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稅率的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稅率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稅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稅率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6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有關稅收的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數學思考:稅率、營業稅、營業額三者之間的關系
問題解決:營業稅=營業額乘以稅率,營業額=營業稅除以稅率,營業稅除以營業額=稅率
情感態度: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教具學具:教具:課件一套
學具:計算器
重點難點:重點: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某火車站、立交橋的照片)
師:你知道建火車站、立交橋一共花多少錢?這么多錢從哪來呀?
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說錯,老師正好利用這個知識盲點對學生進行依法納稅的思想教育)由此引出稅收和納稅。
師:你知道稅收是怎么回事嗎?(多媒體播放有關稅收的課件)
師:看完這段錄像,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討論并舉手回答。
師生小結:稅收是國家內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用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國防事業。我國現行的主要稅種有營業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等。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設計意圖:用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引入課題,這種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掌心成為一種樂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學行為。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營業稅
(1)出示營業稅問題
師:在稅收中也有許多百分數的問題,一起來看納稅中的百分數的問題(出示某商場5月份的商品零售營業額統計表,教材第66頁例題)
(2)介紹商業營業稅的稅率。
師:同學們看,大頭蛙告訴我們什么?
生:營業稅的稅率是5%
師:5%是以誰為單位“1”的?5%又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討論。
生:“稅率5%”就是說企業要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5%是以營業額為單位“1”的。
(3)計算應繳稅款
師:計算商場5月份應繳稅款,怎么做呢?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最后指名學生匯報。
①先算出總營業額,然后填寫在統計表中。
②用總營業額×5%,所得結果就是應繳稅款,學生獨立思考計算,指名學生板演(引導學生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來計算)
72+35+46+21+56=230(萬元)
230×5%=11.5(萬元)
2.知識延伸
課件出示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讓學生交流所得的信息,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是按收入分段計算的,在個人月中,只有超過3500元的才繳稅,收入越多稅率越高。
三、鞏固練習
1.第66頁“練一練”第1 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結果。讓學生了解不 同的稅種有不同的稅率
2.第66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讀題,討論,得出營業額=應納稅款÷稅率。
3. .第66頁“練一練”第3 題
學生弄清題意,同桌交流,得出營業稅除以營業額=稅率
4. .第66頁“練一練”第4 題
學生獨立完成,進一步加強對稅率的認識,熟練掌握稅率、營業額、營業稅三者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練習多角度去分析問題。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72+35+46+21+56=230(萬元)
230×5%=11.5(萬元)
答:這個商場5月份應繳稅款11.5萬元
稅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了解稅收的種類和用途會計算應納稅額。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和全班交流的過程,理解納稅的意義與作用,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知道納稅的重要意義,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明白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培養愛國情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冊學過了的百分數(一)的知識,對百分數有一定的基礎,本節課稅率的知識是六年級下冊百分數(二)中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接受起來應該不會太困難。
教學重點:
理解“納稅”“稅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會正確計算應納稅額。
教學難點:
會正確計算應納稅額和個人所得稅,并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引入,感知稅收。
1、師談話導入:同學們,國家對你們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免除課本、學費等費用,還給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補貼,那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國家從哪里來呢?生答,納稅
2、師: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納稅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納稅有關的知識。
二、自主學習探究。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學生根據學習提示,自學教材第10頁的內容。師巡視學生自學交流情況。
2、全班圍繞什么是納稅、舉例說說納稅的作用、納稅的項目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什么是納稅?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舉例說說納稅的作用
師:每個國家都納稅,那納稅有什么作用?誰來舉例說說?
生:國家用納稅收的`錢可以給老師發工資
生:可以建設我們美麗的學校、漂亮的公園和廣場
生:可以建設醫院,發射衛星等
生:……學生回答后師課件出示圖片并進行總結。
師: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總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每位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那納稅的項目有哪些?
(3)納稅的項目有哪些?
