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6 09:03:5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征,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3、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恒等變形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4、通過計算,培養仔細看題、留意特點、反映迅速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征,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2、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恒等變形計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回顧引入

  1、我們昨天學了……,請寫出依據(字母表達式)

  2、看著這個字母表達式,你想說點什么?

  1、學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學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寫出字母表達式

  3、讓學生充分表達!

  以憶引練,為接下來的練習做知識鋪墊準備!

  二、開展練習

  分別出示:

  1、基礎題

  (1)選擇題

  (2)填空題

  (3)用簡便方法計算

  1、口答選擇題

  2、筆寫填空題

  3、比賽方式完成簡便計算

  1、通過選擇和填空兩種題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現實意義及其算式結構。

  2、訓練準確簡便計算能力,也是鞏固新課掌握的計算方法

  小結:正確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結構,小心相同因數混亂。

  2、提高題(計算各題,怎樣簡便就怎么算)。

  1、先標出你認為能夠簡便計算的題

  2、動筆計算,并驗證自己的觀察

  養學生觀察力、細心力、分析力、和計算靈活性。

  小結: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題(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題嗎?)。

  用作選做題:做你會計算的題

  訓練學生拆數、拼湊、約感能力,滿足學習能力較強學生需要

  小結:變看似不能簡便計算為能夠簡便計算

  三、全課總結

  1、涵蓋小結內容

  2、分享個性錯誤(如寫錯數字、計算錯),避免同學犯與自己相同的錯誤。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六年制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的一個完善。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濟青高速公路為素材,通過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發展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遇問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活動,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在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活動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學生對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理解及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圖

  談話:瞧,這是濟青高速公路!在這里,還藏著許多數學信息,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你仔細觀察,從圖片和文字中你能發現什么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信息預設: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90千米,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大約2小時相遇。

  問題預設: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板書)

  談話:請你試著用兩種方法在答題紙上解答。

  生獨立解答。

  預設:

  2.結合情境,感知規律。

  提出要求:結合線段圖說說算式每一步的'含義。

  回答預設:①我先算出1小時兩輛客車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然后再求兩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也就是濟青高速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這輛大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小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然后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設計意圖:把相遇問題通過學生的理解轉化成數學問題,這是思維的抽象,也是數學化的過程,既能激發學生研究的欲望,營造研究的氛圍,又使學生探究的問題清晰明了。結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測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談發現。

  預設發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

  教師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特點觀察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不同。

  預設區別:

  ①左邊有3個數,右邊有4個數,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2。

  ②左邊有小括號,應該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談話:根據前面運算律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回答:這可能又是一個規律。

  【設計意圖:拋開情境,觀察算式,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兩種方法的結果一樣。通過觀察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滲透規律特點。使學生建立“猜想是探究獲得結論的前提”這樣的研究意識。】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律

  1.舉例驗證規律。

  談話: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你能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進行驗證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舉例。

  學生獨立計算舉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學生舉例。其余學生同位交流,并用計算器幫助同位驗證。

  談話:請你先和同位交流你舉的例子,并用計算器幫同位驗證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預設舉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2.觀察幾組等式的相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什么相同點。

  預設回答:

  ①這幾組等式的左邊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

  ②這幾組等式的右邊都是把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3.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規律。

  談話小結:剛剛我們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師出示乘法分配律。

  談話:請你邊讀邊理解,并把它記在心里,比比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生按要求說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談話:我們用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來表示它,麻不麻煩?有沒有簡便的方法?

  預設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師要求學生在答題紙上試著用字母abc來表示乘法分配律。

  學生試著在答題紙上寫字母表達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談話: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么樣?

  預設回答:簡潔、明了,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就是數學的美,一種清晰而簡潔的語言!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還能用字母把這么多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說明規律的存在,鼓勵學生表達這個規律,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學生經歷觀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從“非正規化”到“正規化”的學習過程。】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律

  1.連一連。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對錯。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使學生能聯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再問: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么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板書,讓學生讀一讀。

  談話:剛才我們算的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張老師不這樣選擇,還可以怎樣選擇?(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啟發: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引導:看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發現了等式兩邊算式之間的聯系。現在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中寫有算式的紙條,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哪些不能?

  分組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后兩組為什么不能用等號連起來?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分別是多少?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

  要求:你能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先試一試,再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

  3、揭示規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結:a加b的和乘c,與a乘c的積加b乘c的積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a+b)×c=a×c+b×c]

  三、實踐運用,鞏固內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下面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后,用課件反饋。

  2、“想想做做”第2題。

  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嗎?課件出示題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題。(略)

  四、梳理知識,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想對大家說?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第4、5題。

  [說明]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教學中,先組織學生通過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系,得到了兩個等式,并比較這兩個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組算式,引導學生在小組辨析與爭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隨后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P36頁例3,做一做,練習六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導入

  (8+2)×1258×125+2×125

  2、揭示課題:乘法分配律

  (二)展示目標(見教學目標1、2)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6頁例3并完成自學提綱問題)

  1、計算(4+2)×25的運算順序是什么?4+2表示什么?再乘25表示什么?

