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03 10:41:2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在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節課進一步學習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對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語言進行描述,是為下一學段學習概率知識打下基礎。

  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同樣摸球,如果某種顏色的球數量多一些,那么摸出這一顏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對于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也不能在活動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標實施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逐步讓學生悟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游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法學法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游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基于以上理解,我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設疑激趣,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

  五、教學設計

  本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猜想——驗證——推理——運用”。首先,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親自參與“猜想——驗證——推理”這一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感知可能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再通過運用這一環節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創設情境,激趣猜測

  一開課,通過“師猜生摸”的摸球游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組織活動,驗證猜測

  學生進行了猜測,但猜測的對不對呢、實驗是的老師,這個謎底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揭曉。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這種共同研討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科學研究態度。

  3、實驗分析,大膽推理

  善于觀察、分析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項重要目標,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最有發言權,所以我首先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到實物展示臺前向全班同學說說,在實驗中自己發現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結論。而我則從旁協助他們引導他們,幫助學生理解: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4、綜合運用,服務生活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系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游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這樣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自己做主,學生有了更寬廣的思維空間,個性化思維將得到充分展現。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2

  一、導入

  1、猜人名:咱們班有一位同學在這學期有很大的進步,你們猜猜是誰?(引出可能是....)

  2、老師溫馨提示:他是一名男生,他的姓是一種動物。一定是某某某,不可能是某某

  (設計意圖:激發興趣,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新課講授

  1、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張撲克牌,紅桃A,梅花A,方塊A,黑桃A各一張,然后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一張可能是什么A?

  (1)組織交流,得到可能是....

  (2)可能是黑桃K么?不可能

  (3)換成4張一樣的牌,一定能抽到?

  2、4個盒子分別裝有10個黃色兵乓球,8個黃色乒乓球2個白色乒乓球,6個黃色乒乓球4個白色乒乓球,10個白色乒乓球

  (1)哪個盒子一定能取出黃色乒乓球?

  (2)哪個盒子不可能取出黃色乒乓球?

  (3)哪個盒子里可能取出黃色乒乓球?

  【設計意圖:鞏固“可能”,“一定”,“不可能”,并引出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第二個盒子和第三個盒子都可能摸出黃色乒乓球,哪個盒子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大呢?為什么?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么?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

  (5)摸棋子游戲:

  將18個黃球,2個白球放入不透明的盒子里,組織學生依次從盒子中摸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搖勻,重復20次。用統計表記錄結果。

  記錄(畫正字)

  次數

  黃球

  白球

  根據表格總結:取出黃球的次數要多些,也就是取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些。

  (6)再取一次取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

  3、驗證結論

  小組合作完成:每組10張撲克牌,8張黑牌,兩張紅牌,然后洗牌,從中抽出一張,問:這張牌是黑色的可能性大還是紅色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實驗:小組分工,一個人負責洗牌,組員輪流抽牌,另一個同學負責記錄。匯報實驗結果。

  小結:以摸球為例,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三、鞏固練習

  四、(1)說一說

  (2)選一選

  (3)想一想

  五、小故事:在古代歐洲某國,有一個大臣冒犯了國王,國王大怒,決定將大臣處死。按照該國當時的法律,死囚在臨行前還有一次選擇生與死的機會,那就是由大法官拿來一個盒子,盒子里有兩張紙片分別寫著生與死,如果摸到生則生,摸到死則死。同學們你們猜大臣會摸到什么呢?(可能生可能死,還不能確定)可是國王偏偏想讓大臣死,讓人把兩張紙片都寫上死,有人把這個消息偷偷的告訴了大臣,大臣想了一夜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使得自己得以保住性命,你們猜猜看他是怎么做的呢?

  六、課外延伸:中國的彩票中獎概率只1752萬分之一,也就是說,每注2元的彩票,你要購買11萬年之久才有機會中獎,所以我們要靠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造財富。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1、五年級的“可能性”第一課時,屬于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統計與可能性》中的范疇。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認識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

  2、“可能性”是建立在三年級“可能性”初步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來體驗事件的等可能性,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從定性向定量過度。

  學情分析

  同學們經常在玩游戲,卻從不考慮輸贏的可能性,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為以后概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設計簡單的游戲方案。

  3、通過多種活動,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根據制定的要求設計游戲方案,并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教、學具準備:硬幣、實驗記錄表等。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學習數學四個領域中“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統計與概率”中的統計初步知識學生在之前的學習已經涉及,但概率知識對于學生而言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學生以后學習有關知識的基礎。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是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學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把對“隨機現象”的豐富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統計知識,對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簡單分析和判斷能力,但學生只是初步的感知這種不確定事件,對具體的概念還沒有深入地理解和運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師做出適當引導,學生就會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的。所以教材選用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引入學習內容,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為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造機會。

