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概述
教材分析:《開國大典》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走近毛澤東,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為人文主題,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一些基本方法”為語言訓練目標,安排了《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這四篇課文。其中,《開國大典》記敘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全文共15個自然段,場面描寫是課文的一大特點:群眾進場、舉行典禮、閱兵式、群眾隊伍游行等眾多場面都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激動萬分,突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嚴、隆重、熱烈氣氛。記敘詳實、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是課文的另一大特點。
學情分析:由于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因此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為教學的難點。理解課文,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本課采用“把握特點,突出重點,以讀為主,扎實訓練”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開國大典的情況,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進行“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訓練;領悟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課文梗概。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教學面向的是五年級的學生,該年齡段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同時由于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趣味性濃,動手實踐性強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樂于探索、勇于創新。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
開國大典距今六十一年,當時的時代背景遠離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運用教學手段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這篇課文的關鍵。為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按照從整體——部分——回歸整體的教學方法學習課文,先初讀整體感知大典進行情況;然后抓住部分重點詞句領會人民的情感;最后再瀏覽全文回歸整體。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走入情景,深化體驗。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再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自學生字、新詞;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讓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場景,朗讀,想象,談體會,即通過談——讀——想——體這四個環節,來學習課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有效地展開了與文本的對話。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開國大典的視頻短片)
揭題:26、開國大典(板書課題)(邊指導書寫“典”)
解題。
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讀文情況,掃除障礙:
(出示文中難讀的字、詞、句,練習朗讀,從音準、停頓等方面指導正音。)
2、長文短讀:
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寫了哪些場面?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會場情況”部分。
剛才咱們從課題已經知道課文寫的是一次大典,一次隆重的典禮。請默讀課文第1-4自然段,想想課文中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是隆重的、盛大的典禮?人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畫出有關的句子。再在四人小組中交流。
1、四人小組交流。
2、教師結合學生交流情況,深入研讀,你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
3、根據學生感悟,靈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感悟,感情誦讀,體會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引導想象寫話。
5、再朗讀第四自然段。
四、總結布置:
1、總結“隆重”,感悟人民群眾的心情。
2、回歸課題,再讀課題。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2、書寫生字及詞語。
3、練習讀熟全文。
六、教學評價設計
1、讓學生自己閱讀找出老師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水平。
2、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處于和課文內容協調的氛圍中,有求知的欲望和興趣,從而學得愉快,學有所獲。
3、因我所教的學生是聾啞孩子,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較困難,所以要在讓他們觀看電影,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4、對于聾生自主學習還是較為困難。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開國大典教學設計07-11
《開國大典》優秀教學設計05-28
開國大典優秀教學設計07-11
開國大典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3-19
《假如》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08
《炮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9-30
尊嚴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1-30
《貓》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1-12
《觀潮》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