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溫度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03 12:25:5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溫度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溫度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溫度教學設計

溫度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七冊數學P87~88的內容及練一練

  2、(1.《溫度》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中的第一課,《溫度》教學設計。它是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分數以及體會萬、億等大數的實際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每天氣溫的變化是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因此,教材通過天氣預報圖介紹北京等地的溫度,使學生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教學時,應從學生實際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地進行探究,體驗兩個相反意義量之間的關系。

  2借助溫度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體會相反意義的量。溫度的變化是學生能體驗到的事情,以溫度為載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兩個相反意義的量的關系,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幫助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溫度作為負數引入的"原型"理解負數的意義。教學中可以首先讓學生記錄前一天各地氣溫,課上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零下"。在學生有了自己對"零下"的思考后,再讓學生在溫度計的模型上找對應的溫度,并對不同的溫度進行觀察、比較,加深對正負數意義的理解。

  二、設計理念:

  1.創設教學情境,生動呈現教學素材。

  "教學是藝術",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輔助數學課堂教學,為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設計教學活動時,科學選用教材中"天氣預報、、比賽記錄表、"等教學資源,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巧妙地創設了智力問答的教學情境引導同學們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興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負數產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設計合理、科學、靈活、趣味性強,同時極大地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嘗試游戲性學習。

  游戲性學習是小學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指定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反饋方式,采用播報天氣、撥溫度游戲性反饋教學方式,引導同學們愉快、興趣盎然地匯報自己的認識、體會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兼顧每位學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強。

  3、回歸生活,拓展應用。

  "生活中除了課本所講的,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數和負數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似乎打開了"話匣子",熱烈地交流起來,他們的視角擴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說:"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數表示,支出用負數表示";還有的說"比賽時得分可以用正數、失分用負數"。…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收集信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讀寫,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思維能力目標: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數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各種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性和興趣。

  四、教學重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五、教學難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3.讓學生經歷調查氣溫活動的過程中,從中積累感性知識,并通過討論、交流把感性知識升華為理性認識,教案《《溫度》教學設計》。

  六、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猜一猜、測一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由對"活動的興趣"發展為"數學的志趣"。"聯系生活體驗感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還要還原于生活。

  2、學習方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歸納、總結、方法。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敢于創新。讓學生自己探索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和意義。另外,教給學生養成愿意與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①教學準備:課件,溫度計

  ②學具準備:調查的各大城市的溫度

  七、媒體說明:恰當先進的教學手段對一節課的成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圖的配合,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詩一般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索,使學生樂學,愛學。

  八、教學時間:40分鐘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數,例如:為了表示物體的個數,產生了1、2、3、4…,為了表示沒有,引入了數"0",這些都是自然數。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生活中的負數。當然有關負數的很多知識留待我們以后慢慢學,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溫度。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全國各大城市的溫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溫度"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負數:誰能說一說你的調查方法與調查結果?

  2、學生匯報收集的溫度情況。(可以從看天氣預報,看報紙,上網查詢,發現各城市的氣溫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了調查,并記錄了一些城市的溫度。那么零下12℃還可以寫成-12℃。誰還有類似的發現?

  4、學生自由發言,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

  5、誰能說一說-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還低12度。-12℃是一個負數,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生活中的負數,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三)學習溫度的讀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學生記錄的溫度進行簡單交流,并抽出2組數據與零度進行比較,從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還要低2℃的一些知識。

  2、教師準備一份天氣預報圖,引導學生觀察溫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組討論怎樣讀溫度,并讀一讀,寫一寫。

  (四)試一試:

  指導學生完成第84頁的"試一試"。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請會看溫度計的同學介紹怎樣從溫度計上看溫度,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線,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零度以下的溫度可以用負數來表示。組織大家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再寫出來,增加一些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明確:本題的每個圖中"℃"這一豎列的數表示的是攝氏氣溫,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本題,組織學生進行核對。

  (五)練一練:

  1、第1題,比較溫度的高低時,引導學生先從零上溫度開始,逐步過渡到零下溫度的比較。如:2℃和5℃的比較,1℃和0℃的比較,0℃和零下2℃的比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較等。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本題答案如下:(1)上海與天津,上海的溫度高。即:5℃-2℃

  2)天津與青島,青島的溫度高。即:0℃-2℃

  3)長春與天津,長春的溫度低。即:-8℃-2℃

  45℃0℃-2℃-8℃

  全班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每小題是怎么比較的。

  (六)小調查:

  首先鼓勵學生選擇某種調查方法獲取數據,然后,組織大家討論從數據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圖找出這些信息的對應地理位置,能從地理位置上認識各地氣溫的特點。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十、板書設計:

  溫度

  -12℃表示:零下12℃。或:比0℃還要低12℃

  讀作:零下12攝氏度。或:負12攝氏度

  十一、課后評議:存在問題:1、在看溫度計的刻度時應點評是從向上或向下看。2、區分零下、0、零上。3、坐在后面的個別學生看不清電視屏幕。

  十二、教學反思:

  1、從直觀到抽象,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在突破本課難點--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

  在我和學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后,將教材上呈現的兩個溫度計上的溫度成為比較溫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學生借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有的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溫度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對冷熱現象有一定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然而這種認識較多地停留在感覺層面,容易受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影響,與物體的實際溫度產生較大的誤差,這便是錯覺。科學測量排斥錯覺,故而,本課將學生裝從感覺上的冷熱感受引向測量上的溫度,教會學生測量溫度,并探究熱水變涼的規律,使學生懂得精確測量的重要并養成測量的探究習慣。

  學情分析

  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第一:認識溫度計的作用。教材首先按排了一個經典實驗——將手指分別插入冷、熱水中5秒鐘后,再同時放入溫水杯內,體會兩個手指的感覺。接著請學生就這個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生將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憑手的感覺不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比較物體的冷熱要用一個科學儀器,并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引導學生懂得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定物體的.溫度。

  第二: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測定水溫的關鍵是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杯壁和杯底,讀數時不能將將溫度計拿到杯外,要等到溫度計液柱靜止時再讀取數據。為使學生牢固掌握溫度計的用法,教材還安排學生測量前面三杯水的溫度,使學生在測量中練習、鞏固,并為下一部分的探究活動打下基礎。

  第三:探究熱水的降溫規律。熱水變涼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然而學生可能從未想到過其中的規律及其蘊涵的科學道理,這一部分重在進一步加強測量水溫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記錄能力,特別是連續觀察與記錄的能力,并通過指導學生繪制曲線圖 、分析數據,引導學生發現熱水降溫先快后慢的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實驗結束后,還要求學生通過討論來解釋這個現象,探討出這個規律是由溫度差比造成的,這是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環節。

  教學目標

  1.知道用溫度可以準確測量出物體的溫度。

  2.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3.能夠連續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并分時段記錄數據。

  4.能根據記錄的數據概括熱水變涼的規律。

  5.能耐心、細致地觀察和記錄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

  難點:連續測量一杯熱水的降溫過程,發現溫度變化規律。

溫度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知道的構造、原理以及攝氏溫度的規定。

  3、常識性了解攝氏溫度和熱力學溫度的關系。

  教學重點

  的構造、原理以及攝氏溫度的規定。

  教學難點

  攝氏溫度和熱力學溫度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玻璃杯、熱水、冷水、實驗用、體溫計、寒暑表、冰塊。