  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這些情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及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數學思考: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逆向思維和與人交流思考過程的能力。

  問題解決:能由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較事件多少。

  情感態度: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能夠運用可能性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逐漸對統計與可能性知識產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夠列出簡單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能根據可能性的大小判斷物體數量的多少。

  課時安排:

  3課時

  1.可能性………………………………2課時

  2.擲一擲………………………………1課時

  課 時 教 案

  課題: 第四單元:可能性(1) 第x 課時 總序第x個教案

  課型: 新授

  編寫時間:xxxx年xx 月xx 日

  執行時間:xxxx 年xx月xx日

  教學內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練習十一第1、2、3、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在觀察、交流、動手、思考、驗證的過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會用“可能”、“不可能”正確地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方法:采用游戲教學法,將教學情境真實地搬到現實生活當中,讓學生在游戲中,真實地參與中積累與學習知識。

  教學準備:師:多媒體、抽簽卡紙、盒子、彩色球、鉛筆。生:棋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小的禮物,猜一猜是什么?

  讓學生猜一猜,學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書

  2.師揭題:學生說的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數學上都是些不確定性事件。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3.出示謎語:小黑人兒細又長,穿著木頭花衣裳。畫畫寫字它全會,就是不會把歌唱。

  學生可能會說:鉛筆。

  師追問:確定嗎?讓學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鉛筆或確定是鉛筆。

  4.出示獎品鉛筆,并說明這是獎勵表現秀的學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動新授

  1.引入:下周班會,老師想組織大家表演節目,每個人都有機會表演。但節目形式不能重復,每個類型只能有一個節目,大家討論一下,我們應該怎樣確定每一個同學演什么節目呢?

  組織小組討論,大部分同學會想到用抽簽的方法來決定。

  2.活動:出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上唱歌、跳舞、朗誦,找同學上來抽一張,引導學生先思考一下,會抽到什么?

  學生會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3.抽簽指生抽一張。(以抽到跳舞為例)

  師引導:如果再找一名同學來抽簽,可能會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誦。

  引導學生質疑:有沒有可能會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為剩的兩張簽里沒有跳舞。

  找生抽一張,驗證學生的猜測是否正確。

  (以學生抽到的是朗誦為例)

  4.引導:最后只剩一張了,你們能猜一猜這一張可能是什么嗎?

  生可能會回答:一定是朗誦,因為只剩下朗誦這張卡片了。

  5.師小結:剛才在猜測會抽到什么節目時,第一次同學們用的詞是“可能”,第二次同學們用的詞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發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當然,不同情況下,它們有時也會發生變化。(板書: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

  出示:兩個盒子,一號盒子放的全部是紅棋子,二號盒子放的有紅棋子和綠棋子。

  引導學生先說一說,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哪個盒子里可能會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等問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組織摸一摸活動,并驗證,再集體匯報。

  2.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并說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第2題。

  先讓學生自主連一連,教師發彩色球讓學生驗證摸一摸,再說一說為什么這么連。

  4.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說說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歸納:

  1.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事件進行判斷。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可能”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它通常包含經常、偶爾兩種情況。

  作業:教材練習第47頁第3、4題。

  板書設計:

  可能(不能確定)

  可能性 不可能

  (完全確定)

  一定

  課題: 第四單元:可能性(2) 第x 課時 總序第x 個教案

  課型: 新授

  編寫時間:xxxx 年xx月xx日

  執行時間:xxxx年xx月xx日

  教學內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練習十一第5、8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學習比較多種結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結果總數,再看哪種結果在總數占的比例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會比較兩種結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難點:能根據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較事件數量的多少。

  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盒子、彩色棋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

  (1)用合適的語言描述下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①太陽( )從東邊落下。

  ②明天( )考試。

  ③冬天( )會下雪。

  ④擲一枚硬幣(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個紅棋子和1個黃棋子,任意摸一個可能是什么顏色的棋子?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可能是紅棋子也可能是黃棋子。因為盒子里面既有紅色棋子也有黃色棋子。

  質疑:你覺得摸到哪種顏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會說,紅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為盒子里紅棋子比黃棋子多。

  2.導出課題:看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動新授

  1.體驗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頁例2情境圖。

  (1)引導:在盒子里有紅色和藍色兩種棋子,任意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藍色。)

  (2)(繼續出示情境圖做實驗部分)有一個小組做了一次實驗,他們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后放回去搖勻再摸,重復20次,同學們觀察他們摸完20次后的結果是怎樣的?(摸出紅色的多,藍色的少。)

  (3)追問:這說明了什么?