師:那我們國家有哪些稅呢?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
師:由此看來,納稅的種類還挺多。納稅是按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交給國家。那一定的比率叫什么呢?
三、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兩個專業術語的含義。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稅率: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1)舉例子理解,課件出示: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1.5萬元。在這里:收入是()稅率是()應納稅額是()
(2)考考你:說出下面每條信息中應納稅額、各種收入和稅率分別是多少
(3)學習計算有關稅率的公式
師:你能寫出計算稅率的公式嗎?學生回答,教師課件展示: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100%
師:你能有此公式推出另兩個公式嗎?課件展示: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各種收入=應納稅額÷稅率
師:你們都很棒!師強調求應納稅額,就是求收入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2、教學例3,進一步理解概念。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用剛得到的計算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切實體驗一下稅務員叔叔的工作。(出示課件,圖片)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先讀題,再指名說說“營業額30萬元”是指什么,“營業額的5%”是什么意思?
(3)學生獨立完成。
(4)集體交流反饋
3、介紹發票在納稅中的作用
老師:就在稅務員叔叔準備離開的時候,飯店的大廳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動畫演示情景:一位阿姨用完餐后準備結賬,說:“服務員,買單”。飯店服務員對她說:“您好,如果不開發票打9折或送精美禮品一份。”同學們如果你是這位阿姨,你會怎么辦呢?生可能會出現以下觀點:
觀點一、要禮品,因為要發票沒什么用。
觀點二、要發票,因為可以報銷。
觀點三、要發票,否則飯店就不用交稅。同學們之間會進行激烈的爭辯。此時教師總結并強調發票的作用。并出示課。
老師:發票除了是消費的憑證外,更是依法納稅的重要憑證。如果你不要發票我不要發票大家都不要的話,那這個飯店的收入就是0,就不用交稅,國家還有稅收嗎?還有我們美麗的校園,漂亮的公園嗎?因此,依法所要發票可以促進納稅。
4、介紹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一種非常專業的經濟學術語,是一種法律規范的總稱。簡單的說,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稅法》于1980年9月10日公布,是我國建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個人所得稅稅法。
5、個人所得稅的求法(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這里3%的稅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如下關系:個人所得稅=(總收入-免征收部分)×稅率
四、在游戲中練習(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老師:同學們,現在網絡上流行這樣一個稱呼,“達人”。你們知道“達人”是什么意思嗎?那我們今天也來做個達人,做一個稅務小達人好不好。要想成為一個稅務小達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你們能做到嗎?生:能。
老師:信心十足呀。那我們就開始吧。
1、快樂判斷
(1)稅率是永遠不變的。()
(2)各種收入與應納稅額的比率叫稅率。()
(3)納稅只有我國才有,其他國家沒有。()
2、王老師剛買了一輛新車花了158000元,需按車價的10%繳納車輛購置稅,王老師應繳納車輛購置稅多少元?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稅收的種類有:個人所得科、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等)的比率叫做稅率。
六、結束語。
正因為有了納稅,才有了國家的稅收,才有了我們美麗的城市、漂亮的校園。所以同學們應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將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應依法納稅。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國家更加強大。
稅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納稅”及“稅率”的含義,并能進行有關應納稅額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體會到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納稅的認識,體會依法納稅的光榮和儲蓄對國家和社會的作用。
2.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納稅”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將“稅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系,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納稅的信息;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主題圖)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正在蓬勃發展中,為了讓祖國更強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建設,你知道這些錢是哪來的呢?(到了高年級,好像很少在孩子們的數學課堂上進行思想教育,給出這幾幅圖片,雖然書本上也有,但PPT顯示出示顏色更鮮艷,學生卻也十分感興趣。當我介紹到這些建筑與出資者是國家時,學生們自己便有了疑問:“國家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
也有極個別同學對納稅略知道一點。但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照本宣教”式的引入卻也引來學生好奇的目光時,我倒也覺得很有意思:他們的眼睛里仍充滿了童趣與好奇,若是能在數學課堂上多動些腦筋,多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作為引入,那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會更濃厚,他們也更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單元是百分數學習的一個延伸,同時也是將數學中的百分數以更生活化的形式展示于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學習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生活中的百分數,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也可以更生活化一些,更實際一些。)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稅率”的含義。
(1)自學教材第10頁,并回答指定問題:什么是應納稅額?什么是稅率?
