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正比例教學設計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斷方法。
難點: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四顧舊知,復習鋪墊
商店里有兩種包裝的襪子,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襪子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后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我先求出每種襪子的單價,再進行比較。
師: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式進行計算的?
生:因為總價=單價×數量,所以單價=總價÷數量。
師: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板書:正比例)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1)結合情境圖,觀察表中的數據,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師出示自學提示: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學生自學并在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2)認識相關聯的量。明確: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規律。學生計算后匯報:===…=3.5,每一組數據的比值一定。
(2)說一說,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帶的單價,也就是彩帶的單價是一個固定的數)
(3)請學生用公式把彩帶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4)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系的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舉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預設: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2)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象。(課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圖象)
(1)觀察表格和圖象,你發現了什么?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現什么?
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3)從正比例圖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4)利用正比例圖象解決問題。
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m彩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彩帶?
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預設生:因為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與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設計意圖:先從觀察圖象入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表中的數據,引導學生發現總價與數量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最后結合正比例圖象,把數據與點聯系起來,根據圖象,不用計算就能找到一個量的值所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三、課堂練習:
1.P46“做一做”
2.練習九第1、3~7
【正比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正比例》教學設計07-15
正比例教學設計12-29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04-06
小學《正比例》的教學設計(精選9篇)08-15
數學《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精選9篇)11-12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