  知識內容

  一、復習引言部分

  物理是研究力、熱、聲、光、電等現象的自然科學。

  二、引入新課

  指出溫度跟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溫度的概念。引導學生發現感覺的不可靠。

  三、實驗用

  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觀察的構造、測量范圍及分度值。

  四、攝氏溫度

  講解攝氏溫度的規定,每個分度值代表1攝氏度。攝氏溫度的正確表示方法及正確讀法。

  五、熱力學溫度

  介紹宇宙溫度的下限——絕對零度,以絕對零度為起點的量方法叫熱力學溫度。

  熱力學溫度和攝氏溫度的關系。

  六、體溫計

  著重講解體溫計的原理、測量范圍、最小刻度值、特殊結構及用法。

  七、小結

  原理和溫度的計量方法

  八、作業

  P461、2、3

  教師引導學生實驗:去體驗先后把手放在冷水熱水以及溫水中的`不同感覺。

  教師出示實驗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出示體溫計,引導學生觀察。示范用法并引導提問。

  自己得出結論:冷熱只是相對概念,靠感覺根本區分不了溫水的冷熱程度。

  學生總結得出構造、測量范圍,并提問:C的意思和分度值代表什么?

  觀察細節,并提問。

  探究活動。

  【課題】

  人類的熱現象的探索和利用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參考題材】

  1、熱力學發展的歷史。

  2、我國古代對熱的認識。

  3、的類型和發展。

  4、生活中的熱現象。

  【評價】

  1、所查閱的資料。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學生對一些問題的見解。如絕對零度的理解。

溫度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通過引導學生研究溫度計的構造和原理,使學生理解液體都具有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初步學會做液體熱脹冷縮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課前準備:

  1、裝有醬油、酒精的模擬溫度計各一支,水槽2個。

  2、演示用溫度計1支,每實驗小組攝氏溫度計1支。

  3、學生課前搜集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溫度計放到熱水中,紅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紅色液柱下降了。溫度計的液柱為什么會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溫度計的科學。

  2、提問:進行科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水和其它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提問:出示模擬溫度計與演示溫度計,比較它們在構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們分別放入熱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變化?

  (2)學生分組實驗:把模擬溫度計分別放入裝有熱水和冷水的兩個水槽中,觀察液柱的變化。

  (3)討論:瓶中的水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液柱卻上升或下降,這是怎么回事呢?

  (4)學生討論、匯報。

  (5)小結:水受熱體積會膨脹,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體積縮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這種性質,我們把它叫“水的熱脹冷縮性質”

  (6)提問:其它的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同學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

  (7)學生實驗并討論、匯報。

  (8)師生小結: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計就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指導學生了解攝氏溫度計的發明。

  (1)學生看課本閱讀部分。

  (2)提問:攝氏溫度測量標準是誰制定的?刻度標準是怎樣規定的.?

  (3)學生討論、匯報。

  (4)小結:同學們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區水燒開的溫度并非都是一樣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鞏固總結

  討論:

  1、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是什么?

  2、你還見過哪些溫度計?

  3、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嗎?

溫度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P87-88頁有關溫度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溫度計上的溫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讀寫溫度。

  教學難點: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到過哪里?(出示幻燈)如果去這些城市旅游,我們去之前要先了解這個城市的什么呢?(溫度、天氣。)看來溫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溫度的知識。

  (板書:溫度)

  通過昨天的預習,誰能大膽說一說,我們今天將學習哪些有關溫度的知識呢?

  (溫度是怎么讀的,寫的,單位是什么呢?溫度高低的比較,怎么看溫度計。)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研究溫度。

  二、探求新知

  (一)游戲情境,學習負數

  1、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來做個記錄溫度的游戲,先拿出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請聽游戲規則:用你們喜歡的方法,邊聽邊記,把這幾個城市的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寫在表格里,看誰記得又對又快又清楚。

  2、師讀天氣預報,學生記錄

  3、反饋記錄情況

  師:全記下來的請舉手,也有同學沒下來,別著急,我們來看看記下來的同學是怎么記錄的(展示一名全記下來的同學的表格)

  師:這位同學真棒,用的是符號與數結合的辦法。老師也是這樣記的。

  (出示幻燈片)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溫度除了數字外,還有什么?(減號、負號)

  師小結:這里的“—”不是減號,而是符號,表示什么呢?(零下溫度)

  “℃”這個是溫度的單位,讀作“攝氏度”。

  4、請同學們找一找表格里還有哪些是零下的溫度,找出來讀一讀,同桌互讀,表示什么?(反饋)

  5、同學們,在寫這些零下的溫度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前面要寫上負號)如果忘了負號會怎么樣?