(2)反饋:(關上書本)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納稅?什么是應納稅額?什么是稅率?(教材上已有對幾個概念的解釋,但要學生自學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念一下書上的原話,我希望他們能通過自學書上的解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幾個詞的意義,這樣的處理能更深入學生心里,更通俗易懂。事實證明,學生在看過書關上書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得也十分準確,起到了我想要的“理解”目的。)
2.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概念,并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①讀題(帶著問題讀題,不僅是為了對這道題的條件能理解,也希望這樣的處理能給他們平時解決問題一個引領與示范的作用。經常這樣帶著他們讀題,即使他們自己面對問題時,也能有這樣的習慣。),說說“營業額的5%”是什么意思?這里的5%就是指的(稅率)。
②學生獨立完成。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
營業額×稅率=營業稅。
(2)練習: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①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這里3%的稅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有關個人所得稅的稅法規定。(學生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在這里我也介紹了一些生活中關于個人所得稅的知識)
②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系成立:
(總收入-免征收部分)×稅率=個人所得稅。
(3)對比兩道題,了解稅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在了解稅率有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既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概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利用概念的解讀順利地解決問題,使得問題解決和概念理解相輔相成,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7兩題。
(1)李老師為某雜志審稿,得到300元審稿費。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筆3000元的勞務費用。其中800元是免稅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稅率繳稅。這筆勞務費用一共要繳稅多少元?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交流反饋。
③對比兩題,看看兩種交稅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四)課堂總結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注意什么?
2.課堂作業本第6頁。
教學反思:
稅率目前學生接觸得不多,但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發現學生對這一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不斷提問,甚至很多同學提到了怎樣確定是否達到納稅標準?買什么東西是需要納稅等現實問題,以至于一不小心便會扯遠!但我們老師要明確的是:這節課的`重點是運用我們所學的百分數來解決一些簡單的稅率問題,使學生明確稅率問題與百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了解到稅收的多種形式以及多種解決方法。
課堂上于數學與生活是這幾節課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學中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現數學,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較于上一節“成數”中遇到的種種令他們覺得困惑、棘手的現狀,這一節課的學習顯得簡單輕松多了。
通過作業可以發現:學生對于計算稅率都很熟練,直接用收入乘稅率得到應納稅額或是(總收入-免征稅額部分)乘利率得到應納稅額等問題都會解決了,但靈活運用卻還不足。在課堂作業本中出現了以下錯誤現象:
1、在購房時,根據房屋性質和面積大小選擇合適的稅率計算出應納契稅這種現實問題中,有些學生讀題不認真,選擇稅率不當導致錯誤;
2、營業額的5%是營業稅,而營業稅的7%又是另一種稅,求另一種稅時,有些學生不太理解題意,讀不懂其中的兩個等量關系式,即使做出來了卻不能準確表達解題思路,處于似懂非懂的未掌握狀態。
3、告知稅后所得金額、稅率以及免稅額,求總收入:
A、用方程:總收入-稅額=所得金額。
稅額=(總收入-免稅額)乘稅率
利用這兩條等量關系式來列方程解答。
B、用算術法:總收入-免稅額=應納稅部分的收入。
應納稅部分的收入的14%為稅額,86%即為個人所得的一部分,這一部分的金額先計算出來(實際收入-免征稅額),用量率對應求出應納稅部分的收入,再加上免征稅額即為總收入。
這道題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不理解實際所得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確這個稅率是指誰的百分之幾,更沒有畫圖來分析題意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同學都沒能解出這道題,同時也顯露出他們掌握層次過低、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舉一反三的問題所在!