  (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比較大,藍棋子的可能性小。)

  (4)質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話,摸出哪種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紅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紅色呢?

  (不一定,因為藍色摸到的可能性雖小也有可能會摸到。)

  2.動手操作。

  (1)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盒子,里面都裝有紅色和藍色兩種棋子,請小組仿照教材的實驗,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組長記錄結果。

  小組操作結束后,匯報記錄結果,并根據結果說一說你盒子里哪種顏色的棋子多。并追問:每個小組的統計結果都一樣嗎?

  指名小組匯報,對不同結果的小組進行比較。

  (2)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引導學生小結: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書)

  (3)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獎、買彩票等。并由此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頁例3。

  (1)先讓學生觀察出示的記錄結果,再指名回答例題中的問題。

  (從試驗記錄可以看出,一組摸了20次,摸出黃球5次,摸出紅球15次,摸出黃球的次數少于紅球的次數。另一組摸了20次,摸出黃球 4次,摸出紅球16次,摸出黃球的次數少于摸出紅球的次數。

  八個小組一共摸到紅球123次,摸到黃球37次,摸到紅球的次數比摸到黃球的次數多。也就是說,從盒子里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在,黃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出:盒子里紅球多,黃球少)

  (2)引導小結方法:當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相關時,在總數中所占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數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再匯報。并說出為什么這么想。

  引導學生總結:在總數中占的顏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顏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進一步滲透“公平”的思想與畫法。

  2.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從圖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說一說。

  (盒子里紅色的棋子多,黃色的棋子少)

  引導學生運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從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數量的多少嗎?(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并記錄結果。)

  四、拓展小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歸納: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說明在總數中占的數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說明在總數中占的數量少。

  作業:教材練習第47~48頁練習十一第5、8題。

  板書設計:

  大←→數量多

  可能性

  小←→數量少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5

  設計說明

  1.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創設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問題情境。

  “實踐出真知”,在親身體驗和動手實踐中獲得的認知才是最真切的。教材首先創設了元旦聯歡會抽簽表演節目的情境,讓學生在抽簽活動中初步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然后讓學生通過“摸棋子”的試驗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樣收到的效果勝過單純地說教。

  2.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放在了與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體現了現代教育新的理念。本節教學設計創設了一些有用而且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享受從事數學活動的喜悅,使每位學生在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就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1個紙盒、4個紅棋子、1個藍棋子

  教學過程

  1、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烏鴉喝水”的三幅圖,請學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別說一說這三幅圖上的故事。

  師: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不能確定它發生的結果,有些事件能確定它發生的結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烏鴉喝水”是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中的一篇文章,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借助這個故事,讓孩子們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進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們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以及孩子們對可能性知識的已有認知水平。

  2、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主題圖。

  (1)課件出示主題圖,師簡單介紹圖意:聯歡會上,通過抽卡片決定每人表演一個什么樣的節目,有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的三張卡片,如果讓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結果?

  (2)小組討論后,派代表匯報。

  小結:每名同學表演什么節目是不確定的,因為有些事件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

  3、模擬演示,教學例1。

  (1)觀察圖(1),請學生說說圖意。

  師:三張卡片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小明可能會抽到什么節目?

  預設生1:可能是唱歌。

  生2:也可能是朗誦。

  生3: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明抽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這說明了什么?

  (事件的不確定性)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上)第99-100頁。

  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教學,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本節課的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概率素養,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游戲公平性的判斷,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實驗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各一個、每小組準備一枚硬幣和活動記錄表一張、全班學生名單(課前把每個學生的名字寫在小紙片上折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度趣味運動會就要在11月下旬召開了,在這次趣味運動會上,我校設計了這些活動項目,請看大屏幕——足球賽、跳棋比賽、老鷹捉小雞、摸球。為了這次運動的成功舉辦,老師們正在設計各項活動的規則,同學們也積極地進行訓練,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熱鬧的場面吧——(課件顯示:足球賽場面)

  二、自主探究,深入體驗:

  1、你認為拋硬幣決定誰開球公平嗎?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過渡并揭題:我們在拋硬幣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正面,也可能會出現反面,所以這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2、既然大家都認為是公平的,請你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用一個什么樣的數表示合適呢?