  6、小結:像這樣前面加負號的數就是負數。

  (二)學習正數

  1、零下的溫度可以用負數表示,零上的溫度我們可以直接用過去學過的數表示,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在每個正數的.前面加個“+”,真聰明,讀作表示,一般情況下,正號可以省略,也可以不讀。)

  2、師:但是什么時候必須加負號。(零下溫度)

  3、剛才表格填錯的同學現在會修改了嗎?動手改一改吧。

  4、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如何用正數表示零上溫度,用負數表示零下溫度,而且學習得非常認真。

  (三)討論:以前我們學的0表示什么也沒有,那么這里的0℃是不是沒有溫度?

  (科學家把水結冰的溫度稱為0℃)

  (四)認識溫度計,初步體會

  1、昨天老師布置大家觀察溫度計,并做了實驗,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2、學生匯報

  (①有溫度的單位0℃②紅色液柱,會升高下降③中間有個0刻度,上面是0上溫度,下面是0下溫度④1小格就是1℃)

  3、練一練

  同學們會看溫度計了嗎?(出示幻燈片)

  (五)體驗溫度的高低

  1、溫度有高低之分,那怎樣比較溫度的高低呢?

  我們來看一下這幅圖(幻燈片P88-1)

  哪個溫度低?為什么?相差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練習

  3、小結:紅色液柱越高,溫度就越高,紅色液柱越低,溫度就越低。

  三、鞏固練習(P88-2)

  四、總結:今天同學們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課后小調查P88)

  板書設計:

  溫度

  5℃-2℃

  0℃

  零上溫度分界線零下溫度

  正號負號

  +-

溫度教學設計6

  課程名稱

  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第一節溫度。

  授課人

  王曉燕

  學校名稱

  石嘴山市第九中學

  教學對象

  八年級

  科目

  物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教材、學情分析

  《溫度》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溫度的內容。”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溫度”和“溫度計”不僅僅是本章的預備知識,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溫度計是熱現象的初步知識,主要內容有溫度的概念,溫度計的原理,刻度規定,使用方法和體溫計的特殊結構。這些知識為后面學習物態變化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溫度計不僅是初中物理學中學生們接觸的第一測量儀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學好它并會用它對今后其它儀器的學習很有幫助,也是今后繼續學習熱學知識的基礎,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學學科中都具有基礎作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溫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溫度計”是學生物理上學習的第一個測量工具,雖然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觸過,但溫度計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規范上還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課時要注重訓練學生用科學用語規范地描述概念,規范使用溫度計測溫度,突出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常見溫度計,說出它的構造、量程和分度值。

  (2)通過使用制作溫度計,說明溫度計的原理。

  (3)根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4)了解溫度計的有關知識,估計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溫度。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使用制作的溫度計,理解它的測溫原理,體會放大和轉換思想的應用。

  (2)經歷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實驗過程,體會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并能有意識的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教學重點

  溫度計的原理及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使用及攝氏溫度的表示。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對學生而言,對溫度進行探究學習,如果僅憑感性印象和傳統的實驗設備,很難對其整個變化過程有一個系統、正確的認識,因此借助多媒體技術與探究實驗結合應用,就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教學環境,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深刻、系統的掌握知識,并讓學生體系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也體現“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一教學理念,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從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

  四、教學環境及設備、資源準備

  學生準備:實驗用溫度計、燒杯、涼水、熱水、冰水、平板

  教師準備:自制溫度計(小藥瓶、紅墨水、吸管制作)、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涼水、熱水、等

  教學資源:投影儀、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提問、引導

  (3分鐘)