稅率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P106—10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有關納稅、儲蓄、以及涉及的百分率“稅率”“利率”的含義。
2、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率加深對“稅率”“利率”的理解。
3、初步學會認識儲蓄單,懂得本金、利率和利息三者間的關系。
4、學會運用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特點來解答有關求稅款和稅前利息、稅后利息等相關的應用題。
重點難點:
理解納稅和稅率的含義,正確計算有關利息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有關百分率的應用題。
1、交流信息:
前兩天,我們學習了有關生活中的百分率,通過學習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
百分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經濟生活中,也有許多百分率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經濟生活中的百分率。第一個稅率(板書:稅率)
2、什么是稅率?看書自學課本106頁第一第二段內容,
反饋:用自己的話說說稅率的意義。(貼:稅率的意義)
什么叫應納稅額?
3、師強調:稅率是交給國家的錢與自己收入的百分比。
二、學習稅率在生活中的應用:
1、生活中的稅率:
(1)相互交流課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率,說說百分率表示的意義。
學生相互交流,師巡視。
(2)剛才同學們說了許多有關稅率的百分數,老師從中選取三個比較有意思的,同學們想不想深入的研究一下?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或幾個來研究一下。要求:(1)自己說說這些稅率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2)請舉簡單的例子說一說。
出示:A房產中的契稅是2%
B、汽車中的購置附加稅是10%
C、中獎后的稅率是20%
反饋:這些百分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
這些稅率都表示繳納稅款占經濟總額的百分之幾。
2、通過研究,我們對這些稅率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們來幫國際大酒店來解決這個問題:出示例8
輕輕讀一下,學生練習,反饋:
(師板書):問25000×5%怎么算?你認為哪種方法計算更快一些?在實際計算中,用合理的方法計算。指出:營業稅與營業額相比,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3、企業要交稅,我們個人也要交稅。我們一起來看: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的收取情況是比較復雜的。國家規定超過1600元的部分要按不同的標準來收稅。(出示表格)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1)月工資1500元要不要交稅?為什么?
(2)月工資20xx元要不要交稅?為什么?超過多少?按什么標準?誰的5%繳稅多少元?
反饋:20xx減去1600后的錢要交稅,(超過部分即400元的5%)
(3)年收入10萬元(8~10萬元要繳40%的稅)
學生介紹各種個人所得稅。
三、學習利息、利率
剛才我們接觸的都是各種百分率的問題,那么交完個人所得稅后家中剩余的錢會怎樣處理呢?(炒股、投資、存入銀行)
出示:存款儲蓄單:
說說從儲蓄單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說說。
師:把錢存入銀行,這叫做存款或儲蓄。儲蓄中也有百分率的知識。與利率有關的有哪些知識呢?請大家帶著這幾個問題自學課本第106--107頁上的內容。
自學:1、什么叫本金、利率、利息?
2、本金、利率、利息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3、什么叫稅前利息?什么叫稅后利息?
學生看書閱讀,結合例題來說一說,在組內交流。
反饋:出示例題9
出示:本金:存入的錢隨機板書:20xx
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板書:2.43%
指出:利息通常銀行按怎樣的方法來計算?
出示: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指出利息:銀行另外付出的錢
問:結合例題9說說利息97.2元能否全部拿到?為什么?隨機板書:稅前利息
師:從1999年11月1日起國家規定征收利息稅的規定。隨機板書:20%
問:要求按利息的20%交稅,這里的20%是誰的20%?
實際真正拿到的是多少?
隨機板書;97.2×(1-20%)=77.76(元)……稅后利息
這里的稅前利息和稅后利息存在怎樣的關系?你能用個等式來表示嗎?
強調:我們真正拿到的都是銀行扣除利息稅之后的利息。
四、鞏固練習:
根據這張存單,請你算一算到到20xx年6月1日,到期時稅前利息是多少元?張軍實際可得多少利息?到期時從銀行一共可拿回多少錢?