  如果用一個簡單的分數表示就是……(1/2)

  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3、如果拋10次,你認為正面朝上的次數可能是多少?還可能是多少?如果拋40次呢?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研究,認為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是公平的,下面我們來玩一玩。

  4、小組合作: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①6人一小組分工合作。其中:

  1人拋硬幣;1人報拋的結果;1人監督報的是否正確;

  1人用“正”字法填寫記錄表;1人監督填寫的記錄表是否真實;1人向全班匯報小組實驗情況。

  ②每組拋40次,拋硬幣時高度適中,不要用力過猛。

  ③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之間的關系。

  5、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拋的結果,教師填寫表格。

  組別拋硬幣總次數正面朝上的次數反面朝上的次數

  通過觀察這個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正面朝上的次數與反面朝上的次數相等嗎?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結果?

  6、我們繼續拋下去,會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歷史上很多科學家也做過這樣的實驗。(課件出示)

  隨著拋擲次數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有什么特點?

  三、聯系實際,理解應用:

  1、三人跳棋賽

  這樣設計轉盤公平嗎?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

  是這樣嗎?為什么這樣是公平的?

  如果,轉動轉盤90次,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次指針是停在紅色區域?說說你這樣估計的理由。

  2、老鷹捉小雞

  你們玩兒過嗎?怎么玩兒的?

  我們學校是這樣設計游戲方案的(課件出示):

  6名同學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老師分別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各面分別寫上1,2,3,4,5,6。每人選一個數,然后任意擲出盒子,朝上的數是幾,選這個數的人就當“老鷹”。

  你認為選哪個盒子做游戲公平?

  我們也選6名同學下課了做這個游戲吧!選誰呢?這樣吧,我們抓鬮來決定吧。你認為抓到你的可能性是多少?(指名回答)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摸球:

  課件呈現畫面:個黑球,個藍球。

  (1)你認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2)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1/10,桌子上該怎么放球?

  (3)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藍球的1/2,桌子上該怎么放球?

  五、回味新知,反思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生活中也有一些可能性事件,有些是公平的,有些是不公平的,希望同學們都做一位有心人,認真觀察,到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

  可能性

  1/2黑:

  1/3藍:

  可能性:黑球是藍球的1/2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屬于統計與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識之一,本節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隨機事件的可能發生的結果,并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并進行運用。其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數量越多發生的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發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因為對于這點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高于數學經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反而出現的次數多時,學生可能將生活經驗與之相聯系,產生認識的迷惘,一旦處理不好會使整節課陷入混亂狀態。因此處理起來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導學生了解試驗少的時候,試驗結果不一定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試驗結果將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學情分析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構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設想,打算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去“猜想——驗證——感悟”,最終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認識。

  從生活中來,就是尊重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猜球”的情境,勾起學生已有的對于“可能性大小”的認知,初步判斷出“數量多的發生的可能性大,數量少的發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經驗要通過驗證才能上升到理論認識,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認知的關鍵之處。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組織小組摸球,比較、分析數據,體驗概括出當摸球次數少時,是有可能發生小概率事件的,但當摸球次數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顯,從而使學生站在了數學的高度。最后,通過“摸獎”游戲,讓學生體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最終完成對“概率”的初步體驗。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數學的基本使命——去指導,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創設了“闖關游戲”,讓數學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回歸生活,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主動的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通過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初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區別。

  3.通過猜測驗證感悟,培養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

  4.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感悟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況,并能作出判斷,進行描述與運用。

  教學難點:當小概率時間發生時,如何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知道“當試驗少的時候結果可能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當試驗次數不斷增加時,結果會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課堂引入講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題。“猜球”引入可以既增加神秘感,引起興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探討可能性大小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這一環節的隨機性很強,到底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無法料定。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準備好比較合理的試驗材料,布置好活動的具體要求。其次,就是預設好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備無患。不斷地引導學生將猜想和試驗結果相結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猜想的正確性。

  2、體驗單次摸球的不確定性

  這樣設計,可以加大全班學生參與面,激發興趣,培養發散思維。除了可以體驗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還可以體驗到可能性大小中,質不變量變的情況。

  三、運用可能性大小

  這樣設計,除了調節氣氛,還可以預留懸念,為后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礎。

  四、總結:

  1、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們終于闖過了三關。能說說你現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獲嗎?

  2、師小結出示:知識會帶給我們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們人類才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有可能的變成很有可能。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把獲取知識的可能性變為最大。加油吧!

  這樣設計,既可以總領全課,又可以將收獲延伸到知識之外。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64到67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簡單的分類和統計知識,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本節內容是感受確定和不確定現象,為五年級學習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為學生以后學習概率建立一個概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存在各種可能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摸球、摸紙牌游戲、裝球的活動,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體會可能。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游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簡單隨機現象的特點,能列舉出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難點:能對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

  二、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玩個游戲吧,(出示一枚硬幣、把雙手背后、把硬幣藏在一只手里,再伸出雙拳,讓學生猜硬幣在老師的哪個手里)?