  1、請學生欣賞章首圖——霧淞。

  2、提問:面對這樣美麗的風景,你想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

  3、指出學生提出的都屬于物態變化與溫度有關,由此引入新課。

  觀察、思考、提出問題。

  創設情景,把學生引入物理學習之中。激發學生對大自然探究欲望。

  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分類、歸納。

  引導學生討論。

  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引導學生觀察,介紹。

  引導學生思考。

  提出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討論。

  指導學生閱讀,提問。

  總結歸納

  一展示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對溫度的概念進行板書

  二、溫度計

  1、讓學生觀察溫度計。

  問:溫度計的基本構造有什么?

  2、給出實驗器材:裝有紅色水的口服液瓶,細塑料吸管。引導學生設計制作溫度計。問:口服液瓶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

  細塑料吸管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

  紅色水相當于溫度計的什么?

  3、利用自制溫度計比較兩杯水溫度的高低。

  問:通過觀察自制溫度計的什么來判斷水溫的高低?

  得出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4、問:用自制溫度計能不能測出水的具體溫度?

  與實驗用溫度計相比,自制溫度計還缺少什么?

  介紹攝氏溫度的規定。

  介紹量程和分度值。

  5、比較自己設計的溫度計與實驗用溫度計的異同點,討論自制溫度計的改進方法。

  三、溫度計的使用

  1、推送微課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2、讓學生利用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涼水和熱水的溫度。并討論要準確測出溫度應注意那些事項。

  四、體溫計

  學生閱讀書上有關體溫計的介紹。

  問:體溫計的結構與實驗用溫度計比較有什么不同?

  細管的作用是什么?體溫計每次使用前都應怎么處理?

  五、全面回顧,總結質疑

  教師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可以是知識上的,也可以是方法上的,還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同時,在獲得新的知識的同時,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疑問?(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在大屏幕上)

  學生討論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并由小組代表發言。

  六、布置作業

  完成一張實驗室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不同和相同之處的表格。

  思考舉例,并進行歸納。

  觀察、討論

  提取生活已有經驗,思考并回答問題。

  觀察、思考

  思考、設計。

  學生實驗并思考總結。

  觀察,思考,記憶。

  觀察,思考,討論。

  學生實驗,討論。

  閱讀,總結,回答問題。

  觀看,了解。

  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讓學生了解生活環境中的常見溫度值。

  讓學生經歷體驗過程。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讓學生親自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加深學生對攝氏溫度和溫度計的了解。

  讓學生享受設計成功的喜悅,同時發祥自己設計上的不足。

  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及歸納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理解先進的科技,體會物理是“有用的”。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溫度

  一.溫度

  1.定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讀作:攝氏度)

  3.測量:溫度計

  二.溫度計

  1.原理

  液體的熱脹冷縮規律

  2.正確使用

  ⑴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⑵正確放置溫度計

  ⑶穩定后視線水平進行讀數

  三.體溫計

  1.特殊設計

  玻璃泡與直玻璃管通過很細的細管相連

  2.使用前注意事項

  必須把水銀全部甩入玻璃泡中

  七、課后反思

溫度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溫度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溫度值;

  ③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

  ③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使用溫度計易錯之處。

  教學教具

  自制溫度計,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體課件、開水、冷水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看一看:教師播放與溫度有關的圖片。

  教師根據圖片提問:你們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為什么被曬干?樟腦丸放久了為什么會變小?

  教師板書:第四章物態變化

  二、想想做做

  1、溫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熱到什么程度,天氣預報是如何表示冷熱程度的?

  (學生回答)

  師生總結溫度概念。教師板書:第一節溫度計

  2、溫度計。

  想一想,議一議:①如何判斷兩杯水溫度的高低?②哪種方法更準確?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板書)

  做一做:用手感覺冷、熱、溫水,得出憑感覺判斷溫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學生回答)

  師生總結:使用溫度計測量較準確。

  三、想想議議

  1、問一問:你想了解有關溫度計的什么知識?