  2、計算4×25+2×25的運算順序是什么?4×25表示什么?2×25表示什么?把它們的積相加表示什么?

  3、計算這兩道題你發現了什么?能用一句話概括嗎?

  4、這是乘法的什么運算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5、會用簡便算法計算4×25+6×25嗎?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6頁例3并完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三)自學檢測

  下面哪些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7)=117×3+117×7

  24×(5+12)=24×17

  (4+5)×a=4×a+5×a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2、針對自學提綱5題請不同方法同學匯報。

  3、結合“自學提綱”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板書)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四、達標訓練(1、2題必做,3題選做、4題思考題)

  1、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4+36)()

  2、下面每組算式的得數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選擇其中一個算出得數

  ⑴25×(200+4)⑵35×201

  25×200+25×435×200+35

  ⑶265×105—265×5⑷25×11×4

  265×(105—5)11×(25×4)

  3、用乘法分配律計算。

  103×2020×5524×205

  4、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225

  39×8+6×39—39×4=()×()

  五、堂清檢測

  (一)出示檢測題(1-2題必做,3題選做,4題思考題)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4×75+24×25125×22—125×14

  (25+20)×435×99+35

  2、每個同學要用9本練習本,四(1)班有42人,四(2)班有38人,這兩個班共需要多少本練習本?

  3、計算。

  89×10135×36+35×63+35

  4、小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30×(□+3)錯算成30×□+3,請你幫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結果與正確結果相差多少?

  (二)堂清反饋:

  作業布置

  練習冊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4+2)×25(2)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6頁例題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乘法運算定律的最后一個內容,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感性認識遠遠不夠,且定律的敘述又比較繁瑣。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植樹”問題、列式解答、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從例題3的知識點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2種情況,但從做一做中體現出了把乘法分配律從右往左運用的情況。通過課堂的學習,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算。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但本節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概況、歸納能力的一個薄弱環節,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更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究精神,同學間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發現與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干旱圖片,使生感受到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課件出示問題(一):一號井5噸/小時、二號井10噸/小時,兩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噸?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并計算,發現兩種方法表示的意義和結果相同,得出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接著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3、課件出示問題(二):共有25個小組,每組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樹,一共有幾名同學參加植樹?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猜測結果,計算驗證得出結果相同,同樣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新知

  1、引出課題。通過觀察得出2個等式都是由3個數組合而成的,這樣的等式有什么樣的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書:乘法分配律

  2、發現和歸納乘法分配律

  (1)請同學們觀察這2個等式,等號左邊、右邊是怎么算的?請生算一算,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好嗎?

  (2)請同學自己任意用三個數試著組成這樣的算式,驗證是否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呢?

  (3)生舉例并展示,共同驗證并讀一讀式子。

  (3)具有這樣特征的式子能舉得完嗎?討論是否存在不符合這樣規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試著說一說規律,請生匯報,總結得出乘法分配律,請生打開書P36讀一讀。

  3、用字母a、b、c表示這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表示呢?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4人小組討論,請生匯報,說一說算式的意義并讀一讀。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觀察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簡潔的表示出來。下面同學們敢接受考驗嗎?

  四、分層練習,逐級達標

  1、填一填:習題卡第一題

  鞏固乘法分配律并使學生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學了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呢?習題卡中的例題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呢?請生選擇方法,說一說理由。

  2、看一看:習題卡第二題

  3、應用:請生完成書P38第7題。使學生感受學習乘法分配律的用處是使計算簡便。

  五、回顧課程,進行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5+10)×24=5×24+10×24

  (a+b)×c=a×c+b×c

  25×(4+2)=25×4+25×2

  a×(b+c)=a×b+a×c

  習題卡

  填一填

  1、(32+25)×4=32×()+25×()

  2、(64+12)×5=()×5+()×5

  3、(7+6)×8=7868

  4、(43+25)×2=

  5、3×6+7×6=(+)

  看一看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9+28)×56=19×56+28

  (7×3)×32=7×32+3×32

  64×64+36×64=(64+36)×64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學設計03-24

四年級上冊《乘法分配律》的教學設計(通用7篇)05-11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3-18

《乘法估算》的教學設計03-31

《口算乘法》教學設計03-15

小數乘法教學設計03-02

《小數乘法》教學設計03-0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会宁县| 横山县| 新兴县| 陈巴尔虎旗| 尉氏县| 潞城市| 大竹县| 玛曲县| 黎城县| 刚察县| 板桥市| 崇文区| 罗田县| 梧州市| 馆陶县| 淳安县| 常德市| 罗定市| 梨树县| 浙江省| 兴隆县| 望都县| 瑞丽市| 章丘市| 巨野县| 广德县| 龙泉市| 永康市| 克什克腾旗| 稻城县| 南澳县| 婺源县| 奈曼旗| 娄烦县| 隆子县| 和平县| 越西县| 明星| 九寨沟县|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