  師:在老師沒松手之前,你估計硬幣在老師哪只手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板書:可能性)

  環節二:探究可能性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一)摸球中體驗“可能”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摸球游戲嗎?(玩過)那我們一起來玩摸球游戲好嗎好?(好)摸之前我們一起來明確下摸球的要求,哪位同學愿意來給大家讀一下摸球活動的要求(指名回答)現在大家明白要求了嗎?(明白了)那開始游戲吧。活動結束之后在黑板上匯總

  1、桶里放3個紅球3個黃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

  在這樣的桶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哪種顏色的球呢?(紅球和黃球)指名學生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任意摸一次,都有兩種可能的結果,(可能)摸到紅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2、桶里裝5個紅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

  小結:在這個桶里摸,(一定)摸出紅球。

  3、桶里裝5個黃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

  小結:在這個桶里摸,(不可能)摸出紅球。

  總結:事情分可能發生,一定發生和不可能發生,可能發生稱為不確定事件,一定發生和不可能發生稱確定事件。(舉生活中的例子)

  (二)、摸牌中感悟“可能性大小”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很棒,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四張撲克牌,分別是紅桃A、紅桃2、紅桃3、紅桃4,思考一下從中任意摸一張可能摸到哪一張?摸之前能確定嗎?讓學生思考在交流。

  (不能確定,有四種可能)

  師:下面我們把紅桃4變成了黑桃4,現在,4張牌中有3張紅桃1張黑桃,現在任意摸一張牌,可能摸到哪一張?(紅桃A、紅桃2、紅桃3、黑桃4)摸出紅桃的可能性大,還是黑桃的可能性大?(紅桃)為什么?(紅桃的張數多)

  我們同學都同意嗎?(同意)那只是我們的猜想,我們要證實我們的猜想,我們需要試一試那我們來進行摸排游戲吧。摸之前老師來給大家明確下摸牌的要求。

  這次邀請組長進行合理分工,一人洗牌,一人記錄,(用寫正字的方法,最后寫成數字)另外的人摸五次,共摸40次。

  4、組織交流。看到這幾組同學的摸排記錄,你有什么想法嗎?(摸到紅桃的次數比摸到黑桃的次數多)

  師小結:現在摸出的牌共有4種可能,紅桃有3種可能,黑桃有一種可能,所以紅桃摸出的可能性大,黑桃的可能性小,說明可能性有大小。

  環節三:鞏固練習

  師:老師想看看我們的同學的掌握情況,我們一起來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按順序說一說從每個口袋里任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是紅球嗎?你是怎樣想的?在哪個袋子里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指名回答(1號和2號可能3號不可能)能說出你的想法嗎?哪個袋子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最大呢?

  2、在下面四張牌中任意摸一張一共有幾種可能?(四種)可能摸出什么牌呢?指名回答(梅花6、梅花10、梅花8梅花6)摸出幾的可能性最大?因為梅花六有兩種可能

  摸出梅花10和8的可能性(相等)

  3、轉盤中也存在著可能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轉動哪個轉盤,指針偶爾落在紅色區域呢?偶爾是什么意思呢(很少可能性很小)

  (2)轉動哪個轉盤指針經常落在紅色區域呢?經常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可能性很大)

  (3)轉動哪個轉盤,指針偶爾落在紅色區域和黃色區域的可能性相等呢?指名回答

  環節四:全課小結

  今天大家今天表現得十分不錯,老師準備送一段話給大家作為獎勵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今天(可能)你的表現不是很出色,但只要你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動腦,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沒有進步,繼續努力,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孩子們,加油!

  三、板書設計

  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關數學《可能性》的教學設計02-24

小學可能性的數學教學設計04-29

五年級數學《統計與可能性》教學設計03-26

優秀的小學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與反思02-20

數學教學設計:第八單元可能性03-16

《可能性》教學設計02-10

《可能性》的教學設計01-13

可能性教學設計01-19

《可能性》教學設計12-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徐州市| 安西县| 运城市| 安福县| 巧家县| 浦东新区| 姚安县| 贵德县| 鲜城| 新密市| 西青区| 萝北县| 平阴县| 彭州市| 扶绥县| 施秉县| 江阴市| 蓝田县| 海盐县| 庄河市| 客服| 阿克苏市| 新巴尔虎右旗| 潼关县| 海林市| 南康市| 二手房| 锦州市| 吉木萨尔县| 巴林右旗| 东乡县| 莎车县| 开江县| 荥经县| 页游| 宣威市| 南澳县| 十堰市| 泗水县| 石嘴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