  (學生提問,教師板書)

  2、原理。教師演示自制溫度計,引導學生回答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板書)

  想一想,議一議:為了更準確地測量溫度,溫度計應怎樣改裝?(學生討論回答)

  3、看一看、說一說:溫度計的構造。

  (學生觀察實物并回答)

  4、想一想、讀一讀。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溫度的表示方法、單位、符號、讀法,然后練習讀數。

  5、看一看、比一比。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三種溫度計的不同,同時進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學。

  6、做一做,議一議。

  學生測量熱水溫度并上臺演示,師生總結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多媒體演示)

  正確方法

  (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測。

  (2)玻璃泡不能位

  于容器底及側壁,必須全部浸沒在液體中。

  (3)要等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4)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5)讀數時眼睛要平視(以上各點均配有圖片)

  錯誤方法(圖片略)。

  7、做一做,議一議(體溫計的使用):

  學生演示游戲(兩人),學生評價并說出理由同時進行體溫計構造的教學。

  四、教師投影與自然界中的一些溫度有關圖片并引導學生看課本第71頁表格。

  五、小結

  學生談一談本課的收獲,教師歸納。

  六、動手動腦學物理

  1、課內:課本第741頁第2題。

  2、課外:第741頁第3、4題

溫度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理解溫度的概念;②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溫度值;③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①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②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①攝氏溫度的規定及其讀法和寫法;②實驗室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溫度計的使用。

  三.教具準備

  自制溫度計,實驗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燒杯、開水、冷水若干。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 列舉生活中水的幾種形態變化,引導學生指出它們都屬于物態變化與溫度有關,由此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1)、溫度

  ①、 問:當接觸或靠近高溫物體或低溫物體時,你都有什么感覺?

  歸納得到溫度的定義: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②、是不是我們感覺熱的物體,它溫度一定高,感覺冷的物體它溫度一定低,請1個同學上來動手操作。

  2)、溫度計

  ①、展示自制溫度計。

  ②.引入溫度計原理:

  讓學生觀察把自己做好的溫度計先放入放有熱水的燒杯中,再放入放有冷水的燒杯中,然后觀察看到的現象。

  得出溫度計的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

  ③.溫度的規定及單位

  進一步提出問題:自制的溫度計能不能測出具體的溫度?為什么不能?然后引入攝氏溫度的規定及單位。

  介紹攝氏溫度的規定:把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

  為100攝氏度,分別用0℃和100℃表示,把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溫度的單位:攝氏度 符號:℃ 讀法: 37℃ 讀37攝氏度 -5℃就讀作負5攝氏度(或讀作零下5攝氏度)

  ④自然界的一些溫度:

  人體正常體溫:37℃ 我國最低氣溫:-52.3℃ 最高氣溫:49.6℃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0℃ 沸水溫度:100℃ 。

  3)、溫度計的'使用

  ①、教師展示實驗用溫度計,家庭用溫度計、體溫計,請學生觀察他們的構造,量程,分度值。

  溫度計的構造:玻璃管、玻璃泡、毛細管、刻度、液體(一般是水銀,也有酒精、煤油) ②、回憶使用刻度尺前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然后概括出溫度計使用前的注意事項: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

  ③、 讓學生討論要準確測出溫度應注意那些事項,并測出涼水的溫度,教師進行巡視指導,然后總結出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4)、體溫計

  問:體溫計的結構與實驗用溫度計比較有什么不同?

  答:體溫計有縮口,而試驗用溫度計沒有。

  問:細管的作用是什么?

  答:防止水銀倒流。

  問:體溫計每次使用前都應怎么處理?