問:從這張存單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口答算式,用計算器算一下。
五、總結本課: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學生自由說說
師: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希望每位同學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尋求生活中的數學。
六、拓展練習:
小明把過年時拿到的10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準備存兩年,請你想一想他可以怎樣存?哪種存法比較合算?
稅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學重點
稅率的理解和稅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稅額的計算。
教法與學法
合作交流,引導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噸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課講授
1、閱讀教材第10頁有關納稅的內容。說說:什么是納稅?
2、稅率的認識。
(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2)試說說以下稅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營業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
B、某人彩票中獎后,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
3、稅款計算。
(1)出示例3: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
(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引導學生理解“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的含義,明確這里的5%是營業稅與營業額比較的結果,也就是繳納的營業稅占營業額的5%,題中“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因此十月份應繳納的營業稅就是30萬元的5%。
(3)學生列出算式。
相當于“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列式:30×5%
(4)學生嘗試計算。
(5)匯報交流。
30×5%=30×0.05=1.5(萬元)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
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
4、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8題。
5、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10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納稅的知識,你們對納稅的知識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這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告訴學生依法納稅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偷稅、漏稅是違法的。還告訴學生去飯店吃飯的時候也可以索要發票等等,學生表現出相當濃厚的興趣,期待著教授利息時學生的表現。
就這節課來看,課堂氛圍較好,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都能夠主動學習,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計算技巧方面還有待加強,有的.同學能夠正確的列出算式但是結果卻所錯了,今后還要在計算上下功夫。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有幾點感悟:
1。應和學生充分交流,具體感知,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雖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沒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當這些事物被拿到課堂上來時,又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決它,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獲取同伴和老師的認可。所以,應該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讓同學們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們對知識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徹。
2。課堂上要結合實際,體現價值,具有時效性。本節課的例題的設計結合實際,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己都好象有這樣的經歷一樣,又是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解決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稅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并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樂趣。
稅率教學設計6
一、 復習舊知。
前面兩節課我們分別學習了折扣和成數的概念,以及關于它們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計算。下面我們通過一些練習來復習折扣和成數。
課件出示練習題
(1)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現在7折出售,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
(2)一塊菜地去年的收成是41.6噸,今年比去年多收了二成五,今年的收成是多少噸?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教師講解。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與百分數有關的概念——稅率
二、 探索新知
1、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10頁第一、二自然段,說說什么是納稅?
學生通過閱讀集體回答。
2、 認識稅率。
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的`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師:通過剛才的閱讀,你能列舉哪幾種稅收?請說出這些稅率的計算方法。
:消費稅稅率=應納稅額÷消費額 營業稅稅率=應納稅額÷營業額 等等
3、 計算稅款。
課件出示第10頁例題3
組織學生讀題,引導提問:
(1)這里的5%表示什么?
(2)求應繳納營業稅款是多少,就是求什么?
(3)同學們獨立思考
獨立完成后,教師集中講解
板書:30×5%=1.5(萬元)
三、 鞏固練習。
1、 教材第10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審題,提示3500元的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解題思路與答案,點評后集中講解。
2、 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十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后集中講解。
四、 提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稅收形式,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各種形式稅收的應納稅額都等于收入乘稅率。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這一類問題你掌握好了嗎?
稅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經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率”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稅率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解決有關稅率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納稅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納稅的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因此,每個公民都有納稅的義務。你都知道哪些稅收的種類?
(個人所得科、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等)
2、稅款我多少與哪些條件有關?
