換律:a×b=b×a

  (2)(1/4×2/3)×3/5○1/4×(2/3×3/5)

 、賹W生計算,發現乘積一樣,兩個算式相等。

 、谡f一說存在的規律。

 、塾米帜副硎。

  板書:乘法結合律:(a×b)×c=a×(b×c)

  (3)(1/2+1/3)×1/5○1/2×1/5+1/3×1/5

 、賹W生計算,發現乘積一樣,兩個算式相等。

 、谡f一說存在的規律。

 、塾米帜副硎。

  板書: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結。

  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

  師:應用這些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二、教學例6

  1.計算3/5×1/6×5

 。1)觀察算式,說一說你有什么想法。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檢查。

  (3)匯報計算過程。

  (4)想一想:不改寫算式,直接進行約分行不行?

  通過觀察、思考、交流,使學生明白像這樣連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約分同時計算。

 。5)試一試

  2/3×1/4×3

  學生獨立計算,請兩位學生上臺板演,完成后集體評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計算(1/10+1/4)×4

 。1)觀察算式,說一說你認為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請兩位上臺板演。

 。3)集體評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板書:

  (4)試一試

  (8/9+4/27)×27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完成后,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計算過程。

  3.計算:87×3/86

 。1)觀察算式,說一說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認為應該怎樣算比較簡便?

 。▽W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3)反饋交流結果

  板書:

  三、鞏固練習:完成練習三的.1、2、4、5題

  第四課時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教學內容:

  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課文第17頁的例1“做一做”,練習四的第1—4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的關系.

  使學生掌握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問題的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問題.

  重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展示學習指導:

  學生討論完成下列題目:列式

  1、20的2倍是多少?

  2、15的2/3是多少?

  3、100的1/10是多少?

  4、30的3/2倍是多少?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兩點

  第一:一個數乘分數,表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第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與"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一樣的道理,用乘法計算.

  板書: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一個數×幾倍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一個數×幾/幾

  三、教學例1

  出示例題: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的均耕地面積的2/5。

  我國人均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2、題中哪一句話告知我們數量關系?

  3、題里的“2/5”表示什么?(把世界人均面積平均分成5份,我國人均面積占其中的2份)

  4、畫線段圖表示

  1、引導提問:求我國人均面積就是求什么?(世界人均面積的2/5)

  板書:我國人均面積等于世界人均面積的2/5

  我國人均面積==世界人均面積×2/5

  我國人均面積==2500×2/5

  2、列式解答

  學生嘗試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視,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2500×2/5=1000(平方米)

  答:略

  2.做一做

  一頭鯨長28米,一個人身高是鯨體長的2/35。這個人身高多少米?

  過程要求: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2、同伴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

  3、匯報解答過程

  4、關系式:人的身高是鯨體長的2/35

  5、算式:28×2/35=56/35(米)

  四、當堂練習

  完成練習四的第1-5題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3,做一做1~3,練習一4~7。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學會分數乘分數的簡便計算。

  2、通過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3、通過分數乘分數的應用的廣泛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具運用:

  每個學生準備一張長15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先說說下面算式的意義,再計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學們每小時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這樣計算,14小時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課。

  1、創設情境:

  李伯伯家有一塊12公頃的地。種土豆的面積占這塊地的15,種玉米的面積占35。根據題目所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種玉米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1)理解題意:這塊地共有12公頃,種土豆的面積占這塊地的15,應把這塊地的'面積看作單位“1”。求種土豆的面積就是求12公頃的15是多少?乘法計算,列式12×15

  2、揭示課題:

  請你觀察12×15這個算式,它有什么特點?

  板書課題:分數乘分數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問: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這張紙代表面積是1公頃菜地。請你們小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說明12×15=110。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4、小組匯報研究成果。

  先把整張紙對折,紙就被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這張紙的12,再把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這1份就占整張紙的110。說明12×15=110。

  5、結合課件演示進行歸納。

  用課件演示涂色過程:我們先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1份是這張紙的12,又把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這張紙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書算式)

  四、遷移延伸,歸納法則。

  1、理解題意:與解決問題(1)的方法相同,種玉米的面積占這塊地(12公頃)的35,也是把這塊地的面積看作單位“1”。求種玉米的面積就是求12公頃的35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為12×35。

  2、小組討論并操作:怎樣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樣計算?

  3、交流計算方法和思路。

  預設:與剛才一樣,也是把這張紙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書算式)

  4、提問:觀察黑板上的這兩個算式,你能說一說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嗎?

