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倫縣物流業發展基本情況和特點
(一)發展狀況
物流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全縣經濟普查數據統計,2004年,我縣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額20989萬元,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5.50%。2005年底,我縣共有批發、零售、餐飲戶數1918戶,全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6000萬元,較2004年增長23.8%。2006年底,共有商業網點1586戶,其中:批發零售1349戶、餐飲住宿業219戶,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8戶。全部貨運車輛1468輛。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和企業改制,現存物流企業有:多倫縣郵政局、玉成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縱橫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萬匯源超市、如海超市、永春商城等物流企業,物流基礎設施有:商業一條街、中心市場、糧油市場、多倫大街市場等一些商業基礎設施。在“十一五”期間準備籌建物流中心、牲畜交易市場、菜市場。2007年正在籌建農民進城一條街和漠南商埠一條街建設,扶持培育的寶泉、龍澤、永春、大市場等房地產開發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極大地拉動了我縣對建筑建材的需求。開工建設的新家園酒店、多倫大酒店和協鑫會所等星級客館都為物流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物流現代化水平有所提高。近年來,我縣物流現代化有所提高,現代物流方式和新型物流行業有所發展,如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民店等新型業態不斷發展。
物流業總體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制約我縣物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總量小、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物流成本高,影響了我縣物流業的發展。
(二)特點
批零貿易業的主導地位突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優美的購物環境,良好的售后服務,物美價廉、健康環保的商品吸引大量購買力,從而推動批零貿易業快速增長。
城鄉市場穩步增長。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加快,住房、汽車、通訊器材、娛樂成為消費熱點。農村消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業稅及義務教育學雜費減免等惠農政策的實施,使農村消費增長明顯加快。
餐飲業發展迅速加快。餐飲業持續增長,增長質量不斷提高,餐飲業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餐飲消費繼續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
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為增加有效需求提供了空間。隨著城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各大園區的建設,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增多,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這種居住、工作地域的改變,帶來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的改變,拉動了消費需求,促進了物流業的發展。
工業發展拉動顯著。大項目的建設,帶動了房地產、旅游、餐飲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僅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就達到42億元,增長5.6倍,財政收入達到1.54億元,增長137%。帶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4.7億元。
二、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物流企業基礎設施不配套,商業網點設施陳舊,自動化網絡化程度低。
農村商業網點由于地方財力及經濟發展的制約,投入十分有限,商業網點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不足,年久失修,商業設施極為陳舊。自動化信息程度低,沒有自動化信息網絡,對客戶不能提供查詢、跟蹤服務等。
2、企業規模小。物流企業規模較小,運營方式單一,綜合性物流公司沒有。農村商業零售網點多以農民自有房屋為鋪面,銷售網點以“夫妻店”為主,鋪面狹小,衛生條件差。
3、農村網點布局不規范。由于歷史的原因,有的鄉鎮分布過于集中,偏遠地方網點設施少,群眾不能及時買到自己所需物資,市場網點布局不合理,不規范現象十分突出。
4、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
三、發展物流業的有利條件和潛力
(一)發展物流業的有利條件
1、優越的地理位置。多倫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南部,北京的正北方, 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距北京最近的旗縣。西與正藍旗為鄰,北與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毗連,東與河北省圍場縣接壤,南與河北省豐寧、沽源兩縣交界。
2、交通條件便利。多倫縣交通條件便利,是錫盟面向京津唐的南大門,是大草原的重要交通樞紐。加之鐵路建設實現新突破,藍多鐵路已開工建設,為我縣經濟的飛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我縣礦產資源豐富。多倫縣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的礦藏有18種,其中:已探明原煤儲量8000萬噸、鐵礦石儲量1321萬噸、螢石儲量8000萬噸。
4、工業項目帶動明顯。在建的大型工業項目將在今后相繼投產,屆時我縣年產46萬噸煤基烯烴項目、120萬噸煤炭項目、40萬噸鐵精粉項目、20萬噸螢石粉項目、1.5萬噸奶粉項目、華川塑料制品加工項目、超大萬頭奶牛繁育項目和萬頭優質牛繁育加工項目,尤其是大唐國際多倫年產46萬噸煤基烯烴項目的投產,我縣將成為內蒙古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錫盟最大的鐵精粉和螢石精粉生產基地。工業化進程必將要求現代物流業的同步發展,給我縣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也帶動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