(不同種類的稅,征收的標準一定不一樣,也就是不同稅種的稅率是不同的',所以稅款的多少與稅率有關;稅款的多少除了與稅率有關,還應該跟收入的多少有關。)
3、說明: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等)的比率叫做稅率。
討論:應納稅額、稅率和相應的收入這三種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稅率=應納稅額÷收入?應納稅額=收入×稅率?收入=應納稅額÷稅率)
4、教材第10頁例3
5、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生。
列式為:30×5%=1、5(萬元)
學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大家。
三、課堂鞏固
教材第10頁“做一做”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板書設計
稅率
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等)的比率叫做稅率。
稅率=應納稅額÷收入?應納稅額=收入×稅率?收入=應納稅額÷稅率
稅率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可以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了解稅收的用途,充分體會所學內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通過分析、討論,從中感悟到納稅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稅種,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3.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數學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教學中,在完成各種應納稅額的習題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家鄉改造前后的對比圖。
(1)看圖,說一說我們的家鄉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從家鄉的交通、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感受家鄉的變化)
(2)討論:用于改造家鄉的資金是從哪兒來的?(引導學生了解財政部門撥的款大部分是靠稅收得來的)
2.導入新課。
什么是稅收?國家征收的稅有什么用處呢?納稅金額是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納稅的知識。(板書課題:稅率)
設計意圖:通過對家鄉變化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稅收的重大用途,并對學習納稅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初步認識、理解有關納稅的知識
1.仔細閱讀教材10頁的內容,從中了解有關納稅的知識。
2.學生自學后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關內容)
(1)什么是納稅?
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什么人需要納稅?
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3)稅收有什么意義?
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在學生理解稅收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用稅收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稅收的重要性)
(4)稅收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
(5)什么叫應納稅額?
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
(6)什么叫稅率?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3.初步了解我國的稅收政策。
我國的稅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據國家規定,集體或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了解稅收的作用。
1.課件出示教材10頁例3。(自主探究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讀題,匯報從題中獲取的信息。
已知營業額是30萬元,稅率為5%,求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3.思考如何運用所給信息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
4.學生嘗試列式,師指名板演。
30×5%=1.5(萬元)
答: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1.5萬元。
5.討論: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對接受本題解法有困難的同學,可結合線段圖講解:把營業額看作單位“1”,因為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所以應繳納的營業稅相當于營業額的5%,即應繳納的營業稅相當于30萬元的5%。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設計意圖:結合實例探究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用納稅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拓展延伸
某飯店11月份上繳營業稅3.5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該飯店11月份的營業額為多少萬元?[指名板演:3.5÷5%=70(萬元),并引導學生說清解題思路]
⊙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布置作業
教材14頁6、10題。
板書設計
稅率
例3:30×5%=1.5(萬元)
答: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1.5萬元。
稅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稅率的意義并掌握稅率相關問題的計算。
2.通過對稅率的理解以及相關問題的分析解決使學生認識稅率問題與生活密切相關。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的能力并使其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提高,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學生對稅率的理解和運用以及相關問題的分析解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簡單介紹營養餐的經費來源
二、組織有效活動,探究數學本質
1、概念理解
同學們知道什么是納稅嗎?我們為什么要納稅呢?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個人或集體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比如我們現在的九年義務教學,免除學雜費,實際上是國家幫我們交了學費呢。其中,我們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比如工資、銷售額、營業 額等)的比率就叫做稅率。今天我們就主要圍繞稅率展開討論。
2、出示例題,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30萬元。如果按照營業額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的營業稅為多少萬元? 讀題,你能讀明白嗎?
3.抽生說一說什么叫營業稅?怎樣計算呢?自己試一試。
4.小組交流: 30×5%=(萬元)
5.即時練習
李阿姨的月工資為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6.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5000-3500)×3%=45(元)
三、致力問題核心,建立數學模型
通過做以上兩道題,你能總結一下怎樣解決這樣的稅率的問題呢?
四、設計有效檢測,解決實際問題
小麗家買了一套價值32萬元的普通商品房。他們選擇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優惠價付款。 (1)打折后房子的總價為多少?
(2)買這套放在還要安照實際房價的%繳納契稅,契稅是多少元?
五、升華經驗成果,深化數學內涵
說一說這節課你的收獲。
【稅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稅率的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07-03
2014年工資稅率是多少?02-10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2014年我國工資稅率的最新資訊10-13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鳥島》教學設計小島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1-11
怎樣教學生構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12-28