  答:甩幾下,目的是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內。

  5)、溫度計拓展部分

  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6)、課堂小結:

  ①溫度的定義、單位及單位符號是什么

  ②溫度計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③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如何讀數

  7)、作業:

  板書設計:

  溫度

  一、溫度

  1、定義: 2、攝氏溫度的規定:3單位: 4、讀法:

  二、溫度計

  1、工作原理: 2、種類: 3、結構: 4、使用:

溫度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發現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律;

  2、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能夠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

  燒杯、熱水、溫度計、鐵架臺、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老師的講桌上有一杯熱水,在放置的過程中,它會有什么變化?(變涼板書)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溫度可能是怎樣變化的?(學生充分討論)

  現在我提一個問題:如果每隔2分鐘測量一下它的溫度,間隔相等的時間,溫度下降的規律將是怎樣的?(學生充分討論)

  (板書1、先快后慢2、先慢后快3、均勻下降)

  現在有三種答案,你覺得因該是哪一種呢?

  二、學習新課

  剛才同學們經過充分的討論,大膽的猜想,要想證明我們的猜想,你覺得因該怎樣做呢?(做實驗)

  下面我們要做實驗來證明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在實驗中,老師對各小組提幾點要求:

  (1)、小組成員做好分工合作。(哪位同學拿溫度計,哪位同學看手表,哪位同學看溫度計的讀數,哪位同學作記錄。)

  (2)、觀察過程不要把溫度計拿出水面。

  (3)、每兩分鐘讀一次數據。(讀五次數據)

  (4)、每小組成員做好記錄。(15分鐘時間)

  學生根據老師所提的要求進行實驗——每隔兩分鐘連續測量熱水的溫度。教師巡視指導。

  (時間到,要求學生坐好,并要求學生把溫度計掛在鐵架臺上,不要從水中拿出來。教師用碼表做好第二個10分鐘的記時。)

  學生匯報測量數據,教師根據學生的數據將其標在統計圖上,用尺將各點連接起來成一條曲線。

  這是一條曲線,說明什么問題?

  根據實驗記錄表做好數據的處理,根據每兩分鐘之間的溫差填寫好統計圖表。(教師指導怎樣填寫,待各組畫好,教到前面來,教師一一粘貼在黑板上。)

  看看各組畫的統計圖是不是都是一樣的`規律,你們能發現什么問題?

  各級的數據是不一樣的,水的多少,倒水時間的早晚都不一樣,但溫度下降的規律是不是一樣的?對照我剛才畫的統計圖,你們發現什么問題?

  你發現這13個組的統計圖有什么規律?(都是一條曲線都是先快后慢)

  (第二個10分鐘時間到,教師提醒學生讀出溫度計上的溫度,并記錄下來。)

  下面請同學們將第一個10分鐘的溫差與第二個10分鐘的溫差相比較,你覺得有什么規律?(先快后慢)

  最后你覺得會怎樣?是不是一直這樣下去?(最后達到平衡)

  三、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么呢?

  現在我又有一個問題了,如果這杯是涼水,可以測出涼水的溫度,如果給涼水加熱,溫度會升高,那么溫度升高有什么規律呢?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兩種不同的意見。這又是一次假設、估計、猜想,然后再實驗,再驗證。以后我們可以繼續研究。

  板書設計:

  連續測量一杯水的溫度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

  3、均勻下降

  最后達到平衡

【溫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溫度與溫度計》教學設計08-19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07-08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設計與反思07-07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有溫度的句子03-12

關于溫度的說說04-05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鳥島》教學設計小島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1-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沈阳市| 中江县| 平凉市| 芦溪县| 和田县| 喜德县| 靖州| 霍州市| 理塘县| 长海县| 合肥市| 区。| 当雄县| 侯马市| 磐石市| 赞皇县| 大城县| 时尚| 五河县| 南乐县| 永登县| 顺义区| 浠水县| 赤壁市| 潜山县| 嫩江县| 胶南市| 旬阳县| 慈利县| 张家界市| 南昌市| 宁乡县| 大庆市| 蕉岭县| 曲阳县| 阳原县| 浑源县| 金秀| 文山县|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