  5、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得到: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練習。

  教材第4頁“做一做”的第1、2題。

  六、布置作業:練習一4~7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13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同樣也是難點。我在教學中嘗試著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以直觀的方法讓學生在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直接發現結果,然后根據折出來的結果探索計算法則,放棄了教材中兩次折、畫的方法。剛上完課,表面上感覺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教學過程有點脫節。在評完課又聽完其他老師的課后,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1、敢于沖擊教材。

  一是改變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王芳改成了老師,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樣更能激起學生質疑的興趣;二是我放棄了教材中兩次折、畫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通過一次折紙理解了意義發現了計算結果,然后觀察發現了計算方法。這樣,為學生探索與交流保證了充足的時間。

  2、關注動態生成。

  在課的開始,我激活了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的開始就面對“老師每小時織圍巾1/4米”的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產生疑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沖動。在學生形成的關于問題的多種原始想法中,我關注了動態的生成,抓住鮮活的生成資源,篩選出了關鍵的問題,使本節課的目標及教學重點成為學生的探討焦點,體現了教與學的雙主體地位。

  3、敢于放手研討。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以折紙涂色活動為主線,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和觀察交流,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問題。折紙是為了理解意義。當學生由1/2×2的意義推測出1/4×1/2的意義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時,我知道學生并不理解為什么這樣說。正是通過折紙,學生理解了1/4的.意義,1/2的意義,才能理解1/4×1/2的意義。因為學生只有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才能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通過數形的結合,學生在理解意義的過程中感受計算分數乘分數時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學生經歷了抽象———直觀———抽象的探索過程。

  4、合適的支點能貫通整個課堂。

  這節課表面上感覺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教學過程有點脫節。聽了同事的數學課,我茅塞頓開!

  在折一折的過程中,我直接讓學生折1/4×1/2,雖然經過全班同學的努力,在少數同學的帶動下折出了1/4×1/2表示1/4的1/2,可是有的遷強。聽了劉虹老師的課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我的課堂脫節,是因為我丟掉了課本提供的支點:先折1/4×2。因為學生由整數的意義得出"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那只是推測,并不知道為什么,只有體會出1/4×2描2個1/4,才能知道半(1/2)個1/4描1/4的一半,這樣才真正明白為什么說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所以說,折1/4×2是成功完成1/4×1/2的支點,很重要。

  5、學具的準備是無聲的引導。

  要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學具。只有讓學生準備好學具了,學生才可以探索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如果只給學生準備一張紙,那么學生是不是也就只會折紙,如果再為學生準備尺子和筆,那學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過畫圖的方法來進行探索和研究,再為學生準備彩筆,學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導通過畫、涂的方法來研究?傊畬W具準備的充分,學生探索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讓學生準備了兩張紙和兩只彩筆,拘限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致使學生只用了折紙感受意義,理解計算方法。限制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5-46頁的例4、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九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例題的直觀操作,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250千克的2/5是多少?

  2.3米的5/9是多少?

  指名口答

  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

  二、探究

  1.學習例4

 。1)創設情境:小明和小強是好朋友,小明到小強家去做客。小強請小明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給爸爸媽媽,兩人吃的各占了西瓜的一半的一半。請問:小明吃了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指名口答

  畫圖理解:涂色部分是整個圓的幾分之幾?畫斜線部分占1/2的'幾分之幾?畫斜線部分又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可以怎樣列式?你能列算式嗎?

  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

  (2)繼續創設情景:爸爸下班回來渴了,也吃了些西瓜,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

  涂色部分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畫斜線部分占1/2的幾分之幾?又是整個圓的幾分之幾?

  同桌互相說一說,全班交流。

  求1/2的3/4是多少,可以列怎樣的算式。

 。3)讀兩個乘法算式,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與已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樣?

 。4)揭示課題。

 。5)大膽猜測:分數與分數相乘應該怎樣計算?

  2、學習例5

 。1)出示第一個算式:2/3×1/5,你會計算2/3×1/5的積嗎?嘗試計算。交流計算結果。怎樣證明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呢?

【《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分數乘分數教學設計11-29

分數乘整數教學設計(通用12篇)01-17

《分數》教學設計01-21

分數教學設計04-04

《分數與除法》教學設計05-13

《分數除法》教學設計03-02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3-03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2-16

分數教學設計通用05-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四平市| 普洱| 宁陕县| 南雄市| 富平县| 太保市| 汕头市| 理塘县| 泸西县| 巴青县| 弥勒县| 仙桃市| 博爱县| 深水埗区| 阿拉善右旗| 栾川县| 长沙县| 古丈县| 高唐县| 万载县| 吉安县| 延吉市| 盖州市| 修武县| 太谷县| 隆子县| 沅江市| 邯郸县| 晴隆县| 衡东县| 房山区| 德格县| 大连市| 革吉县| 通许县| 衡水市| 青神县| 天长市| 旬邑县|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